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核爆75年後世界面臨核戰威脅更大,無核世界希望渺茫?

2020-12-07 澎湃新聞

8月6日,在日本廣島,人們在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正式開始前雙手合十悼念。 新華社 圖75年前的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一枚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核武器空襲,逾14萬人喪生。「今年是核爆75周年,我國繼續堅持無核三原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6日在廣島和平紀念儀式上表示,希望世界各國開展對話,最終實現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8月6日上午,安倍和83國代表,還有核爆受害者及其家屬一同出席紀念儀式。受新冠疫情影響,現場出席者僅780人,規模不足往年的二成。當天,廣島市長松井一實再度提出要求日本政府籤署《禁止核武器條約》,但是安倍對此避而不談,而是強調將致力於推動各國核裁軍。

疫情下的特殊紀念日

近期,日本新冠感染人數出現明顯反彈,8月以來僅有一天單日新增病例在1000例以下。NHK統計顯示,截至8月5日20時30分,日本當天新增確診1343例,累計病例達42799例。疫情再次告急,也使今年的核爆紀念活動變得有些特殊。

以往的廣島和平紀念儀式約有5萬人到場,除受邀官員、受害者及其家屬之外,還會有上萬名普通市民。今年出席人數大減,座席相隔2米,還取消了合唱《廣島和平之歌》和放飛和平鴿的固定環節,取而代之的是一名廣島高中生進行鋼琴演奏,那架鋼琴曾經歷核爆,經修復後「重生」。

90歲高齡的廣島核爆倖存者清水見子告訴《朝日新聞》,她每年都會參加和平紀念儀式,唯獨今年因疫情不能到場。「至今耳邊仍然迴響著一個小朋友當年叫喊『好痛』的聲音。雖然不能參加活動,但希望和平的心願不會改變。」

「我沒有經歷過戰爭和核爆,但是從長者回憶和歷史影像中可以感受到,那一天如同世界末日。」出生於廣島的「90後」鈴木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核爆可能已經成為廣島永遠無法抹去的一個城市標籤,這段歷史應當被銘記,但是廣島值得一看的不是只有和平紀念公園,這裡是一個美好而繁榮的地方,也是熱門旅遊目的地。當談及疫情,他感慨「自然災害和流行病的到來讓我們意識到,人類難以抵抗的事情越來越多,但是戰爭完全可以避免。」

一度被夷為平地的廣島得以大規模重建,廣島市長松井一實6日表示,曾有專家斷言「核爆後的75年將草木不生」,但是廣島已經復興,並成為了一個象徵和平的城市。

核爆受害者的辛酸

記載廣島和長崎核爆死者信息的「原子彈爆炸遇難者名冊」日前添加了最近一年離世的4943人的名字。在6日的紀念儀式上,名冊被重新放入核爆慰靈碑的石室內。據時事通信社報導,該名冊已經增至118本,人數超過32萬,裡面除了寫有遇難者的姓名,還有他們離世的時間和年齡,其中包括一本全部是白紙的名冊,主要是為了紀念那些姓名不詳的遇難者。

在核爆災難過後,日本官方一直在統計和更新受害者的數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被爆者健康手帳」登記在案的廣島和長崎核爆倖存者總計136682人,相比上世紀80年代的37.2萬人減少了60%。目前在世的受害者平均年齡超過83歲。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廣島人多年奔走,為謀求核爆受害者的身份認可。據《朝日新聞》報導,廣島被投下原子彈後,放射性物質在空中形成「黑雨」,部分居民受「黑雨」影響而罹患疾病,但是廣島市始終不認同他們的受害者身份,拒絕給予醫療福利。直到今年7月29日,廣島地方法院判決認定,84名上訴法院的「黑雨」經歷者可被認定為核爆受害者,將獲得政府補償。

然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政府將考慮是否對這一裁定進行上訴。6日,當記者問及「黑雨」案,安倍表示正在與廣島地方政府商議應對方案,將在上訴期限內作出決定。

《東京新聞》社論認為,政府應該重視司法裁決,立即給予「黑雨」受害者補償,因為大多數受害者年事已高,他們所剩的時間不多了。核爆親歷者越來越少,他們是需要被珍視的歷史見證者。

如今,許多核爆受害者還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希望全面廢除核武器。《每日新聞》報導稱,日本核爆受害者團體發起了一個名為「最後訴求」的聯名請願活動,呼籲各國放棄核武,截至8月5日,已收集到1184萬人的籤名。

日本被批是保有核武威脅的同謀

「日本為維護自身安全,表明依賴核武器的保護是必要的,這破壞了為消除核武器所作的一切努力。」 廣島核爆倖存者、「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組織(ICAN)的倡議者節子·圖爾洛夫(原名中村節子)7月初向安倍致信,要求他籤署《禁止核武器條約》,「如果加入條約,這將成為載入歷史的最大遺產」。

不論是民間團體還是政界人士,呼籲日本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禁止原子彈氫彈日本協議會8月2日舉行國際會議,發布聲明要求日本政府加入條約。此外,日本多個在野黨黨首5日出席禁止核武的相關活動,表示希望在國會討論批准禁核條約的提案。

儘管呼聲高漲,安倍在8月6日的核爆紀念日演講中隻字未提《禁止核武器條約》。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劉江永對澎湃新聞表示,日本是否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當然要看美國的臉色,同時日本的安全保障戰略之一是要依靠美國核武器的跨境延伸威懾力。而且,「日本對核武器的態度是有『顏色』的」——美國擁核是善,其他一些國家擁核是惡。

據時事通信社報導,ICAN主任阿特麗斯·費恩8月5日在廣島批評日本政府對待核武的立場,「在繼續保有核武器威脅方面,日本是同謀,無視核爆的教訓。」 她指出,日本作為核爆受害國,在這一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應該跳脫出美國的「核保護傘」,展現支持無核化的態度。

《禁止核武器條約》於2017年7月在聯合國獲得通過,尚未達到生效所需的50個國家和地區的批准。

「實現無核化世界的希望漸行漸遠」

今年年初,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設立的 「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的指針再度往前撥動,距離象徵「末日」的午夜僅剩100秒。這是1947年設立「末日時鐘」以來,最接近「毀滅」的時刻,而威脅逼近主要歸咎於持續升級的核威脅和氣候變化應對措施遲緩。該雜誌專家小組成員認為,限制核武的多項重要文件得不到保障,相比75年前,現在面臨核戰的威脅更大。

近年來,美國在軍控和防擴散領域不斷「退群」,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撤銷籤署《武器貿易條約》。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是美俄間僅存的軍控條約,在7月30日的磋商中,雙方未就續約釋放積極信號。新華社報導稱,一旦條約失效,或引發美俄軍備競賽,這將對全球戰略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除了來自美俄方面的威脅之外,朝鮮半島局勢也是關鍵。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中心高級研究員斯科特·薩根對美國《新聞周刊》表示,半島可能會因為誤發飛彈預警或輕率決策而出現意外的核戰威脅。

「今天,實現一個無核化世界的希望似乎正在漸行漸遠。」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廣島核爆75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視頻致辭,他認為分歧、不信任和缺乏對話,可能讓世界重回不受控制的戰略核競賽。核武器被蓄意或因誤解而意外使用的風險極高。

古特雷斯敦促各國藉助明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召開的契機,維護和鞏固國際不擴散和裁軍體系,並儘快讓《禁止核武器條約》與《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付諸實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廣島核爆75周年 安倍:希望實現一個無核武世界
    海外網8月6日電 日本廣島市6日舉行原子彈爆炸75周年紀念活動,首相安倍晉三在儀式上表示,作為唯一的曾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國家,實現「無核武世界」是日本這個國家的使命。據日本《產經新聞》6日報導,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國轟炸機在廣島扔下原子彈,城市在瞬間化為廢墟,約21萬人在爆炸中身亡,倖存者終生遭受後遺症的折磨。
  • 廣島核爆紀念日:安倍致辭首次抹掉「無核三原則」
    原標題:廣島核爆紀念日:安倍致辭首次抹掉「無核三原則」  1945年8月6日和9日,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先後遭到美軍的原子彈轟炸。據稱,截至1945年年底,兩地因核爆而死亡的人數多達21萬。   1945年8月6日,美國作為世界抗擊法西斯同盟國,對廣島實施了原子彈轟炸,「軍都」廣島毀於一旦,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戰爭終於止步。然而,即使二戰結束已70周年,在廣島近側,就是日本赫赫有名的日本海上自衛隊「吳」基地。可以說,舊時的廣島已然「分身」,一邊變成日本國民控訴核武災難的紀念公園,另一邊則是依然保持著世界超強海上軍事力量的基地。
  • 二戰廣島核爆時倖存的中國人後來怎麼樣了?
    題/核爆後的廣島一片廢墟,卻有幾名外國人意外存活,其中就有中國人文/土老帽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回到美國後科特萊特據說還做了教授,他不光撿回一條命,還過上了比較悠遊的生活。(核爆後的廣島)二、1名中國女性大難不死美國大兵步步逼近日本本土的時候,21名中國留學生有聰明一點的,就趕忙逃離了廣島,這樣就只剩下11人。大爆炸以後,居然有5人生存下來,這其中就有一位女性,名叫初慶芝。爆炸當日,初慶芝正在一所研究室讀書。
  • G7外長廣島獻花 日本為何塑造「核受害者」形象?
    作為G7輪值主席國,日本欲藉此傳達曾遭核爆的經歷,塑造自己所謂「核受害國」的形象,來推進核裁軍和核不擴散的氛圍。【日本自稱「受害者」】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反法西斯同盟的強大攻勢,當時發動戰爭的日本政府仍負隅頑抗。
  • 廣島長崎核爆75周年,人類從太平洋戰爭學到了什麼?
    身在核武時代的我們,或許該慶幸在過去四分之三個世紀裡,再也沒發生核武攻擊事件(1962年的古巴危機是自長崎原子彈後,全球最鄰近核戰邊緣的事件),核武專家譚納華德(Nina Tannenwald)就認為75年間零核武攻擊,是全人類在這個時代中的最大成就。
  • 安倍、古特雷斯出席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紀念活動 倖存者回憶...
    首相安倍晉三在儀式上表示,作為唯一的曾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國家,實現「無核武世界」是日本的使命。因新冠疫情影響,今年活動主辦方決定限制參加人數,安倍與80國代表出席,共有800人參加儀式,僅是往常參加人數的十分之一。
  • 廣島長崎被炸後,日本5年之內就完成了恢復重建,廣島核爆到底是真的...
    其實廣島長崎並沒有核爆。當時只造了一個試驗炸了,為了嚇日本逼其投降,用巨大的凝固汽油彈造假,威脅迫日本,火燒廣島長崎軍工倉庫,結果燒著乾柴漫燃木屋區域,日軍為隱瞞真相自己也放一把,現在都居住滿人,環境優雅,如果是核爆怎麼不像福島?早溜光了!核福射區正準備辦奧運,騙錢。
  • 廣島核爆倖存者:不希望發生戰爭 這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肖歡歡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導致7萬日本人死亡,這也直接加速了日本投降。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了現年87歲的廣島核爆炸倖存者竹岡智佐子,她表示,原子彈爆炸70年後的今天,她的身體依然遭受著核輻射的傷害,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要有戰爭。
  • 歐巴馬今將到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向核爆紀念碑獻花
    中新網5月27日電 當地時間2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廣島。作為首位訪問遭核爆城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此行備受外界關注。美日政府希望,藉廣島之訪推進全球核裁軍,並顯示兩國「緊密的關係」。  屆時,美國與日本將借歐巴馬此行實現日美歷史「大和解」,還是仍難掩兩國關係中不得不面對的「大麻煩」?
  • 日本廣島長崎原爆75周年,倖存者奔走要求:廢核、美國政府道歉
    為了加速日本投降,8月6日,美軍向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一顆原子彈降落長崎。數十萬日本平民身亡,活下來的人,許多一輩子活在這場轟炸的陰影下。廣島、長崎的核爆到今天,已經整整75年了。 對於原子彈受害者這個群體,日語裡有專門的詞:被爆者(ひばくしゃ)。幾十年來,他們四處奔走,呼籲廢除核武器。甚至有人呼籲,美國應該道歉。
  • 核爆後的地方,100年後才能住人,為什麼廣島70多年就人潮鼎沸?
    核爆後的地方,100年後才能住人,為什麼廣島70多年就人潮鼎沸?我們從相關的畫面上都能看到當年廣島和長崎滿目瘡痍的模樣,然而在戰後沒有用幾年時間,這兩個城市都生機勃勃地發展起來了。有一部叫做廣島之戀的電影,還講述了這個背景下的愛情故事,說明當時的日本已經能夠住人了。事實上早在核爆以後的第五年,就已經有相關專家到這裡進行數據勘測了。
  • 廣島應該有怎樣的核爆記憶?
    CFP  2015年8月6日是廣島原子彈爆炸70周年。自1976年起每年8月6日,日本政府都在廣島舉行「核爆日」公祭--「原子彈爆炸死難者悼念儀式暨和平祈願儀式」。日本民眾在這裡默哀、致悼詞、祈禱並呼喚和平,不斷重申對核武器的憎惡。
  • 羅馬教皇方濟各參觀日本廣島長崎核爆遺址,呼籲廢核
    (觀察者網訊) 11月24日,羅馬教皇方濟各在訪問日本長崎與廣島的核爆遺址期間演講,呼籲全世界廢除核武器,並提醒各國領袖:「核武器並不能保衛國家安全。」 方濟各24日在長崎核爆遺址講話 @Photo IC 據朝日新聞報導,方濟各24日上午訪問了長崎的原爆點遺址和平公園。
  • 我來了,但不道歉:歐巴馬廣島行能讓日本滿意嗎?
    當地時間5月27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日本廣島,這是二戰結束以來首位在任美國總統訪問二戰核爆地,因此備受外界關注。歐巴馬如此前表態的一樣僅強調「戰爭的殘酷」、「無核武世界」,並未就核爆道歉。  而且,他也用在廣島的行動再次印證了自己的態度:只談「無核」,不會「道歉」。歐巴馬在廣島演講中僅用「殘酷」、「記憶不會磨滅」等描述核爆,並表態決心實現「無核武世界」。  陪同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歐巴馬訪問廣島一事稱:「美國總統接觸核爆受害真相,重新表達實現無核武世界的決心,這給堅信無核世界的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巨大希望。」
  • 歐巴馬訪問廣島前夕 美國智庫向日本捐贈20餘張核爆照片
    這本圖冊包含了20餘張照片,是由美國軍方在核爆前後拍攝,核爆幾天後,「曼哈頓工程」的負責人萊斯利·格羅夫斯中將曾經拿著這本圖冊向美國國務院匯報原子彈的威力。 這些高解析度的黑白照片,記錄了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升起的兩朵蘑菇雲,以及爆炸之後廣島和長崎的城市殘骸。美國人還用數字在航拍照片上標明了不同區域的被破壞程度。
  • 廣島核爆後重建成繁華都市,車諾比卻還是一座「死城」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曾經遭到過原子彈的轟炸,廣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原子彈嚴重破壞的城市,但如今這裡的面貌卻完全看不出任何痕跡。廣島是日本本州島西部的濱海城市,二戰時期廣島也是日本的毒氣研發基地。
  • 廣島核爆75周年紀念日 俄外長痛批美國
    來源:海外網人們在廣島和平紀念公園悼念死者(讀賣新聞)海外網8月7日電 6日是廣島核爆75周年紀念日,同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對參加和平紀念儀式的人們發表聲明。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拉夫羅夫指出:「美國於75年前的8月6日在廣島投下原子彈,3天後又在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了毫無罪責的平民大量死傷。時至今日,此事也讓大多數人們心中劇痛。」他強調稱:「美國是使用這種破壞性武器的最初,也是唯一的國家。」
  • 核爆威力那麼強大,為何戰後廣島長崎沒成無人區,並且很快重建?
    二戰日本投降前夕,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擲了原子彈,造成了難以言說的後果,世界為之震驚。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後,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汙染,數千人受到強核輻射,數萬人撤離,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同樣是受到核汙染,廣島和長崎是怎麼做的呢?倖存下來的日本人,不僅沒有撤離,反而留下了,並且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就完成了恢復重建。
  • 全球最不幸的男人:廣島核爆大難不死 然後他去了長崎
    正好原子武器這時候被製造了出來,為了打擊日本防禦本土的信心,美國就計劃對日本使用核武器,並且總共向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枚核彈。在我們的想像裡,核武器可是代表滅絕的終極武器,一旦使用,目標地域附近那是人畜皆無,但是在當時的日本偏偏有這麼樣一個人,挨了兩次原子彈的轟炸之後居然倖免於難,並且活到了90多歲。這個人就是日本三菱造船廠的員工山口疆。
  • 315次核爆炸的犧牲者,他們希望用一紙條約帶來無核世界
    圖片來源:pixabay聯合國於2017年推動發起的《禁止核武器條約》,在今年10月迎來了第50個締約成員,達成條約生效的下限,將於2021年正式生效。其中批准條約的成員國有1/5來自太平洋地區,它們曾經是受核試驗影響最深的國家,如今把對無核世界的希冀寄托在了這一紙條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