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235確實是製作原子彈的原料,但它的放射性並沒有你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甚至說人用手拿著問題都不大。
因為鈾235的狀態非常的穩定,它的半衰期長達7億年,所以在單位時間之內,鈾235釋放的輻射強度非常的小。
那麼美軍投放到廣島「小男孩」原子彈,大概含有64公斤重的鈾235,但最終只有不到1公斤的鈾235,發生了核裂變的鏈式反應
而剩下那63公斤鈾235全都浪費了,它們散落在廣島各地,對人類的生活不產生任何的影響。
另外小男孩是在空中引爆的,它的破壞力主要還是核爆產生的高溫和高熱,至於那些對人類有害的放射性物質,實際上隨著大氣運動很快就擴散掉了。
畢竟廣島是一座海濱城市,在海風以及雨水的的作用之下,放射性物質的量只會越來越少,最後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那麼今天的廣島和長崎,基本上和普通的城市無異,據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陸地外照輻射的有效劑量,大概在每年0.48msv左右,而廣島的數據僅為0.33msv每年,所以廣島這座城市的輻射水平是低於安全值的。
最後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輻射這個東西就好像一坨翔,如果沒有外在因素幹預的話,這坨翔應該永遠在那個地方,但隨著人和動物的活動,這坨翔被帶到各個地方,於是這些地方就被汙染了,但在人和自然的因素之下,這坨翔的臭味越來越少,最後可能一場大雨過後,這坨翔就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