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智商高聰明的孩子,看他的「手」就能判斷,而且很準確

2021-01-09 橘子的課堂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一直在發展著,孩子的教育自然也是要跟隨時代的潮流。而一個人的未來到底會怎麼樣?能否獲得成功,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智商的。明白這一點後,父母是非常重視子女的智商培養。畢竟高智商,腦子靈活,之後做很多事情都會輕鬆一些。

無疑一個人的智商一部分是依靠著基因,不過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有著後天的影響。在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孩子的智商與相同年紀的人比會有明顯的提高。那麼怎麼樣才可以看出一個人到底有沒有高智商呢?其實看手就是一個很好又簡單的辦法。

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說過,一個孩子是否有高智商,其實從手就可以看得出來。後來這話也是得到了醫學界的認同,認為一個人的手就是人體的第二個大腦。

哈佛大學有一個調查顯示,人手上的神經非常多,並且十分敏感。外界的刺激可以很快傳達到大腦神經,並且刺激著神經發育。知道這一點後,就要重視對孩子手部的鍛鍊。那麼什麼樣的手部反應,才說明一個人的智商高呢?

1.手指靈活

零歲的孩子手部的發育最快,在這個時間點,他們的表現就是非常喜歡抓、打和扔等這些動作。從這些舉動中,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外界事物。比如說用手部感受到,其實石頭是硬的,或者說衣服是軟的等等。

因為他們的心裡充滿著好奇,似乎對任何一個事物都迫切想要了解和接觸。於是大腦發布指令,孩子就用自己的手去感受。然後再把接收到的信息傳遞給大腦。這些信息會刺激大腦,讓其活躍起來然後得到發育。而智商這個時候也可以得到開發,不斷提高。

對這些行為,家長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些認為,孩子做這些是不好的舉動,所以就制止了。而另外一些父母就不一樣了,認為只要孩子開心就好,可以玩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對於這些行為,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旁邊看著就好,在不受到傷害的前提下,是可以允許的。

同時可以買一些可以開發智力的玩具,刺激手部的發育,從而提高智商。還可以買一些可以動手的書籍,比如說硬紙的書本,形狀上是圓角的,這樣的書籍,不僅僅可以人他們學習到知識,而且在學的這個過程中不容易受到傷害。

而大對數的孩子出生後智力相當,重要的是父母后天的培養很重要,家長只要掌握了方法,每個寶寶都可以是天才寶寶。家長不妨給孩子看看這套《幼兒大腦潛能開發》繪本。這套繪本包含了許多的益智解密類小遊戲,讓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鍛鍊觀察力、專注力和記憶力,從而增加智力。

這本書籍包含了配對、算數、拼圖、畫畫等不同的遊戲,反覆訓練孩子的眼和手的協作能力,提高寶寶的動手能力和認知能力,從而鍛鍊大腦。如果你想要培養孩子的智力那選擇這本書肯定沒有錯!原價89.9元現價59.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2. 提高動手能力

做一些需要動手的活動,比如說圍棋、玩具或者是一些益智類的遊戲,這些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手部,不僅僅可以提高動手能力,可以刺激大腦的發育,從而提高智商。

像很多我們熟知的科學家,在他們年紀小的時候,也是非常喜歡拆裝一些東西,有很強的動手能力。不過很多家長在看到自己的孩子拆東西,就覺得是在搞破壞,往往是會制止這樣的行為,甚至是大罵。父母的這一做法是不對的,如果孩子是在拆除一些構建複雜的東西,而且還嘗試過恢復,那就應該感到高興。這正是他們大腦在發育的表現,平常應該多給孩子買一些組件類的玩具,或者買一些這方面知識的書籍。如果真的只是在拆東西,那就要及時教導。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要對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仔細觀察,也許我們的不小心合不注意就會影響了孩子大腦的發育,以及智商的提高。

總結:看了上面的內容,是不是覺得之前忽略了這個看孩子智商的簡單辦法。通過手部的行為,可以看出應該孩子是否聰明,而且手部鍛鍊可以刺激大腦發育。在知道這些知識點後,趁著孩子還處在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要及時培養,讓他們可以擁有更加高的智商,未來人生路上遇到的每一個問題,可以比較輕鬆解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來,手指越靈活娃越聰明
    其實,單純地從孩子日常的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並不全面,有些高智商的人,往往在性格上表現得更沉穩,所以判斷孩子是否聰明,還得要通過科學的方法。孩子是否聰明,從「手」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手是我們人體最複雜、最精細的器官之一,具備能完成精細運動的能力。研究發現:人的每一個手指都對應了大腦的某一個腦區,適當的運動對其大腦發育就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的智商是高還是低,看看手指尖就知道!
    為了驗證孩子的聰明程度,有的家長甚至還會給孩子做各種各樣的測試,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檢測孩子的智商。 雖然可以理解寶爸寶媽那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態,但是,想要看孩子聰不聰明,其實真的不用通過如此複雜的方式,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孩子的智商是高還是低,從孩子的手指尖上就能夠看得出來。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端倪,不用等長大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長大後能出人頭地。但我們如何去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呢?有的人說孩子愛笑聰明;還有的說孩子耳朵大聰明,其實這些都很片面,根據研究發現真正能看出孩子聰明與否的地方就是「手」!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的臭毛病特別多,經常做出一些讓人很討厭的事情,家長為此都特別苦惱。可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又有一個讓人費解的現象,那些小時候很調皮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聰明一些,而且智商也高於很多人。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料,不用等長大,幼兒園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事實上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有些時候不論我們怎麼努力地培養孩子,孩子和學霸之間就是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樣,直到不久之前看完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我才恍然大悟。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上表示,學習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也並不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但是學期確實是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道路,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其實也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特徵上。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直言: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就算是將一些外界的因素除開,孩子自身的專注力、學習耐力和空間想像力在學習中都是有十分重要的關係的,這三種能力也是被統稱為學習力的,學習力也是作為判斷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最為重要的依據之一。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好的未來了嗎 ?」
  • 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不用等他長大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現在其實,很多人都發現,就是小嘴巴巴的,看著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不吭不哈的孩子、話少的孩子學習都很好。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種奇怪反應,說明智商高,尤其第二種
    倫敦大學的研究團隊,曾經對1萬名同齡兒童做了智商測試,結果發現,睡眠與孩子的智商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而這個隱秘的聯繫,我國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發現了。李教授在一次相關的講座中直言:孩子的智商高低會通過他的日常表現出來,睡眠就是一個突破點。而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把握機會、及時培養。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不取決於學歷和智商,而是品德
    父母們都希望自家的孩子有出息,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補課班,希望孩子成績好、智商高,但只培養這樣真的能保證孩子將來走得長遠嗎?音樂家貝多芬說過:把德行交給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錢。意思是說一個孩子良好的品德比智商要重要,這會幫助在孩子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長遠!李玫瑾教授對此也有自己的想法,在一次訪談中她表示:一個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不取決於學歷和智商,而是品德。
  • 孩子聰不聰明,看小手就能知道一二,高智商是藏不住的
    孩子的智商是父母重視的問題,從小時候,父母就忍不住觀察,分析孩子的潛在優勢。有人說智商從手上就能看出來,這是真的嗎? 燕子的兒子剛滿五個月,胖乎乎的小手能牢牢抓住一個毛絨玩具,很可愛。一次,學醫的朋友到家裡玩,看到這一幕誇讚寶寶太聰明。
  • 李玫瑾教授:在孩子12歲前,教會他「4個能力」,將會受益終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驕傲,爸爸媽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是自己人生的缺憾都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從小就能優秀,為他們「圓夢」,不要走他們的老路。而李玫瑾教授曾說過,12歲以前應該更注重孩子性格、品行方面的培養,並且教會他們4種能力,將會受益終身。
  • 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
    可後來郭麒麟的發展又令人羨慕,他不僅成為了家族企業「德雲社」的少班主,還躋身娛樂圈,綜藝、演戲樣樣都不落。雖然文化水平低,但情商、智商均在線。李玫瑾:將孩子路堵死的往往是父母,別因為無心之詞斷了孩子前程我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家教授李玫瑾,憑藉其獨特的育兒觀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每場講座都很火爆,她提出的一些言論也被家長奉為育兒經。針對孩子「考不上大學怎麼辦」,李玫瑾曾做過一次講解。
  • 李玫瑾: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去小區廣場看一圈,心裡就有數了
    每個父母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孩子和孩子之間總是存在的差距,什麼樣的孩子將來會有出息呢? 李玫瑾教授曾直言:「想知道孩子20年後有沒有出息,去小區廣場走一圈就知道了。」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民間有句俗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這句話能流傳下來,當然也有它的道理。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過,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3-7歲就能看出來。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飯桌上常有以下表現,家長要趁早糾正
    李玫瑾教授曾說:「情商低的孩子,在飯桌上就能看出來,尤其是這幾種表現,根本藏不住!」一、吃飯時大聲喧譁情商低的孩子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可能會在吃飯時出現大聲喧譁的表現。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被批評沒有素質。當走向社會的時候,沒有連餐桌禮儀都不懂,一定會吃虧的。而且這種孩子,一看就是只考慮自己,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家長應該儘早管教才是。
  • 李玫瑾是育兒專家,她的女兒教育得如何?很多人都覺得「翻車」了
    雖然李玫瑾女兒最後沒有成為音樂大師,但作為一位大學音樂老師,她在音樂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就如李玫瑾自己說的一樣:"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要讓孩子活得快快樂樂"。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在這個職業上發光發熱,不也是父母教育的成功之處嗎?
  • 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一眼就能分辨?李玫瑾:身上這3點根本藏不住
    俗話說,窮人我孩子早當家,意思是窮人家的孩子由於家中困難,年齡很小就開始幫助家裡做事,比同齡人懂事早。其實,窮人家的孩子與富人家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一眼就能分辨。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一眼就能分辨?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解釋道,因為窮人家我孩子身上有3點根本藏不住。
  • 李玫瑾:孩子從小要養成「厚臉皮」的習慣,將來才活得不辛苦
    當孩子遇到「一點小事」時,家長要給他陪伴、理解和支持,告訴他你理解他的難過,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2、讓孩子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 孩子對失敗、挫折的認知大多是來自家長的。 家長批評、焦慮、生氣,孩子就會認為失敗是可恥的、是錯誤;家長正常看待、積極應對,孩子就能認識到失敗是人生的一部分。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 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 「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