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條信山(1907—1997)是宮島詠士的入室弟子,前東京教育大學教授,謙慎書道會副理事長、日展理事,日本國書道教育會議代表,日本教育課程審議會委員,曾獲「內閣總理大臣獎」「天皇文化功勞者獎」。他在日本成立了書法社團「書象會」,即研究書法真實表象的書法社團,出版著作《張廉卿千字文》《現代書道全書》《現代書法創作大系》《現代臨書大系》等。
上條信山以弘揚張裕釗、宮島詠士的書法藝術和促進中日友好為己任,他於 1990年 8 月 23 日至 26 日,在中國工藝美術館舉辦了「上條信山先生從事書法藝術六十周年展」的個人書法展,日本哲學家谷川徹三評價上條信山的書「貫徹於紙背上具有骨氣的書風」,高度讚揚了上條信山的碑派書法,上條信山繼承了張裕釗及宮島詠士的書法精神,作品挺拔雄強、渾樸大氣。
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日,由啟功題寫「誼海學深」四字題額,並撰寫了「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銘文;上條信山書寫了「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幾個大字。該碑落成於保定蓮池書院西小院貴賓廳對過的迴廊正中央,題跋文字用金粉塗灑。同日,上條信山先生率一百零六人的訪華團訪問古蓮花池並參加了「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的揭幕盛典。
啟功(1912—2005)與上條信山關係親密,他在《啟功日記》中提到:「(1983年)3 月 21 日到使館辭行。六時上條信山先生約晚飯,上條約寫文紀念張廉卿。」這裡提到的「文」,就是「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的銘文。啟功受上條信山的委託撰寫了該碑的銘文,碑文中有如下記載:「論者以為集碑體之大成,悟得北碑筆法之秘,千古絕詣,信無愧也……」啟功認為張裕釗的楷書集碑體之大成就,用筆領悟到了篆隸古拙的藏鋒用筆,中鋒行筆,書法風格獨樹一幟,在這一點上是毋庸置疑的。
又云:「益以漢賦之氣體,詩專宗杜,尤精於書,學通經史,文承桐城之嫡乳。」啟功認為張裕釗的詩、文修養深厚,文章中有股濃鬱的漢賦氣韻,詩主要師法杜甫,尤其是書法功力紮實、成就突出;他在經史古籍方面的研究精深,是桐城派的領軍人物。啟功還說到:「詠士先生穎敏好學,深為廉卿先生所器重,」宮島詠士聰穎勤奮,得到了張氏的認可,他們之間情同父子,老師教的認真,學生學的刻苦,從此碑中可看出張裕釗與宮島大八之間深厚的師生情誼,這令筆者非常羨慕。「追陪函文,時歷八年」,啟功指出宮島詠士追隨張裕釗八年,直到張氏逝世,他是給老師送終的唯一學生。啟功又說:「……其書法深得廉卿先生之妙,復能更入奧蘊,沉厚瀟灑,蓋有禪家所謂見過於師之悟者焉。」啟功認為宮島詠士的書法學得很到位,在氣韻、精神上更勝一籌,遒勁灑脫、風格獨特。
在張裕釗逝世一百周年之際(1994 年 10 月 9 日),上條信山出資在湖北鄂州的西山風景區建立了張裕釗陵園。陵園位於鄂州博物館旁,佔地 3500 平方米,園內包括牌坊、張裕釗宮島詠士師生紀念亭與紀念碑、張裕釗紀念館、張裕釗墓、張體書法碑廊和櫻花園。上條信山的弟子田中節山題寫了張裕釗陵園牌坊的刻石,迴廊進口正中央立有上條信山書寫的「張裕釗、宮島詠士師生紀念碑」,鄂州市文化局書寫了該碑的銘文,碑頂端有碑首,紀念碑外蓋有碑亭。
上條信山為張裕釗紀念館題寫匾額,並書寫了「張體書派碑廊」六個大字,碑廊共有 108 塊書法石碑,全是張裕釗日本傳人和中國張體書家的作品。陵墓立有上條信山書「張裕釗先生之墓」的石碑,該碑代表了日本傳人對張裕釗的真摯情誼。園內還栽有 72 株櫻花樹,有 72 級臺階,都代表著張裕釗享年 72 歲。該陵園體現了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上條信山及其「書象會」也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鄂州市文化局立的「張裕釗、宮島詠士師生紀念碑」碑銘有如下記載:「……在碑學興起的時代,他熔碑帖於一爐,濟剛柔於毫端,參化變機,獨樹異幟,其書風傳播廣遠。」該碑指出,張裕釗的書法碑、帖兼容,用筆方、圓結合,富於變化,書法風格獨特,在碑派書家中是代表人物,他的書法風格傳播到了日本,深受日本「書象會」成員的喜愛。「宮島詠士傾慕張氏學問,行程萬裡追隨張裕釗,直至張氏辭世,足見其師生情誼之深矣!」宮島大八對張裕釗的學問傾心已久,漂洋過海拜張裕釗為師,跟隨老師八年時間,師生感情深厚。「宮島出師造化,師法南宮體,而能滲入唐碑意趣,書風銳利英爽,並將張氏書法傳之後世,使張體書法成為日本漢字書道的一大流派,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碑文記述了宮島大八的書法取法自南宮體,結合唐碑的結體,書風爽利,他把張裕釗的書法帶到了日本,成為日本書法的一大流派,為中日文化交流和中日人民的世代友好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湖北張體書法家熊克梓先生寫的「張體書法碑廊後記」有如下記載:
「張體書法,是張裕釗先生研習前人,開拓自我,溶碑帖於一爐,獨創的內圓外方書體。」熊克梓在這裡指出,張裕釗的書法是在研究篆隸書、唐楷、隋碑、北碚、「二王」等基礎上,碑帖融合,自我探索的「外方內圓」書體。他又說:「其風格蒼勁、雄渾挺拔、韻味無窮,深受日本書象會弟子的崇拜。」這是說張裕釗書法藝術風格遒勁、蒼茫、勁挺、雄奇,富於趣味的特徵,得到了日本「書象會」書法弟子的認可和推崇。
又云:「以上條信山為創始人的書象會同仁,專習張體書道,匯集會員書藝佳作,刊勒碑廊,獻心香一瓣,以酬先師。」這是說「張裕釗書法碑廊」的建立者上條信山及其「書象會」同仁,專門學習「張體」書法,該碑廊聚集了「書象會」會員的書法精品,表明了日本「張體」書法傳人的虔誠、敬仰之情。
由此可見,張裕釗書法藝術對日本書法的影響,他的碑派書法風格的書作,深受日本人的喜愛,他在日本的傳人有宮島詠士、宮島吉亮、上條信山、田中節山、杉村邦彥、魚住和晃等人,並形成了張體書法流派來發揚張裕釗書法。宮島詠士千裡迢迢來到中國向張裕釗求教古文學與書法,張裕釗與宮島詠士的師生情已經成為了中日書界的美談。宮島詠士回國後,創立了「詠歸舍」,後改為「善鄰書院」,教授中國語和書法。
宮島詠士的弟子上條信山又創立了「書象會」,他在保定蓮池書院和鄂州張裕釗陵園分別建立了「張裕釗、宮島大八師生紀念碑」和「張裕釗、宮島詠士師生紀念碑」,這兩塊紀念碑也見證了中日人民的世代友好。張裕釗真正進入了國際文化交流的舞臺,在當前中日友好的大趨勢下,我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來促進中日文化交流,使中日人民的友好關係永遠持續下去。
綜上所述,張裕釗書法價值在於他在晚清碑學書法的時代背景下,用毛筆模擬金石碑版的剝落現象,這種僵滯、做作的書法風格,正是他書法藝術的獨創價值所在。在整個書法史中,張裕釗的書法藝術性不高,但是創新性還是有的,這點我們要予以肯定。他的書法在日本的影響遠大於在中國的影響,日本書家對他的碑學書法極為推崇和喜愛,這使中國的書法藝術在海外能夠開花結果,綿延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