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口濱海溼地全面整治,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2020-12-24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鴨綠江口濱海溼地全面整治,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鬆軟的灘涂 它們的家(美麗中國·關注海洋生態保護(中))

核心閱讀

海灘更鬆軟,海水更清了,海洋生物得以健康生長,前來栖息的珍稀候鳥又多了起來。

在遼寧丹東市,當地的「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將於今年底收官。通過全面清理灘涂及淺海的垃圾雜物,投放人工魚礁和增殖藻類等措施,鴨綠江口的海洋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

茫茫北黃海灘,滾滾鴨綠江口。

鴨綠江口濱海溼地,不僅是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留點之一,還是中國海岸線最北端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之一。126公裡長的海岸線,3500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360種鳥類、88種魚類及多種兩棲類、哺乳類動物在此生息,這裡是我國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海區之一。

去年以來,遼寧丹東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全面啟動,旨在逐步恢復保護區及海島周邊溼地生態功能及灘涂生境,恢復海島原生植被系統。「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的重大海洋工程之一,預計到2020年底全部結束。

「不能總想著向大海索取,要反哺海洋」

驅車行駛在百餘公裡長的鴨綠江口至大洋河口的北黃海沿岸,濱海公路兩側是百畝見方的蝦池,如鏡如畫。江海相連,小人蜆、中國對蝦、海參、海蜇在這裡實現多層立體養殖。

然而,就在前幾年,離這裡不遠處的海島周邊和近海海灘還時常有垃圾堆積。連年來,遊客大量增加,加之多年來低水平灘涂養殖和捕撈,海灘尤其是海島周圍環境不斷惡化,垃圾、貝殼大量沉積,丹東東港市大鹿島近海區域的海底變得越來越「硬」。到了夏天,異味刺鼻,不但影響環境,更對近海養殖和海洋牧場示範區魚礁區產生嚴重影響,極大破壞了海洋漁業生態。

「吃海吃金,哺海哺銀。不能總想著向大海索取,要反哺海洋。」這一理念成為丹東和東港市決策層的共識。去年以來,丹東及東港市全面推進修復近海生態環境工作,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包含濱海溼地生態恢復、灘涂及淺海生境修復、海島近岸水動力恢復、海島植被生態保育、保護區生態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建設五項工程,全方位修復海洋生態環境,項目預計2020年底全部結束。

「『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已對大鹿島淺海1500公頃海域進行清理修復。」6月的北國海島涼風習習,站在大鹿島海灘上,大鹿島村村幹部張宗義介紹,丹東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灘涂及淺海修復一期工程在東港市孤山鎮大鹿島開工,共有30艘作業船根據潮汐變化進行分組、分域作業,目前已全部結束。

「海洋環境好了,水底生物更多了」

作為「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重要一環,灘涂及淺海生境修復工程是通過集中清除擬修復海域表層沉積物中積累的貝殼等雜物,恢復灘涂及淺海的淤泥質底質,改善底質板結、硬化現象,逐步恢復海域內的生物多樣性。

「就像給海灘和人工魚礁區做了一次『精裝修』。」土生土長的大鹿島村漁民王德武說。「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首先對淺海上千公頃海域進行全面清理,徹底改善了這片區域越來越臭、灘涂越來越硬的問題,讓海洋生物得以健康生長。

濱海溼地生態和灘涂及淺海生境修復,讓鴨綠江口濱海溼地「海洋牧場」的優勢凸顯。「為規範養殖,我們合理利用海洋生態環境,通過規模化海洋漁業設施及系統化的科學管理體制,對蝦、貝、魚等海產實施集群式放養。」丹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孫文博介紹。通過投放人工魚礁和增殖藻類,能為海洋生物和海珍品提供豐富餌料,從而吸引魚群在礁體附近活動棲息,形成集聚,改變了過去灘涂近海無序養殖的情況。

如今,丹東海域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目前已投放了5期上萬座人工魚礁,建成人工礁區面積667公頃。「產量大不一樣」,張宗義興衝衝地說,人工魚礁區內外漁業資源量明顯提高,村集體和漁民成為最大受益者。

「海洋環境好了,水底生物更多了!」養殖戶於金運說,長年積在海灘的雜物貝殼清理後,海灘更鬆軟了,海水更清了。

「鳥都要留下來的地方,怎能不是生態佳地」

隨著灘涂及淺海生態環境恢復,前來栖息的候鳥多了起來。每年3至5月,鴨綠江口濱海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便成了候鳥天堂。

鴨綠江口濱海溼地以數量巨大的遷徙鴴鷸類水鳥享譽世界。每年春季都會有12萬—15萬隻鴴鷸類候鳥在此停留1個月左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鳥種是斑尾塍鷸、大杓鷸、大濱鷸等。

「鳥都要留下來的地方,怎能不是生態佳地?」來自河北保定的攝影愛好者張爾昕說,這幾年,這片海的環境越來越好了,鳥群也越來越多,「更容易拍到了」。

這一切,都與丹東陸海統籌保護發展的工作思路分不開。2019年,《丹東市溼地保護修復實施方案》出臺,提出對全市現有溼地全面保護修復。丹東市河流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87.5%,維護現有自然岸線,水鳥種類不低於110種,溼地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不減少。

丹東持續調整受損溼地生態系統結構,逐步恢復溼地生態功能,維持溼地生態系統健康。東港市副市長鄭毅介紹,養殖區在對淺海底播管養的同時,也為以貝類為食的其他海洋生物提供餌料,養殖區又是索餌區,彼此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相關焦點

  • 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發布
    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肖琪 由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海口畓榃溼地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共同主辦的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研討會日前召開。會議發布了《北部灣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公眾監測報告(2019-2020)》(下文簡稱《報告》),並就北部灣地區中國鱟、水鳥的保護工作做學術報告。  據了解,NGO組織美境自然等3家機構結成北部灣濱海溼地保護核心合作夥伴,開展了2019年~2020年的濱海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共同編寫了《報告》。
  • 東港市鴨綠江口溼地:鳥類的天堂,觀鳥勝地
    遼寧鴨綠江口濱海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東港市境內,面積10.81萬公頃,保護對象為濱海溼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物種。鴨綠江口溼地內陸地、灘涂、海洋三大生態系統交匯過渡,形成了包括蘆葦溼地、沼澤、湖沼、潮沼及河口灣等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類型。
  • 生物多樣性增加 紅樹林態勢趨好 北海市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成效顯著
    12月23日,記者在北海市海洋局召開的推進「藍色海灣」保護行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北海市「藍色海灣」保護行動項目建設已接近尾聲,項目的實施使整片海域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為鳥類棲息、低棲生物、紅樹林生長保駕護航。市海洋局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介紹,2012年至今,北海市實施了多個海洋生態修復項目。
  • 黑臉琵鷺現身鴨綠江口溼地(一追到底)
    圖為在鴨綠江口溼地大洋河口棲息的黑臉琵鷺。白清泉攝  日前,遼寧省丹東市林業局組織的水鳥調查發現,自今年5月下旬以來,棲息在鴨綠江口溼地的世界瀕危鳥類黑臉琵鷺種群數量約為20隻,主要分布於鴨綠江入海口地區和大洋河口地區。  據丹東市林業局介紹,丹東鴨綠江口溼地,每年春秋遷徙季節,尤其是夏季,均有黑臉琵鷺棲息於此,且近幾年的數量明顯增加。
  • 水專項「下遊沿江溼地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技術集成與綜合...
    來源:新華網近日,「十二五」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松花江項目「下遊沿江溼地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技術集成與綜合示範」課題順利通過驗收。課題針對松花江下遊沿江溼地破碎化、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等突出問題,以生物多樣性恢復和水質淨化功能強化為目標,按照「生境修復-食物鏈延拓-生態需水保障」的總體思路,研發了寒區典型溼地植物快速恢復、頂級群落穩定等9項關鍵技術,整體構建了寒區河濱溼地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的集成技術,並建立適合溼地恢復的長效管理機制。
  • 十三五期間整治修復岸線1200公裡 濱海溼地2.3萬公頃
    中新網12月17日電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17日表示,「十三五」期間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紅樹林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全國整治修復岸線1200公裡、濱海溼地2.3萬公頃。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他指出,1992年我國加入《溼地公約》之初尚有些許迷茫,後經過政府部門與相關人士二十多年的努力,逐步探索出適合我國溼地保護的道路,目前已取得顯著成效,這與黨中央、國務院的支持和關心是分不開的。全國溼地保護工程規劃的實施使得我國天然溼地的下降趨勢得到了有效遏制。
  • 保護北京珍稀原野、恢復生物多樣性|綠會秘書長參加南苑森林溼地...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2020年6月10日,中國綠髮會一行前往南苑公園參加了由北京市豐臺區園林綠化局主持召開的南苑森林溼地公園先行啟動區A地塊生物多樣性恢復研討會。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北京師範大學張正旺教授、北京林業大學張志翔教授、國家環志中心主任陸軍研究員、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館員張勁碩博士、讓候鳥飛北京項目負責人谷軒、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王小平、野生動植物和溼地保護處副處長黃三祥等參加本次會議。
  • 流域和溼地綜合整治規劃設計
    要通過全面調查流域和溼地生態系統的水文、水環境、生物資源等要素,針對目標流域和溼地生態系統進行生態現狀評價,準確識別出關鍵的環境脅迫因子,以便採取更有針對性的生態修復措施。乾旱脅迫和淹水脅迫、高溫脅迫和低溫脅迫、酸雨脅迫和重金屬脅迫、鹽鹼脅迫和貧瘠脅迫、水蝕脅迫和沙化脅迫、自然脅迫和人為脅迫等,所採用的工程技術和應對措施都是完全不相同的。
  • 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2020年被譽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幾項重大的全球活動將舉辦,其中包括今年10月在我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優先區域範圍劃定後,對推動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提供了基礎。
  • 浙江海山:溼地生物多樣性功能再次提高
    中國園林網12月13日消息:近日,灘涂溼地監測評審討論會在海山鄉召開,省環保廳、市環保局及我縣相關部門參加了會議。會議專題論證了該鄉灘涂溼地功能保護區的建設情況,評估和計劃保護區的未來建設步伐。
  • 國務院關於加強濱海溼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
    濱海溼地(含沿海灘涂、河口、淺海、紅樹林、珊瑚礁等)是近海生物重要棲息繁殖地和鳥類遷徙中轉站,是珍貴的溼地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進一步加強濱海溼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活動,有利於嚴守海洋生態保護紅線,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有利於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促進陸海統籌與綜合管理,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有利於樹立保護優先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海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天津提前完成整治修復岸線不少於4公裡、整治修復濱海溼地400...
    「眼前這片河灘就是我們承擔的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的溼地修復項目,整體修復面積138公頃,修復岸線長度1.4公裡。」日前,記者來到中新天津生態城南堤步道公園,天津濱海旅遊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帶記者沿著海堤步道邊走邊看。一道長長的海堤隔開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景觀。海堤內側是城市公園,房車露營、觀光休閒;海堤外側是溼地灘涂,河海交匯,自然野趣。
  • 這4個國字號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你知道嗎?
    近日,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舉行了「觀鳥節」,以此紀念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很多市民知道,在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可以看到很多種類的鳥類,有些甚至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鳥類。不過,市民不知道的是,杭州灣國家溼地公園其實只是寧波四大國字號生物多樣性保護區之一。
  • 【生物多樣性的美麗紅河】到異龍湖「鷗遇」冬日最可愛的精靈!
    >感受「生物多樣性石屏異龍湖國家溼地3749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636公頃,溼地率97%,規劃有生態保育區、生態恢復區、合理利用區、科普宣教區及管理服務區5個功能區,是一個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科普宣教於一身的大型公園。
  • 秦皇島石河南島溼地入選2019「最值得關注的十塊濱海溼地」名單
    圖片由秦皇島市觀(愛)鳥協會提供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宋柏松)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備受關注的《中國沿海溼地保護綠皮書(2019)》項目「最值得關注的十塊濱海溼地」名單在廣州發布,秦皇島市觀(愛)鳥協會推薦的石河南島溼地成功入選。目前,我國濱海溼地處在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下,開展全面保護具有很高的難度。同時,一些濱海溼地的重要性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 打卡鬥南溼地「生物地圖」!昆明120名學生及家長開展生物多樣性研學
    滇池湖濱溼地已經成為市民周末休閒的好去處。可是你知道在湖濱溼地中有哪些動植物嗎?11月22日下午,雲南師範大學實驗中學初二年級120位同學及家長走進鬥南溼地,在雲南滇池保護治理基金會、昆明市西山區在地自然體驗中心的指導下,開展了一場趣味性與知識性兼具的自然觀察與生物多樣性研學。
  • 盤錦:修復濱海溼地 守護淨美海灣
    今年5月,盤錦開展了為期11天的「圍海養殖退出恢復海域原狀」專項執法行動,退出養殖戶574戶、養殖面積6.29萬畝。至此,盤錦清理平整圍海養殖總面積達8.59萬畝,新增自然岸線17.6公裡。遼河口的蘆葦濱海溼地棲息著各類野生動物440多種,是丹頂鶴、黑嘴鷗、斑海豹等珍稀物種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