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億元!世界第三高價的梵谷畫作誕生!但這一次出手的不是萬達老總王健林,而是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繼去年萬達集團在佳士得紐約拍場以1.72億元人民幣買下畢卡索名作《兩個小孩》之後,中國買家再次震驚世界。據悉,梵谷的《雛菊與罌粟花》6176.5萬美金(含佣金)拍出,創下了大師自1998年來的成交紀錄。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越來越多的中國買家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翻江倒海。據蘇富比數據統計顯示,在過去的四年裡,參與到西方藝術品競拍的中國買家增加了54%,以去年為例,便有530位中國內地藏家成功競得總計3.78億美元的西方藝術品。
11月4日晚,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備受矚目的梵谷油畫《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以下簡稱《雛菊與罌粟花》)以5500萬美元落槌,加上佣金拍價合計約人民幣3.77億元(6176.5美元)。蘇富比拍賣行官方微博昨天發布消息:「梵谷《雛菊與罌粟花》6176.5萬美金(含佣金)拍出,創大師自1998年來的成交紀錄,並為亞洲私人藏家收藏!」這是繼去年萬達集團在佳士得紐約拍場以1.72億元人民幣買下畢卡索《兩個小孩》之後的又一個重大藏界新聞。據微博認證用戶「一財項立平」透露,該畫作被中國買家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軍競得。昨天,華誼兄弟方面向記者證實,這幅畫的買家系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但是他的個人投資行為,和公司無關。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國藏家在國際拍賣行的高調舉牌,預示著「無國界收藏時代」在中國本土的悄然來臨,而曾經風光無限的印象派作品也再次成為國際拍賣市場的寵兒。
「一財項立平」,新浪微博認證用戶上海第一財經頻道財經評論員、製片人項立平在微博獨家透露這一消息,引起大量轉發。隨後,項立平又在微博裡轉發了一條消息:很可能是世界第三高價梵谷誕生了。第一名是《加歇醫生》,1990年被日本商人齋藤了英以8250萬美元在佳士得購得;第二名《沒有鬍子的自畫像》是梵谷去世前畫給母親的自畫像,1998年被著名船王尼阿喬斯·尼阿科斯以7150萬美元購得。項立平的微博還引起了「梵谷很久沒有賣這麼高了」的話題。很快有報導稱,《雛菊與罌粟花》是梵谷死前的最後一件畫作。
梵谷生前賣出的少數作品之一
《雛菊與罌粟花》拍前估價為3000萬至5000萬美元,被譽為近年拍場上屈指可數的梵谷佳作。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派藝術品單元總監西門·肖表示:「這幅作品是梵谷在去世之前幾周完成的。據說,梵谷創作這幅作品還是有一定故事背景的,梵谷是在他朋友加切特醫生的家裡創作了這幅畫。在梵谷畫完這幅畫就將它送給了他的朋友加切特醫生。」梵谷於1890年6月完成畫作。蘇富比稱這幅繪畫是20多年來出現在拍賣會上最重要的靜物作品。據蘇富比官方消息,該畫作曾在德國、美國的多位收藏家以及收藏機構中易手,1990年曾以低於估價1200萬美元至1600萬美元的價格被人買走。梵谷作品目前被拍出最高價格的是《加謝醫生的肖像》,在1990年被佳士得拍出8200萬美元。
梵谷將其噴薄的感情直接注入繪畫作品《雛菊與罌粟花》中,鮮豔的野花表現了畫家當時的精神狀況,這也正是其標誌性的創作手法。畫面中無拘無束的狂熱力量,清晰地展現了藝術家畫風的巨大轉變,被畫下來的花朵,恰恰來自幾星期後他企圖自盡的那片田野。
梵谷生前並沒有受到市場的認可,其藝術造詣在死後才慢慢被發現和認可。但這幅畫是一個例外:它是畫家生前賣出的少數幾件作品之一。
在此之後,目前所知的收藏記錄是:於1928年被MoMA首任主席A. Conger Goodyear購入,他將這幅畫贈送給了兒子George Forman Goodyear,而後者在1990年決定將其出售前,將畫作60%的所有權贈予了Albright Konx藝術畫廊。資料顯示,這幅畫作曾出現在1990年11月14日的拍賣中,但當時並不叫現在這個名字。據Goodyear在1991年稱,他將這幅畫作賣給了一個「重要的歐洲藏家」。
在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研究院教授胡光華看來,梵谷、高更、塞尚這樣的後印象派畫家早在民國時期就受到中國藝術界,尤其是留洋畫家的推崇。梵谷的價值不僅在西方得到公認,對中國藝術史影響也相當大。胡光華亦表示,印象派以後的這批畫家,在創作上也受到東方藝術的影響。「比如,日本浮世繪對後印象派畫家影響巨大,他們用色都非常濃烈醇厚,而不是如印象派畫家那樣採用調和的顏料。而日本浮世繪又受到中國傳統書畫的印象。」胡光華說。不同於印象派在創作中注重光學對客觀世界的影響,後印象派刻畫的則是內心世界。胡光華認為,這正是後印象派與中國傳統美學的相通之處。
錢從哪來:減持華誼兄弟股份 王中軍套現超5億
當前因為策劃重大事項,華誼兄弟已經停牌1個多月。作為影視傳媒知名上市公司,大股東王中軍一舉一動也格外受到業內的關注,2013年王中軍三次通過大宗交易減持華誼兄弟股份累計1600萬股,合計套現5.26億元,三次套現後截至2014年三季報顯示,王中軍尚持有華誼兄弟2.89億股,持股比例為23.36%。
對於減持華誼兄弟股份,華誼兄弟董秘曾表示,王中軍減持主要為孩子工作、個人理財、投資新項目等原因所致,投資的新項目後期將會再注入到上市公司。王中軍「為孩子工作套現數億元」也被戲稱「中國好爸爸」,現在看來,前期大額套現的緣由,或許也離不開他對藝術品收藏的情結。
王的愛好
業內士人表示,買家王中軍在收藏方面其實頗有造詣,或許並非盲目出手。根據王中軍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自述,他在企業家收藏圈子裡「是大哥級別的」,在其北京的別墅,有花費10萬元從南方移植來的百年紫薇樹,有從法國買回的一個貨櫃的歐洲古董家具,還有多年收藏的幾百件雕塑和油畫。2004年,王中軍對其中藏品進行過一些調整,一些當初價值幾萬的作品價格跳至數百萬。
據媒體報導,在王中軍的家中,擺放了吳冠中、艾軒、陳逸飛、楊飛雲等諸多藝術大家的繪畫作品,還有國內外的雕塑作品,很多人稱他的家是私人美術館和博物館。由於他自幼就酷愛繪畫,在20歲左右的時候還去業餘的美術院校學習。王中軍的繪畫色塊鮮明,明顯的印象派風格影響。
王中軍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創作來說,我還是受到印象派的影響,印象派輕鬆、活潑、隨意,比如一棵樹、一個池塘、一隻皮鞋就是一件作品,我不是特別喜歡在美術館裡看到文藝復興類的大作品。」
昨日(5日),成都商報記者電話連線香港地區蘇富比總經理程壽康,他表示,「目前為止我還沒與王總取得聯繫,他能對這張畫報以興趣當然是好事情。」據悉,王中軍是蘇富比長期客戶。關於付款,程壽康表示,「付款不需要特殊安排,會按我們長期合作的合同程序履行。現在,《雛菊與罌粟花》這張畫應該還在蘇富比,沒被取走。」
打破王健林的記錄
王中軍此次6250萬美元的金額也打破了中國藝術品收藏買家的最高出價紀錄。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此前中國藝術品收藏買家的最高的一筆競標是2013年11月,大連萬達集團以2820萬美元,買下了畢卡索描繪其兩個最年幼子女的形象畫作《兩個小孩》(Claude et Paloma)。這件作品的估價是900萬-1200萬美元,而最終價格超出了估價一倍多,萬達藝術品收藏負責人郭慶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萬達集團買這件作品的心理價位是5000萬美元。
《兩個小孩》創作於1950年,是畢卡索風格成熟期典型的代表作,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是其3歲的兒子克勞德和1歲的女兒帕洛瑪。據資料介紹,從當年這件作品完成一直到畢卡索去世後,都一直懸掛在畢卡索工作室的顯要位置,是畢卡索本人非常心愛的作品。大家非常熟悉又聞名世界的那張「畢卡索的和平鴿」,也就是在當年同一時期創作的。
雖然華誼兄弟沒有回應王中軍之後將畫作收藏於何處的問題,但稅收可能成為王中軍無法將其帶回家中的一大障礙。據有關專家分析,當初萬達要將拍賣所得的《兩個小孩》運進國內,可能要交近4000萬元的稅。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2013年9月上海收藏家劉益謙在紐約蘇富比以約合人民幣5036萬元的價格買下了蘇軾墨跡《功甫帖》後的情況。劉益謙原本想將其收藏在其位於上海的美術館之中。但《功甫帖》運抵上海的費用過高:《功甫帖》價格820萬美元,運費為1000美元,保險費約為1萬美元,海關核定的貨物完稅價格(即CIF價)為上述三者相加之和,即821萬美元,折合成人民幣5024萬元,進口關稅301.44萬元。同時,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藝術品還需繳納17%的增值稅。劉益謙稱,他只能將《功甫帖》運到中國香港,然而再以「借展」的方式在自己的美術館展覽。
競購藝術品出於愛好 亦為投資
近年,藝術品拍賣價格屢創新高。今年4月,劉益謙以2.8億元港幣競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前日,梵谷油畫《雛菊與罌粟花》又以5500萬美元落槌。昨日,四川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賢亮向記者分析,「無論是國外藝術品或國內藝術品被中國人收藏,這都是中國收藏家們藝術鑑賞能力的提升和經濟能力的體現。」談到如何對藝術品進行良性投資時,他表示,「收藏者首先要有實力或資金周轉能力,不能指望藝術品馬上就升值。收藏被歷史檢驗過的名家名作只有利,沒有弊,因為它是稀缺品,但收藏當代藝術品是有風險的,這就要投資者有判斷力。」
據佳士得的數據顯示,這家著名的拍賣行2013年全球成交總額達71.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6%,這是佳士得有史以來最高的全年成交總額,在佳士得當年的全球拍賣中,中國買家在銷售金額中貢獻了22%,購買金額較2012年增長63%。
據蘇富比數據統計顯示,在過去的四年裡,參與到西方藝術品競拍的中國買家增加了54%,以去年為例,便有530位中國內地藏家成功競得總計3.78億美元的西方藝術品。在外界看來,諸如王中軍在內的商業大佬,不論是活躍於國內藝術品市場,還是遊走在海外拍場之間,都不過只是出於個人的喜好。但在業內人士眼中,競購藝術品已經成為繼房地產、股票之後又一投資熱點。
藝術品投資顧問曾慶凡解釋,藝術品特別是傳世之作,因其市場的稀缺性往往具備很強的投資抗風險能力,藏家購入以後即便是沒有大賺,也至少能夠做到穩賺不賠。「這類藝術品通常動輒上億元,甚至數億元。一旦持有者遇到資金困難,藝術品也可以作為個人資產的一部分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燃眉之急。」
季濤表示,尤其以西方油畫為例,凡·高名作《向日葵》早在1987年的時候就曾被拍出近4000萬美元的高價。時至今日,《靜物,插滿雛菊和罌粟花的花瓶》以5500萬美元落槌,就顯得尤為物有所值。
「近些年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富豪階層資產的急速增長,都使得中國買家在國際市場上的活躍度越來越高。儘管藝術品投資相對穩健,但不可否認,只要是投資就具有一定風險。因此,在投資藝術品時,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應該首先對藝術品本身以及該藝術品的價格走向有所了解,最好是找到專業的藝術品投資顧問對其性價比進行詳細評估,綜合考量之後再決定是否入手。」 曾慶凡建議。
5500萬美元的畫作,收6176.5萬美元?
拍賣一般收取10%佣金
拍賣,大致分為委託、公告、拍賣、拍賣標的物交付這四個過程,這一系列的過程都由拍賣公司來主導。通常人們關注的是第三環節。在拍賣現場,競買人以某價格拍下某藏品後,即成為買受人。落槌價是拍賣師對競買人最高應價的確認,但落槌價並不是最終的成交價。買受人還需要向拍賣公司繳納佣金。只有落槌價加上佣金再加上少量其他費用後才是真正意義的成交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規定,拍賣人可以向買受人收取不超過成交價款5%的佣金。而藝術品拍賣收取佣金的比例,按照國際慣例一般為10%。買受人在拍賣後要與拍賣公司籤署合同,結清費用後再完成拍賣品的交接。佣金是拍賣公司的收入來源,一般拍賣公司也會向賣方收取佣金,但會少收一些。
觀察者網綜合第一財經日報、網易新聞、成都商報、北京青年報、騰訊文化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