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在東京水源地相模湖悼念二戰中國勞工

2020-12-12 搜狐網

  日本民間在東京水源地相模湖悼念二戰中國勞工

  「吃水不忘掘井人」,日本的相模湖每年都會紀念為挖掘此湖而死難的中國勞工

  國際先驅導報駐東京記者何德功、吳谷豐報導 7月30日,天陰沉沉的,隨時可能下雨,《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驅車前往東京郊區的相模湖,參加在神奈川縣立相模湖交流中心舉行的悼念儀式,祭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建設相模湖水庫而遇難的中國等國勞工。

  相模湖是1940年至1947年建成的日本第一個多用途人工湖。當年為修建相模湖,日本曾先後動用了360萬勞工,其中包括侵華日軍從中國強擄到日本的近300名中國抗日軍人。

  中國勞工被當做戰俘對待,在那裡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們每天早上6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終日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負責監工的日本士兵動不動就對他們打罵。他們中有的實在忍受不住煎熬而逃走,但都因語言不通、山路難走被抓回,被送到刑務所飽受酷刑。到日本投降時,共有28名中國勞工死亡。雖然中國勞工只佔勞工總數的極小部分,但死亡人數卻佔所有為修此湖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

  為了對這些死難者表示感謝,為了讓人們記住戰爭的罪惡,神奈川縣主張和平友好的人士從1979年起每年在這裡舉行悼念儀式。包括這一次,已經舉行了28次。

  舉行紀念活動當天的下午1點30分,在神奈川縣立相模湖交流中心,3名身著白色服裝的少女緩緩走上舞臺,點燃3支蠟燭300多名與會人員全體起立向相模湖水庫遇難者默哀3分鐘。隨後,來自各方的代表致悼詞,有在日華僑、在日朝鮮人和韓國人代表、有民主黨議員、有神奈川工會和死者家屬代表。其中在日華僑、在日朝鮮人和韓國人代表在悼念死難者的同時,對日本政府拒絕認罪、拒絕對勞工進行賠償的行為表示了強烈的憤慨,對日本首相小泉連續五次參拜靖國神社提出了嚴正抗議。最後與會者向死難者獻花,他們把潔白的菊花放在點燃的蠟燭旁,深深鞠躬,合掌默哀,祝願死難的勞工們靈魂安息。

  湖中悼念是活動的重要環節。因名額有限,只有80多名與會者有機會乘船參加這項議程。

  本報記者在船上觀察相模湖,四面環山,山上綠樹蔥鬱,湖面風平浪靜。船駛向湖心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在大家上船的地方,曾是中國俘虜的宿舍,現在已經在那裡立起了湖銘碑,上面刻著所有死難者的名字,還有用日、中、韓三國文字書寫的紀念他們的湖銘。船行至一個湖灣處,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就是遇難者死亡的地方。在工作人員的主持下,人們把菊花撒在面向湖灣的湖面上,面對湖灣向死難者默哀。

  戰後,相模湖一直是東京、橫濱地區的重要工業用水水源,是神奈川縣16%的飲用水供應地,每年利用這裡的水能發電1億多度,為日本節省了大量能源。「吃水不忘掘井人,」工作人員引用中國的一句名言說,「我們不能忘記為修建相模湖死難的中國人、韓國人和朝鮮人,我們要堅持世代友好。」

(責任編輯:梅智敏)

相關焦點

  • 日本悼念在相模湖水庫建設中死難的多國勞工
    新華社日本相模原7月29日電(記者郭丹 郭威)日本神奈川縣28日在相模湖交流中心為二戰時期在修建相模湖水庫過程中死難的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等國勞工舉行第41次悼念儀式。當日,來自神奈川縣相模湖周邊的民眾、中小學生以及中、日、朝、韓政府或民間代表等200餘人出席儀式,共同悼念包括28名中國勞工在內的死難勞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倪健在儀式上致辭說,日本軍國主義發起的侵略戰爭給中國及亞洲人民帶來巨大傷害。希望大家能本著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精神,汲取歷史教訓,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 相模湖水庫建設遇難勞工追悼會在日本神奈川舉行
    相模湖水庫建設遇難勞工追悼會在日本神奈川舉行 7月30日電(記者 吳谷豐 何德功) 日本「相模湖建設遇難者聯合追悼會實行委員會」30日在日本神奈川縣相模湖紀念館舉行追悼會,悼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修建相模湖水庫而遇難的中國、朝鮮、韓國和日本勞工。
  • 日本舉行相模湖水庫建設殉難勞工追悼會
    新華社日本相模原7月26日電 (記者劉秀玲 馮武勇)日本神奈川縣26日在相模湖交流中心舉行追悼會,悼念包括28名中國勞工在內的在戰爭期間修建相模湖水庫而殉難的中朝韓日勞工。    26日下午,在臨近40攝氏度的高溫中,相模湖所在的相模原市政府代表、普通市民和中學生,以及中韓朝政府和民間代表等200多人來到位於相模湖畔的相模湖交流中心,追悼在建設相模湖水庫中殉難的勞工。    追悼會在肅穆的氣氛中開始。來自相模原市立內鄉中學的3名中學生點亮祈求日本、中國、朝鮮、韓國和平友好的燭火。全場人員在微微燭光中默哀。
  • 通訊:在年輕人心中播撒和平的種子——記日本相模湖水庫歷史記錄會...
    7月27日,日本民眾絡繹不絕來到神奈川縣相模湖交流中心,將一朵朵向日葵擺放在一件流木藝術品上,表達對二戰期間為修建日本第一個多用途人工湖——相模湖水庫而殉難的日本、中國、朝鮮、韓國等國勞工的哀悼。「今年由於新冠疫情,詩歌朗誦、編鐘表演等大型追思、悼念活動不能再舉辦,但從1979年開始的悼念活動不能因此間斷,歷史不能忘卻。」
  • 東京公園擺滿近七千雙布鞋 悼念被日本強徵的中國遇難勞工
    11月19日,一場中日聯合追悼儀式在日本東京都港區芝公園舉行,以悼念二戰中被強徵至日本的中國勞工死難者群體。 今年正值被強擄至秋田縣花岡礦山後死亡的遇難者遺骨被發掘70周年,堅持開展日中友好活動的市民團體舉行了本次儀式。上一次是在10年前的2009年,這是第二次。
  • 二戰曾被擄至日本10名中國勞工對日本政府索賠
    中新網東京8月29日消息:1999年9月,因二戰時期曾被強虜至日本,並被迫在北海道煤礦從事勞動的33名原中國勞工曾向企業及日本提出每人約2000萬日元的損害賠償。26日,10名有著同樣經歷的原中國勞工向札幌地方法院提起追加訴訟,並提出了同樣的訴訟請求。
  • 日本官員帶紹興酒和鮮花赴這地祭奠 12名中國勞工埋骨於此
    來源:海外網人們在紀念碑前悼念死者(日本《京都新聞》)海外網9月17日電 二戰期間,200名中國勞工被強擄至京都府北部的舊與謝町大江山鎳礦,被強迫從事重體力勞動。日前,與謝町舉辦和平祈願祭典,約40名日本國會及地方官員趕到在礦山遺址建立的中日悠久和平友好之碑前祭拜,在二戰結束75周年之際,發誓不忘悲劇,不讓前人流過的汗水和淚水白費。據日本《京都新聞》16日報導,二戰期間,日軍將眾多外國俘虜帶至此處礦山,強迫其從事繁重的勞動。有200名中國勞工曾在此地被奴役,其中12人因飢餓、勞累或被毆打致死。
  • 二戰中國受害勞工今向日本三菱公司索賠3.7億
    昨日(13日)下午,二戰期間三菱公司中國勞工受害團體代表在北京向日本駐華使館遞交了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敦促函,要求向3765名三菱公司受害中國勞工發放共計3.7億人民幣的賠償。此前中國勞工要求賠償的訴訟從未成功。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受害勞工賠償!關注中國4萬...
    二戰期間 日本軍國主義從中國強擄了大批勞工 犯下滔天罪行 經過勞工後代 和法律界人士的據理力爭 當年使用中國勞工的日本有關公司
  • 日本歷史最悠久英文報紙篡改二戰歷史,修改「慰安婦」與「強徵勞工...
    導讀: 近日,《日本時報》這家在日本最老的、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表示自己在「有爭議的話題」中使用了「有誤導傾向」的詞彙,並表示以後將改變對二戰期間從朝鮮半島強徵的勞工與慰安婦的稱呼,轉而使用一些語義模糊的詞彙。這一行為無疑是想通過文字遊戲來改寫二戰史,為日本的罪行洗脫罪名。
  • 日本官員祭奠12名中國勞工,帶著花和紹興酒
    在二戰結束75周年之際,當地時間13日,日本京都府與謝町舉辦和平祈願祭典,約40名日本國會議員、地方官員及關西各地中日友好協會成員前往位於京都北部的礦山遺址,祭拜曾於二戰末期在該礦山從事無人道勞動而死的12名中國勞工。活動上,京都與謝町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江原英樹手捧鮮花,帶頭髮誓不忘悲劇,不讓戰禍重演。
  • 日本官員祭奠中國勞工:發誓不忘悲劇,不讓戰禍重演
    在二戰結束75周年之際,當地時間13日,日本京都府與謝町舉辦和平祈願祭典,約40名日本國會議員、地方官員及關西各地中日友好協會成員前往位於京都北部的礦山遺址,祭拜曾於二戰末期在該礦山從事無人道勞動而死的12名中國勞工。活動上,京都與謝町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江原英樹手捧鮮花,帶頭髮誓不忘悲劇,不讓戰禍重演。
  • 日本三菱、三井公司質疑中國二戰勞工訴狀
    中新網8月24日洛杉磯消息:日本三菱、三井集團美國分公司昨天對中國二戰勞工提出的有關這兩家公司在二戰期間侵犯人權的訴狀表示質疑。  9名二戰華人勞工星期二向洛杉磯的一法庭提出了訴狀。這兩家公司稱,他們還沒有看到這份訴狀。三菱集團美國分公司三菱國際稱,儘管公司知道在二戰時期有奴隸勞工的事情,但他們質疑這兩家公司是否被捲入其中。
  • 日本七尾市中國二戰勞工索賠案終審敗訴
    本報訊 二戰時期,曾有大批中國勞工被強擄至日本石川縣七尾市,被迫進行貨物裝卸等艱苦勞動,其中一些勞工就來自河南。但2005年以來,「日本七尾中國受難者勞工聯誼會(籌)」(以下簡稱「聯誼會」)向日方提起的訴訟卻均被判敗訴。前天、昨天,在鄭州,「聯誼會」連續召開兩次會議,通告了日本最高法院的最終判決結果,並共商下一步行動計劃。
  • 二戰日本軍人記錄三菱財團虐待中國勞工珍貴資料曝光
    二戰日本軍人高松信造長達91頁的回憶錄記述了中國勞工的悲慘命運【環球網報導 記者 餘鵬飛】據日本《每日新聞》1月12日報導,記錄二戰期間日本綁架中國勞工並虐殺中國人的罪證近日曝光,這份由原二戰日本老兵高松信造撰寫的私人筆記在其去世後家人整理遺物時被發現。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勞工發放謝罪賠償金!
    作為當年日本受害勞工的兒子,劉煥新、韓建平一直多年奔走,致力於搜集受害勞工情況、留取口述資料和相關物證,幫助二戰期間在日中國勞工索賠。據了解,二戰期間,日本強擄約39000名中國勞工到本土13家公司強制勞作。
  • 日媒:中國二戰勞工在大阪狀告日本政府 要求賠償
    參考消息網6月26日報導 日媒稱,二戰時被帶到日本並被迫勞動的中國前勞工及遺屬共13人6月26日在大阪地方法院狀告日本政府。日本經濟新聞網6月26日報導,他們稱在二戰期間被從中國強擄到日本,並被迫在秋田縣的花岡礦山和大阪的造船廠等處工作,因此要求日本政府支付人均550萬日元的損害賠償並道歉。起訴書稱,原告是1940~1945年從中國華北地區被強擄至日本的2名中國勞工以及11名遺屬。
  • 探訪沾著中國勞工鮮血的日本「軍艦島」
    「軍艦島」因海底蘊藏優質煤炭,1890年被日本三菱公司買下,經過多次填海擴建,發展為當時日本著名的煤炭工業基地。人口最多時達到5300人,人口密度是當時東京的9倍。1974年煤礦關閉,島上所有居民撤離,這裡成為一座無人島,2009年被當地政府開發為觀光項目。根據日本外務省戰後公布的資料,近4萬人在二戰期間被強徵至日本,其中3700多人在三菱公司旗下的各工廠煤礦強制勞動,造成722人死亡。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勞工謝罪賠償
    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不但踐踏中國的國土,還從中國強擄了大批勞工,充當他們的苦力,犯下了滔天罪行。經過勞工後代和法律界人士的據理力爭,近日,當年使用中國勞工的日本有關公司終於低頭謝罪,並向被害勞工進行經濟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