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與哈佛女校長育兒觀念不謀而合: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2020-12-17 文文育兒寶典

在孩子成長中你會為他做什麼呢?有人說給孩子好的生活質量,也有人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不過有一些家長的教育方式讓我很認同,比如陳美玲。陳美玲在80年代可以和鄧麗君相提並論,她有三個兒子,讓我佩服的是她不僅有美貌和才華,還把三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史丹福大學高材生。

陳美玲曾公開分享過自己育兒的是個方法,其中有一個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說她不認為規定孩子怎樣學習是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把玩和學習分不開才是成功的教育。在她的教育中她喜歡帶孩子去看一看世界,比如她的大兒子喜歡魚,日本的水族館幾乎都帶孩子參觀過。每年還會格外省出一部分錢,用來做旅行費用。

在陳美玲看來帶孩子旅行,帶孩子旅行同樣可以讓孩子學習。這種帶孩子去旅行的育兒觀念和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可以說是不謀而合。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的孩子在成長中,只要有時間她就會帶孩子去各地旅行,讓孩子接受不同地域的差距和文明,在風土人情的時候開闊孩子的眼界和心胸。在旅遊的時候讓孩子學會當地的語言、文化、習俗。她還說,當孩子有了孩子,她就又多了一個新的旅伴,會發現更新鮮的世界。

帶孩子旅行看風景、吃美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所以,才會對孩子旅行樂此不疲。

同樣喜歡帶孩子去旅行的,還有明星孫儷夫婦,在孫儷的個人帳號中,很多都是在分享和孩子去旅行的圖片,她會帶孩子去看海、滑雪,奇妙的國外旅行,這不僅豐富了孩子的生活,似乎帶孩子旅行成為了他們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因為他們知道「讀完書重要,行萬裡路也重要」,培養孩子的世界觀,重視自然教育,才是這麼多人願意旅行的意義。

旅行不只只是開闊開闊孩子的眼見,更多的是孩子內心的成長。旅行同時也是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在孩子5歲前多帶孩子去旅行,陪孩子一起探索世界,不僅提升親子關係,也能帶給孩子平時看不到的「感官刺激」

帶孩子去旅行還可以提升孩子的格局,只有讓孩子親身處地的感受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他才會發現世界原來這麼大,孩子的世界觀才不會狹隘和自我。很多家長認為帶孩子旅行就是鋪張浪費,不僅麻煩,還要考慮到孩子的種種活動,但只有你真正帶孩子出去一次,才能讓孩子認識到知識是鮮活立體的,不只停留在考試卷面上。

旅行很重要,但是如果時間和經濟上不支持帶孩子旅行,也可以帶孩子去附近周圍的城市。同樣給孩子看一本關於世界旅行的繪本書,在書中讓孩子感受世界,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就推薦很多家長給孩子看一些旅行世界的繪本書,例如這套《小學生人文旅行讀本》,這套書共有4冊。這套書由米加這個人物帶領著孩子在書中環遊世界,書中講述了72個國家的自然風貌和風土人情,其中還有360道兒童百科的問答題,從地理、歷史、自然等角度,可以激發孩子了解萬物的求知慾。

這套書最讓我喜歡的一點是,書中的內容非常有趣,例如《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本,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有閱讀興趣。比如你知道希臘的泥土可以去汙嗎?摩納哥的首都建在懸崖上?這種題目。而且書中的旅途見聞還有對應的做算數、走迷宮、看圖找不同等遊戲,能夠讓孩子開動腦筋思。所以,這套書是我極力推薦給各位家長的。

其次,這套《第一次遇見科學》對於想要開闊孩子眼界的家長也很有幫助。這套書共有12冊,這本書最有特色的是採用真實高清的圖片,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飛禽走獸到植物、海洋,能夠讓孩子真實的欣賞大自然風光。

書中內容都是圖多字少,少量的文字也是給孩子解釋一些科學現象,所以,在開闊孩子眼界的同時,這套書還可以作為一本百科書。家長和孩子共同讀這本書,和孩子一起探究科學與世界,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

相關焦點

  • 孫儷與哈佛女校長的異曲同工: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其實,這個想法與孫儷和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不謀而合。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其實說白了帶孩子出去陌生的地方並不是為了玩耍,而是要增加孩子的見識,提升孩子的眼界,用讓他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你說教更管用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而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應該採取一些讓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從而激起孩子的興趣,而哈佛女校長就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很寶貴的建議。這位女校長就是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校長,她每年都會堅持帶孩子到處旅行,讓孩子領略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
  • 哈佛女校長:每年帶孩子去一個地方旅行,孩子未來的格局不一般
    在2020年這個註定特殊的一年中,原本打算好帶孩子去世界看看的計劃也就此終止,因為這不平凡的一年,孩子心中的那個遠方只能不了了之。哈佛大學的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孩子未來的格局和眼界就會不一般
    之前網絡上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確,世界很大,你想帶孩子去看看嗎?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在一次演講中說道:「帶孩子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程,孩子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心胸才能更加寬闊。」
  • 哈佛女校長:要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層次和格局不一般
    孩子們不能像往常一樣跟著爸爸媽媽去世界各地旅遊了。哈佛上一任校長,也是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她說過:「世界上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絕對不只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和生活。」
  • 哈佛校長: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說教更有效
    「為什麼要讀書?」每次孩子不想學習,他總是生氣地問。儘管有人說成績並不決定孩子是否優秀關鍵因素,但在當今社會,成績是最公平的。只有拿出成績讓別人認可你的實力,比如對於一些家庭條件很困難的孩子來說,讀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 哈佛校長: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家長都該看看
    哈佛是全世界最高等的學府之一,從這裡走出去的人都是精英、人才。對於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也沒有比哈佛校長更有發言權的了。那麼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呢?哈佛校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
  • 哈佛女校長:家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女校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太強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去親自用眼睛來看當地的風景,用嘴巴去吃當地的美食,用皮膚去感受當時的氣候,才能讓孩子有更深的感受。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去旅遊的習慣。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必修課,世界上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讓孩子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更加坦蕩。
  • 哈佛女校長:家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哈佛女校長:帶娃去陌生地方旅遊,提高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孩子認知能力還不太強的時候,最好帶孩子去親自用眼睛來看當地的風景,用嘴巴去吃當地的美食,用皮膚去感受當時的氣候,才能讓孩子有更深的感受。不少家長都有帶孩子去旅遊的習慣。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女兒的回答永遠是:「不好不好,我要跟爸爸繼續騎行。」6月13日,父女倆歷時71天,終於抵達西藏。300多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也說過: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她在談到自己的教育的時候說到:直到現在她每年也一定會抽出一段時間,帶著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旅行,也是以旅行的方式帶孩子們學習。「每年要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算是一個規劃。這個習慣從小就有,一直持續到現在。」
  • 為什麼要旅行?為什麼要帶孩子旅行?
    這話我十分贊同,一下子把所有關於旅行的各種矯情都從馬桶衝進了下水道,這種平實又滿是負能量的話最能抹殺人類自我欺騙似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但卻顯得格外可愛,為什麼要旅行?可不就是因為在一個地方待得太久了,久到已經生了根,落了灰,可人還不到入土為安的時候,所以得去新的地方透透氣,向自己證明我還活著。
  • 爸媽別再說帶孩子旅行是瞎玩、浪費錢,肯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位朋友我曾經分享過她帶孩子旅行的意義,就是想把小學語文課本中提到的各種美景讓她親自看一次,比如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比如莊嚴雄偉的天安門,比如萬裡長城的雄壯,再比如廣闊無邊的大草原等等。只有親自體驗後,才能知道課本中描寫的美景是如何的震撼人心,也讓孩子學到從課本中學不到的內容和知識。
  • 傳奇校長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她把1804名山裡女孩送進了大學
    張桂梅女校長曾經在一則採訪中說道:「讀書學習對有些人來說重要,也可能不重要,但是對我們這群孩子來說有著100%的重要性,我正在追求教育的公平。」這位傳奇校長曾因為讓當了全職太太的女孩滾出屋子而上了熱搜。但是她的傳奇不僅於此。
  • 3歲娃居然旅行了50次!——「為什麼我把所有報早教班的錢,都花在了帶孩子旅行上」
    文 | 段金希本文轉載授權自「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沒有孩子前,出門旅行是件很瀟灑的事;而有了孩子以後,旅行則不是那麼輕鬆了 - 要帶的孩子的各種用品加起來,就得整整一箱,在設計行程時,也得考慮孩子的運動能力和作息習慣等等。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到底應不應該帶TA去旅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
  • 3歲娃居然旅行了50次!-為什麼我把所有報早教班的錢,都花在了帶孩子旅行上
    沒有孩子前,出門旅行是件很瀟灑的事;而有了孩子以後,旅行則不是那麼輕鬆了 - 要帶的孩子的各種用品加起來,就得整整一箱,在設計行程時,也得考慮孩子的運動能力和作息習慣等等。所以,孩子小的時候,到底應不應該帶TA去旅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今天,常爸請來一位「帶娃旅行狂人」,來講講她為什麼在孩子3歲以前就帶她旅行50次!(看到這個數字,常爸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 孩子為什麼需要深度旅行?
    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著旅途的印象。旅行並非為了遠行,而是為了回家。對孩子而言,旅行的核心從來不是外部世界的風景,而是在那個時刻,那個地方,你和我,我們做了什麼,讓我感覺如何。我認識一個男孩,他的父親工作特別忙,很少陪他。長大一些後,回憶起小時候父親陪伴自己的事情,印象最深的,竟是爸爸曾經帶他去東北玩、教他滑雪的鏡頭。為什麼呢?
  • 孩子多大開始第一次旅行比較好?什麼時候都可以
    這是哈佛大學校長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的。他說:「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了解和探索。」「我們當然不會局限於學習其他語言。比語言更重要的是學習其他國家不為人知的文化、歷史和生活。」那麼,到底孩子多大的時候才能帶著出去旅行呢?其實孩子從一歲開始,家長就可以準備帶孩子去旅遊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世界很好奇。
  •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旅行?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句話我們聽了很多遍: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無暇旅行就讀書,讓豐富的知識充實我們的靈魂;有空時就旅行,讓沿途的風景洗滌我們的靈魂。而旅行,更多時候像是大人的休閒娛樂和權利。孩子還小,去了也看不懂也體會不到什麼,去或者不去都不要緊。如果為了讓孩子出去放放風,更多家長會選擇遊樂場,孩子在裡面玩上一兩天也就盡興了。
  • 育兒篇(19):教孩子該如何「行萬裡路」
    可是,經過最近幾年的閱讀和觀察,我發現現代中國人的旅遊,主要停留於吃喝玩樂,這樣的旅遊,除了得到一些新奇的體驗、身體的休息之外,幾乎沒有什麼收穫,浪費很多的時間。 我很少帶女兒在國內旅行,風景區圈地收費,遊客言行粗魯,景區各種宰客現象,都讓我們不敢前往。在國外,女兒去了新加坡、日本、臺灣、加拿大、美國這些發達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