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江路將被打造成溫州版的「活力外灘」。婕妤攝
改造提升後的蟬街將變身為「步行街」。婕妤攝
南仙堤的道路改造提升仍在進行中。一川攝
「前幾年蟬街不是剛修過嗎,這次怎麼又封道修路了」「望江路、甌江路又開挖了」「三垟的南仙堤限行,什麼時候恢復正常通車」……近日市民紛紛來電,詢問市區多處市政工程的施工時間表。
這些道路為何又開修,這一次重點要修什麼,什麼時候能完工?昨天,記者帶著市民的疑問,看現場,問進度,明節點,對市區幾條重點道路進行「探班」。
蟬街、五馬街
整體街區提升蟬街變身「步行街」
從今年3月初開始,市區蟬街除了兩邊的人行道可以通行外,開始「閉關修煉」了。
昨天下午,記者在蟬街入口看到,蟬街兩旁架著腳手架和防護網,路中央的施工建設大門上標明項目名稱為:鹿城區五馬歷史文化商圈改造提升工程一期(蟬街改造提升)。承建商是遠洋國際建設有限公司。
現場負責施工的項目負責人陀源介紹,他們除了對蟬街兩旁建築的沿街立面進行改造外,還將進行部分地下管網的改造和提升,道路鋪磚、綠化景觀提升,城市家具更新等建設工程,預計今年9月完工。
從3月到9月,蟬街將完成一次「蝶變」。記者從五馬街道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現場辦了解到,改造提升後的蟬街將變身為「步行街」,與五馬街形成統一風格。現場辦工作人員介紹,蟬街的改造是市裡「兩線三片」項目中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改造的一期工程。她說:「不僅蟬街要進行改造提升,五馬街的沿街立面整治和綠化景觀提升也將緊隨而上。」今年國慶,蟬街和五馬街將「聯袂出場」,用最美新姿迎接四方遊客。
南仙堤
匯集景觀生態文化打造多元化廊道
斜穿三垟溼地腹地的南仙堤北接東西走向的甌海大道,西南端連接了城市主幹道溫瑞大道,是目前溼地內主要的出行道路之一。去年12月初,為配合今年三垟溼地公園初步開園,南仙堤開始封閉施工。
昨天下午,記者在南仙堤施工現場看到,位於溫瑞大道的西大門入口處設置了限行柵欄,只開啟了一個車道給予車輛放行。施工區內只見工人正在對道路兩旁的人行道進行開挖,並開始對道路中央新設的綠化帶進行施工。車輛行駛至丹東村附近時道路被封死,無法通向北大門。
據溫州生態園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繆克排介紹,南仙堤長3100米,寬16米,跨島而建,道路內共有9座橋梁。通車6年多來,南仙堤上常有超重卡車違規通行,所設限高門也屢遭毀壞,造成南仙堤出現橋面沉降、部分路段斷裂下陷、路面凹陷破損等問題。
「南仙堤改造工程一共分兩個部分,一是道路景觀綠化,道路兩側的高大喬木遷移工作已在去年年底完成,目前新的喬木已種植完畢,下一步進行草本、灌木的點綴。二是道路改造提升,這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節點,在經過改造後,園區內將設有人行道、自行車道和電瓶車道,私家車將不允許入園。由於園區內目前還有少量住戶和工程車輛的通行需求,因此尚不能完全封閉,預計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地下管網的鋪設,8月份完成路面地磚鋪設,整條道路預計在今年9月份完工。」繆克排說。
據悉,南仙堤改造完成後將成為一條集生態、休閒、運動、藝術、文化為一體的景觀廊道、生態廊道和文化廊道。
甌江沿線
增加一條騎行道再塑「活力外灘」
從市區望江西路到甌江路,道路兩側又架起了施工圍擋,引來過往市民的疑惑:這次在修什麼?
記者昨天了解到,這是甌江沿線將要華麗變身。
據了解,甌江路道路及景觀改造提升工程是全市「兩線三片」中甌江沿線開發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打造溫州甌江「外灘」和城市名片的重要工程。工程東起香源路,西至東甌大橋。其中,環城東路以西段由鹿城區出資並實施,東段由城投集團負責實施。
市城投集團項目負責人孫彬彬介紹,自從今年3月進場施工開始,工人們正抓緊時間對甌江沿線道路進行改造提升,除了更換和修繕部分破損的地下管網外,還計劃增加一條非機動車道,在綠化帶上增加一條遊步道。他說:「整個工程預計今年9月底會完工,國慶節時將把甌江沿線打造成溫州美麗『外灘』。」
負責甌江沿線西段建設的鹿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也表示,甌江路道路及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將以「思源甌江,活力外灘」的理念為指引,增加沿江運動文化元素,實施騎行道、健跑道、漫步道三線貫通,完善沿江公共配套設施,提升沿線休閒舒適度,優化局部道路斷面,打通卡口路段,強化濱水空間與歷史文脈聯繫,改造提升碼頭設施等項目,與「夜遊甌江」相結合,實現道路「序化、潔化、亮化、彩化、美化」。
正在現場負責施工的「十方園林」建設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加快工期進度,道路和景觀帶建設同步推進,預計今年9月將完工,請市民耐心等待甌江沿線的華麗變身。
記者手記:今日不便為著明日之變
一排排腳手架,一條條設置了圍擋的施工道路,一個個城中村改造……有人說,今天的溫州成了大工地,出行不便,塵土飛揚。
然而今天的不便,也恰恰是溫州城「借勢借力,乘勢而上」的表現,它見證著大溫州在奮起直追的徵程中,邁出了一個個堅實的「足印」。
曾經,我們也有令人稱羨的繁華往昔。
「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南宋時期詩人楊蟠一首膾炙人口的《永嘉》寫出了昔日溫州城市的繁華。歷史上的溫州,手工業發達,早在南宋時就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改革開放初期,溫州激流勇進,在經濟領域中的「溫州模式」再一次引領潮頭。
然而,溫州城市建設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能很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比杭、甬,溫州的城市建設「欠債」頗多。
特別是過去十年間,寧波進入了大橋經濟時代,隨著杭州灣灣區經濟的崛起,寧波迎來了高質量發展的大好機遇;藉助G20的東風,杭州城市建設大幅推進,城市綜合承載力顯著提升,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加便利的城市生活。
在溫州,城市建設的滯後不僅降低了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削弱了溫州在沿海地區乃至國內的發展競爭力,進而也阻礙了溫州內部經濟社會的結構性調整。溫州該怎樣消除城市建設中的歷史舊帳?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溫州用實際行動發聲。
破解城市建設滯後的難題,借著「大建大美」的東風,溫州開始嶄新的謀篇布局。一系列城市建設工程吹響開工號,城市轉型新空間被逐漸打開:
「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兩線三片」、中央綠軸和濱江商務區,成為溫州城市建設的主陣地。機場T2樓投用、杭溫高鐵加快建設、軌道交通S1線通車、兩線三片整治提升、新興區塊快速崛起……一系列民生建設項目落地生根,溫州城市建設進入了精彩蝶變的新時代。
一幅令人振奮的城市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過去一年,「大拆大整」勢如破竹,已完成城中村改造籤約9.8萬戶、拆除8.6萬戶,其中整村籤約85個、拆除83個。根據計劃安排,今年我市還將要完成49個行政村、60個區塊(舊片區)改造,籤約4.5萬戶。
市區18條道路完成道路綜合整治。其中湯家橋北路是去年市區啟動的18條綜合整治道路中的一條,道路建設中給不少市民出行帶來不便。但隨著道路整治完工通車,寬闊平坦的路面、各種彩色花卉點綴的沿路綠化帶、粉飾一新的建築外立面……焦急的等待在這一刻都變成了「值得」。
溫州崛起的謀劃者提出,城市建設標準要高、速度要快、效果要好。規劃和建設,不但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更要問效於民,盡全力減少城市蝶變過程中給市民帶來的不便。
於是,在道路提升現場、項目建築工地,開足馬力成為建設者的共同狀態。他們加班加點,風雨無阻,構築出嶄新的溫州。
於是,巧借「大建大美」的東風惠民生,溫州正在縮短陣痛期城市建設大提速。過去一些想做但因各種因素制約做不了的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完成。而這些項目背後,正是一個城市內外兼修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的必需;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途徑。
「一年還了數年的帳」,溫州努力優化布局、補齊短板。如今,上下同欲全力奮戰,萬事將備,今日不便,正是為了明日之變。讓我們靜待更美的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