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歲的周有光去世,發明漢語拼音,當了一輩子的寵妻狂魔

2020-12-25 溫州日報甌網

2017年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渡過了自己112歲的生日,各大新聞網站都表示了祝福。



然而今天,先生已經靜靜的走了,享年112歲。


從小出生於破落顯貴家庭,長大後考上聖約翰學院學習經濟,和合肥張家小姐結婚,成為沈從文連襟,50歲從經濟轉行語言研究,成為漢語拼音之父。


如果不是他,我們現在不知道會用什麼方式輸入漢字…


和民國閨秀、太太張允和相戀一生,老先生的一生,是大寫的傳奇。



故事有點長,先從張家的家大業大說起……


1906年,合肥的大街小巷突然熱鬧起來了。迎親的隊伍排成長隊,光是新娘的嫁妝,就從四牌樓一直延伸到龍門巷,足足排了十條街。


原來是張府的公子張武齡要結婚,他娶的女子是揚州望族之女陸英。張武齡的爺爺張樹聲,曾經是淮君的將領,後來是兩廣總督和直隸總督,官位相當於晚清九大封疆大吏之一,位高權重。一直到張武齡這一代,家境還是經營的很不錯。


張武齡和陸英前4個是女兒,後6個是兒子。上一張全家福,今天的女主在照片第一排,左起第二位。




1909年,二女兒張允和出生。出生時,脖子上的臍帶就緊緊纏了三圈,接生婆用了各種方法,拍打,冷熱水浸泡,人工呼吸,都不管用。張允和的奶奶喜歡抽水煙,信佛,往允和臉上噴了108口水煙,允和才甦醒,算是撿回來一條命。

 

張武齡從小很重視孩子的教育。


除了給請家庭教師之外,還請崑曲大師教他們崑曲。


練崑曲特別有好處(劃重點)首先是練聲音和氣息,沉澱氣質;其次還練身段,和舞蹈的效果相當;而且崑曲都是很優美的古文,打下古文的基礎。所以張允和一輩子,都有特別好的氣質。



張允和長大之後,也爸爸的學校樂益女中念書,她的好閨蜜,就是周有光的妹妹也在女中念書。張允和有事沒事就到周有光家找妹妹玩,這樣兩個人就認識了。


周有光,1906年出生,比張允和大三歲。漢語拼音之父,沈從文連襟。




不像是張允和含著金鑰匙出生,吃穿用度都是白富美範兒。周有光考上了當時最難考的聖約翰大學,沒有學費,好朋友的媽媽聽說了,把自己的嫁妝賣了,這才湊出來200塊錢,讓他去上學。


因為妹妹的關係,周有光很早便認識張允和了。但是總覺得不好說什麼,直到周有光工作之後,才開始給張允和寫信。


張允和剛開始很緊張,但是也回信了。然後就開始通信,從第一次兩個人約著去西湖爬山從戀愛到結婚,中間經歷了8年時間,24歲結婚,是張家結婚最早的孩子。


結婚前,周有光寫信告訴她,說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張允和寫了十頁紙的信回復給周有光,信件已經在反右運動和文革被燒毀了,意思很簡單,就是說,沒關係……


周有光是學經濟的,可以到美國的華爾街工作,買大房子,到美國定居,但是他們想了想,還是沒有去,一直留在大陸。兩個人婚後一起週遊世界,這是一張在美國博物館留下來的照片,張允和不到30歲,剛剛結婚,風華正茂。



周有光和張允和婚後有一兒一女


抗戰爆發,周有光和張允和在重慶,有一個炮彈在他們身邊爆炸,周有光差點被炸死,在戰亂中小女兒得了瘧疾,得不到救治,兩個人一點一點的目睹最親愛的孩子走向死亡。直到很多年後,還是不能在張允和面前提到小女兒的名字,她會流淚。




他們本以為,失去小女兒就是最大的劫難。沒想到,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1955年,本來是在上海經濟學界工作的周有光恰好到北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就被留到了北京,在文字改革委員會工作,就是後來周有光被稱作「漢語拼音之父」的原因。後來才驚聞,他前腳剛走,反右運動就開始了,上海經濟學界是重點對象,他的上司經濟所的所長自殺了,周有光的學生也喝農藥自殺了。


但是事情還沒完,隨後,周有光又在革命中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


允和怕周有光罪上加罪,提前把家裡所有的文件,信件,照片,等等,都整理出來燒掉,燒的全身都痛,但是把當時她和周有光年輕時的通信,不捨得燒,偷偷保留下來的,覺得,應該不會有什麼吧。


有一天那些人到家裡找她,說要拿走周有光給她寫的信,回去研究。她氣的不能行,去找那些人說,我確實有問題,請處理我,但是如果沒有,請把我丈夫給我寫的信還給我。幾天之後,周有光的信被退回,允和無奈,一把火把所有的信都燒了,為了換一個人身安全。


周有光有青光眼,眼藥水不能停。但是在勞改的時候校醫務室沒有這種藥,需要允和從北京郵寄給他。


允和自己去找北京辦公室的交涉,把守的是一個只有15歲的紅衛兵。張允和說,她到90歲,還記得這個小夥子叫吳開明,看起來很帥氣也很年輕,只是說話和辦事,很歹毒:


「吳開明同志,我的愛人需要青光眼的藥,請你給寫個單子,批准給他開藥。」

吳翻了個白眼:讓他去醫務室拿,不就行了?

允和:他們醫務室沒有這個藥。

吳哼了一聲:那就讓他去醫院拿藥。

允和:醫院在三十多裡外啊,而且醫院也沒有這種藥。

吳崩潰了:那就讓他別用這種藥!

允和:如果他真的不見了,那就不能改造自己了。


她不能同小造反派鬥,也不能生氣,好好說話,才有可能。


好言相勸+賴著不走,沒辦法,等了一天,那個年輕人終於同意開藥給她。


張允和不知道周有光什麼時候能回到北京,也許一輩子也回不來了,說都說不定。


張允和每個月都用小木盒給他郵寄兩瓶眼藥水,趁著檢查人員不注意,有時候還能偷偷放幾顆巧克力糖進去。


周有光給老伴兒寫信:「我覺得我可能一輩子也不能離開幹校,回到北京。


張允和回信說:「那我就每個月都給你寄眼藥水,再加幾塊巧克力糖。


後來運動結束了,周有光也平反了。夫妻倆那個時候已經70多歲,兒子周曉平也差不多40歲了。



很多人都很好奇,二老的生活怎麼就這麼和諧,就連保姆都說,從來沒有聽過兩位老人吵架,一次也沒有。


他們自創了特別有儀式感的活動,就是「舉杯齊眉」。


每天上午10點鐘喝茶,有的時候也喝咖啡,吃一點小點心。下午三四點鐘,又喝茶,又舉杯齊眉。因為張允和喜歡喝清茶,周有光喜歡喝咖啡,所以他們就半天喝茶,半天喝咖啡。




即便是有人在旁邊,比如說朋友或者記者,甚至是晚輩,周有光總會說,不好意思,打斷一下,我和我老伴兒的喝茶時間到了。旁人有時候看了rio尷尬,但是二老特別淡定,特別自得其樂。


周圍人就看著,等著他們舉案齊眉結束,然後再回到採訪中來。


張允和特別有活力的一個人,90歲的時候還出版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本書,知道自己的新書出版,高興的不得了。



一直到張允和去世,他們的日常就是形影不離,要麼就是張允和給周有光翻書,要麼就是周有光帶著張允和出門賞花,照相的時候一定要握著手才好。




2002年8月,93歲張允和重病在床,那天早上,張允和是握著周有光的手離開的。


張允和去世之後,周有光把之前舉杯齊眉的地方,兩個椅子一個茶几換成一個沙發,他每天晚上在沙發上去過夜,不再回到臥室去。


2015年,周有光和張允和唯一的兒子,中國著名氣象學家周曉平先生去世,那一年,是周有光的110歲生日。




周有光老人今年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兒子離開之後,悲傷過度,胃部大出血,好不容易才穩定下來。現在基本上的飲食是以雞蛋液為主。


周有光先生去年和楊絳先生同住在北京協和醫院病房,他想和楊先生見一面。


兩個坐著輪椅的世紀老人,在醫院潔白的長廊裡會面了,周有光先生還比楊先生年長好幾歲。都是從我們仨,變成孤孤零零的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他們的一生,有太多的風雨,對於彼此,也都有太多的話想說。


然而,兩個人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久聞大名」。


他們在談些什麼,除非周先生想說,大概我們是不會知道了。只是陪護的人員說,周先生見到楊先生之後,在病房的窗前沉默了很久很久。


張允和93歲去世,在晚年的時候,還披上了一次婚紗,眉宇間都是俏太太的樣子。


周有光寫的是:「人得多情人不老。」


張允和補上一句:「多情到老情更好。」


來源:正經嬸兒


相關焦點

  • 近代奇人周有光:活了112歲,創造漢語拼音,曾與愛因斯坦聊過天
    語言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我們在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會通過各種方式讓我們開口說話,進了幼兒園,我們開始接觸漢語拼音,通過學習漢語拼音,我們的詞庫開始不斷的強大起來。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緬懷這位近代奇人——周有光先生。
  • 你知道漢語拼音誰發明的嗎?此人一生淡泊名利,活了112歲
    沒錯 第一節課老師教我們的就是學習漢語拼音 a o e ,對於初進校門的我們 對一切事物充滿著好奇 但是偏偏碰到漢語拼音的時候感到頭暈,又是聲母 又是韻母 又是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對於滿腦子只想玩的我們 要學習這些 簡直比挨爸媽的一頓打還要殘忍,小編小時候就害怕學習漢語拼音 甚至和小夥伴們一起編了一段順口溜,a o e 雞叨饃 老師讓我們上大學,想要用順口溜的方法從「側面」來記住這些頭疼的漢語拼音
  • 合肥女婿、112歲的"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走了
    據新華網,1月14日,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周有光1906年出生,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 我國最牛老人,發明漢語拼音,還和愛因斯坦是朋友,活到了112歲
    我國最牛的老人,發明了漢語拼音,還和愛因斯坦是朋友,活到了112歲。思想的外衣——啟蒙在1906年的時候,一個叫做周有光的嬰兒誕生在了中國江蘇。他的曾祖父在清朝的時候是個大官,家世顯赫。只是後來隨著清朝的覆滅,周有光的家道開始中落。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時間:2017-01-14 16:27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去世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 1月14日,我國 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
  • 他發明拼音活了112歲,說他從不吃補品,談起長壽,他總結了5句話
    周有光,是我國「漢語拼音之父」,生於1906年,在2017年1月份的時候去世,享年112歲。在我們中國,能到90歲已經算是高壽,而周老到112歲,已經算是我們中國的長壽老人了。他是我國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不僅在語言文化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在養生長壽方面,更是有很大的見解。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對中文進入世界功不可沒
    他的去世,是一個遺憾,我們又少了一位睿智而又功勳卓著的前輩學者。  這位世紀老人,他主持制定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在漢語拼音完整化、科學化方面功勳卓著,時間證明,這一套方案是經得起考驗的,直到今天,我們學習漢語還是從這一套標準開始。此外,他主張漢語現代化,並且一直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現象,每每有精彩獨到的見解。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逝世 享年112歲
    上官雲 攝  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在北京辭世,享年112歲(虛歲)。周有光曾出版多部專著,105歲仍有很大的閱讀量;從經濟學家到語言學家,他亦能遊刃有餘。在親友眼中,他是和藹有趣的長輩;在鄰居眼中,他是平易近人、記性特別好的老頭。他那間不過八九平米的小書房,曾被外甥女稱為「知識的汪洋大海」。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  《漢語拼音方案》以其國際化、音素化的嚴密設計,使得不能準確表音的漢字有了科學的注音工具,更使掃除文盲、推廣普通話、索引排序、工業產品編碼、制定旗語、燈語、手語、盲文和少數民族文字有了強有力的工具和憑藉。《漢語拼音方案》誕生後不久就成為用拉丁字母轉寫中文的國際標準。
  • 一生經歷四個朝代,更是活了112歲,發明漢語拼音對國家貢獻巨大
    最後,就是漢語拼音和簡體字的出現。漢語拼音對中國的教育貢獻巨大,解決了普通話推廣的難題,讓全國有了一個標準,讓全中國所有不同地區之間人們的交流沒有了障礙,這是最大的貢獻了。第二個就是和西方接軌了,讓漢字同時有了東方的傳統,也具備了和西方交流的便利。這在計算機普及以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 百歲後仍出3本書(1)
    1月14日,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經濟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去世,就在1月13日,周有光先生剛剛過了112歲(虛歲)生日。1935年,周有光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任教光華大學,並在上海銀行兼職。抗戰結束後,上海銀行業派一些人到美國學習。周有光與張允和一道漂洋過海到了紐約。1949年夏回國。50歲之前,周有光是金融學家和經濟學家,50歲之後,他從上海移居北京,從事語言文字研究。
  • 中國超牛的老人:與愛因斯坦聊過天,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112歲
    102歲的周有光這樣說道。如今的中國社會只要認識字,便不可能不知漢語拼音。這個嵌入我們日常生活發明,很多人卻並非很了解其歷史。漢語拼音其實很年輕,比我們的新中國還要年輕。而提到漢語拼音,周有光這個名字我們是無法繞開的。而他的人生也像他的名字一樣,宛如星耀,銀河有光。
  • 緬懷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民國時期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他的人生打下最好的底色。他17歲從常州中學畢業,閱讀英文已無障礙。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結集起來,發表了《中國拼音文字研究》。這些工作雖然在業餘時間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領域受到關注,被邀請參加1955年北京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文字改革會議。這次會議以後,周有光實際上就轉向文改會的工作,無意中或許也是本能地避開了接踵而來的、更為激烈的政治鬥爭的影響。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
    佩戴著常州大學校徽的周有光。(資料圖)包海霞 攝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題:「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辭世:上帝把那束光收走了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14日,在過完虛歲112歲生日的第二天,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駕鶴西去。
  • 此人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還和愛因斯坦是好友,活到了112歲
    曾經,在近代社會中,中國在一場苦難中差點失去了傳承已久的漢字,而在保護漢字的過程中,漢語拼音的發明就發揮出了巨大作用。那麼,這位發明漢語拼音的人究竟是誰?他又是怎樣發明出漢語拼音的呢?正文這位發明出漢語拼音的人就是周有光,他出生於1906年。由於他的曾祖父曾是清朝重要官員,因此,整個周家在過去的社會中都有著顯赫的家世。
  • 周有光:最反感別人叫我「漢語拼音之父」
    晚年伏案寫作的周有光2017年1月14日,被媒體譽為「漢語拼音之父」的周有光去世,享年112歲。其實在周有光生前,他很不喜歡這個稱呼。義大利人利瑪竇和羅明堅編的《葡漢辭典》中,率先使用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其後,利瑪竇又同另一位耶穌會會士郭居靜合作,於1605年發明了第一套漢字拼音方案《西字奇蹟》;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1847年英國駐中國外交官密迪樂等也先後編制了漢字拼音方案,各具特色。其中大多數拼寫的都是南京官話,而在清朝中期後,北京話成為官話,這些方案也即失去作用。
  • 中國超牛的老頭:和愛因斯坦是好友,發明了漢語拼音,活到了112歲
    周有光突然意識到為什麼中文沒有打字機,也沒有中文拼音,而他們國家卻有很完善的體制。在一次課堂上接觸到拉丁文,周有光更是思來想去,我國人口眾多,地方語言差異化明顯,造成了很大的溝通障礙。於是,興起了他對文字改革的使命,在主修經濟學的同時,毅然決然的學習研究語言專業。
  • 漢語拼音之父已112歲:上帝糊塗 把我忘掉了
    早年專攻經濟,近50歲時「半路出家」,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年齡不是問題,關鍵在於你是否堅持,他就是證明。今天是周有光先生112歲生日。祝福周老!周有光在會上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言,提議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通過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方案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 7098)。在周有光曾經的敘述中,這段圍繞著「拼寫漢語國際標準」的故事也極具戲劇性。「1979年,領導上突然派我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ISO)。我說我不去,已經幾十年了,我跟外國完全隔斷了。還有我連衣服都沒有,破的。
  • 周有光:百歲星辰 文華燦然
    這就是周有光――中國文字改革的推動者、《漢語拼音方案》主要創製人之一。「我今年101歲,上帝糊塗,把我忘掉了」3月26日,早上9點。在北京朝內後拐棒胡同一幢樸素的居民房裡,周先生在小書房裡靜靜地看書。桌上,一杯溫咖啡,兩條白手帕,一個放大鏡。
  • 周有光:百歲星辰 文華燦然(圖)
    如今,打字、接發郵件,輕鬆自如;   筆耕不輟——93歲,出版《比較文字學初探》;100歲,《百歲新稿》問世;   神採奕奕——101歲,眼花耳背,但思維敏捷、行走麻利、甚至可以自行從三層樓下至一樓。    這就是周有光——中國文字改革的推動者、《漢語拼音方案》主要創製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