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灶灣老街

2021-02-14 召音裡雜識

終於進入浦東有名的二團顧家宅,儘管所見都是殘垣斷壁,卻也了了多年願望,隨後又來到北側不遠的六灶灣老街。這條老街我在2012年11月曾經到訪過,那時是獨自一個人騎遊南匯各古鎮,由於時間充裕老房子看得比較仔細,還曾與多位當地居民聊天,以獲取更多信息。這次的到此一遊算是舊地重遊,但因多人組團,時近中午而無處吃飯,又加上烏雲密布現下雨徵兆,所以有點匆匆忙忙,隨走一圈而已。

*南團公路大治河橋站邊,六灶灣南路口的六灶灣老街指引路標。

南匯的成陸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廣闊的大地上有著一道道的海塘,是海岸線逐步東移所留下的痕跡,現存最顯著的是同向的浦東運河,沿岸留下了諸如大灣小灣六團灣等老地名,而六灶灣的由來,也與他們大同小異。據《浦東新區村史》中舊地名的介紹:六灶灣,建霍公塘(即內捍海塘,此塘築成距今817年)時,在南六灶港口處有一大灣。據傳,這裡原有一座顧國師(顧成天)墓,周圍有石人、石馬,頗具規模,為避墓地,塘身繞道而過,故有此彎曲,由此取名六灶灣,在清朝末年、民國和解放初都有政府機關設於六灶灣鎮。或許建顧國師墓與建霍公塘之間有較大的時間差,把兩者聯繫起來稍有一點牽強,但浦東運河(原運鹽河)在六灶港口的灣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南團公路邊六灶灣村、老街南路

此行我在南團公路車站處看到了六灶灣村醒目的標誌,路口還有巨石做成的六灶灣老街的路標,顯示著有悠久歷史的六灶灣,不僅老地名在村村合併時被重啟,殘留的老街也重新被人重視。在當地頗有影響的六灶灣老街古鎮,它有著一個發展、輝煌、衰落的過程。看今天殘留的六灶灣老街,比起史書記載來顯然要短許多,雖然格局尚存,街上幾乎見不到一個行人,街面也十室九空格外冷落,在這裡僅存小店一家,找不到吃飯之處也就理所當然了。在第一次尋訪時,鎮上曾有人對我說:六灶灣是小臺灣。我琢磨不透是褒還是貶,也許意為被冷落被拋棄在一邊很久了。

*疫情期間被封的村道、浦東運河以及六灶灣老街

據傳六灶灣老街處明代就已有聚落,清代逐步發展為二團地區主要集鎮,民國時期達到頂峰。老街上至今尚有遺存的多幢兩層樓街面老房子,充分證明了這一說法的可靠性。對於六灶灣的興衰,歷代志書也都留有記錄。據光緒南匯縣誌介紹:六灶灣鎮,邑南九裡。旁內護塘列肆,南北街略折而西,居民百餘家。民國時期的南匯縣續志介紹:六灶灣鎮,光緒中葉後,市肆增盛,樓房接起。下塘務本小學堂為顧氏捐建。有橋聯接上塘兩岸,機廠相望,市面日盛。其後的網上資料介紹也能找到一些,六灶灣鎮,清末為下沙鹽場二團的治所,民國後曾為南匯縣第一區(二團區)區公所駐地。解放後隨著撤區並小鄉而成為二團鄉人民政府駐地;不久鄉政府遷到黃路鎮,並改稱黃路鄉,從此六灶灣鎮開始沒落。在1984年起六灶灣鎮還是友愛村村委會駐地,而到了2002年11月,友愛村和勤儉村合併,建六灶灣村,村民委員會駐地卻設於原勤儉村,日趨冷落的老街幾乎被外界遺忘了。

*六灶灣老街上的老房子,昔日繁盛商鋪都已成為普通民居。

地處大團與惠南之間的六灶灣鎮全盛時期,店鋪林立,市面繁華,是二團地區主要集鎮。對此本土作家姚建國有文介紹:短短的老街上,光中藥店的老字號就有「鶴齡堂」、「鳳儀堂」、「廣生堂」、「同濟堂」和「同壽堂」五家。其中,資格最老的是在清同治十一年,由顧祖基投資500石(1石合75公斤)大米盤進「鶴年堂」藥店,改名為「顧鶴齡堂」,1956年改成國營藥店。在老街上,我們見到了掛有文保牌的鶴齡堂舊址,只是牌上赫然是「鶴令堂」三字,與「鶴齡堂」之名似乎有著太大的差別。浦東文物」微信公眾號介紹:惠南鶴令堂始建於清同治年間,原為鶴令堂藥店。佔地139.2平方米,建築面積278.4平方米。二層樓房,3開間,上下共6間。坐西朝東,6架梁,硬山灰瓦頂,兩側荷葉山牆。現已作為居民住宅。該堂具有江南傳統民居特色。  2017年1月25日,公布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點。

*「五柳小築」門頭以及有墀頭造型漂亮的老房子

另外在老街的東北處,遺存有濮家大院,因為還在五一假日中,大門緊閉無法入內參觀。濮家大院儘管破敗不堪,觀其較為完整的外觀、高大的儀門頭以及威風凜凜的馬頭牆,依然是六灶灣鎮上最氣派的老房子。百度介紹:姓濮的過去在六灶灣是大財主,友愛四隊裡的國家倉庫在解放前就姓濮,姓濮的在六灶灣其實並不多,大多在早年就搬出去了,上海市各地方的濮姓多數是六灶灣遷移出去的。而我聽說過濮姓曾以打鐵為業,特別是其出產的菜刀因為質量上乘而聲名遠播,以至於在浦東大部分地方,菜刀已不叫菜刀,而由「濮刀」來替代了。

*六灶灣老街上唯一的保護建築——惠南鶴齡堂

儘管有民謠說:「開過藥店打過鐵,別樣生意全要歇」,但在六灶灣全盛時期,除了鶴齡堂等藥店濮姓的打鐵鋪外,其他各行各業也都紅紅火火,其中昇懋南貨店的棗仁餅素負盛名,為南匯縣三大特產之一,另二者為周浦鎮三陽泰的「狀元糕」和惠南鎮品連南貨店的「小酥糖」,但也有一說是六灶灣昇懋南貨茶食店的棗仁餅與周浦三陽泰的雲片糕、大團洽和升的寸金糕為南匯縣出名的三大茶食。後來無論是周浦還是惠南、大團都位於南匯四大鎮之列,而且至今依然繁盛,唯獨六灶灣鎮卻已銷聲匿跡,淪落為鄉間小弄一條了。

*老街一側濮家大院的馬頭牆與儀門頭

初訪六灶灣老街時,曾經看到有篆文題寫的門頭,特意在「中國記憶網」上發帖詢問過,所以有著特別深的印象。此行六灶灣老街,當然不會忘了重訪這座名為「五柳小築」的絞圈房子,門額的邊款顯示建造年代為「戊辰冬月吉旦」,即公元1928年,那正是六灶灣鎮的鼎盛時期。看來在繁華的六灶灣鎮上,當年也有嚮往隱居生活或者舞文弄墨的雅士,因為這「五柳」二字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陶潛淵明的號。陶淵明的自傳文《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寫文章。這些也正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生活方式。在初訪時有人告訴我「五柳小築」這座老房子也屬於濮家,不過由介紹中得知,當年六灶灣鎮的居民以濮、陶、瞿姓為主,那麼我難免猜測「五柳小築」也有可能是屬於陶家的。

*老街上的樓房

六灶灣老街的衰落已成定局,要重新開發成為旅遊景點也絕非易事,在資料中可見上海郊區公認的近代說書祖師顧秀春為南匯二團人, 也就是六灶灣人,這裡也是浦東派琵琶第四代宗師倪清泉的故裡。而我還看到有一個周浦人的故事也與六灶灣相關,那就是孔思六灶灣揭竿而起抗清護明。百度介紹:孔思,字貞伯,又作孔師、孔尊伯,明末秀才,家住周浦鎮王家浜。清順治二年(1645年)5月,清建都北京後兵下江南,並逐步逼近上海地區。孔思從大衢山返回後,在南匯縣城南六灶灣一帶,號召揭竿而起,護明抗清,被推為首領,「數日之內,聚眾千人」。先攻打新場鎮,獲勝後又攻南匯城,後起義隊伍攻打川沙城不克,腹背受敵,慘遭失敗,孔思亦戰死在激戰中。「孔思抗清」的故事以及其他相關傳說在民間頗為流傳。

因為汽車掉頭的關係,由顧家宅去原本就在北側的六灶灣老街卻繞了一個大圈子,但在這期間卻發現了堆在一邊的兩座老石橋橋梁,引得大家圍著石板觀察良久。據說這清代年間的人和橋、永秀橋老石橋構件,是當地老闆由別處購來,而非當地之物。

相關焦點

  • 上海六灶古鎮,曾經繁華昌盛老街長3000米,如今殘破不堪無人問津
    所以在南匯地區也就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古鎮,六灶古鎮就是其中之一,相信很多上海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古鎮,因為相比於朱家角、七寶,它的名氣實在是太小了。據鎮志記載,古鎮形成於明朝時期,到清朝時就是周圍重要的商業貿易中心,沿著一條名為六灶港的小河修建沿街商鋪,共有3公裡多長。
  • 六灶古鎮,一街一廟一祠堂,六灶港北側,上海南匯鹽場繁華遺存
    六灶鎮的老建築都在六灶港北側、南六公路西側,向學街上。如下圖所示,自駕車輛可停在六小東路上的一個路邊免費停車場,六灶幼兒園西側。停車後,可找條弄堂往南走到六灶港,東西都是老街了,可沿六灶港東西來回走走看看。
  • 曾是上海繁華的古鎮,原有3裡長的老街,如今卻悽涼衰退可惜了
    今天就給大家說說上海的六灶古鎮,別樣的風情,一樣讓你流連忘返。這裡在舊時是鹽場,因在南匯地區排名地名,所以被稱之為「六灶」。古鎮歷史悠久,在明初形成集市,到清朝時已經頗具規模。老街依託六灶港一字排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六灶的政治、商業、文化中心已經移到老街北部的周祝公路,這裡慢慢的也就開始走向凋零。新老街之間有南北向的中市街連接,但在老街之中依舊保留了馬家房、典當房、蕭王廟、城隍廟、鎮港廟、關帝廟等建築。
  • 逐漸消失的上海老街,只保留不保護,不少房屋都破敗倒塌
    六灶古鎮在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柳灶在古代是一個鹽場。六棗之名源於古代的「鹽棗」,在當地排名第六,故名「六棗」。明代成為集鎮,清代達到一定規模。老街立足於柳灶港,當然屬於江南水鄉之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六灶鎮中心遷至老街北的周竹公路。新老街由南北向的中市街相連。
  • 浦江第一灣與七寶老街
    浦江第一灣明永樂元年(1403),因黃浦江下遊壅塞,吳淞江之水難以衝瀉入海,時常造成蘇州.松江府一帶大水成災,魯匯鄉葉家行(今浦江鎮正義村五隊)的葉宗行(名宗人,為未代名臣葉夢得的後商,後任浙江錢塘縣知縣,被稱作「錢塘一葉清」)便以諸生身份上書朝廷,主張開挖範家潤,接通黃浦江,匯人吳淞江,以增強水勢,神瀉人海。
  • 推薦「內灣老街」必吃、必逛景點
    曾經,臺灣新竹「內灣」是個盛產林木及礦產的富饒之地,但隨著時代改變,林業及礦業逐漸沒落,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內灣經過商圈改造披上了新衣,變成了新竹非常受歡迎的觀光景點,走在內灣老街上,會發現雖然有許多新的商店林立,但老街卻也依然保留了舊時代的樣貌,許多地方都可看見日治時代的影子,特別搜集了內灣老街五大必吃
  • 順道逛內灣老街、泡溫泉
    威尼斯溫泉露營地靠近內灣老街和南坪步道,從營區經過內灣吊橋步行到內灣老街大約只要五到十分鐘的路程,目前整個營區內可以活動的空間共有一萬五千坪左右,腹地相當廣大,營區內規劃的帳篷露營營為面積,每個帳篷大約有8~12坪大的空間,相當寬敞,視野也相當遼闊。
  • 四灣、蘇灣、崗灣……合肥的「灣」, 時空流轉中再現繁華
    崗灣:千年潛川,百年崗灣,重現繁華廬江的「崗灣」老街,泛指延順「繡溪河」圍圈的「崗上」和「西門灣」,成「V」形街體的合稱。崗灣老街重現繁華。崗灣,以其地理環境和特徵而得名。2007年11月,「崗灣老街」被縣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隨著廬城建設的快速發展,廬江縣委縣政府正式啟動崗灣老街改造工程。在尊重歷史文化老街原貌的基礎上,重新打造一條集文化、商貿和旅遊為一體的新崗灣老街。
  • 愛情車站、騎行海岸、內灣老街、城隍廟美食……新竹一日遊
    有著百年歷史的北埔老街是北埔、峨眉和寶山最繁榮熱鬧的地方,這裡除了老聚落的古早建築外,地道的客家菜更是吸引許多人前來的原因。慈天宮門口賣杏仁糕的大爺非常勵志兢兢業業打拼立志做最好的杏仁糕並將如何泡製最佳口味的檸檬水秘方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們幾位來自大陸的客人。
  • 臺灣老街遊玩全攻略
    隱匿於喧鬧都市中的臺灣老街,仿佛一位老者輕聲低述著過往的歷史。不論是悲情山城中的九份老街、《我可能不會愛你》取景的南莊老街、古早味濃鬱的鹿港老街,還是美食多多的淡水老街、奮起湖老街等,每條老街都獨具特色,來臺灣一定要親自遊覽感受哦!位於淡水河畔的淡水老街,是北臺灣最具特色的老街之一。儘管現在的新式樓房林立,但在淡水捷運站西側的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街道,猶可見許多的早期磚塊建成的店鋪。
  • 臺灣新竹橫山內灣老街,遇見秘境愛情車站
    導語:臺灣新竹橫山內灣老街,遇見秘境愛情車站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近年來陸續來過幾次內灣老街,每次來到內灣老街風貌都不盡相同了。
  • 浦江第一灣、召稼樓、七寶老街……一起發現閔行的美,有證書+獎金...
    浦江第一灣、召稼樓、七寶老街……一起發現閔行的美,有證書+獎金等著你!疫去春來,白相閔行,無論是步入閔行體育公園千米花道的浪漫花雨,探尋浦江郊野公園的花園城堡,尋味七寶老街和召稼樓古鎮的古意古韻,抑或是笑看「浦江第一灣」
  • 臺灣自由行,怎能錯過這些老街!
    >位於淡水河畔的淡水老街,是北臺灣最具特色的老街之一。#11、新竹|內灣老街#內灣老街位於臺灣新竹縣橫山鄉,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內灣老街又名「櫻花街道」,古香古色的內灣車站、內灣戲院與內灣吊腳橋講述獨屬這裡的故事,還有各種獨特客家風味的美味小吃等著大家去品嘗。
  • 野薑花粽、客家小炒 內灣美食迎客
    野薑花粽是內灣老街特色美食之一,酒釀美人粽風味傳統又不失新意。  據臺灣媒體報導,到內灣玩更方便了!外地遊客搭高鐵到新竹站,經過連接廊道到臺鐵六家站坐上往內灣支線的火車,不到30分鐘,就抵達濃濃客家風情的內灣。   有著復古風情的內灣支線,沿線每個車站各具特色;抵達內灣,除參觀古色古香的內灣車站、內灣派出所、內灣戲院,還有劉興欽漫畫館,更不能錯過各式美食。內灣老街商家慶祝復駛,紛紛祭出促銷優惠。
  • 將軍 I 帶你遊玩臺灣的老街
    不論是悲情山城中的九份老街、《我可能不會愛你》取景的南莊老街、古早味濃鬱的鹿港老街,還是美食多多的淡水老街、奮起湖老街等,每條老街都獨具特色,來臺灣一定要親自遊覽感受哦!位於淡水河畔的淡水老街,是北臺灣最具特色的老街之一。
  • 夢想的動漫世界 就在新竹「內灣」
    Spot 3 遊、吃 內灣老街/ 山城美食四處飄香 建議停留:1.5小時  內灣老街古意盎然,日式建築、雙層木造瓦屋的內灣大戲院,是老街上最具代表的建築,以往是木材工人看客家大戲的地方,現在則是餐廳,讓人回味舊時光。街道商家遍布,儼然是一個熱鬧的戶外市集。
  • 臺灣自由行懷舊遊 臺灣老街大全!
    若要感受臺灣歷史的痕跡,不妨選擇一兩條老街轉轉。隱匿於喧鬧都市中的老街,仿佛一位老者輕聲低述著過往的歷史。今天為大家介紹的臺灣老街,除了耳熟能詳的九份、淡水、鹿港老街,還有適合親子遊家庭的鶯歌老街、地道客家風情的苗慄南莊、新竹內灣老街等。
  • 臺灣自由行懷舊遊 臺灣老街大全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臺灣老街,除了耳熟能詳的九份、淡水、鹿港老街,還有適合親子遊家庭的鶯歌老街、地道客家風情的苗慄南莊、新竹內灣老街等。1新北|淡水老街位於淡水河畔的淡水老街,是北臺灣最具特色的老街之一。儘管現在的新式樓房林立,但在淡水捷運站西側的中正路、重建街、清水街等街道,猶可見許多的早期磚塊建成的店鋪。
  • 臺灣本地人推薦的十大必逛老街
    老街沿著兩旁民宅中間的巷弄而成,原本是金山區的市集集散地,而金山最出名的農作物就是番薯地瓜,老街沿途也有許多美味的番薯製品店家,記得帶一些回去當伴手禮!另外老街知名的金山鴨肉也很有名,去旅行也不可錯過!4.內灣老街|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