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機場「天路」如何搭建的?
▼
要搭建「天路」,首先要找到修路的地盤兒!和地上修路一樣,修「天路」之前,要考慮已存在的高山、高層建築等「地形地貌」對飛行的影響,還要考慮是否已有其它軍民航單位在使用等情況,最終,擇選出能夠修、適合修「天路」的地盤。
除了地形地貌,還須根據飛機與飛機之間的上下間隔、水平間隔,以及爬升、降落時乘客的舒適度等因素,設計最為安全、最有效率的飛行軌跡。據了解,重慶機場足足花了一年多時間設計第三跑道飛行軌跡。
完成道面修建後,又由航務部的工作人員測量障礙物、測量採集數據……進行地形圖的測繪。地形圖的測繪完成後,飛行程序報告就可以出爐啦,這也意味著「空中道路」體系初具雛形。
天路設計好了
那麼就可以起飛了嗎
NO!還不夠
後續還要進行
容量評估、情報發布等等配套保障工作
這樣才能最終保證跑道啟用、客機安全起降
還有這些設施,也必須一絲不苟!
▼
重慶機場第三跑道長度為3800米,寬度為75米,可起降當今最大的「空中巨無霸」空客380大型客機。
此外,第三跑道還設置Ⅲ類儀表著陸系統,可保障能見度200米的特殊天氣情況下飛機的正常起飛,航班正常性將大幅提升。
▼
馬路上有指示路牌,「天路」中自然也少不了空中「標識系統」——引導飛機的空中「路牌」。而空中「路牌」的建立就需要在地面修建相應的導航設備。
我們在重慶機場乘飛機時在空中看到的停機坪裡的紅白房子就是「路牌」之一,它是通過室外的天線輻射電磁波為重慶的到達航班引路,為飛機提供上下、左右方位和距離等信息。
▲飛機校驗「路牌」系統是否完善
▲真機試飛時從客艙拍攝的T3A航站樓夜景
在道路體系設計好了,空中路牌搭建完畢了,飛機就可以起飛上路了嗎?NO!
接下來,機場工作人員會把各種運行情況通過電腦模擬出來,讓飛行員在模擬機內進行模擬飛行,實驗一下新建的「空中道路」是否可行。若出現問題,則可以及時修改。
模擬驗證之後,則需要真飛機去實戰探路。飛行員需駕駛真機去完成重慶機場第三條跑道所有飛行程序的試飛,也就是為正式通航的航班先實地飛一遍,實地探測這套新建的空中交通體系。
上午8時30分,隨著中國民航飛行校驗中心C680飛機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西跑道上穩穩降落,備受關注的重慶機場第三跑道投產校驗工作圓滿結束,校驗結果符合民航相關標準和規範,這標誌著重慶機場三條跑道的「天路交通體系」的道路標識系統建成。
由四川航空飛行員駕駛的A320客機連續兩天在凌晨3點衝上雲霄,完成了重慶機場第三條跑道所有飛行程序的試飛。
凌晨4點14分,四川航空一架空客A320型客機平穩降落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西跑道上,圓滿完成三條跑道過渡飛行程序的真機試飛工作,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的航班修建起起飛、著陸區域的「天路交通體系」。
重慶機場工作人員表示
接下來
還將推進第三跑道容量評估等工作
為重慶擁抱世界開放天空
暢通天路做好各項準備
關於天路的事兒還有很多.
期待客機在T3起飛的那天
早點到來
等不起的童鞋
我們可以先打探一下新機場!
在T3A航站樓辦理值機手續方便嗎?記者跟隨工作人員模擬體驗了T3A航站樓的乘機路線後,並未感覺從值機島到登機口的步行距離有大幅增加。
「這得益於T3A航站樓呈變形的H的造型結構,實現了旅客步行距離的最優化。」工作人員稱,旅客辦理登記手續後至登機口平均距離僅400米,優於同檔次候機樓。
T3A航站樓值機櫃檯
除了值機設備增多以外,T3A航站樓還設有37個安檢通道,並預留部分安檢通道。通過安檢後,乘客乘坐自動扶梯下一層即可達到候機廳。
安檢通道
候機廳
L4層還設置了32套自助行李值機設備,旅客可自助完成值機和行李託運,更加地方便快捷。
此外,T3A航站樓還在國內首次採用行李分揀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行李綜合識別率將從現在的95%提升至99.5%,基本上不用擔心行李走丟。
T3A航站樓自助行李託運帶
軌道10號線將無縫接駁T3航站樓,乘坐3號線至T2A航站樓再換乘軌道10號線也可以到達。自駕的市民從主城出發,經寸灘,走機場專用線,可到T3A航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