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農藥引發廣泛的生物多樣性喪失

2021-01-13 生物谷

2013年6月21日點 /生物谷BIOON/ -- 生物多樣性危機是人類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近日,在PNAS雜誌上發表的 「Pesticides reduce regional biodiversity of stream invertebrates」的研究論文,闡述了大量農藥的使用對生物多樣性破壞的嚴重後果。

農藥殘留已經嚴重破壞了無脊椎動物的多樣性。大量的使用農藥致使無脊椎動物,如蜉蝣和蜻蜓生物多樣性銳減,例如對歐洲和澳大利亞區域的調查研究表明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

此前就有研究表明單獨的數據流有類似跌幅,在德國萊比錫亥姆霍茲中心水環境研究的水生生態學家米哈伊爾·別克託夫和他的同事的研究並分析了農藥殘留在其它地區的廣泛影響。

該小組調查了在德國中原的23條溪流, 在法國西部平原南部的16條河流和在澳大利亞的南部的維多利亞的24條溪流 。他們根據三種不同程度的農藥汙染將它們分為三類河流:未受汙染河流,輕度汙染河流和高汙染河流。

研究人員發現,在歐洲,高度汙染溪流比未受汙染的溪流生物品種少了42%。在澳大利亞的高度汙染的溪流發現無脊椎動物的數量與未受汙染的溪流的無脊椎動物的數量最多減少了27%。

此外,調查者說,歐洲制定了關於保護環境的物種多樣性的法規農藥濃度,在這種農藥濃度的規定下物種多樣性仍然下降。別克託夫說: 「這表明我們的風險評估不夠 ,我認為我們應該關心這一點,因為無脊椎動物是食物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

紐約州卡裡生態系統研究所水生生態學家艾瑪羅西 - 馬歇爾說,她找到令人信服的結果。她說: 「我們正處在一個危機時刻,物種在全球範圍內漸漸喪失,尤其是在淡水生態系統。由農藥殘留伴隨而來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已知威脅我們可以想到,農藥殘留可能是生物多樣性減少的最關鍵因素。

但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毒物學家基思·所羅門說,他對研究的樣本大小有所擔憂。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在所調查溪流之外的其它地方會是什麼情況呢? 他說:如果這些溪流代表最壞的情況,那麼這種情況可能只局限於這些類型的場景,並不適用於整個環境。 」(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

Pnas    10.1073/pnas.1305618110

Pesticides reduce regional biodiversity of stream invertebrates

Mikhail A. Beketov, Ben J. Kefford, Ralf B. Schafer, and Matthias Liess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facing humanity, bu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rivers remains limited. Thus, after decades of studies and regulation efforts, it remains unknown whether to what degree and at what concentrations modern agricultural pesticides cause regional-scale species losses.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the regional taxa richness of stream invertebrates in Europe (Germany and France) and Australia (southern Victoria). Pesticides caus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both the species and family richness in both regions, with losses in taxa up to 42% of the recorded taxonomic pool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in Europe were detected at concentrations that current legislation considers environmentally protective. Thus, the current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pesticides falls short of protecting biodiversity, and new approaches linking ecology and ecotoxicology are needed.

相關焦點

  •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生態系統惡化加劇生物多樣性和棲息地的喪失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13:56:30 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EV)Jonathan M.
  • 國際山嶽日|山區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未來
    世界上一半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在哪裡?在哪裡可以找到數千種水果、蔬菜、穀物、豆類、堅果、動物、魚類、蜂蜜、昆蟲和真菌?在哪裡找到三分之一的植物物種?答案:山!見山——山嶽多媒體展覽(格式設計展策)今年12月11日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國際山嶽日,2020年的主題是山區生物多樣性。2020年國際山嶽日在謳歌山區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不斷提醒我們山區面臨威脅。世界上最壯觀的山區風景以獨特的地形、立體的氣候帶和孤立的環境,為廣泛的生命形式創造了條件。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 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
    (三)結合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提高優先區域保護基礎能力各省(區、市)環境保護部門要配合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的實施,開展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和相關傳統知識調查編目,構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站網,對優先區域保護狀況、變化趨勢及存在問題進行評估。積極爭取並推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試點項目。
  • 全球「基因庫」,生物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
    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然而,由於生態系統過度利用、氣候變化等因素的疊加,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到破壞。生態退化與生活貧困交織讓這一區域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 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近日,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科學報告會,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應邀作「道法自然:從應對氣候變化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報告。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探索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共同之道,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全文見第三版)。  習近平強調,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在各國致力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推動經濟高質量復甦這一特殊時刻,聯合國舉辦生物多樣性峰會,大家共同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 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特隆赫姆第九屆生物多樣性大會
    特隆赫姆第九屆生物多樣性大會於2019年7月2-5日在挪威召開。由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任團長的中國代表團出席會議。會議圍繞保護生物多樣性,制定兼具雄心與現實的2020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框架),推動明年在中國昆明舉辦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成功舉辦等進行討論。會上,14個國家代表共同發布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危機的特隆赫姆行動倡議》。
  • 世界屋脊環境崩壞 興都庫什山區生物多樣性指數暴跌
    但是這份報告為這個地區所描繪的未來,卻是一幅悽涼的景象──人類活動的發展、汙染、資源過度開發及氣候變化,導致該地的生物多樣性急劇下降。該地區已喪失70-80%的原始棲地;到2100年,喪失的比例可能會增加到80-87%。在印度一側的喜馬拉雅山區,就有四分之一的特有種可能在2100年前滅絕。
  • 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方案」讓人與自然更和諧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9月30日召開,中國發出了最強聲音。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新冠肺炎疫情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要同心協力,抓緊行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
  • 周晉峰:促進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大慈善-2019人類可持續...
    在「慈善家的使命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端對話中,主持人提問: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保障,如何廣泛動員大家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周晉峰迴答到,綠會是2016年9月1日被民政部首批認定為慈善組織的16家基金會之一。有關學者說愛動物不算慈善,慈是長者愛幼者,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慈善總體來說應該是愛人的。
  • ...院士團隊提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天人合一」新願景與概念框架
    為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威脅,1992年在裡約熱內盧通過了《生物多樣性公約》,這是第一個聚焦於自然保護、阻止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全球性公約。自1993年12月29日《公約》正式生效以來,至今共有196個締約方籤署。
  • 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請關注生物多樣性
    特別是工業革命以來,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機械化、汽車、化工合成材料、農藥和化肥的廣泛使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和有害物質越來越多,從而產生了各類環境問題。根據環境問題的性質,可以分為三大類環境問題,分別是環境汙染問題、生態破壞問題和自然資源衰竭問題。
  • 北京唯一的生物多樣性農莊 還能留多久?
    「一個棚裡需要多少農藥化肥,打多少次藥,都是領導們安排好的。」而身為工作人員,李相宜覺得自己只是幹活的「農具」,談不上是「農民」。 對李香宜來說,天福園與之前基地工作最大的不同,在於繁瑣。在種養結合的生物多樣性農莊裡,糞便會變成肥料,雜草也能餵養牛羊,生物們在完成自己生命成長的同時,也在供養著其它「夥伴」。
  • 兩岸學者熱議生物多樣性與美麗家園
    中國園林網6月19日消息:6月17日-18日,第五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在福建省德化縣舉行。研討會上,兩岸專家就如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類共同的美麗家園、保護和發展生物多樣性、培育生態產品、弘揚生態文化等話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 土壤生物多樣性:守望變化中的藍色星球
    土壤-植物-微生物互作 化肥和農藥過量施用對土壤可持續性和全球糧食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則可能提供重要的解決方案。植物根際促生菌(PGPR)不僅可以部分替代氮肥,也可用於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如熱帶根瘤菌CIAT 899可以協同控制四種不同類型的立枯絲核病原真菌種。
  • 聯合國CBD邀中國綠髮會回顧2019,展望2020|生物多樣性超級年
    重要的是,IPBES的132個成員國一致通過了該「全球評估」報告的《決策者摘要》(SPM),呼籲進行轉型性變革,來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驅動因素。(來源:IISD/Diego Noguera)綠會的回憶:作為被IPBES認可的觀察員,中國綠髮會代表團專程赴法國巴黎全程經歷和見證了該「全球評估」報告誕生的全過程。
  • 生態文明:生物多樣性與植被病蟲害 | 周道生態文明(第67講)
    第66期周博士給大家講了生物多樣性與人類文明變遷,還講了第六次的生物大滅絕,那大家知道這些急劇變化的環境狀況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會產生什麼影響
  •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要保護生物多樣化,不能任性為之,把山清水秀的地球變成沒有生機、沒有色彩、沒有鳥語花香的月球一樣。愛護和保護地球,才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多樣性。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幾乎所有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生物多樣性是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可見的現實。
  • 歐舒丹品牌承諾 保護生物多樣性 實現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
    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歐舒丹品牌承諾之一。品牌創始人Olivier Baussan奧利維埃·博桑先生,發現植物的活性成分與其生產的環境、採集的過程有著很大的關係,於是提出了承諾保護大自然與可持續發展的計劃。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之際,歐舒丹呼籲人類尊重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薰衣草田歐舒丹甜扁桃樹種植者事實上我們正在經歷生物多樣性的失衡,如果人類不採取行動對生態加以保護,到2050年,地球上一半的物種將瀕臨滅絕。
  • 畢爭: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看雲南,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看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具有「動植物種屬複雜」、「新老兼備、南北過渡、東西交匯」的格局,更有「綠色寶庫、動物樂園」的美譽。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0.5萬公頃,涉怒江、保山兩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