伊朗亞塞拜然族人口有1500萬,為什麼比亞塞拜然全國人口還多?

2021-12-09 在地球上畫個圈

2020年1月對於中東地區來說註定是不平常的。1月3日,美國襲殺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已經走到了擦槍走火的邊緣。

▲蘇萊曼尼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處於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的伊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夥伴。

巴列維王朝統治後期,伊朗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相脫節,導致社會階層矛盾日趨尖銳。當時大量西方文化的湧入衝擊了傳統伊朗穆斯林的生活方式。1978年,一場旨在反對巴列維王朝和美國的伊斯蘭革命爆發。

革命成功後,伊朗從一個君主國變成政教合一的國家。由於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從此美伊關係從盟友走向了對抗。

▲伊朗伊斯蘭革命

在伊朗這個以波斯人為主體的國家,他們的宗教領袖不是波斯人,而是其國內的第二大民族亞塞拜然族。

▲伊朗第一任宗教領袖霍梅尼

伊朗全國有8000多萬人口,其中主體民族波斯人佔65%,佔全國約20%人口的的第二大民族—亞塞拜然族總人口大約有1500多萬。而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的亞塞拜然,全國才近1000萬人口,伊朗的亞塞拜然族人口比亞塞拜然全國人口還多出數百萬。

▲亞塞拜然族(紅色)分布圖

伊朗境內為什麼會有大量亞塞拜然族?伊朗和亞塞拜然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又如何呢?

一、沙俄入侵讓亞塞拜然南北分離

伊朗境內的主體民族波斯人和第二大民族亞塞拜然族的歷史淵源,從古代波斯文明誕生起就產生了緊密的聯繫。

公元前7世紀,伊朗高原南部的雅利安人建立了以拜火教為信仰的波斯文明。隨著伊朗高原地區發展,波斯人曾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個大洲的帝國。波斯帝國的日益強大使得波斯文明逐漸走出伊朗高原,並影響到了它所佔據的地區。

 

▲曾經鼎盛的波斯帝國

而伊朗高原北部靠近高加索山的部分地區,因自然原因外洩的天然氣遇火燃燒,形成了類似於火焰山一般的火焰。因此,該地名被命名為亞塞拜然地區,即受火庇佑的土地,這也是今日亞塞拜然的由來。

受當時強大的波斯文化影響,亞塞拜然地區的居民信仰拜火教。古亞塞拜然語正是在波斯語的基礎上產生的,並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亞塞拜然語。

 

▲波斯的拜火教

公元7世紀,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帝國開始對外擴張的步伐。公元663年,阿拉伯帝國佔領了波斯。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成為了包括亞塞拜然地區在內的整個波斯的主要宗教。

隨著阿拉伯帝國實力的衰落,當阿拉伯人逐漸退出後,塞爾柱人、蒙古人也相繼佔領了伊朗高原和高加索南部。在反抗阿拉伯人、塞爾柱人和蒙古人的鬥爭中,亞塞拜然的民族意識逐漸形成。

▲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

雖然亞塞拜然地區的民族意識形成,但因為亞塞拜然地區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因此成為了外來勢力爭奪和徵服的對象。這一地區的人們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沒有形成強大的政權。

為了求生存,亞塞拜然人需要選擇一個強大的政權作為可依附的力量。其中,與自己語言、文化更相近的波斯人聯合是最佳選擇。

1502年,波斯人建立起包括亞塞拜然地區在內的薩法維帝國。鼎盛時期的薩法維帝國包括整個伊朗高原,波斯灣巴林島和中亞的一部分。長達兩個世紀的聯合,讓原本就語言文化相近的兩個民族逐漸融為一體。

 

▲鼎盛時期的波斯薩法維帝國地圖(藍色)

17世紀後期,薩法維帝國統治者殘暴昏庸導致國內矛盾日趨尖銳,無休止地鬥爭使得帝國逐漸走向衰落。1760年,國內政變終結了薩法維帝國的統治。但隨後的統治者卻始終無法止住帝國頹勢。

隨著帝國衰落,波斯的領土也面臨被俄國和新興殖民帝國——英國蠶食的危險。尤其俄國自誕生起就面臨著深居內陸,海岸線緯度高,常年結冰的掣肘。向南索要出海口成了歷代沙皇的夢想。

▲俄國向南,則必須翻閱高聳的高加索山脈

19世紀,為了爭奪高加索山和裏海沿岸地區,沙皇俄國和波斯之間爆發了俄波戰爭。在俄波戰爭中,孱弱的波斯已經無力抵抗沙俄的入侵。

 

▲俄波戰爭

沙俄的入侵也引起了英國的擔憂。為了阻止俄國獨佔波斯,在英國的幹預下,波斯與沙俄籤訂《古利斯坦條約》(1813)和《土克曼恰伊條約》(1825),被迫將亞塞拜然地區的北部地區割讓給沙俄,南部大部分地區依然留在波斯境內。北部的亞塞拜然人就變成了「俄國居民」。

 

▲沙俄吞併波斯領土圖

這兩個條約的籤訂,使亞塞拜然民族從此陷入了南北分離的狀態。其中,沙俄佔領的北亞塞拜然成為了今天亞塞拜然共和國的雛形。波斯境內的亞塞拜然族聚居地,成為了今天伊朗的亞塞拜然地區的雛形。

二、亞塞拜然國家誕生

然而,俄波戰爭後,俄波兩國都陷入了一系列社會危機。其中,波斯因列強的入侵,社會經濟衰落,多次爆發人民起義。最終,1921年下級軍官巴列維發動政變,建立起巴列維王朝。

▲伊朗巴列維王朝

20世紀30年代,巴列維王朝依舊面臨著嚴峻的內憂外患。內部階級矛盾日趨尖銳,外有列強覬覦。巴列維王朝希望通過改革擺脫半殖民地的地位。此時,希特勒鼓吹雅利安人優越的理論給了伊朗改名的理由。

1936年,波斯將國名改名伊朗,即雅利安人的土地。這就是今天伊朗國名的由來。

而獲得俄波戰爭勝利的俄國情況也未見好轉。俄國雖然通過擴張的方式獲得了大部分領土,但由於封建農奴制度得到了最大的保留,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此外,俄國內部還存在嚴重的民族矛盾。

除了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之外,其他民族除了接受經濟剝削,也面臨著民族壓迫。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交織讓俄國接二連三地爆發革命。

▲伊朗民族分布,淡藍色為亞塞拜然族

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地區,日本和俄國之間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最終以俄國的失利告終,戰爭的失利讓俄國的社會矛盾空前激化。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爆發。在俄國革命的鼓勵下,高加索山地區的人們看到了希望,但因為鬥爭經驗不足,亞塞拜然獨立運動遭到了俄國政府的鎮壓。

1917年,捲入一戰的俄國的社會經濟全面惡化,俄國再次爆發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終結了沙皇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政府,隨後的十月革命則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十月革命

但新生的蘇維埃依然面臨著國內封建和資產階級等反動勢力和與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兩面作戰的壓力。為了退出一戰,蘇維埃政權同德國、奧斯曼帝國籤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其中就承認了包括了亞塞拜然在內的外高加索國家的獨立。這是亞塞拜然的第一次獨立。

 

▲蘇維埃政府同奧斯曼籤訂《布列斯特和約》,承認亞塞拜然獨立

後來,同盟國敗局已定,新生的蘇維埃政權藉機收回了外高加索地區。1922年,包括亞塞拜然在內的外高加索三國以新生共和國的身份加入了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即蘇聯。

包括亞塞拜然在內的外高加索三國在加入蘇聯,民族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史達林的錯誤的民族政策,更是為蘇聯解體和以後高加索地區的民族衝突埋下了隱患。

其中納卡地區的劃分,為以後亞阿衝突埋下了隱患。該地區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但沙俄時期,它的管轄權給了亞塞拜然地區。

蘇維埃當局先是在1921年以民族自治為由將其劃給亞美尼亞。1923年,又把它劃給了亞塞拜然。這一地區的劃分權不一,為日後的亞阿戰爭埋下了隱患。

▲納卡地區示意圖

史達林的錯誤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後來,雖然有蘇聯領導人嘗試對這一系列政策進行調整,但始終沒有得到解決。20世紀80年代,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席捲了蘇聯。在一系列危機的聯合打擊下,蘇聯走向了解體。

1991年10月,一個以亞塞拜然族為主體的亞塞拜然共和國正式脫離蘇聯獨立。

三、眾多齟齬,難以合併

亞塞拜然獨立給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機會。他們曾經不遺餘力地鼓動亞塞拜然合併伊朗北部地區。但收效甚微。此外,伊朗也無力合併北方的亞塞拜然共和國。

 

▲‍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地區

首先,外部環境使得伊朗無力合併亞塞拜然地區。雖然蘇聯解體,但是俄羅斯依然在外高加索地區擁有絕對的影響力。為了保證在外高加索地區的安全,俄羅斯不會同意伊朗合併亞塞拜然。

此外,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伊朗陷入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重重包圍之中。如果合併亞塞拜然,伊朗將與俄羅斯站在對立面。這就使得伊朗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因此,外部環境是不允許伊朗合併亞塞拜然的。

那麼,亞塞拜然為什麼又無法合併伊朗的亞塞拜然地區呢?獨立後的亞塞拜然國土面積只有8萬平方公裡,人口不到1000萬。在絕對實力面前,亞塞拜然遠在伊朗之下,亞塞拜然也無力合併伊朗的亞塞拜然族聚居區。

 

▲國土面積狹小的亞塞拜然(紅色部分)

亞塞拜然的主體民族和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族因為長期的分離帶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齟齬也使得他們之間無法合併。

在蘇聯時期,亞塞拜然共和國因有著豐富的裏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成為了蘇聯境內的一個富裕的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之後,豐富的油氣資源給亞塞拜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

反觀伊朗在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備受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國家經濟發展日趨困難。雖然亞塞拜然的經濟發展狀況好於伊朗,但人口較少的亞塞拜然是無法消化大量來自伊朗的本民族貧困人口。

在政治上,兩個國家不同的政治體制也是難以合併的障礙。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實行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在伊朗,宗教領袖掌握著伊朗生活的方方面面。

▲伊朗女排,由於受伊朗政治影響,伊朗女子運動員必須嚴格遵伊斯蘭教交規

亞塞拜然和伊朗雖同屬於伊斯蘭教國家,但是亞塞拜然由於受俄羅斯政治體制的影響,在政治上已經建立起一個世俗化的國家。

▲亞塞拜然女排,世俗化的亞塞拜然女排無需遵守伊斯蘭教教義

長期分離帶來的文化差異也讓雖然同宗同文的兩個民族無法合併,長期受俄國文化影響的亞塞拜然,與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族產生了心理隔閡。沙皇俄國在領土擴張的同時也採取民族同化政策,亞塞拜然地區的居民被要求學習俄語和俄國文化,接受俄羅斯的生活方式。

在百年間,亞塞拜然共和國的居民雖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性,但是他們的大多數人已經接受了俄羅斯文化。俄語的痕跡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境內隨處可見。

▲巴庫街頭的標識(亞塞拜然的亞塞拜然語用俄語字母書寫)

而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族在長期的融合中,已經與波斯文化融為一體。此外,伊朗的最高宗教領袖等多個重要職位都由亞塞拜然族擔任,這就使得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族對伊朗的向心力更強。

長期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分歧使得伊朗和亞塞拜然合併已不可能。但兩國關係自建交以來一直發展順利。也許,對於陷入外交相對孤立的伊朗來說,發展同鄰國亞塞拜然的友好關係,是伊朗突破外交孤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關焦點

  • 佔伊朗四分之一人口的亞塞拜然,為何能和主體民族波斯人和平相處
    伊朗有8180萬人口,其中佔主體的是波斯民族,有約5700人,在伊朗還有2000萬亞塞拜然人,這比亞塞拜然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亞塞拜然國總人口才1000萬。看到這裡,大家也許會問:為什麼伊朗的亞塞拜然人比亞塞拜然國的人口更多?
  • 土耳其製造伊朗分裂,鼓動1500萬亞塞拜然人造反,美國豎起大拇指
    據伊朗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10日,埃爾多安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參加一次閱兵活動時,朗誦了一首關於伊朗與亞塞拜然界河阿拉斯河相關的詩詞,隨即引發了極大爭議。因為此詩在伊朗人看來,帶有強烈的分裂主義色彩,其主題便是鼓動伊朗國內的亞塞拜然民族造反獨立出去,土耳其的行為實際上是在製造伊朗分裂。
  • 佔伊朗四分之一人口的亞塞拜然,為何能和主體民族波斯人和平相處
    伊朗有8180萬人口,其中佔主體的是波斯民族,有約5700人,在伊朗還有2000萬亞塞拜然人,這比亞塞拜然國家的總人口還要多,亞塞拜然國總人口才1000萬。看到這裡,大家也許會問:為什麼伊朗的亞塞拜然人比亞塞拜然國的人口更多?
  • 亞塞拜然族
    他們大多居住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和伊朗的亞塞拜然區。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大多生活在西北省份,總人口在一千六百萬到二千三百萬之間。亞塞拜然共和國大概有七百六十萬的亞塞拜然人。此外,還有數百萬的亞塞拜然人則漂泊在鄰國乃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土耳其、喬治亞、俄羅斯、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中都存在著數目可觀的亞塞拜然人團體。
  • 土耳其總統朗誦亞塞拜然族「分離主義傾向」詩歌,引伊朗不滿
    當地時間12月12日,伊朗外交部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訪問亞塞拜然期間朗誦的可能引起伊朗境內亞塞拜然族分離主義傾向的詩歌表示抗議,認為埃爾多安該行為涉嫌幹涉伊朗內政。據路透社12月12日報導,伊朗外交部召見土耳其大使表示抗議,原因是埃爾多安在訪問亞塞拜然期間朗誦了一首詩歌,講述了俄羅斯與伊朗在19世紀瓜分亞塞拜然領土的歷史。伊朗方面擔心,這一舉動可能會引發伊朗境內亞塞拜然人的分離主義情緒。伊朗外交部在官網上寫道:「伊朗方面已告知土耳其大使,領土宣稱和擴張主義帝國的時代已經結束。」
  • 納卡戰爭剛結束,土耳其又企圖挑起亞塞拜然與另一鄰國的衝突
    近些年來,土耳其利用中東地區處於混亂的情況下,四處出兵參與敘利亞、利比亞等國的內戰,2個月前,還公開介入了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的戰爭。土耳其不僅向亞塞拜然提供了大批武器彈藥,還向納卡地區派出數千名僱傭兵,以及數百名土軍正規軍參戰。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國際上普遍承認納卡是亞塞拜然領土,但納卡實際上是獨立狀態(亞美尼亞支持),亞塞拜然無法行使管轄權細看外高加索地區的地圖,亞塞拜然的國土被亞美尼亞分成了彼此不相連的兩部分,這部分飛地叫做「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面積5500多平方公裡,45萬人中有99%是亞塞拜然人。
  • 亞洲西部的一個國家,人口996萬,被稱為「火之國」
    亞塞拜然共和國,簡稱亞塞拜然,國名意為「火的國家」。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東部與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隔裏海相望,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湖岸線長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納希切萬隔亞美尼亞與本土不相毗連。
  • 伊朗有2000萬亞塞拜然人,為何國內卻能維持穩定呢?
    但是我們看到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伊朗,伊朗國內有2000萬亞塞拜然人,為何國家卻能維持穩定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我們知道伊朗那是波斯帝國的繼承者,也是中東的一個大國,國土面積有16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有8000萬
  • 【伊朗美女】亞塞拜然,美女如雲的國家
    在沒有去亞塞拜然之前,我一直對它的了解是一個保守的伊斯蘭國家,很自然的把它和阿富汗聯繫起來。去之前百度了一下關於亞塞拜然的信息,少之又少。因為工作原因,有機會在阿國首都巴庫呆了半年。讓我對這個國家有了直觀的了解,起初認為亞塞拜然女孩和大多數伊斯特國家的女孩一樣蒙著面紗,穿一身黑色長袍。
  • 納卡戰爭剛結束,土耳其又企圖挑起亞塞拜然與另一鄰國的衝突
    近些年來,土耳其利用中東地區處於混亂的情況下,四處出兵參與敘利亞、利比亞等國的內戰,2個月前,還公開介入了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的戰爭。土耳其不僅向亞塞拜然提供了大批武器彈藥,還向納卡地區派出數千名僱傭兵,以及數百名土軍正規軍參戰。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國際上普遍承認納卡是亞塞拜然領土,但納卡實際上是獨立狀態(亞美尼亞支持),亞塞拜然無法行使管轄權細看外高加索地區的地圖,亞塞拜然的國土被亞美尼亞分成了彼此不相連的兩部分,這部分飛地叫做「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面積5500多平方公裡,45萬人中有99%是亞塞拜然人。
  • 亞塞拜然國家概況
    8.66萬平方公裡  【人口】1007.93萬(2020年3月)。共有43個民族,其中亞塞拜然族佔91.6%,列茲根族佔2.0%,俄羅斯族佔1.3%,亞美尼亞族佔1.3%,塔雷什族佔1.3%。  【首都】巴庫(Baku, Баку),人口229.53萬。  【國家元首】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Ilham Aliyev,Ильхам Алиев),2003年10月首次當選。
  • 伊朗有2000萬亞塞拜然人,為何國內卻能維持穩定呢?
    但是我們看到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伊朗,伊朗國內有2000萬亞塞拜然人,為何國家卻能維持穩定呢?其實原因主要是三點。 我們知道伊朗那是波斯帝國的繼承者,也是中東的一個大國,國土面積有160多萬平方公裡,人口有8000萬。
  • 亞塞拜然獨特的石油浴
    亞塞拜然有一點我是實在理解不了,那就是亞塞拜然本國的亞塞拜然族人不到一千萬,但在伊朗卻生活著三千萬亞塞拜然族的人。這倆國家到底誰才應該叫亞塞拜然啊?讓我更想不到的是作為八千萬什葉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居然也是亞塞拜然族!
  • 為何伊朗支持亞美尼亞而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
    ,共同對抗土耳其 (阿納多盧通訊社) 隨著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之間戰爭的繼續,伊朗似乎更乾巴巴的地亞美尼亞,這就產生了一個複雜的問題,為什麼伊朗支持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而反對什葉派的亞塞拜然呢?
  • 本是高加索近鄰,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何紛擾不斷?
    高加索山脈南側被稱作外高加索,分布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國家,都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蘇聯分解後各自獨立,此前被壓制的矛盾也隨之顯現,尤其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鬧得很不愉快,這其間有何深刻原因呢?
  • 亞塞拜然是哪個國家地圖位置在哪裡 2019亞塞拜然人口面積多少
    近日,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武裝衝突,再次成為國際新聞關注的焦點。那麼亞塞拜然是哪個國家?很多國人對於亞塞拜然還是十分陌生,只知道這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國家,亞塞拜然經濟很強窮嗎?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 伊朗與土耳其亞塞拜然「翻臉」:埃爾多安叫囂要收復伊朗境內河流
    根據伊朗方面報導稱,伊朗外交部召喚了土耳其駐伊朗大使,表達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亞塞拜然講話的不滿。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巴庫背誦了一首詩,哀嘆亞塞拜然的阿拉斯河分裂。伊朗人認為這是助長伊拉本國境內的亞塞拜然分裂主義情緒。
  • 下個開戰目標鎖定伊朗,要實現薩達姆未完成的願望
    據土耳其媒體本月15日報導,土耳其情報機構逮捕了13名伊朗間諜,這些為伊朗工作的間諜,涉嫌在土耳其逮捕伊朗持反對意見的人士。這一類人,在土耳其有不少,只要土耳其想抓,早就抓了,隨便找個理由就行。土伊出現問題主要是因為埃爾多安在亞塞拜然參加儀式時讀了一首詩,這首詩有煽動伊朗亞塞拜然族分裂情緒的意思,導致土伊關係急轉直下,伊朗又是抗議又是召見土耳其大使,顯然是被土耳其給氣到了。那麼問題就來了,埃爾多安有那麼多詩不讀,為什麼偏偏讀一篇煽動分裂情緒的詩?除了故意沒有任何其他解釋。為什么正在關係緊張之際,一口氣抓了13名伊朗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