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園圍 見證滄桑巨變

2021-01-08 珠江時報

■西樵桑基魚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間少有美景」。珠江時報記者/章佳琳攝

■被列為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的吉水竇,由近代民族工業創始人陳啟沅捐助重建而成。李均良攝

■西樵民樂竇水閘是舊時廣東重要的絲織品運輸集散之地。珠江時報記者/章佳琳攝

■九江下西社區在魚塘邊鋪上石板路,還在塘邊種植甘蔗林、桑林,很好地還原了鎮內蔗基、桑基魚塘風貌。(資料圖片)

■桑基魚塘是珠三角特有的農業生產方式,產生了桑樹養蠶、蠶沙餵魚、塘泥肥桑的良性生態循環。圖為九江桑基魚塘。珠江時報記者/廖明璨攝

掃碼一下帶你空中俯瞰桑園圍

佛山位於珠三角腹地,境內水道縱橫交錯,古時多受水患災害。千百年來,佛山人修築堤圍與江海爭田,進行圍墾,桑園圍就是佛山人奮鬥的成果之一。

「桑園圍」位於南海、順德境內,始建於北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1110),至今已有900餘年歷史。在修建過程中,人們對堤圍的築造逐漸從一開始的防禦水患到有意識圍墾造田、發展桑基魚塘。

桑園圍的修建,開啟了珠江三角洲大規模農業開發的歷史,是珠三角地區灌溉農業發展的裡程碑。作為古代河口三角洲大型基圍灌排工程體系的代表,桑園圍灌溉面積最多達到近20萬畝,現狀灌溉面積仍有6.2萬畝。

桑園圍有力地支撐區域的經濟發展,使圍區成為珠三角農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為佛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水利保障。同時,桑園圍也促進區域文化的發展。

滄海桑田,歷經海陸變遷的漫長歲月,平原沃野千裡,水道縱橫交錯,寬闊的古海灣已經成為沃土。默默守護一方平安的桑園圍,承載著珠三角文明的發展,見證著珠三角的滄桑巨變,在新時代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文/珠江時報記者劉永亮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是桑園圍?
    因桑得名,首築於宋,聯圍於明,清代設專門治水機構,九百年間,桑園圍從眾多鄉村小基圍演變為「南順江防之最巨」。它變「水患」為「水利」,催生了嶺南水鄉最典型的桑基魚塘業態,深刻影響了珠三角農工商業的發展乃至城鎮化的格局。千百年來,它以其最長情的守護,見證了珠三角經濟社會的發展,演繹了世界灌溉工程史上屬於嶺南的一段傳奇。
  • 桑園圍的「前世今生」
    ,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我國首個以基圍水利為主體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也是廣東省第一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圍堤全長64.84公裡,圍內土地面積265.4平方公裡,農田灌溉面積6.2萬畝。桑園圍水利工程的建設開啟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大規模基圍農耕開發的歷史,發揮了灌溉、防洪排澇、水運等效益,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水利發展和佛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為區域灌溉農業發展和人居環境安全提供了基礎支撐。
  • 讀懂桑園圍,讀懂佛山
    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佛山桑園圍水利工程申遺進入衝刺階段。今年1月,桑園圍成功入圍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推薦名單,成為佛山市、也是廣東省申報的第一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項目。記者從佛山市地方志辦了解到,現存關於「桑園圍」的水利專志,把歷史上佛山人圍繞桑園圍治水的努力詳盡地記錄了下來。
  • 世界級遺產廣東桑園圍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廣州12月9日電 題:世界級遺產廣東桑園圍的「前世今生」「桑園圍的發展史是歷代佛山人與洪、澇、潮等災害鬥智鬥勇的歷史。」佛山市水利局局長李永生介紹,佛山桑園圍在12月8日晚走上了世界舞臺,入選為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首個以基圍水利為主體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填補了廣東省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空白,也提高了廣東省水文化影響力。
  • 世界級遺產廣東桑園圍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廣州12月9日電 題:世界級遺產廣東桑園圍的「前世今生」作者 王堅 嶽隋軒「桑園圍的發展史是歷代佛山人與洪、澇、潮等災害鬥智鬥勇的歷史。」歷經900多年風雨洗禮,桑園圍至今仍保障當地的灌溉供水和防洪排澇安全。堤圍和閘竇等水利設施保障了農業發展,桑園圍歷史上灌溉農田達20多萬畝,人們大量種植水稻等糧食。清代嘉慶年間,桑園圍成為「近省第一沃壤」「粵東糧命最大之區」。截至2019年,仍有6.2萬畝農田耕地受桑園圍保護。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首批64條歷史文化遊徑名單 佛山桑園圍歷史文化遊徑名列其中 下面跟隨佛山新聞網記者的Vlog鏡頭 遊覽佛山桑園圍歷史文化遊徑 完整遊徑為:松塘村--民樂竇--吉水竇--西樵山--煙橋何氏大宗祠
  • 南海桑園圍,世界級遺產!
    對此,多次走訪佛山桑園圍的中國水科院水利遺產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水利史研究所所長助理李雲鵬表示驚喜,他還提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佛山這個經濟發達的地區,竟能完整地保存著桑園圍這樣一套古老的水利工程體系,並且至今仍在發揮不可替代的水利功能。桑園圍:承載珠三角文明的水利工程遺產佛山桑園圍興起於宋朝。
  • 廣東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中新社廣州12月8日電 (王堅)據廣東省水利廳8日消息,佛山桑園圍正式入選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廣東省內第一個入選該項名錄的工程。據了解,桑園圍位於佛山市境內,地跨南海區、順德區多地。西、北江環繞圍外,圍內水網交錯。目前,大圍周長83.86公裡,圍內面積達265.4平方公裡。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佛山日報訊 記者談飛洋 通訊員陳超全報導:孕育蠶桑經濟、滋養嶺南文化的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12月8日晚,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在線上會議中公布了這一消息,副市長葛承書率隊到北京參加會議。
  • 從送炮彈到送好水 晉江圍頭村見證海峽兩岸滄桑巨變
    從「送炮彈」到「送姻緣」再到「送好水」——圍頭村見證海峽兩岸滄桑巨變泉州網訊 (記者 張曉明)渠成,水到。8月5日上午,汩汩流出的晉江水,從祖國大陸這一端,流到金門那一頭,只用了2分鐘時間。供水工程在大陸的入海口,位於晉江金井鎮圍頭村。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北京時間12月8日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桑園圍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地跨佛山市南海、順德兩區,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歷史上因種植大片桑樹而得名,圍堤全長64.84公裡,圍內土地面積265.4平方公裡。
  • 桑園圍 跨越900年的守護
    在南海,像「民樂竇」這樣的老水閘有很多,它們是佛山桑園圍排水灌溉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跨南海、順德,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的桑園圍千百年來一直默默地守護著這方水土,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化,參與了桑基魚塘的智慧,使得珠三角一躍成為最富庶之地。
  • 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265.4平方公裡,農田灌溉面積6.2萬畝功能桑園圍水利工程的建設開啟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大規模基圍農耕開發的歷史,發揮了灌溉、防洪排澇、水運等效益,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水利發展和佛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見證,為區域灌溉農業發展和人居環境安全提供了基礎支撐桑基圍是怎樣形成?
  • 佛山桑園圍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8日晚,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廣東省第一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一起認識「桑園圍」中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桑園圍始建於北宋徽宗年間,地跨佛山市南海、順德兩區,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的區域性水利工程,歷史上因種植大片桑樹而得名,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
  • 南海桑園圍,900多年來這樣守護著我們……
    昨日(12月8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廣東省第一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此次佛山桑園圍申遺成功,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廣西靈渠等齊名,實現佛山市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 廣東省佛山市桑園圍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12月8日晚10時,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廣東省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孟帆同志在北京出席了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收錄工程的網絡授牌會。
  • 南海桑園圍,900多年來這樣守護著我們……
    昨日(12月8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線上會議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佛山桑園圍成功入選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成為廣東省第一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此次佛山桑園圍申遺成功,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廣西靈渠等齊名,實現佛山市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 47卷「奇書」為證:為桑園圍申遺,佛山人接力了200年
    佛山桑園圍水利工程申遺進入衝刺階段。沒聽說過桑園圍?不了解它和你的生活有什麼關聯?這都不要緊,記者在佛山市地方志辦發現了一套「奇書」,把歷史上佛山人圍繞桑園圍治水的努力都記錄了下來。這套治水志分為三輯,《桑園圍總志》有十四卷、《重輯桑園圍志》有十七卷、《續桑園圍志》有十六卷。
  • 紅山的變遷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
    回望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我們可以著眼於從祖國西北角新疆省烏魯木齊市內這座小小的山,依山而建的公園中,可以由此窺知一二。紅山公園,位於新疆省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紅山路北一巷40號,是一座集旅遊觀光、古典特色、人文內涵、體育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山體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紅山公園,因地處紅山而得名。而紅山之名,則緣於其山體。
  • 佛山桑園圍申遺成功!成為廣東省第一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世紀50年代,桑園圍與樵北圍合併,稱為樵桑聯圍。1985年,南海完成對樵桑聯圍堤防加固工程初步設計任務書。目前,桑園圍的整體防洪標準由不足 10 年一遇提高至 50 年一遇以上,現狀灌溉面積 6.2 萬畝。這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歷史格局和文化肌理仍保留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