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城市建設中交通出行成為重中之重,而智慧停車無疑是繞不開的基礎。隨著智慧城市進程的加快,近些年來,社會對智慧停車的呼聲漸大,更是成為新的重要的民生基建工程。而作為行業發展「晴雨表」的停車行業展會將如何走向,特別是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的停車行業展會基於市場環境的呼求,自身的內力驅動能否繼續突破創新,創造更多可能性?停車行業人能夠繼續保持信心?
面對會展業,我們試著羅列一些2020年國內的有關停車的展會,逐一收集一些資訊,供各位自行進行判斷。
有限資源無限需求,智慧停車市場發展上「高速」
「停車難」已經成為困擾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解決「停車難」已迫在眉睫,而智慧停車是解決停車難的突破口,是未來停車領域的主流。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消息顯示,預計到2022年我國智慧停車市場規模超過180億,整個市場規模將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智慧停車作為支點將撬動更龐大的市場,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車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加速應用,再加上相關政策的推行,智慧停車市場潛力不可估量,萬億市場已開啟。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舉辦&參與行業展會,各方需要做好專業長跑的準備
行業展會的發展是行業發展的晴雨表,企業可以依據行業展會的發展情況,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做出研判,以對自身的發展戰略作出調整。展示、論壇已經成為企業開拓市場、頭腦風暴、思想碰撞的重要平臺。停車產業發展,催生巨大的市場誘惑,作為接通產業到市場的一道重要橋梁——會展行業怎麼可能坐失良機?停車行業各方機構以敏銳的嗅覺,看到了這塊巨大的蛋糕,從2019年開始,便掀起一股停車展熱。
用「蝴蝶效應」來形容這場停車展熱潮最為貼切。面對突然興起的熱潮,除了機遇,也要警惕三分鐘熱度、盲目跟風的風險。整個行業要意識到,展會對一個城市的交通、商貿、營商環境、行業政策、金融手段,有很多的配套要求。
筆者認為,有以下兩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其一,參展企業僅憑好獵新鮮事物的心態,一頭扎進來,沒有任何戰略規劃便「進擊」市場,這無異於「飛蛾撲火」,最後只能油盡燈枯,嘗到的「蛋糕」也僅限於入口即化,甚至對整個行業造成了浪費。其二,於主辦方而言,一開始不懂行業,先在培育市場上下功夫,大概需要花費三到五年的時間,如果只舉辦一次,這不僅付出了巨大的時間成本,也是對地域市場的破壞和對行業生態造成創傷。
政策出臺釋放積極信號,行業展會密集布局大城市
整個會展業現在屬於良莠不齊的態勢,筆者試著羅列一些2020年國內的有關停車的展會,如下:
上面的2020年國內停車展匯總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舉辦停車展會的都是北上廣深和成都、南寧等大城市,拋開疫情影響,上海本計劃2020年舉辦3個展會。為何北上廣深會成為停車展會的舉辦地點?這是因為這四個超級城市,車輛保有量逐年上升,停車泊位量無法滿足現有停車需求,四城的平均停車泊位缺口率達到了76.3%,停車場泊位空置率為44.6%,智慧停車場覆蓋率為7%。有限資源,無限需求,可想而知,智慧停車市場的開發空間之大。
近些年來,為了拯救低迷的汽車市場,激發汽車消費,從國家到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鼓勵汽車消費的舉措。其中,廣州市政府在印發的相關政策通知中提出,針對疫情期間市民自駕通勤的需求,加快推進落實2019年6月明確的新增10萬個中小客車指標額度工作,並視情況研究推出新增指標。
政策刺激汽車的增長,對智慧停車而言,除了壓力,還有機遇。只有改善汽車的用車環境,增加停車設施,大力發展智慧停車,停車難的問題才能進一步得到解決,有效拉動汽車消費。
車輛增長越快,停車設施的缺口就顯得越大,特別是中心區內。政府管理目前分散在各個部門,需要在統一負責制定城市停車政策和地方性停車法規,以及路內、外停車設施的規劃、審批、籌資、建設、管理、價格監控等方面協調。
由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深圳在中國主要城市智慧停車覆蓋率中以37%的覆蓋率排行第二。這樣的成績得益於政府政策的推出,深圳在推進城市級智慧停車建設工作中,起步算比較早的。其在智慧停車上曾包攬幾個「第一」,其中一個是:深圳是第一批推進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城市,這對智慧停車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智慧停車是指將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PS定位技術、GIS技術等綜合應用於城市停車位的採集、管理、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實現停車位資源的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一體化,實現停車位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車場利潤的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的最優化。
今年8月份,在由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等單位主辦的「2020深圳國際智慧停車設備與技術博覽會」上,參展範圍覆蓋了停車識別系統、立體停車及智能化車庫系統產品、AGV自動導引裝置、路側停車管理系統產品、停車場建設及安全防範類產品、出人口系統及產品等,其以應用集成為導向,完整靜態交通產業鏈的展示,包括停車場系統、無感支付、智能充電樁等一系列產品,在權威性、專業程度以及參展範圍上更勝一籌。
今年11月將在北京舉行的「2020中國國際城市停車產業博覽會」作為行業權威的展會,通過「會展聯動」,大力發展智慧停車,這將讓智慧停車上下遊產業鏈受益匪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作為全國區域性展會,「2020年廣西智能交通智能停車展」成為企業輻射西南地區,對接東協的重要入口。深圳、上海、廣州這三地的展會主要市場以華南地區為主,計劃於4月舉辦的「2020第十九屆廣州國際智能停車與立體車庫展覽會」,同期舉辦包含「智能交通」的展覽9個題目,且油同一單位承辦執行,這也是大大豐富了展會內容。
成都建築及裝飾材料博覽會經過19屆的發展,其規模已躍居全國同類展會前三,中西部第一。是成都市博覽局、成都市經濟與信息化廳重點打造的成都品牌展會。其展覽範圍較為廣泛,涉及建築電氣系統、電梯系統、智能停車系統。
中國會展業有「三多」:展覽數量多、主辦單位多、行業重複辦展多。隨著展覽市場秩序的逐步規範、競爭的加劇,這「三多」將逐步發展為「三少」:展覽會的數量會逐步減少,但展覽會規模會越來越大;辦展單位會越來越少,但有實力、有影響、資金雄厚的辦展單位會越來越多;重複辦展現象逐漸減少,但品牌展覽會將越來越多。展會的區域排他性極強,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城市重複辦展的結果一定會有優勝劣汰,勝者為王。列舉眾多,請廣大行業企業仔細了解。
最後:
智慧停車浪潮漸起,停車展熱潮帶來的「蝴蝶效應」到底能讓參與者得到什麼,如何讓其利益最大化?仍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儘管今年受到疫情的衝擊影響,但是從宏觀政策的調控,行業市場的整體走向以及目前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上來預判,停車行業展會仍是企業展示自我、走出去的一個重要平臺。
(文章來源:OFweek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