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官員帶紹興酒和鮮花赴京都礦山祭奠:12名中國勞工埋骨於此
在二戰結束75周年之際,當地時間13日,日本京都府與謝町舉辦和平祈願祭典,約40名日本國會議員、地方官員及關西各地中日友好協會成員前往位於京都北部的礦山遺址,祭拜曾於二戰末期在該礦山從事無人道勞動而死的12名中國勞工。活動上,京都與謝町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江原英樹手捧鮮花,帶頭髮誓不忘悲劇,不讓戰禍重演。
-
日本官員帶紹興酒和鮮花赴這地祭奠 12名中國勞工埋骨於此
來源:海外網人們在紀念碑前悼念死者(日本《京都新聞》)海外網9月17日電 二戰期間,200名中國勞工被強擄至京都府北部的舊與謝町大江山鎳礦,被強迫從事重體力勞動。日前,與謝町舉辦和平祈願祭典,約40名日本國會及地方官員趕到在礦山遺址建立的中日悠久和平友好之碑前祭拜,在二戰結束75周年之際,發誓不忘悲劇,不讓前人流過的汗水和淚水白費。據日本《京都新聞》16日報導,二戰期間,日軍將眾多外國俘虜帶至此處礦山,強迫其從事繁重的勞動。有200名中國勞工曾在此地被奴役,其中12人因飢餓、勞累或被毆打致死。
-
日本官員祭奠中國勞工:發誓不忘悲劇,不讓戰禍重演
在二戰結束75周年之際,當地時間13日,日本京都府與謝町舉辦和平祈願祭典,約40名日本國會議員、地方官員及關西各地中日友好協會成員前往位於京都北部的礦山遺址,祭拜曾於二戰末期在該礦山從事無人道勞動而死的12名中國勞工。活動上,京都與謝町日中友好協會理事長江原英樹手捧鮮花,帶頭髮誓不忘悲劇,不讓戰禍重演。
-
日本官員帶紹興酒祭奠中國勞工:絕不讓戰禍再來一次
二戰期間,200名中國勞工被強擄至京都府北部的舊與謝町大江山鎳礦,被強迫從事重體力勞動。日前,與謝町舉辦和平祈願祭典,約40名日本國會及地方官員趕到在礦山遺址建立的中日悠久和平友好之碑前祭拜,在二戰結束75周年之際,發誓不忘悲劇,不讓前人流過的汗水和淚水白費。
-
日本群馬縣舉行被強擄中國勞工遇難者祭奠儀式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中國人被強行擄到日本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由於勞動環境極其惡劣,很多中國人慘死日本。近日,日中友好協會群馬縣聯合會舉行了被強擄中國勞工遇難者慰靈祭奠儀式。
-
日本大館市堅持61年祭奠二戰死難中國人(組圖)
二戰中,這個城市的軍警、市民曾經殘酷地虐殺過中國勞工。現在,這裡的人們堅持祭奠死難的中國人,反省戰爭罪孽,已經持續61年了。 從28年前開始,大館市成為日本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堅持市政府出資、主辦反戰和平祭奠活動的城市。它的史冊,是一部傳奇。
-
日本岐阜縣祭典原中國勞工死難者 宣誓中日永不再戰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朱青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企業在軍隊的協助下,強行擄掠了大批中國勞工前往日本,並強迫這些勞工在艱苦的條件下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據來自日本《岐阜新聞》的消息,11月23日,日本岐阜縣各務原市為「二戰」期間在各務原市內死亡的中國勞工舉辦了慰靈紀念儀式。
-
駐日本使館舉辦「日本強徵中國勞工殉難者紀念碑」負責人座談會
程大使致辭表示,在戰後7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時刻,日本全國各地中國勞工殉難者紀念碑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回顧總結歷史,就維護紀念碑、舉辦慰靈紀念活動進行交流座談,表達對和平的追求和嚮往,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程大使指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那場侵略戰爭給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84年前的今天,日本軍國主義製造震驚世界的「9.18」事變,由此開始了對中國的野蠻侵略。
-
日本民間在東京水源地相模湖悼念二戰中國勞工
,祭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建設相模湖水庫而遇難的中國等國勞工。 相模湖是1940年至1947年建成的日本第一個多用途人工湖。當年為修建相模湖,日本曾先後動用了360萬勞工,其中包括侵華日軍從中國強擄到日本的近300名中國抗日軍人。 中國勞工被當做戰俘對待,在那裡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他們每天早上6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終日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負責監工的日本士兵動不動就對他們打罵。
-
一艘中國漁船帶著12名日本公務員,在東海狂奔……
一艘中國漁船帶著12名日本公務員,在東海狂奔……參考消息網 小銳2018年12月28日 08:58 原標題:小銳說| 一艘中國漁船帶著12名日本公務員,在東海狂奔…… 試著想像一下:茫茫東海海面上,一艘中國漁船在全速狂奔。船上除了中國漁民,還載著12名日本公務員。後者試圖讓中國人停船。
-
日本人喝紹興酒,為啥喜歡放話梅?
而日本人也是一樣,說起中國酒,不是茅臺,就是紹興酒。日本人喜歡紹興酒的原因,主要是紹興酒的原料,跟日本清酒的原料一樣,主要都是大米,而且釀造的原理也差不多,酒精度數也是一樣,味道柔軟香甜,性醇和,營養豐富。而白酒度數有點高,日本人拿茅臺加冰塊加水喝,就像我們當年在紅酒裡加冰塊一樣,老是成為時代的笑話。
-
日本人稱黃酒為「紹興酒」 當做保健用酒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珍】中國的很多種酒都出口到日本,但最討日本人喜歡的是黃酒。在日本,黃酒經常被稱為紹興酒。日本人是愛每天小酌一杯的民族,但常喝的酒度數都不高,一般不超過20度,基本上是米酒和果子酒兩大類,而紹興酒只有14度左右,加上芳香宜人,日本男女都很喜歡。很多日本人能說出黃酒的名字:花雕、女兒紅等。
-
二戰曾被擄至日本10名中國勞工對日本政府索賠
中新網東京8月29日消息:1999年9月,因二戰時期曾被強虜至日本,並被迫在北海道煤礦從事勞動的33名原中國勞工曾向企業及日本提出每人約2000萬日元的損害賠償。26日,10名有著同樣經歷的原中國勞工向札幌地方法院提起追加訴訟,並提出了同樣的訴訟請求。
-
相模湖水庫建設遇難勞工追悼會在日本神奈川舉行
相模湖水庫建設遇難勞工追悼會在日本神奈川舉行 「相模湖建設遇難者聯合追悼會實行委員會」30日在日本神奈川縣相模湖紀念館舉行追悼會,悼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修建相模湖水庫而遇難的中國、朝鮮、韓國和日本勞工。
-
巴拿馬華工之墓:一百多年前大批中國勞工埋骨於此
——看到我們祭奠華工的照片,一位巴拿馬華裔朋友發來的簡訊 參與開發巴拿馬運河的中國勞工,絕大多數沒能回到故土 「還是不可以嗎?」得知運河管理處拒絕了我們前往華工墓林的申請,我和同伴們的失望溢於言表。 所謂華工墓林,只是一個我們為它起的中文地標,它其實並沒有名字。
-
日本三菱公司向二戰山東受害勞工賠償!關注中國4萬...
二戰期間 日本軍國主義從中國強擄了大批勞工 犯下滔天罪行 經過勞工後代 和法律界人士的據理力爭 當年使用中國勞工的日本有關公司
-
一艘中國漁船帶著12名日本公務員 在東海狂奔
來源:參考消息試著想像一下:茫茫東海海面上,一艘中國漁船在全速狂奔。船上除了中國漁民,還載著12名日本公務員。後者試圖讓中國人停船,然而,他們一起在海上漂了將近12個小時……這是11月5日在東海中日爭議水域上演、但直到昨天(27日)才被爆出的「神奇」一幕。但關鍵是,這一切何以發生?尤其是,12名日本公務員到底怎麼登上中國漁船的?
-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一座用勞工血淚和生命築成的要塞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一座用勞工血淚和生命築成的要塞[2014年12月27日(周六 陰)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位於海拉爾城區北部的敖包山下,也稱海拉爾築壘地域,是日本關東軍為進攻蘇聯,在中國東北邊境設立的
-
澄懷本酒:紹興酒釀造工藝的特點
源於春秋、完善於北宋、興盛於明清、發達於當代的紹興酒釀造工藝是經過長期發展形成的,是我國的國粹,被譽為中華一絕,堪稱中國釀造酒文化的典範,現已成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套古老的傳統釀酒技藝,不但國內稱絕,在日本人眼中簡直嘆為觀止,特別是麥曲的製作技術,堪稱中國「第五大發明"。「曲」是 一種含有大量微生物的糖化發酵製劑,它開創了邊糖化邊發酵的複式發酵之先河,是世界釀酒業的一項創舉。日本人引入我國的制曲技術,就改革了清酒的形態。研究表明,日本清酒的釀造技術,即源於我國傳統的黃酒釀造工藝。
-
紹興花雕酒及其價值
紹興花雕,是以酒罈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繪而得名,這些雕塑色彩斑斕,圖案瑰麗,題材多樣,四時花卉,靈禽神獸,歷史典故,無所不有。它不僅為紹興黃酒增添了誘人的裝潢,也為古城紹興鑲了一道獨特的光環,糅合著紹興濃鬱的民俗,展示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風情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