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藍天白雲追夢人

2020-12-17 海南日報數字報
  ■ 吳文生(海南)

  人們常常把那些敢於開拓、敢於創新、去追求人生夢想,實現別人不敢想的事情的人,稱之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海南亞太通用航空公司總經理何玉明就是這樣的傳奇人物。

  認識何玉明始於2003年春的一個上午,辦公室小周通知我,有一位叫何玉明的老總,約我到西慶農場土機場見面。20分鐘後,我抵達西慶農場機場。只見土機場跑道邊,停靠一架約七成新的黃色飛機,旁邊站著幾個人,中間有一位帥氣的年輕人,見我向他們走去,這年輕人立即主動地迎上來:「你就是吳局長吧!我叫何玉明,請到屋裡喝茶,我有件事情要向你匯報。」茶過三巡後,他單刀直入:「我公司想藉助松濤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貴局聯手開闢水上飛機旅遊觀光項目,不知是否可行?」聽他口氣雖然是徵求意見,但顯得特別的自信。我當即答覆他:「可以試試!」

  幾天後,何玉明電話通知我,上午九時,由他親自開「小鷹」100號飛機攜帶兩個浮筒在水庫降落。由於庫區的氣象情況和周邊的飛行條件不理想,這次的飛行試驗效果不盡如人意,合作項目只好擱淺。儘管如此,我被何玉明那種求真務實、大膽嘗試的精神所感動,在後來的交往中成了莫逆之交。我的航拍專輯《瓊涯儘是春》,就是在他的支持和幫助下完成的。在彼此的多次接觸和交談中,他向我講述了在創辦亞太通用航空公司中的艱辛過程。

  2000年10月,在海南航空公司任職的何玉明,看到全國民營通用航空公司的發展空間非常之大,而海南在這方面還是空白。於是,他放棄了在海航的豐厚待遇,下海發展通用航空事業。當他的親人和朋友聽到這消息時,個個都給嚇懵了,說他異想天開,都勸他不能意氣用事。然而,何玉明下定決心要做海南通用航空公司「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機場的選擇是件令他費盡心機的事情。2001年初,因啟用美蘭國際機場,海口大英山機場關閉,海南亞太兩架y5飛機只好調往三亞依託鳳凰機場作臨時性經營。但隨著三亞鳳凰機場的吞吐量日漸增多,亞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再次面臨無機場調機的困境,後經朋友引薦,又適逢國營西慶農場的農用跑道因飛行費用過高而停用多年,該農場早有對外出租的意願,亞太公司又一次絕處逢生,與西慶農場籤訂了租用農用土跑道合同,正式把飛行基地遷往西慶。後來,又逐步將原先的簡易土跑道進行改建,經過八年努力,於2011年12月31日獲得民航中南局和民航海南監管局批准,成為海南省第五個擁有機場使用許可證的永久性機場。

  與時俱進的海南亞太通用航空人,不斷完善自身的建設,公司業務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可以說,亞太飛機和作業組的足跡遍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西至靠近緬甸國境的雲南保山、臨滄、新疆的克拉瑪依,北至內蒙古、黑龍江伊春,南至西沙群島都能見到亞太飛機的身影。

  今年,是海南亞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創建14周年,也是海南省主管部門唯一批准投入運營的民營股份制通用航空企業,連續安全運營14周年。該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在海南航空史上不僅是個奇蹟,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然而,何玉明並沒有被眼前的成就所陶醉,他表示,亞太航空又瞄準了新的目標,準備投入航空包機和通勤飛行,爭取為西沙旅遊航線的開通和新成立的三沙市做出通用航空應有的貢獻,為亞太航空公司飛出國門走向世界而努力。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盛夏「表情」
    生活在這座城市裡的人們,紛紛利用相機、手機等記錄這些美景,並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手段發布,在網絡上引起網友們的陣陣讚美與豔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奮鬥,是對事業常懷敬畏之心
    ■ 周曉夢  穆曉東的家鄉在雲南保山,那是一個和海南一樣有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的地方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冀文化學者海口對話
    ■ 本報記者 陳耿 王玉潔  藍天、碧海、白雲,煦暖冬日的海口市西海岸五源河國家溼地公園風光旖旎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名企老總 新年寄語
    值此迎新之際,首先特別感謝廣大讀者對本刊的關注與支持,2015年《海南日報》IT家電周刊將繼續為廣大讀者、消費者和商家架設互聯互通的「彩橋」,做海南IT家電行業的主流傳播平臺。同時也藉此方寸,向讀者朋友們送上部分海南名企老總的新年問候。  蘇寧  非常感謝讀者朋友們對海南蘇寧的支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空靈婉轉「歐歐調」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杜穎 實習生 王蔡雨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美麗湖畔,椰風吹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崖副刊:流動的閒情盛宴
    此外,在弘揚本土文化上副刊也顯現出應有的擔當,《和平日報》的一篇「海南風俗談」系列文章《海南的喪儀》,「瓊崖喪禮,多襲用古制,人死後即發訃報,孝子孫及親屬乃穿素白孝服……」,凸顯海南風土人情。  伍立楊指出,民國時期海南報紙副刊受新文化運動影響甚大,總的來說質量穩定,欄目豐富,文章可讀性強。寫作內容及風格受到魯迅、鄭振鐸、鬱達夫、沈從文等人的影響。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事 獨家記憶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傅人意  54歲的黃善強收藏了上千張明信片,這些明信片如同他的老友,伴他走過歲月塵煙。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文旅資源展引來八方客
    ,市民遊客們流連於不同展館,感受海南豐富的文旅資源。  作為第五屆中國(海南)文旅資源對接大會的重要活動之一,此次海南文旅資源展將持續至15日。通過展示海南文旅資源、挖掘海南特色產品、展出海南旅遊線路,以強化海南文旅資源品牌,提升海南文旅產業知名度,推動我省構建以觀光旅遊為基礎、休閒度假為重點、文體旅遊和健康旅遊為特色的旅遊產業體系。  特色線路引客來  「絲路明珠,陽光海口」。
  • 海南日報數字報
    「常常牽掛 /海南老家 /椰風海韻 /綠樹繁花 /雨打芭蕉說不完的情話 /愛人送我在椰子樹下 /夢裡常回 /海南老家 陽光沙灘/ 海角天涯 /春光四季喝不夠老爸茶 /愛人等我在椰子樹下。」一首《海南老家》的歌詞,充滿了對海南的認同感。這首歌的歌詞,並不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海南人所作,而是出自於一位國內資深策劃人、新銳詞作家蔣平之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藍天白雲「刷屏」朋友圈
    2016-08-19 15:50 |東陽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公告
    王 全,男,1963年10月出生,海南海口人,漢族,省委黨校研究生學歷,1985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副秘書長,白沙縣委副書記(掛職鍛鍊),省人大常委會華僑外事工委主任。現任五屆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副秘書長(正廳級)、機關黨組成員,擬任海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提名為省總工會副主席(負責常務工作,正廳級)候選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鋼鐵海鷗」展翅飛翔
    ■ 本報記者 郭萃  9月15日下午,兩場活動在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開展,這也意味著海南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投入試運營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退伍後的符江,進了海南省委機關,從科員晉升到處長,後來他又創辦了省內知名的綜合雜誌《天涯同舟》。從此符江就開始拼命寫書出書,他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已出版了《談笑風生》《晨窗集》《縣長與牛》《青年成功茶座》《成功正前方》《8種要素決定人生成敗》《打開幸福之門》和《青年成功學》等15部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濱海風情被髒亂臭糟蹋
    ■ 本報記者 劉笑非  遠處是碧海接藍天、近處是漁船連排停,8月9日,海南日報記者來到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鎮海尾碼頭探訪發現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扶桑花
    是啊,白雲千載空悠悠,煙波江上使人愁。中國歷代大詩人屈原、陶淵明、李白、李商隱、蘇東坡、楊萬裡都曾賦詩讚美過扶桑花,國外都稱它「中國薔薇」,其實它的學名叫朱槿,就因其明媚動人,古時甚至稱其佛槿,花上花,粉牡丹,粉西施……  扶桑花還有個別名「狀元紅」,海南人都親切地稱它「大紅花」,早年有一首歌唱道:「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裡馬」,如今海南省花評選,它又高中了探花郎。清代科舉考試,海南就出了一個探花郎:張嶽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佳木的喜與憂
    B02/03  海南有佳木,花梨、沉香、烏木、香楠…… 「材質堅韌、色澤鮮豔、經久不腐
  • 海南日報數字報-劉興林:我的後半生就在海南了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5月17日,劉興林應邀參加2016年海南省社科聯社團活動月暨海南國學教育高峰論壇開幕式,並率先做了題為《國學教育必須批判繼承》的主旨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