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後的地方,100年後才能住人,為什麼廣島70多年就人潮鼎沸?
在學校的時候,物理老師在講到核爆炸的時候,都會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們每個人,核爆炸所造成的後果是災難性的,因為大量的輻射物質在長期範圍內仍然存在,還會對人類造成巨大的傷害。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堅決地反對使用核武器。不過我們卻一直都有一個疑惑,並沒有敢對老師講,那就是當年美國在日本也丟下了兩顆原子彈,為何日本卻沒有經歷那麼長時間呢?
我們從相關的畫面上都能看到當年廣島和長崎滿目瘡痍的模樣,然而在戰後沒有用幾年時間,這兩個城市都生機勃勃地發展起來了。有一部叫做廣島之戀的電影,還講述了這個背景下的愛情故事,說明當時的日本已經能夠住人了。事實上早在核爆以後的第五年,就已經有相關專家到這裡進行數據勘測了。
如果覺得電影中的情節不能反映現實生活的話,還可以回想一下當年在廣島舉辦的亞運會,那時候離核爆還差一年才滿50年。然而人們卻通過電視畫面,看到了體育賽場上無數的觀眾以及運動健兒。很顯然他們生活的那個城市,早已經走出了核戰的陰霾。難道是書本理論的錯誤,還是這些人竟然膽大妄為到不怕輻射的侵害?
事實上物理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所引用的核爆數據,是現在的核彈,而根本不是當年美國所使用的原子彈。因為二者儘管都是核武器,但從威力上至少相差幾千倍,甚至要達到上萬倍。由此可見,其實當年美國人丟下的核彈所造成的傷害還不能反映現代核彈的真實水平。那為何會造成如此大的傷亡呢?其實這與當年日本人封鎖消息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年美國人丟下原子彈的時候,那些日本人根本沒有想到災難已經來臨,因為他們國家根本沒有為他們拉響防空警報,他們也根本沒有想到要去躲避。在他們認為,也許就是轟炸東京的燃燒彈。事實上如果他們當時躲到防空洞或者地下室的話,傷亡會小得多,然而他們竟然眼睜睜地看著原子彈爆炸,這樣的傷亡不大才怪呢。
當然日本獨特的地理條件也對於核輻射物質的擴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就在當年核爆過後沒幾天,當地竟然發生了猛烈的颱風,把很多的有害物質都給吹散了。其實從這一點上來說,日本人還真得感謝那些頻頻爆發的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