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0日,在南苑森林溼地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會議上,線上參會的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李迪華分享重要觀點,現整理如下:
今天要在北京保護好溼地,做好一個溼地公園,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挑戰和知識的障礙。北京的生物多樣性有多重要,溼地對北京的候鳥有多麼重要,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過去做過大量研究,有長時間豐富的資料積累。北京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這些最基本的常識問題,應該是深入人心的觀念,不是今天會議討論的重點。
我想圍繞南苑大泡子建設項目談四點對北京城市溼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看法:第一點,北京乃至整個華北是一個生態系統受到人類活動高度幹擾的區域,基本都不存在所謂的原生環境。參考前面陳克林主任意見,我認同一定要採取主動和積極保護措施。要做到這點,關鍵問題是必須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就是一定要保護好北京的重要棲息地。北京的各級政府部門需要關注北京城市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包括各個小區、校園,甚至於每一個街道。坦率的說,過去已經做的效果不佳,基本上都是在以做工程為指導思想的建設項目,人工化、過度設計、過度管理,忽視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特性普遍存在。應該對過去的工作進行反思和改進。
第二點,必須要重視環境評估。判斷公園建設結果好壞, 「好看」一定不是規劃的標準。森林溼地公園中,一定是要關注鳥類在什麼樣的環境棲息生存,這片區域生物多樣性究竟如何?掌握本底狀態,通過什麼樣的規劃設計和工程方式,能更好的保護原野棲息地。
第三點,一定重視觀念的轉變,建設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是否真正做到了保護優先、生態優先、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而不首先想到的就是做一個工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觀念一定要融入到項目策劃、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維護的全過程中。
第四點,工作模式的創新。政府一定要轉變工作思維,不能為了做項目而做項目。現在多數政府項目,都是年初申請了經費,年底就得交成果,就這樣的情形下,還怎麼落實中央對建設政府對資源配置的改革?建設前期的專業評估,和第三方社會組織參與可以起到重要補充作用。
另外,北京是半溼潤地區,本來就不適宜大面積森林生長,每年5~9月份是依靠雨水,但是其他時間需要人工澆水或者植物根系汲取地下水。如果用北京如此珍貴的水源來人工建設森林,需要慎重考慮,還有許多領域發展需要寶貴的資源。比如發展農業、減少北京外來植物入侵,保障城市生態系統安全等等;同時加強科普宣教也很重要,希望有關部門對此予以重視。
整理/飛 審/李迪華 責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