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30萬畝潛在大市場!蝦價低迷下,他們要靠什麼賺錢?

2021-01-19 水產前沿

 廣告

 廣告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今年蝦價很低,同比低2-3元/斤,土苗產量又這麼低,很多人都要被淘汰出局。」這是潮汕養蝦人今年最大的感受。


顯然,行業陣痛已是必然,但這或許未必是件壞事,洗牌重組之後伴隨的往往就是破而後立。


潮汕地區的養蝦歷史很長,但發展到魚蝦混養模式後,產業仿佛止步不前了。原因很簡單,此前傳統土苗魚蝦混養模式雖然低產,但養殖戶可以靠養殖面積實現盈利。但近年,隨著環境變化、成本提高、土苗養成率降低,再加上今年的低迷蝦價,潮汕地區潛藏的養殖問題以一種最直接、最痛苦的方式呈現出來。


盈利、轉型、發展,成為他們當下最迫切的需求,今年的低迷行情,更是促進了30萬畝土塘洗牌重組的進程。


潮汕的魚蝦混養塘



今年,受疫情影響,對蝦消費呈下行趨勢,蝦價差強人意。在這低蝦價之下,粵東土塘潛藏的許多問題都暴露無遺,如何穩定盈利又成為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潮南區經銷商鄭永銓對筆者說道:「近三年,養殖虧本的人佔50%以上,餘下5成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是平帳,真正能賺錢的人可能僅有1-2成。現在潮汕養蝦真的越來越難,產量降低、成本增加,再加上今年的低蝦價,更是讓養殖戶的處境雪上加霜。」


「今年蝦價很低,小規格蝦更是低價,7月上旬100頭只有9.5元/斤,大家只能靠產量堆高收益。但很顯然,周邊傳統魚蝦混養的高產案例近乎沒有。這其實很合理,現在的養殖環境不如以往,蝦苗投放密度卻高於以往,而且池塘中還有魚,池塘承載量早已經超過負荷;本地使用的飼料檔次又不高,根本沒辦法滿足對蝦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再加上池塘的基礎條件差,溶氧低、微量元素少,高產可能性極低。」鄭永銓感嘆道。


當地養殖戶傾向養小規格蝦,抓冰車


澄海區經銷商林金宇表示,過去潮汕地區的傳統魚蝦混養模式全放土苗(也叫「土炮」),最高也有畝產1500斤白蝦的傳說。但現在好幾年都沒有過這種產量了,種質退化、苗種不穩定等問題在土苗上表現得更徹底。今年,有人開捕抓到現在,18畝塘僅有500斤產量,甚至還有些人養到現在還沒到抓蝦規格。


林金宇認為:「潮汕的輪捕輪放魚蝦混養模式,在過去具有一定優勢,但現在土苗成活率越來越低,投苗密度越來越大。現在,潮汕地區每年投4-5批土苗,每批10-12萬尾/畝,苗錢在25-32元/萬尾左右。其實,多批苗合算起來也並不便宜,相當於高抗苗的價格了。而且,土苗並非在小苗就死亡,往往生長到一定規格後才偷死,其中損失的飼料錢也是一筆不可忽略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土苗帶來的成功率低、規格小和產量低問題。」


「今年的低蝦價讓很多人虧本,但有危也有機!在此背景下,一些轉型先行者的養殖效果更顯突出,大大促進當地的轉型速度。澄海地區在三年前就開始探索破局之路,去年有5%的人嘗試以海大高抗苗為基礎的魚蝦混養,養殖效果非常突出。今年有30%的人嘗試,7月8日就有一位養殖戶疏蝦(59天70條,蝦苗4萬/畝密度,魚30條/畝),抓蝦1000斤。對比平常100天才100頭的傳統土苗塘口,效果尤為明顯。」林金宇透露到。


澄海區經銷商林金宇(右)


嘗試高抗苗的塘口,59天70頭頂塘梳蝦

顯然,成活率低、規格小、產量少是投放土苗的傳統魚蝦混養模式所帶來的苦果,在蝦價走高時或被大家忽略,但在今年的低迷蝦價下,三大弊端暴露無遺,甚至危及到了整個地區的對蝦產業發展。



窮則思變,不少人感受到了傳統混養模式的各種弊端,毅然決然成為先行者,欲為粵東的土塘養殖摸索出一條合適的轉型升級之路。


潮陽養殖戶林元苗對筆者說道,他今年的養殖與往年大有不同。「我把一個130畝的大塘分割成了2個60畝的塘口,今年5月1日投海興農高抗苗,密度約3萬/畝,由於蝦苗成活率高於預期,蝦塘密度太高,養殖64天平均80頭。」林元苗表示,「用優質苗進行魚蝦混養還是少數,但是效果非常明顯,成活率明顯提高,養殖周期大大縮減。現在改善苗種環節後,制約發展的就是池塘的增氧配置了,接下來也會改善這一方面。」


林元苗還透露到:「我有一個朋友叫鄭映川,在西臚養了100畝塘,4月12日放300萬海興農高抗苗,養殖90天後抓38頭,價格19元,每天1000餘斤起捕產量。截止到7月12日,抓了4天已有4000斤活蝦。主要是他的規格夠大,產量也自然就高了。」


廣東海興農集團潮汕區市場部經理 陳英華(左)和潮陽養殖戶 林元苗(右)


饒平錢東區養蝦人黃墉傑是當地養蝦少壯派,他從業時間雖然不長,但他的創新思維讓他的養蝦之路非常順暢。「我認為潮汕傳統模式不適合現在的大環境了,土苗、低端料、低成本已經行不通了,今年的養殖業更是佐證了這點。所以,我去年就將土苗換成了海興農高抗苗,再將低端料換成了高檔次的蝦健樂,再將混養魚從20條/畝減至5條魚/畝,平時開足增氧機,配套使用一些動保產品。去年養殖60天就抓了70頭蝦,而周邊的塘普遍還在100-120頭往上。」黃墉傑如此說道。


從左往右分別是廣東海興農集團總監助理 彭家星,養蝦人 黃墉傑、吳澤群,廣東海興農集團澄饒區市場部經理 林恭


此行,筆者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個養殖案例,更看到了眾多先行者為產業發展而努力奮鬥,也正是他們的嘗試,為潮汕地區養蝦業帶來轉機與希望。而且,作為華南區的潛在市場,30萬畝土塘的潮汕有足夠的發展潛力,對苗種、飼料、動保、設備企業而言滿是機遇。



雖然制約養殖的因素很多,但種苗無遺是關鍵且難以把控的一環。而海興農自去年正式推出自主選育的高抗品系蝦苗,其質量穩定、性狀一致,成為了當地養蝦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突破口。


鮀都區經銷商楊旭偉對苗種的感觸非常深。「連續兩年,土苗池塘基本失收。今年第一批苗已經尾聲了,最慘的抓到現在全塘近40畝,畝產值不足500元,其他養殖戶的情況也不太樂觀。再加上今年行情低迷,蝦價同比往年低2-3元/斤,這對養殖戶更是一記重創。鮀浦3萬多畝魚蝦混養塘,同樣面臨著這種問題。」楊旭偉談到行業所面臨的瓶頸。


鮀都區養殖經銷商 楊旭偉


楊旭偉提起自己的養殖效果:「我自己養了38畝池塘,3月20日全部放海興農高抗苗,截止到現在已抓20萬元,平均15元/斤,畝產值已達5623元,而且過幾天還要繼續抓蝦。今年的養殖效果區別就非常大,差的,畝產值不足500元;好的,畝產值甚至已經接近1萬元了。很顯然,苗種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位於汕頭潮陽濠江區的陳繼光既是飼料經銷商,也是養殖戶,自養300畝池塘,直接影響周邊3000畝養殖面積。「從2010年進入水產行業,2014年開始自己養殖,感受最深的就是潮汕養蝦從苗到料,似乎陷入了困局:低成本導致虧本,虧本再降低成本。」陳繼光對潮汕養蝦業的發展有所感嘆,「這種局面如果不突破,產業將難以為繼。所以我選擇了品質一代苗,選擇了海興農高抗苗。今年計劃養三造,4月29日一批,6月3日一批,8月5日一批,密度每畝3.2萬尾。雖然今年雨水比較多,鹽度下降快,但海興農高抗苗抗逆性很強,只需稍稍控料就能平穩度過,目前養殖非常順利,已經65頭了。我更希望通過自身的養殖效果,做出案例、做好推廣,進而推動本地的養蝦業發展。畢竟,不做出改變,行業再難前行。」


潮陽濠江區養殖經銷商 陳繼光(左)



突破苗種限制後,許多人都有了新的嘗試,圍網標粗、小池標粗、冬棚蝦、甚至是直接過冬。顯然,更加高效的養殖模式正在潮汕地區興起,並將逐漸成為主流。


陳繼光表示自己也有搭冬棚的想法:「以前就像嘗試冬棚養殖,但一直沒有合自己心意的苗種。確定了海興農高抗苗在潮汕本地的適應性後,搭冬棚的想法就又被點燃了。現在行業正處洗牌階段,資本力量也沒有進入養殖終端,我們養殖戶更應該抓住機遇,發展壯大,嘗試成為規模養殖場。未來,我還打算嘗試走水產品品牌化的道路。」


陳繼光養殖塘的庫房內景


今年,澄海區經銷商餘式揚收回了部分出租池塘,親自下塘養殖。「種苗仍然是潮汕養蝦業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我去年觀察了海興農高抗苗的養殖表現,不但抗病力強,而且可以養成大規格蝦。所以今年自己也決定下塘養蝦,不單單只當個經銷商。我在5月中旬放了海興農高抗苗,在大塘邊圍網標粗,自行進行營養強化。現在養殖59天,已經70頭,再對比周邊土苗的成績,差距天壤之別。」


此外,在潮汕地區開展冬棚蝦養殖也是餘式揚今年的工作重心。餘式揚介紹到:「一旦苗種有所突破後,可選擇的養殖模式非常多,今年我就打算搭棚嘗試一下冬棚養殖。縱觀多年蝦價,冬棚蝦的價格始終是最高的,但潮汕一直沒有冬造,只能眼巴巴看別人賺錢。所以,我也打算嘗試在8-11畝的小面積池塘上嘗試冬棚蝦養殖,當本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澄海區經銷商 餘式揚(右二)


餘式揚計劃搭冬棚的池塘


饒平錢東區養蝦人陳永立雖然年輕,但在本地養蝦已有十年。據了解,他是當地最早以純養蝦賺錢,配套魚每畝只放8條;去年還嘗試了冬棚蝦養殖,主打本地市場;今年進行基礎建設改造,花大手筆整改池塘,還在塘邊建了一個鹽滷池。


今年也是陳永立第二年使用海興農高抗苗,他認為:「自2015年開始,我就覺得土苗不行了。從那時候我就開始尋找合適的苗種,最後選擇了表現穩定的海興農苗種。高抗苗與土苗的區別非常明顯,尤其是在100頭以後,明顯可以感受土苗生長緩慢,而海興農高抗苗的長勢還很猛。」


「有些人會擔心蝦養不大,但我並不害怕。去年,我看到在潮南田心養蝦的戴智毅,每畝放2萬尾海興農高抗苗,最後平均規格18-20條。所以,我對養大蝦充滿信心。」陳永立解釋道。


關於今年的新嘗試,他提到:「今年冬造,除了搭冬棚外,還打算在一些大面積塘口中,嘗試加深水位直接過冬。主要是潮汕已經連續幾年暖冬,今年大概率也是,所以想嘗試一下直接越冬。其實,潮汕地區的養殖資源雖然有一定限制,但得天獨厚的優勢也不少,發展潛力非常大。所以我們更要做出改變,苗種就是第一步。目前錢東高抗苗普及率可能僅有5%,但我相信只要繼續養好,做出模式示範,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同行者。」


饒平錢東養蝦人 陳永立(左)



據悉,去年潮汕地區(除去汕尾)已有200多名養殖戶在使用海興農高抗苗,銷量近3億尾。今年海興農高抗苗發展更是迅速,截止目前(汕頭,潮州,揭陽)高抗苗銷量已達4.5億尾,預計全年將超8億尾。


據廣東海興農集團潮汕大區市場部經理陳英華介紹,今年海興農高抗苗更優於去年,成數高,能養至20條大規格,平均開捕60頭,平均起捕規格50頭。反觀土苗,100天甚至長不到100-120頭,成活率不到1成,而且需要多批投放,累計成本很高,無效成本也很高。陳英華談到:「為大家對比全年的苗種成本就可以發現兩者差距並不大,甚至可能會稍便宜一些。但更重要的是高抗苗從源頭上杜絕病原,養殖效果突出,而且兩者的成功率、規格和產量都不是同一層級,大家更應該關注這些。」


「苗種是潮汕地區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我們需要用優質而穩定的苗種推動區域發展。此外,針對潮汕地區現狀,我認為增氧和營養兩方面也同樣迫切,如果增氧設備充足,60-70頭就頂塘現象將大大緩解;如果飼料營養再提升一個層級,進行良性投喂,養殖周期能夠縮短,整體效益還能提高。」陳英華指出。


廣東海興農集團總監助理彭家星談到海興農苗種的核心競爭力:「海大擁有自己的對蝦選育體系,擁有自己的種蝦,種源有保障,這是海興農蝦苗的核心競爭力。而且,海興農每一批苗在育苗中和出廠前都要經過QC部門的嚴格檢測,不合格就排掉。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蝦苗質量的穩定性,確保了海興農蝦苗的品質。同時,我們還可以根據市場反饋,精準追蹤到某個批次、某個車間、某個家系、某個種蝦,再進行深度調查,得出結論並及時改進。這也是我們海興農種苗的底氣所在。」


海興農高抗苗,養殖59天


「當然,有好的種源,還需要配套對應的流程操作。海興農一直堅持用六大系統進行標準化育苗、標粗:親蝦生產系統、水處理系統、生物餌料系統、生物防禦系統、人員管理系統和品質控制系統。同樣,養殖是一個系統工程,並非單靠好苗就能養出好蝦,還需要相應配套,例如飼料、動保、設備以及流通加工。」彭家星總結道。


海大在蝦苗、飼料、動保、服務各環節的磨合度非常高,能系統性地解決潮汕地區效益低、成功率低的問題。但30萬畝的潮汕市場非常大,單靠一兩家企業推動發展,發展進程無疑會非常緩慢。所以,市場需要更多苗種、飼料、動保、設備企業共同關注,一同引導市場升級,共同推動產業發展。這樣,潮汕地區的潛能可以被有效激發,粵東養蝦業或能成為下一個珠三角。





水產前沿開通「視頻號」啦!

另種方式看前沿的水產資訊

碼上關注

↓↓↓




如果你是新入水產行業者、技術員、養殖戶...

如果你希望紮實漁病基礎知識與技能

讓自己迅速趕上同行、超越同行


為你準備2個月快速提升課

9大專題,約計59講

帶你準確掌握漁病基礎知識與技能!


打包購買價380元


本文為「水產前沿」獨家稿件,版權合作,敬請聯繫wx@fishfirst.cn。

未獲書面許可,一律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新聞報料、線索提供,聯繫:news@fishfirst.cn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為水產品代言,請點亮↓↓↓

相關焦點

  • 蝦價經歷大起大落,今年斑節蝦仍有看頭
    蝦價經歷大起大落,今年斑節蝦仍有看頭2020-08-20 16: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熱點        瀏覽量: 10982 次 我要評論 2019年,斑節對蝦價格雖經歷大起大落,但總體而言,養斑節對蝦的養殖戶基本都能賺錢,加上養殖技術日趨成熟,其中廣東、福建地區養殖成功率在7-8成左右,個別地區甚至高達9成。
  • 珠三角蝦價再現「漲」聲,厄凍蝦價創10年新低!後市活蝦要大爆發?|...
    ,進入12月之後,珠三角蝦價開始震蕩頻繁。現在長途車開始收蝦,蝦價應該是有上漲的趨勢,但是為什麼出現蝦價差異大,主要還是回到質量問題。」他說道。據了解,近期冷空氣頻繁南下導致珠海部分塘口出現凍死蝦現象,冬棚早批放苗預計只有3成左右養成率,近7成出現排塘或偷死,目前較大規格棚蝦達到60頭左右的規格。近期活蝦成交量並不大,今天(12月15日)珠海白蝦價格33頭25元/斤,37頭22元/斤,50頭17元/斤。臺山地區蝦價40頭22-23元/斤。
  • 「45畝賣100多萬元」,「還是養它賺錢」…「浙江養蝦大軍」,笑了!
    「還是養它賺錢,我60畝蝦塘大概抓了120萬元。」 「他45畝一造蝦賣了100多萬元,可以說是江平鎮的冠軍了!」 近期,筆者走進廣西養蝦重地——防城港,這個曾經一度在低谷中掙扎的地區,養殖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們已經很久沒有這麼輕鬆地笑過了。
  • 廣東、海南蝦價又發力了,30頭能達到28元/斤
    中國水產頻道原創報導,  珠三角、海南、福建蝦價齊齊上漲,後市要發威了?  目前,珠三角地區漲價最為明顯的是珠海,養殖戶表示30頭補倉價達到25元/斤,漲價比很多人預期提前了,主要還是因為蝦少了,尤其是30-40頭的蝦,價格漲幅最明顯。「按照現在的趨勢,順利的話30頭有機會漲到28元/斤,因為現在空塘很多,都在準備或者剛開始冬棚,物以稀為貴嘛。」珠海養殖戶說道,目前冬棚投苗塘口僅1成左右,基於對天氣的不確定性,養殖戶還在觀望中。
  • 小龍蝦的2020:蝦價腰斬,蝦農棄養
    事實上,他要管的事情依舊不少,每年冬季,是小龍蝦抱卵(即「孵卵」)的關鍵時節,這是他最頭疼和憂心的一段時間,他每天一遍遍地巡視,生怕抱卵狀況不理想,影響來年的收成,「主要是水質不好把握,純靠肉眼去判斷,而且受天氣影響很大。」用「靠天吃飯」來形容小龍蝦養殖者的生存狀況毫不誇張。
  • 每畝純利潤過萬 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養魚的
    每畝純利潤過萬 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養魚的2015-10-26 16: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心社有些養殖戶面對低迷的行情,不知道魚該怎麼賣,大量成魚囤積塘中。然而,儘管在行情低迷的情況下,也有一些養殖戶仍可大賺一筆,頻頻傳來捷報。他們為什麼就能達到畝利潤過萬的驚人成效?位於成都市天府新區丹土村1組的養殖戶徐曾根,今年自己魚塘的養殖效果讓他自己都大吃一驚。
  • 進口蝦價大跌,多爾、印度、泰國、越南面臨...
    全國各地在保證顧客安全的情況之下,開展了熱火朝天開業復工道路,已經也不少消費者已經在朋友圈、微博上曬出自己在餐廳享受美食的樂趣,也有不少人稱,待疫情穩定後,必定好好「報復性消費」一番,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在消費能力的帶動下,蝦價可能出現暴漲!
  • 全國缺蝦,蝦價開啟暴漲模式!
    全國缺蝦,蝦價開啟暴漲模式!2020-04-10 09:2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水產版        瀏覽量: 2895 次 我要評論 據了解,本周福建多數地區繼續上漲,漳州南靖40條33元/斤,30條訂40元/斤,一周內抓完。而寧德霞浦小規格蝦價更高,50條左右訂到32元/斤,65-70條松蝦28元/斤。不僅福建上漲,珠三角地區也大幅上漲。清明節過後珠三角地區出現了短暫回落,隨後便又迎來一輪暴漲,近幾天廣州蝦市十分火爆。據珠海養殖戶反饋,4月9日珠海40條幹塘30-31元/斤,兩三天暴漲4-5元/斤。
  • 蝦價大「發飆」!40頭暴漲至23.5元/斤,提價也收不到蝦
    有養殖戶表示:「今天恰逢初一漲潮期,凌晨到現在一直都是漲潮,水閘已經關閉,靠動力系統排水;而地勢低的村子,已經一百畝變三百畝了。」另外,很多養殖戶反應魚塘屋有不同程度的受損,下午風停了之後,養殖戶都在忙供電,排水,防應激工作。「整體來說,蝦塘的影響不算嚴重,因為現在存塘大蝦不多,以中蝦(50-60頭)的為主,做好應激工作是關鍵,以防後期蝦子發病上市價格被拖低。」養殖戶林老闆反饋道。
  • 最低僅8元,25頭蝦不足30元!賺錢越來越難?想投苗還一苗難求
    」珠海養殖戶表示因疫情關係冬棚虧本了,投苗不久的白水塘又發病,養蝦賺錢越來越難了!近期因天氣原因導致珠三角、粵西地區蝦病暴發,養殖戶迫不得已出售病蝦,蝦價一跌再跌!而新一輪降水又將「上線」,明天廣西西北部、廣東西南部等地區將有中到大雨,在此提醒養殖戶仍不可鬆懈!
  • 現實點,年入30萬的人,都是靠什麼賺錢?
    網上有很多教人賺錢的文章告訴你,要懂做人、專注、做事高效,只要如此一百萬不是夢,然而就像「聽過許多的道理,仍過不好這一生」,聽了很多的經驗你還是賺不到錢,為什麼?無非是你知道的太晚了。想要早賺錢,不如看看實打實的掙錢經驗。即使不能模仿,但是能被超越!
  • 免費使用的導航地圖靠什麼賺錢?答案在這裡
    在城市裡面或者是我們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手機地圖是不可缺少的一個好物。找不到要去的目的地,打開百度地圖或者高德地圖進行導航,就能比較快速地抵達目的地,不用繞彎路,或者一頭霧水。那麼有的人就鬱悶了,比如像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這樣的app是靠什麼賺錢的呢?這裡就給大家解答一下。1.通過用戶的搜索流量和下載量盈利。一款app的線上流量足夠多的話就有錢賺。2.一些商家與百度或高德地圖合作需要付費,或則用戶在地圖上是找不到商家的。有的商家還會選擇在app上付費植入廣告,這也是軟體的盈利點。
  • 今年蘿蔔、大蔥價格低迷,唯有這種農作物,1畝收入1萬多
    今年農產品是價格很不穩定的一年,村民很多都是叫苦不迭,白蘿蔔滯銷不值錢,價格低到幾分錢一斤,這是收不回成本的價格,大蔥也是價格低迷,去年收購價還是快把錢左右,今年的大蔥價格,多地都是三四毛錢一斤,不賺錢已成定局,南瓜也是出現了滯銷,價格二三毛而且不好賣,這樣的情況,讓村民有苦難言,
  • 蝦價還能漲多久?
    蝦價還能漲多久?2020-04-17 09: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水產版        瀏覽量: 3457 次 我要評論 據珠海蝦中反饋,4月13日蝦價開始回落,今天(4月16日)蝦價又有所回暖。目前珠海40條報價31-32元/斤,比上周漲1元/斤。福建多數地區蝦價也有所回落,據漳州養殖戶反饋,上周福建蝦中都湧向珠三角等地抓蝦,本地抓蝦人數明顯減少,蝦價也有所回落。目前,漳浦40條報價32元/斤,50條報價30元/斤,比上周皆下滑2元/斤左右。
  • 家門口增綠屋簷下賺錢
    農牧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均為本報資料圖片)。一畝半地,種植了31個品種的果蔬,是遠近聞名的「畝收入萬元田」。 「我以前一直種大田、養牛,對庭院裡的菜園子沒當回事,參觀了老宋的菜園子後,我明年也要搞。」村民馬永江說。 宋新民的「網紅庭院」多年前是一片撂荒地。一有空,他便看書學經驗,試著在院內種植不同的作物,從起初的一兩種到如今的31種。為了引進新品種,宋新民專程赴河南農科所學習。今年,宋新民家的小院收入達2萬餘元。
  • 蝦價漲勢依然強勁
    有部分養殖戶補苗三四次都沒有成功,他們表示,這造蝦太難了,現在有個別塘口基本看不到蝦子。經常聽到有人抱怨說,現在養殖越來越不好幹了,但是他們心裡也無比清楚,養蝦是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再轉行幹別的也是不大可能。隨著各個養殖區的存塘蝦逐漸減少,最近多地批發市場比較缺蝦,本周蝦價在整體上繼續保持上漲的勢頭。
  • 一畝田CEO鄧錦宏:未來農業要靠「數」量取勝
    發言中,鄧錦宏詳細的介紹了一畝田如何從0開始,到如今每年處理超過5PB來自大宗農產品流通各個環節的數據。通過平臺AI、深度學習等技術進行海量數據的處理,用算法極大的提升大宗農產品的流通效率。  鄧錦宏表示,數據將成為數字農業新時代的「石油」。數字農業時代,靠產能量大已經不能取勝,而是靠「數」量來取勝!
  • 真正賺錢要靠泡沫,怕高那你一定是苦命人——品林園,再論長期持股
    這幾年,只要那個板塊長期低迷,一吐槽,自然就會聯想到白酒。白酒必然又會被恨恨的涮一把。近期茅臺半年報出來,有銀行大V都快恨不得把茅臺鎮給平了,可見越往後,只要白酒持續上漲,可能收穫更多的,都是負面的市場聲音。這就引發了我的一個關於投資理論問題的思考,到底什麼是長期持股?
  • 248畝的家庭農場,種冬小麥夏玉米,年利潤13萬,算賺錢麼?
    因為今年疫情以來,經濟形勢不好,練習有兩個市裡的朋友打電話向俺諮詢,他們想來農村流轉幾百畝耕地,當地主,因為他們經常看到新聞報導說:某某來農村承包土地,一年賺了多少錢等等。俺告訴朋友,來農村流轉幾百畝地,要想賺錢,你不能當地主,當地主,像開公司一樣種植幾百畝地,別說賺錢了,肯定得賠錢。
  • 今年花蝦產量恐僅有去年一半,蝦價將保持高企?
    今年花蝦產量恐僅有去年一半,蝦價將保持高企?而吳川其它地區,今年養殖花蝦的面積只有幾百畝。今年夏季雨水過量且持續時間長,蝦塘肥水困難,塘底青苔、藻類滋生,引起花蝦鰓部、脫殼出現問題,黃鰓、黑鰓導致死蝦十分嚴重。近段時間季節交換,晝夜溫差大,白斑病進入高發期,70-150尾/斤的花蝦發病特別嚴重,養殖戶也沒有什麼好的治癒方法,花蝦迅速暴斃,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