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介紹

2020-12-11 人生不是平凡大道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人生不是平凡大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

中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國土遼闊,物產豐富。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以漢族而言,各地物產和生活習俗不同,飲食習慣也有明顯的差異。一般中國人一日三餐以米麵為主食,種植水稻的東南地區以米食為主,種植小麥的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以麵食為主。無論是米食還是麵食,主食的製作方法種類繁多,主食的品種也豐富多樣。中國菜餚更體現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國菜用料多樣,烹飪講究,注重色、香、味、形俱佳。各地由於氣候、物產、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同,人們的口味也不盡相同,比如南方人口味清淡,北方人口味較重,等等,因此在中國就形成了具有地方特點的菜餚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是魯菜、川菜、粵菜和淮揚菜四大菜系,也可細分為魯菜、川菜、蘇菜、粵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有的菜系還形成了本菜系的地方流派。各地的菜餚在原料選用、烹調技藝和口味等方面特點鮮明。魯菜流行於中國北方,因近海,所以海鮮類的菜餚品種多樣,名菓有糖醋鯉魚等,清、脆、嫩、鮮、醇是魯菜的特色。

川菜人稱「百菜百味」,集麻、辣、酸、鮮、香於一身,名菜有魚香肉絲等。淮揚菓調味講究保持本味,追求清淡而鮮嫩,爽口而味醇,又講究刀工、配色和造型,名菜有獅子頭等。粵菜用料較廣,菜式新穎口味講究,形成清、爽、鮮、淡、香的風味特色。此外,浙菜製作精細,味道鮮嫩,名菜有龍井蝦仁等。福建菜多以海產品為原料,湯菜品種多樣,湯鮮味美,名菜有佛駣牆等。湖南菜多用辣椒,油重色濃,酸辣鮮香,名菜有紅煨魚翅等。安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著稱,名菜有符離集燒雞等。北京烤鴨、東北酸菜白肉、重慶火鍋等也都是聞名遐邇的名菜佳餚。

餛飩之妙

一次,陪外國友人到大排檔用餐,外國朋友望著眼前的餛飩,提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在中國食品當中,全用麵皮包餡,也都在水裡煮,可為什麼一個叫餃子,一個叫餛飩?這下子還真把我問愣了,身為中國人,活了幾十年,還真沒動腦筋琢磨過這類問題。為了回答老外的問題,我下功夫考證了一番。餃子和餛飩,是咱中國老百姓最常見、最喜愛的食品之一。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它們幾乎落腳於各地。不過,這兩種食品在古代是相互混稱的。

餃子早先也被稱為「餛飩」,其名取意為「餛飩」,混沌也。是說世界生成之前,混混沌沌,自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四方。因此,「餛」是老輩子給人留下的吃食,叫人們莫忘了天地的養育之恩。餃子與餛飩的區別,首先在皮,其次在湯。雖說如此,但是南方與北方,對餛飩所下的功夫,卻各有所長。以皮而論,南方見長,無論是上海的縐紗餛飩,還是無錫的手推餛飩,都以皮薄恰似蟬翼,皮爽滑如凝脂著稱。而北方的餛飩皮則不如南方如此講究。可若談起湯來,當屬北方。南方的餛飩,多為紫菜、蝦米皮、味精和醬油加水為湯。

而在北京,無論是致美齋,還是「餛飩侯」,講究的是用老母雞吊湯。梁實秋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專門讚賞致美齋的餛飩。文中引用了清朝同治年間詩人楊靜亭的一首詩:「包得餛飩味勝常,餡融春韭嚼來香,湯清潤吻休嫌淡,咽來方知滋味長。」致美齋的餛飩,自同治年間享譽京城,不同凡響,主要原因就是湯好。另外,南方和北方在餛飩餡的製作上,也是大相逕庭。北方的餛飩一般餡非常少,小到只有筷子頭那麼一點。因此餛飩的個頭也比較小,一碗餛飩雖說是六七個,但是在碗中卻只佔三分之一左右,其餘全是湯。

不單是北京,我在天津市、河北省北戴河所遇到的情況也是如此,並且餛飩餡較為單一,多為豬肉加些蔥、姜和調料。而在南方,餛飩餡就大不一樣了。以餡而言,廣州的餛飩餡最為講究,不僅豬肉為餡,就連雞、鴨、鵝、蝦、蟹等都可入餡。單是豬肉糜中,也要加入蝦仁,拌入肉鬆。在上海,我在「雨林苑」和「金師傅」兩家餛飩店,品嘗過四十餘種葷素餡搭配的餛飩。在安徽黃山°,那裡的餛飩竟用豆腐入餡,吃起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由於南方的餛飩餡大,因此個頭也大,每個餛飩都包得十分豐滿俏式,薄薄的皮子舒翹挺拔,白白的,十分像天主教堂裡修女剛剛漿洗過的白布帽子。

為什麼南北兩地對餛飩的製作會有如此的差異呢?我個人猜想,這也許和南北兩地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文化有關。以飲食習慣而論,北方以麵食為主,尤其擅長做餃子,按理說應該在餛飩餡上略勝一籌。也許就是因為北方的餃子名頭太大,結果反倒使餛飩餡沒發展起來。北方的餃子餡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不僅各種肉類、菜類均可入餡,而且還特別講究搭配。羊肉配西葫蘆;牛肉配芹菜;豬肉配茴香;雞蛋配韭菜。凡此種種,反正是琢磨到家了。「好吃不過餃子,舒坦不如倒著」,每逄大年三十,家家年夜飯的餐桌上,必定少不了一盤餃子。正是餃子的崇高地位,反倒把餛飩給忽略了。

而南方以米飯為主食,因此餛飩一登堂坐鎮,大受推崇,對餛飩餡的研究也就獨領風騷,這或許就是此長彼消的道理吧。據說不僅在中國,連外國也有餛飩。相傳馬可。波羅曾將此物帶入義大利,不過做法已經完全西化。義大利的餛飩是用雞蛋、麵粉調和成麵團,用牛腦、芹菜做餡。把拌好的餡攤在擀好的皮子上,然後再用一層麵皮覆蓋在上面,撳緊、壓實後,切成骨牌大小的方塊,放進烤箱烘熟,最後加上沙司上桌。這種餛飩倒也符合唐朝《一切經音義》所引《廣雅》說的:「餛飩,餅也。」

看來,任何一種飲食,總是要隨著當地的飲食習慣和文化而變化的。假如有一天,在非洲做客,當地主人要是給你端上一碗摻進果餡與果汁兒的「餛飩」,我想也大可不必驚異,任何飲食總要入鄉隨俗。餛飩作為一種融合了南北飲食文化、物美價廉、老少皆宜、傳統的中國食品,我希望它能夠早一天衝出國門,為中國快餐業爭光。

相關焦點

  • 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介紹
    大家好,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人生不是平凡大道,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飲食中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國土遼闊,物產豐富。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以漢族而言,各地物產和生活習俗不同,飲食習慣也有明顯的差異。
  •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發展歷程:各個朝代關於飲食文化的淺析
    可見飲食在日常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那麼中國的飲食文化經歷過怎樣的多樣化發展演變,「飯桌文化」的成型又是如何養成的?中國人對飲食很有講究,以色香味俱全作為標準。對製作飲食的材料也十分考究,用料極其豐富,將食材資源利用到極致,就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一項特徵。
  •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發展歷程:各個朝代關於飲食文化的淺析
    可見飲食在日常生活中佔據著重要地位,那麼中國的飲食文化經歷過怎樣的多樣化發展演變,「飯桌文化」的成型又是如何養成的?中國人對飲食很有講究,以色香味俱全作為標準。對製作飲食的材料也十分考究,用料極其豐富,將食材資源利用到極致,就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一項特徵。
  • 英國飲食文化介紹
    在此將從飲食文化與英國的飲食習慣等方面來介紹英國的飲食文化。作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的大英帝國,他們深遠的文化體現在方方面面:古老的建築、紳士們舉止高冷的黑色幽默以及莎翁戲劇,但作為吃貨的我,最想了解學習的非英國的飲食文化莫屬了。文化的定義:人類傳統的觀念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由人類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與歷史的積澱物。
  • 做餐飲的你,對中國飲食文化了解多少?
    中國飲食文化,豐富燦爛,博大精深。由於我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各地氣候,文化差異,風俗習慣的不同,在飲食上經過5000年的歷史沉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的文化。天下萬物,只要是「喘氣」的動物都離不開吃,人類作為高級動物,站在食物鏈的頂端。
  • 中國的飲食文化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中國人一向都很注重飲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古人吃飯也必須遵守一定的禮儀規範。在周公制定《周禮》的時候,就在飲食方面做了很多規定。例如,在古代的宴席上,座次的排序就有嚴格的限定,人們不能想坐那裡就坐那裡,而是得根據自己的社會地位、身份及宗族關係等就席,這樣能突出人與人之間君臣有別、尊卑有序和孝親尊老等關係。
  • 中國的飲食文化
    點擊標題下「中食展」可快速關注喲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因飲食文化的不斷發展而變得豐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種多樣
  • 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方面: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穩定的結構體系如果從北京人發明火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飲食文化創造開始算起,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到今天已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一部源遠流長、起伏有致、環節完整、從未間斷的歷史,可以自豪地說,僅此一點,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可以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並論。
  •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傳統文化這個大系統中獨具特色和個性的一個分支。從50多萬年前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開始,中國人民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演變歷史。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華飲食文化的演變史。從石墨開始普及開始從新石器時代直到殷商時期,對穀物的加工一直比較原始簡單。先民們通過碾盤、碾棒、杵臼等對穀物進行粗加工,難以提供大量去殼淨米。到了周代,石豈的出現,是穀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飛躍。石豈,即石磨。
  • 《飲食文化》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中國餐館能夠遍布世界各地不是一個孤立和偶然的現象,其中的原因與中國飲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中國歷史飲食文化,一方面,正如清代著名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牧所云,它是一門須「先知而後行」的「學問之道」;另一方面,它也是包含飲食、美器與禮儀、食享與食用等多重文化內涵的一門「綜合藝術」。在飲食方面,無論是古代或現代,它都是與國情、民情相適應的。
  • 飲食人類學:從飲食看人類文化
    飲食人類學:從飲食看人類文化 2016年04月29日 08: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明海英 字號 內容摘要:飲食人類學:從飲食看人類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中西方飲食文化區別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認為,中國和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是相當大的,這一點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有人提出來了,此後,東西方的文化大師們對這方面的研究就未曾停下來。
  • 【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三)
    中國飲食文化與世界與世界飲食文化就是這樣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存在著無限的聯繫。早在中國秦漢時期,中國就開始了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據《史記》、《漢書》等記載,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同中亞各國開展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活動。中國的張騫等人除了從西域引進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蔔、石榴等物產外,也把中國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葉等物產以及飲食文化傳到了西域。
  • 回族飲食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豐富了飲食文化寶庫
    在回族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其飲食文化不斷改造、吸收、發展。回族人民在潛移默化中對中華民族飲食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從而豐富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內涵,充實了世界飲食文化寶庫。傳入大量的西域飲食回族人不自覺中就成為「文化掮客」,將原有的飲食文化帶入了中國,並使之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 浙江的飲食文化習慣,浙江的飲食文化介紹
    因此,歷代浙江人民不論是日常飲食,或是歲時、禮儀方面的各種食品,都十分豐富,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富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本文將為你介紹浙江的飲食文化,告訴你浙江的飲食文化習慣以及浙江的菜品特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地理優越,物產豐富。
  • 鴻篇巨製,繼往開來,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劃分為黃河中遊、黃河下遊、長江中遊、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博大精江下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中北、京津等十個子文化區域進深、歷史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史的生動寫照。她以獨特的行相對獨立的研究。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及它的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方面:中國飲食文化有著漫長的發展歷程、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穩定的結構體系如果從北京人發明火併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飲食文化創造開始算起,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歷程到今天已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這是一部源遠流長、起伏有致、環節完整、從未間斷的歷史,可以自豪地說,僅此一點,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的飲食文化可以與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並論。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的觀念,及學習內容構成
    總之,文化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而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其獨自的運動歷程,中國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有其獨自的不斷運動、演化著的生命過程。中國飲食文化在其生命運動與演化進程中形成了自身完備的技術體系和價值體系。
  • 西餐飲食文化介紹
    首頁>新聞中心 西餐飲食文化介紹 2013-01-28 16:08   來源:中國吃網    【大 中 小】         西餐是我國人民和其他部分東方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對西方國家菜點的統稱,廣義上講,也可以說是對西方餐飲文化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