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1日,蘇富比倫敦春季拍賣中,一幅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的《農草花園》,將是當季的最大亮點之一。這也是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藝術品市場遭遇的首次檢驗。事實上,為了規避風險,獲取更大利潤,現在拍賣行正在逐漸自中介人的身份傾斜到賣家,然而,公開拍賣,無論有怎樣的高額擔保,仍然是一場豪賭。越來越多的收藏真跡古董的藏家們,仍會青睞一條直接而安全的方式——私下交易。下周,兩大拍賣公司蘇富比和佳士得將在倫敦開拍,這次的印象派、現代藝術和超現實主義專場,將會是美國總統川普上臺後對國際藝術品市場的首次檢測。除卻現有的不確定性,藝術界仍舊期待著其趨勢一如既往甚至有更好的發展。
其中最亮眼的拍品莫過於3月1日將在蘇富比上拍的古斯塔夫·克裡姆特的《農草花園》。畫家於1907年夏天在奧地利阿特湖旁的一座花園內創作了這幅畫,此次估價3500萬英鎊。
這幅畫上拍的時機頗有些微妙。據彭博社報導,本月美國著名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裡私下將自己收藏的一幅克裡姆特於1912年創作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像二》以1.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位中國買家。溫弗裡並非收藏圈的紅人,這幅畫是她在2006年佳士得拍場上以8790萬美元買下的。不過,對於購買這一克裡姆特作品的中國買家是誰,尚未見諸公開報導。
儘管藝術市場中不少門類都有所緊縮,但克裡姆特的可貼現性正攀上高峰。2006年,他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像一》以1.5億美元的價格成為當年交易市場上最貴的藝術品。
電影《金衣女人》,背景中為克林姆特作品《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像1號》「克裡姆特具有全球效應。」一位精通於印象派和現代主義藝術作品的藝術顧問這樣說道,「《吻》這幅畫家喻戶曉,而《金衣女人》這部電影,讓更多人了解了布洛赫·鮑爾的畫像。它們都有很強的標誌性。」
這次上拍的《農草花園》已經接到一家第三方不可撤銷的投標人擔保,但這位畫家的風景畫價值幾何,仍待觀察。
不過賣家是誰?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幅畫曾長期為一位在倫敦居住的加拿大藏家 David Graham所擁有,根據藝術品貿易的保密協議他本人不願意暴露身份。而這位知情人的說法是,1994年這幅畫以370萬英鎊在佳士得拍出時,Graham是當時唯一的競價者。
克林姆特最家喻戶曉的作品《吻》蘇富比2017年的圖錄上並沒有寫明克裡姆特的《農草花園》是從現有藏家那裡購得的。儘管這幅畫被描述為是來自「一位重要的私人藏家」,但圖錄也表明蘇富比「完整或是部分地擁有這幅畫。」拍賣行有時會將自己收藏的作品拿來拍賣,特別是一些曾經流標的委託作品。在這件事上,蘇富比應該是主動買下了克裡姆特,至少是部分買下了。
拍賣行正從中介轉換為賣家最近幾年,蘇富比和其他幾家拍賣行諸如佳士得和菲利普斯在存貨清單上的競爭愈演愈烈,其結果就是高價拍品的萎縮。成為賣家而非僅僅是中介,能夠使拍賣行在類似的交易中獲得更大利潤。傳統意義上拍賣與交易的界限變得十分模糊。
「蘇富比就非常激進地在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紐約的藝術顧問Wendy Cromwell這樣說,「它不再將自己視為傳統的拍賣行,而是一家擁有豐富資源的公司,可以以任意的新方式來調配並贏取利潤。」
蘇富比將在下周一公布其2016年的總收入額,不過公司拒絕透露關於克林姆特作品所有權和擔保的細節。
2016年1月,蘇富比曾以高達8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紐約的一家藝術諮詢公司Art Agency,Partners。在這一次令人驚訝的收購之後,蘇富比就開始拓展了其新任執行官Adam Chinn所謂的「綜合交易結構」改革。效果是明顯的,去年二月,蘇富比的股份曾一度低至20.26美元,本周已經回升到了40美元以上。
事實上,2016年度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銷售額都有下降,但對於三月即將開拍的印象派及現代主義藝術的專場,拍前估價已經超越去年整年度的總額。蘇富比的這場拍賣共有55個標的,估價總計1.56億英鎊,而佳士得在2月28日的專場有86個標的,估價至少1.01億英鎊。
畢卡索《番茄》已由蘇富比擔保1000萬英鎊同時,為避免農曆新年帶來的衝擊,將拍賣季比往常延後三周的策略也為拍賣行贏得了一些額外的時間。特別是在蘇富比,通過給賣家提供最低價格,也吸引了不少高價作品。
其中有八件作品的估價總額佔到了整場拍賣的一半以上,而且都有擔保和不可撤回的投標人。其中就包括畢卡索1944年的靜物畫《番茄》,由拍賣行擔保至少1000萬英鎊,而阿爾弗萊德·西斯萊鼎盛時期創作的《魯弗申的雪景》則至少有600萬英鎊。
相比於上市公司蘇富比,私有企業佳士得對於其擔保則相對保守。僅有兩件作品有第三方擔保的最低價格,分別是1960年勒內·馬格裡特的一幅畫作《感覺之弦》,最低估價1400萬英鎊,和保羅·德沃爾於1942年的一幅作品,最低估價170萬英鎊。
11月佳士得在紐約街頭的廣告公開拍賣有風險,私下交易受青睞已經確認的一位買家是俄羅斯的億萬富翁德米特裡·雷博諾夫列夫,他將會買下保羅·高更1892年塔西提島時期的作品《房子》,佳士得對其估值是1200萬-1800萬英鎊。還有馬克·羅斯科於1949年創作的抽象畫《1號》,這幅作品將在3月7日的當代專場中以800萬英鎊的低估價起拍。
2015年11月,雷博諾夫列夫曾以1.7億美元的價格將克林姆特1904-07年的畫作《水蛇2號》私下售出,買家同樣來自中國。
當下,藝術市場的頂端已經被分為了兩個部分,在倫敦和紐約最好的拍賣季上依然會出現印象派和現代主義的精品,但是最好的作品越來越傾向於在私下被交易了。
「從屬性上來說,拍賣是相對公開的。」紐約的一位藝術商 Andrew Terner說,「通常來說,那些購買真正大師真跡的藏家都對公開這件事避之不及,儘管投下巨大的保障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風險,但拍賣總的來說還是一場豪賭。」
根據2015年的一份統計顯示,世界上約有2400名億萬富翁,其中不少都有藝術收藏的愛好。隨著去年英國公投脫歐後英鎊不斷貶值,倫敦遂成為國際藏家趨之若鶩的地方,不過同時也讓賣家望而卻步。
不過,不論公開拍賣如何技巧性地轉變策略,他們的不穩定性對於廣大市場來說仍然是需要謹慎對待的。
「有太多不確定性了,」藝術顧問Legant這樣說,「你甚至不知道下周會發生什麼。也許一條推特就能改變一切。」
(作者系《紐約時報》評論員,澎湃新聞記者陳詩悅編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