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海大耗島:一個小而豐的生物多樣性樣本

2020-12-18 大連日報












    / 文·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周代紅 圖·元亨 /

    在長海縣獐子島東部海域,有一個陸域面積不到2平方公裡、實際居住人口僅119人的小島——大耗島。

    2018年至2019年,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張恆慶教授團隊採用樣方、樣線和固定樣點相結合的方法,首次對大耗島生物多樣性開展了全面本底調查,為大耗島動植物資源留下歷史記錄。今年6月16日,在調查報告完成半年多後,遼寧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黨委組織張恆慶教授、本報記者及長海縣相關工作人員組成科考團隊重訪大耗島。

    面積佔大連市陸域總面積不足0.014%的大耗島,其植物物種數量佔大連市植物物種數量的16.63%,鳥類物種數量佔大連市記錄鳥類物種數量的53.52%,充分說明了大耗島在大連市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地位。

    位置:遠與近

    東褡褳島是距離大耗島最近的島嶼,僅1.4公裡。從褡褳島碼頭出發南行,說話間大耗島已近在眼前。大耗島是獐子島鎮所轄四島之一,西距獐子島5.4公裡,東距小耗島2公裡,北距大陸最近點49公裡。

    登上碼頭對面就是大耗村。2018年7月30日,張恆慶正是駐紮在這裡進行大耗島生物多樣性調查。那時,大連市出現了歷史罕見的高溫——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高溫悶熱天氣。8月1日,長海縣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張恆慶每次調查至少要帶5瓶礦泉水。此次回訪,張恆慶也為兌現承諾——送份調查報告給幫助過他的村長一家。

    遠離大陸的大耗島長2公裡,寬1.6公裡,海岸線長8.1公裡,陸域面積1.921平方公裡。陸地地貌類型以圓頂狀侵蝕低丘為主,自東北至西南橫亙一道山體,高於140米的山峰有6座,最高點海拔162.1米。我們沿著張恆慶調查時的踏查樣線,向大耗島深處走去。

    植物:0.014%與16.63%

    「看,毛櫻桃!」循聲而去,童年記憶瞬間醒了。毛櫻桃是生長在大耗島的中國特有植物之一。此外,大耗島上還有臭椿、山葡萄、圓葉鼠李等10科12屬13種中國特有植物和3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兩型豆、紫椴和東北茶藨子,它們均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大耗島地處亞歐大陸與太平洋之間的中緯度地帶,屬北溫帶亞溼潤季風氣候區,受海洋氣候影響,空氣溫和,適宜植被生長。大耗島有植物220種,隸屬67科,178屬。其中,蕨類植物4種,裸子植物1種,被子植物215種,植物多樣性較為豐富。植物類別主要由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組成。單種科、單種屬現象較明顯。植物分布類型較多,有較為明顯的植物交匯的特點。

    行至島深處,高大茂盛的樹木形成林蔭道遮住了視線,令人幾乎意識不到置身於孤島之上。天南星、花曲柳、洋槐……張恆慶一路解讀路旁的植物。洋槐、反枝莧、苦苣菜、牽牛等都是大耗島的外來入侵植物,共6科11屬12種。

    沿著土路前行,最常見的是幾人高的黑松。黑松是調查發現的唯一一種裸子植物,黑松林則是大耗島的主要群落類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耗島上人工栽植黑松作為海島防護林,廣泛分布於大耗島山體中上部,長勢良好,目前已經成為構成大耗島植物群落喬木層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在山頂部分地段經過次生演替與多種樹種形成針闊葉混交林。

    除黑松林外,在大耗島上分布廣泛的還有鵝耳櫪林、槲樹林等,主要植被型有針葉林、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大耗島植被類型較為豐富,人為破壞較少,自然植被保留較完整。

    大耗島面積佔大連市陸域總面積不足0.014%,而植物物種數量佔大連市植物物種數量的16.63%,植被覆蓋率較高,還有中國特有植物和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具有一定保護價值。

    動物:豐富與單一併存

    「這就是大泡子。」順著張恆慶的指引,透過掩映的枝葉看去,遠處隱約有個水塘。張恆慶曾在大泡子看到了鴛鴦,那時水比現在多。

    鴛鴦是大耗島的國家Ⅱ級保護物種之一。大耗島上有51科108屬182種鳥類。其中,受威脅鳥類9種;國家Ⅱ級保護物種28種,包括大天鵝、黑臉琵鷺、普通鵟、海鸕鷀等,鷹科最多。鳥類種類豐富,具有保護價值。

    從鳥類的居留類型上分析,旅鳥為114種,佔總種數超過六成。鳥類遷徙中途經大耗島停歇覓食,又不在島上繁殖或越冬,就成為這裡的旅鳥。

    大耗島南部的無人島五石上,每年有黑尾鷗、海鸕鷀和綠背鸕鷀等300餘只海鳥棲息和繁殖。

    大耗島之所以成為鳥類遷徙途中的停歇地,主要原因是其處於候鳥遷徙大通道上,島上茂盛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可以給鳥類提供安全的停歇環境。此外,大耗島共發現大型海域底棲生物66種,隸屬於14綱29目44科。較豐富的海域底棲生物也為鳥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當冬季來臨,島上的海鳥遷徙後,附近的一些林鳥會來島上覓食休息。

    大耗島上發現的兩種哺乳動物小家鼠和褐家鼠、兩種兩棲動物中華大蟾蜍和花背蟾蜍,都是人帶上島的,不同的是,前者數量不多且未對環境造成影響,後者分布較廣,它們以昆蟲為食,能有效控制昆蟲數量,對島上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大泡子處的水塘為兩棲動物生存繁殖提供了條件,所以兩棲動物在大泡子附近分布較集中。調查中沒有發現爬行動物的蹤跡。

    保護:獨特與脆弱共生

    考察過半時,在張恆慶的提示下,我們看到了調查報告中提及的山上居民散養的羊。大耗島是遠離大陸的海中孤島,環境承載力較差,不適合發展畜牧業。應對島上現有的少量羊群進行圈養,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海島與大陸隔離、四面環水,衍生出相對獨立又獨特的生態系統。與其他生態系統相比,海島生態系統具有海陸二相性、系統完整性、資源獨特性和生態脆弱性等特徵。通常情況下,由於海島面積小、地域結構簡單,因而生物多樣性程度低。但種間競爭少,一些物種在海島上得以保存,使海島成為世界物種基因寶庫。」《長海縣大耗島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寫道。

    大耗島因遠離大陸,面積不大,地域結構相對簡單,物種傳播渠道受限,相對於大陸來說,其穩定性也較差,使得該島生態系統非常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得到恢復。所以科學地保護大耗島生態系統,維持該島的生態平衡,合理開發利用該島的自然資源,對大耗島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加強保護現有植被的力度並嚴格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對大耗島棲息鳥類以及取食地取食鳥類進行連續的動態監測、建立健全海島監測體系等都是有針對性的建議。

    專家簡介

    張恆慶,博士,遼寧師範大學教授。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先後任遼寧省植物學會、生態學會理事,大連市環境學會理事;現任遼寧師範大學生態學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帶頭人,遼寧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名師。第六屆大連市十大環保人物。

    長期從事環境科學和生態學的教學、科研工作,足跡踏遍大連的山山水水,對大連陸域生態系統進行了系統調查,多項研究成果被大連市環保部門採納並成為大連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資料。組織完成了大連市多項生態保護規劃,出版了國家級規劃教材《保護生物學》。

    近年對長海縣生態系統進行調查,成果包括:《礬坨子鳥類物種多樣性調查及監測》《大耗島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長海縣小長山鄉小水口森林公園植物多樣性調查報告》。

    1.大耗島位於長海縣的地理位置圖。

    2.大耗島碼頭附近寧靜的海面。

    3.高大茂盛的樹木形成林蔭道遮住了視線,令人幾乎意識不到置身於孤島之上。

    4.國家Ⅱ級保護物種普通鵟。

    5.國家Ⅱ級保護物種海鸕鷀。

    6.黑松林是大耗島的主要群落類型。

    7.八角楓。

    8.洋槐是大耗島的外來入侵植物。

    9.天南星。

    10.大耗島植被分布圖。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斯裡蘭卡高地坐落在斯島中南部,這裡山地林生長的地區海拔高達2 500米,擁有十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該地區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的超級熱點(它必須包含至少0. 5%或1 500種獨有品種的維管束植物,並且它已失去了至少70%的原生植被)。(1)描述斯裡蘭卡的地勢特徵。
  • 從愛知到昆明|是什麼左右了生物多樣性
    一個物種的個體數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後容易滅絕,但如果數量多就一定代表種群安全嗎?這個問題與「基因多樣性」有著密切的關聯。「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生物遺傳的最基本單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締約方大會中,遺傳資源(各個物種的遺傳情報)一直都是一個重要話題。一般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要看基因或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其中基因或遺傳多樣性是最小維度,衡量著物種內部的多樣性和健康程度,在物種保育的研究和工作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 伊維薩島,生物多樣性和文化—西班牙的自然景觀
    伊維薩島(西班牙語:Ibiza)位於地中海西部,是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的一部分,位於主島馬略卡島西南88公裡,面積571.04平方公裡,伊維薩島與在其南面的福門特拉島地理上被稱為松樹群島(英語:Pine Islands)。首府伊維薩位於南部海岸,人口約37000,由迦太基人於前645年所建。
  • PNAS:農藥引發廣泛的生物多樣性喪失
    2013年6月21日點 /生物谷BIOON/ -- 生物多樣性危機是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近日,在PNAS雜誌上發表的 「Pesticides reduce regional biodiversity of stream invertebrates」的研究論文,闡述了大量農藥的使用對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嚴重後果。
  • 長海是九寨溝最長的一個海子,長達四公裡多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長海是九寨溝最長的一個海子,長達四公裡多,呈墨藍色,「S」形分布。岸旁林木茂密,一眼望去,水似明鏡,巍巍雪峰,沐浴在藍天白雲之中,壯觀奇麗。
  •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研究揭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57:35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ichael G. Harvey等研究人員揭示出熱帶生物多樣性熱點的演變。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今天是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通往生物多樣性之路——自然步道
    物種消滅之島vs生物多樣性廊道生態學者威爾森(E. O. Wilson)及麥克阿瑟(RobertsMacArthur)注意到島嶼生態系將物種隔離,而大大地增加了物種滅絕的可能性。有限的島面積與資源讓族群規模變小,在競爭於有限的食物並曝露於疾病與被捕獵的壓力下,數量稀少的植物與動物會大大增加滅絕的機率。1970年代,生態學家洛為舟(Thomas Lovejoy)表示「島嶼」並非自然生成,而是人為造成。洛為舟用圖標示出因「全面砍伐作業」而被切割為碎塊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物種衰減的情況。物種的多樣性在「洛為舟島嶼」上已經急遽在降低中。
  • 海綿網絡可以捕捉DNA來追蹤海洋健康,調查生物多樣性
    當這些海綿過濾食物中的水時,它們收集的DNA可用於生物多樣性調查。A.Riesgo 為了追蹤海洋的生物健康狀況,研究人員使用攝像機、衛星圖像,越來越多的DNA直接流入水中,但是在海洋中捕獲基因物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科學家必須通過大量的水進行篩選,以挖掘他們的樣本。
  •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13:56:30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EV)Jonathan M.
  • 畢爭: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看雲南,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看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動植物種屬複雜」、「新老兼備、南北過渡、東西交匯」的格局,更有「綠色寶庫、動物樂園」的美譽。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0.5萬公頃,涉怒江、保山兩個州市。
  • 《螢火蟲之戀》開機,綠會聯合出品:守護生物多樣性
    《螢火蟲之戀》開機,綠會聯合出品:守護生物多樣性 2019-07-30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
    新華社挪威朗伊爾城2月28日電 通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諾亞方舟」——走進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新華社記者梁有昶 張淑惠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永久凍土深處,有一座冰封地窖存放著100多萬份生物種子「備份」樣本,以防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因災難而絕種。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優先區域的範圍核定打破了行政區域界線,充分考慮了重要生物地理單元和生態系統類型的完整性。
  • 生物多樣性 | 中國體型最小的一種原猴類——倭蜂猴
    生物多樣性 | 中國體型最小的一種原猴類——倭蜂猴 2021-01-15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河源越王山——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020年的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202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讓人們認識到,人與自然是一個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 尋找「寶藏鳥類」西溪溼地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
    這是他們第四次做西溪溼地生物多樣性調查,主要是通過摸清現有溼地鳥類樣本情況,為下一步分析多樣性提供數據依據。鳥類調查怎麼做?在西溪溼地裡面還藏著什麼樣的寶藏鳥類?9月10日,記者跟著調查小組一起出發,探秘西溪溼地裡神秘的鳥類。
  • 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2020年被譽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幾項重大的全球活動將舉辦,其中包括今年10月在我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
  •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活動在昆明啟動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自12月起,每月將舉辦一期,持續至cop15大會期間。課堂將邀請國內權威專家主講,通過向公眾科普雲南動植物資源、生態系統等的現狀、特點和研究、保護、利用情況,帶領公眾感受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鼓勵全民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