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容易被接受,但又不得不被承認其存在的價值,比如高利貸,所謂存在即合理,高利貸之所以存在,確實有他合理的一面。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借高利貸。我覺得應該從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借錢來分析。最初的借貸肯定發生在銀行與個人之見,或者親戚朋友之間。這是最初借貸發生的兩個場景。而且對於銀行來說借錢最初都是借給一些有良好信譽和資質或者說膽子大的個人。
不得不說,國內的融資渠道相對較少,基本以銀行為主,並且銀行更多傾向於大型企業和國企提供貸款,對於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而言,想通過銀行等正規渠道貸出來錢的難度非常大。大家之所以願意從銀行貸款出來,是因為銀行利率低,但銀行出於自己風控的原則,不願意給這個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貸款,可企業經營又需要貸款,怎麼辦?
只能是把企業推到高利貸那裡去。個人就更是這樣了,雖然名義上銀行都會有一些個人貸款業務,但有幾個人真能從銀行貸出來款的呢?如果你有房子車子可以抵押還好說一些,對於無抵押物的個人來說,銀行貸款的大門基本是向你關閉的。
最初的借貸肯定發生在銀行與個人之見,或者親戚朋友之間。這是最初借貸發生的兩個場景。而且對於銀行來說借錢最初都是借給一些有良好信譽和資質或者說膽子大的個人。
為什麼說膽子大的個人。這就要說說發生在我身邊的真實案例。在上個世紀8,90年代。那個年代是屬於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的年代。大部分人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意識。掙多少花多少。房子,工作還寄希望於國家分配。很多東西都還沒有真正的商品化。人們對於金錢的借貸意識還很淡薄,甚至很不屑。
但是這其中有一部分人,形成了最初的市場經濟概念,開始意識到用錢賺錢的重要性。我出身於農村,當時鄰村有一個「不務正業」的人。其實在那個時候「不務正業」,其實就是不甘天命。想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但這種人往往都被人所笑話,總覺得亂折騰。出身於農村就應該過著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安定生活。要不就通過讀書,當兵混個農轉非,吃上國家糧。其他做生意,闖事業根本就不敢想。
這個問題要問兩個人,一是問放高利貸的人,為什麼願意從事這份接近犯罪職業?二是借高利貸的人,為什麼去借可能讓自己傾家蕩產的高利貸?首先,放高利貸的人是因為高利貸能謀取超出一般行業所不能達到的暴利,資本的逐利性~那裡有高回報資本就湧向那裡,說白了市場索然;二、借高利貸的人也不是傻子,其一正規渠道的融資可能性都已經斷絕了,親戚朋友信用耗盡,再也借不到錢了,迫不得已,鋌而走險去借高利貸;其二確實被逼急了,通過正規渠道融資已經來不及了,拿不到錢損失更大,權衡後借高利貸還有可能降低損失;綜上分析,不管借高利貸和放高利貸都是一種需求,現實中往往放高利貸的人得不到輿論同情,借高利貸的得不到親戚朋友的支持;所以這個是無法禁止的,都是市場需要,就像明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還是有那麼多人去吸菸~有需求啊!
有人說,要看用在什麼事,如做生要急用借高貸也不是不行的,高利貸雖利息高但他可以應急,主要是不能借久,借十天半月能把生意做好事辦成還是有划算的,話要說回來如銀行借錢有那麼快是沒人借高利貸的,到銀行借錢搞材料找人擔保,調查,評科,辦抵押把手續辦完差不多要十多天,報上去批又十多天,搞來搞去運氣好一個月有可能拿到錢,等拿到錢生意己今錯過了,所以有些生意借銀行的錢沒用,再說借銀行的錢加上找關係,送禮,回扣同高利貸差不多,所以借高利貸方便。
各位網友們,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