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必有一書在冥冥之中從俗塵抽身以保持清醒;若說必有一支筆在滄海縱橫而忽有所悟;若說必有一曲陽春白雪在曲高和寡的悲劇裡逐漸聽見蒼山迴響……那麼必是這本書——《小徑分岔的花園》——悟此身之短與此心之長,感此命有限而生無盡。
《小徑》一書隱喻義和哲理義很重。博爾赫斯由他的虛構和建立其上的論評與延展形成情節,進一步構成小說,天馬行空中能剖開孤單、晶瑩剔透的內裡。始終有種他在自說自話或進行獨屬於他自己的心理活動的感受,因為小說故事中隔閡感,以及不被過多理解的、近乎悲傷的冷漠感揮之不去。
這本書應該表現著理想主義和人文主義,思想獨立自由,想像力已難以用豐富二字來形容——像是天空之境。
所有學科都可以歸為心理學,由雜七雜八無所關聯的行為構成的特隆——一個虛假的,但真真實實由人類本身創造的「理想」世界。
以無數個六邊形為中心,裡面只有無限的書架和書的通天塔圖書館。所有書由神所寫就,文字雖不能被理解但含有奇特的神聖感和和諧讀音。它暗藏著人類無法找到的自白書和包含了所有書的全部內容的「神的著作」。
還有一個永恆的、穿過圖書館找到這部書的旅人。
一個終生都在夢中造出一個神廟中的神性幻影,而在死前逃避自己也是幻影這個可能性的孤單魔法師。
一座環形廢墟。
一個小說中的,看似前後矛盾但由所有可能出現的分岔口衍生出的章節故事,一個由違背了時間的統一性的平行時空所織成的巨大時間網絡——像是小徑分岔的花園,迷宮中的迷宮。
讀完後久久沉溺其中,久久不得釋懷。它們似乎永不真實,但給了我比現在更真實的震撼力。博爾赫斯的思維空間早已自成一個美到令人窒息,令人落淚,令人悵惘不已的宇宙。
在讀《小徑》的時候像目睹了梵谷的《星空》,總會毫無緣由地把二者聯繫在一起。
他擁有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得苛刻又嚴厲的筆觸和似乎扭曲的、寧靜卻暗潮洶湧的時空及地理觀念;在文化發展歷程的委婉暗喻中忘我而無私地反省和祈禱,在迷宮花園中看到自己的幽靈正與人對話。
我看見了一個豐實的寂寞的阿根廷小說家形象。
他的內心世界與《星空》一樣「扭曲」又璀璨爛漫,將人捲入無盡思索的神秘漩渦中。
我愛他和他的花園。
(重慶十一中 高2018級9班 尹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