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2021-01-10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2015年12月31日,環境保護部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範圍》,公布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以下簡稱優先區域)的具體範圍。配合優先區域範圍的發布,環境保護部還發布了《關於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做好優先區域保護與監管提出了具體要求。以上兩個重要文件的發布,對貫徹落實《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以下簡稱戰略行動計劃),指導做好優先區域保護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要根據各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研究制定保護和管理措施,形成「一區一策」,將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一、充分認識劃定優先區域保護範圍的重要意義

劃定優先區域範圍是做好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根本要求。1994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提出了27個重要區域,1998年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提出了17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但上述區域都沒有落實具體邊界,所以無法制定有效的保護管理措施,影響了保護成效。2012年6月召開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指出要抓好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這裡的重點區域指的就是優先區域。為落實領導講話精神,提高保護工作成效,環境保護部組織開展了優先區域邊界核定工作,劃定了優先區域範圍,這為制定針對性的優先區域保護措施和監管制度提供了載體,為構建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劃定優先區域範圍是推動山水林田湖統一保護和修復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優先區域的範圍核定打破了行政區域界線,充分考慮了重要生物地理單元和生態系統類型的完整性。優先區域不僅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多種類型的保護地,還強調這些保護地的連通性,將這些保護地周邊的重要區域,甚至是部分城鎮納入優先區域範圍,保證了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的完整性,充分貫徹了山水林田湖統一保護和修復的理念。

劃定優先區域範圍是推動實施最嚴格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基礎性工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優先區域範圍劃定後,對推動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提供了基礎。首先,優先區域邊界的落地明確了需要優先開展保護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監管範圍;其次,優先區域的劃定充分考慮了生態系統完整性,對建立地區間生態補償等制度體系,建立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機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創新思路,突出重點,認真抓好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優先區域範圍雖然已經劃定,但區域內保護政策體系不完善、生物資源本底不清、動態不明、保護網絡建設缺乏系統性、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嚴重製約著優先區域保護與監管成效。近期,要結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做好以下工作。

(一)編制優先區域保護規劃,推動形成「一區一策」

各省(區、市)環境保護部門要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優先區域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並積極推動將優先區域保護規劃納入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並組織實施。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劃的要求開展優先區域保護和管理,優先區域內新增規劃和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要將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作為重要內容。新增各類開發建設利用規劃應與優先區域保護規劃相協調。在優先區域內全面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嚴守生態紅線。根據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研究制定保護和管理措施,形成「一區一策」,努力做到區域內自然生態系統功能不下降,生物資源不減少。

(二)優化優先區域保護網絡,完善保護體系

在開展優先區域內現有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效果評估,分析保護空缺的基礎上,優化自然保護區空間布局。通過新建保護區或提高保護級別等措施,加強對優先區域內典型生態系統、珍稀、瀕危和特有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的保護。通過建設生物廊道,增強片段化保護區間的連通性,提高整體保護水平。加強保護小區建設,保護面積較小的重要野生動植物分布地。完善遷地保護體系,科學開展生物多樣性遷地保護。合理布局和建設動物園、植物園、標本館和博物館等遷地保護設施,繼續加強種質資源庫、保存圃和基因庫建設,加快收儲珍稀、瀕危和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種質資源和生物遺傳資源。

(三)結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提高優先區域保護基礎能力

各省(區、市)環境保護部門要配合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的實施,開展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相關傳統知識調查編目,構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站網,對優先區域保護狀況、變化趨勢及存在問題進行評估。積極爭取並推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試點項目。聯合相關部門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減貧,發展有機食品產業、中藥材產業等替代生計,實現地區脫貧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雙贏。優先支持在優先區域內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加強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優先區域監督管理。

三、抓住機遇,努力開創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局面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係民族未來,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意見明確將「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國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確立為主要目標之一。我們一定要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決策部署學習好、領會好,把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任務,以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為重點,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加強中央與地方聯動,形成工作合力

環境保護部要加強對地方實施保護政策、法規和制度的指導,提供儘可能的幫助和支持,在強化中央部門分工合作、協調聯動的同時,充分發揮地方各級政府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體的作用,使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標和任務納入各級政府和部門的相關規劃和計劃中,確保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得到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

(二)明確優先區域保護責任,實施責任追究

定期組織開展優先區域管理評估和監督檢查,將管理評估和監督檢查的結果向社會公開,並按照《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有關規定,對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並涉及上述辦法規定追責情形的相關黨政領導幹部進行責任追究。

(三)多渠道籌措資金,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資金投入機制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積極推動將優先區域納入國家或省級生態補償範疇,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逐步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長效投入機制。積極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投融資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的信貸支持。

(四)廣泛開展宣傳報導,形成全社會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良好局面

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使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明確肩負的責任,並積極組織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同時,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提高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積極鼓勵和正確引導社會公眾參與優先區域監督管理。

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和有關部門團結協作,銳意進取,組織實施好生物多樣性重大工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後記:2010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批准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在綜合考慮生態系統代表性、特有程度、特殊生態功能,以及物種豐富度、珍稀瀕危程度、受威脅因素、地區代表性、經濟用途、科學研究價值、分布數據的可獲得性等因素的基礎上,在全國劃定了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包括32個內陸陸地和水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以及3個海洋及海岸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2013年8月,環境保護部啟動了優先區域邊界核定工作,並於近期正式發布了優先區域範圍,其中內陸陸地和水域優先區域涉及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04個縣級行政區,總面積276.26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28.78%。

相關焦點

  •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要保護生物多樣化,不能任性為之,把山清水秀的地球變成沒有生機、沒有色彩、沒有鳥語花香的月球一樣。愛護和保護地球,才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多樣性。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幾乎所有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生物多樣性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可見的現實。
  • 李迪華:轉變工作觀念和模式,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 | 以南苑大泡子...
    李迪華:轉變工作觀念和模式,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 | 以南苑大泡子建設項目為例 2020-12-13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在原生態環境中保護滇西北生物多樣性
    新華網昆明11月27日電 雲南省將在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滇西北新建保護地,以使這一地區更多的重要物種在原生態環境中得到有效保護。日前,雲南省副省長和段琪在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上表示,要通過五年左右時間,力爭使滇西北80%以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絕大多數代表性的生態系統,在原生態環境中得到有效保護。滇西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地區。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系統的保護政策體系涉及5大方面  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表示,我國建立的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體系及其實施經驗,對2020年後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生物多樣性的其他有效的地區保護措施
    生物多樣性的其他有效的地區保護措施 2018-10-29 10:00:20 來源:IUCN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科學,技術和工藝諮詢附屬機構(科諮機構第二十二次會議)第22次會議的政府商定了關於「保護區和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的決定草案(OECMs) )。
  • 全球「基因庫」,生物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然而,由於生態系統過度利用、氣候變化等因素的疊加,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到破壞。生態退化與生活貧困交織讓這一區域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 湖北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新聞發布
    (二)物種豐富多樣、珍稀瀕危、原始古老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地處武陵山餘脈,位於地球北緯30度黃金分割線上,由於其特殊的生態區位和良好的地理環境,致使該區域內動植物資源成功避開了第四紀冰川運動的毀滅,成就了該區域內動植物種類的豐富性、原始性、古老性和珍稀瀕危性,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研究報告》列為中國優先保護領域和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
  • 怎麼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麗水的「答卷」借你「抄抄」~
    怎麼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如何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這項重要工作?近年來,麗水市充分發揮「中國生態第一市」的優勢,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系統謀劃、全面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穩步推進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建設,助推麗水高質量綠色發展。
  • 雲南省創新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成效顯著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11日訊 12月4日,在COP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省林草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衛斌就「省林草部門在雲南生物多樣性方面採取了哪些創新性保護措施?成效如何?」從「4個率先、3個創新」方面回答了雲南日報記者提問。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遼寧林業篇
    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渤海灣北部的遼河三角洲區域,位於遼寧省盤錦市境內,總面積 120 萬畝,這裡以紅海灘為特色,以蘆葦蕩為背景,以溼地資源為依託,一望無際碧波浩渺的葦海和淺海灘涂,為數以萬計的水鳥提供了舒適的棲息地和餌料場,一片片赤紅的鹼蓬草,使遼河口成為人與生物多樣性完美融合的生態搖籃,被喻為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疆林業篇
    習近平指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禁 「三高」 項目進新疆,加大汙染防治和防沙治沙力度,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 研究揭示中國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學機制
    以長江流域為例,文章分析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主要淡水哺乳動物及魚類等水生生物的衰退和變動趨勢。其中,文章首次全面地分析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長江流域及全國各大流域實施禁止漁業捕撈(即禁捕或禁漁)的歷史背景、發展過程、現狀、生態意義以及存在的問題。文章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揭示了我國淡水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機制。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按照「一宮一線多園」的規划進行建設,展現雲南省豐富的物種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雲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擁有從熱帶到寒帶的不同生態系統類型。在雲南分布的1000種高等植物中,包括大量的珍稀瀕危和特有植物。
  • 全球最大室內空中極地海洋館倡議保護生物多樣性
    全球最大室內空中極地海洋館倡議保護生物多樣性 2016-01-28 22:47:1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保護生物多樣性丨踐行「兩山」理念!紅河「曬」出生物多樣性雄厚...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物多樣性是檢驗自然生態好壞的一項重要指標,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的重要一環。「十三五」以來,雲南省紅河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依法護林、以法興林,相繼開展了「綠衛行動」「綠劍行動」「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打擊毀林種植三七」等專項整治行動,並建立了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36處,總面積459萬畝,1839.66萬畝天然林得到有效管護。
  • 新疆阿克蘇新和縣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維護生物多樣性
    央廣網阿克蘇9月29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阿克蘇臺記者陳雄飛 新和臺記者王軍偉)近年來,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不斷加大溼地修復力度,增強溼地生態功能,維護溼地生物多樣性,全縣溼地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近年來,新和縣加強了對溼地生態環境的監管,保護了溼地生態系統。新和縣林業局胡楊林管理站工程師布拉江·努爾東說:「一方面對溼地區域的汙染源進行清理,另一方面對周邊的農牧民和過往的遊客進行宣傳,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加強管理、加強監督。」隨著五一水庫溼地生態環境的改善,水庫水質不斷提升,周邊的空氣好了,村民也看到了環境改善帶來的變化。
  • 綠會Sophia與臺灣荒野保護協會交流荒野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日前,綠會代表參觀臺灣博物館時,無意間在館內看到了荒野快報,了解到荒野保護協會的相關工作,就馬上聯繫去拜訪。綠會代表在臺灣拜訪 荒野保護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接待了綠會代表Sophia,並介紹了他們正在開展的一些工作。據介紹,荒野保護協會已經成立21年,在社區倡導和公眾動員這方面做的非常好。
  • 青島城陽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開展保護生物多樣性活動
    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開展了十幾場保護生物多樣性活動。  志願者們開展了為鳥安家、種植市花耐冬、百合及睡蓮等活動,並在嶗山西麓建設野生動植物科普長廊,救護了戴勝、夜鷹、秧雞等保護鳥類,通過公眾號、微信等方式,對公眾開展線上線下生物多樣性科普教育宣傳。
  • 顯微鏡下的「海底世界」:膠州灣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持續保持良好。
  • 保護生物多樣性研究,秦嶺國家植物園致力打造「世界級」植物園
    「植物園遷地保護對我國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秦嶺紅豆杉和不僅是秦嶺多樣性生物中的珍貴成員,被譽為秦嶺植物雙嬌,而且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中科院西安分院研究員、秦嶺國家植物園原主任沈茂才表示,近日,在位於秦嶺中段的秦嶺國家植物園丘陵和平原植物遷地保護區內引種保育的多種植物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