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日本人為什麼非要吃鯨魚

2021-03-01 在日華人圈

捕食鯨魚由來已久日本的魚食文化可以說是島國的地理特性以及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據文字記載自從天武天皇(673~686)頒布肉食禁令以來,直到明治時期解禁牛肉為止,千餘年來,日本民族一直靠魚蝦過活至今的。而作為海洋中最大的魚類---鯨,以其高蛋白低卡路裡的美味自然也躲不過島國人民的捕捉。

在形成有組織的捕鯨產業之前,日本早就開始食用鯨魚肉。據悉,在出土的舊石器時代「貝塚」(人類丟棄的貝類魚類食物殘渣)中、以及彌生時代的遺蹟中就曾發現小型齒鯨的化石。雖然在歷史上,日本數次由於宗教原因禁止「食肉」,但是鯨魚作為魚類一直位於可食用之列。在《古事記》中就曾記載「公元712年向神武天皇供奉鯨肉」。位於和歌山縣的太地町被視為日本捕鯨產業的發祥地。1606年,人們開始有組織地捕捉遊至熊野灘的鯨魚,同時掀開了日本捕鯨史的第一頁。

◆對鯨魚肉的特殊情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出現糧食危機,同時物流保存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鯨魚肉成為代替短缺的牛肉、豬肉的重要肉類,鯨魚肉排、鯨魚肉咖喱等逐漸走上人們的飯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鯨魚肉」及其他魚類製品被視為價格低廉替代品的代名詞,成為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食材之一。1958年鯨魚肉的產量約為13.8萬噸,到了高峰時期的1962年達到22.6萬噸。對於成長於戰後年代的人們來說即對鯨魚肉存在著「替代品、廉價」的偏見與厭惡感,同時也極易引起」懷舊」情愫。當時「龍田炸鯨魚塊」就是戰後學校配餐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因此那個年代的日本人對鯨魚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為什麼非要吃鯨魚肉?

在日本國內對於鯨魚肉的食用也存在著兩種聲音「喜愛派」與「保守派」。在近20年間日本的一些環境保護民間組織就曾通過披露日本漁村殘忍屠殺鯨類的場景,試圖阻止對鯨類的獵殺和食用,但是效果並不很見效。然而,當「鯨類體內容易蓄積水銀等有害物質」等研究發現公開之後,市場上對海豚、鯨魚等鯨類肉質的需求受到很大打擊。日本厚生勞動生對鯨肉類中水銀含量的標準是0.4ppm(毫克每克),但從領航鯨的樣本中就曾檢測出超標十倍的水銀含量。日本厚勞省提出孕婦、兒童等慎用鯨魚類肉質,在太地町每年都會對居民進行水銀的檢測。

日本各式各樣的鯨魚肉料理

即便如此,鯨魚類肉並沒有從飯桌上消失。「喜愛派」認為,從陸地近海捕捉的海豚等或許存在以上問題,但從南極海域捕獲的鯨類受汙染程度小,體內蓄積的有害物質與其他動物相比要少的多。除此以外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抵不住鯨魚肉的美味與營養價值。鯨魚肉水分多肉質細軟,可塑性很強,日本常用的料理方法幾乎都可以用來處理鯨魚肉。另外鯨魚肉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又是富含鐵元素的紅色肉,被認為是高蛋白低卡路裡的健康食材。日本很多地方都會舉辦鯨魚美食節,展示鯨魚肉料理以及各式各樣的加工食品。

◆日本的捕鯨產業鏈
日本的鯨魚肉加工品

在日本除了一些專營鯨魚料理的老店之外,在很多餐廳,用鯨魚肉做的菜品也經常可見。「鯨魚肉刺身」、「鯨魚肉壽司卷」、「鯨魚肉沙拉」、「鯨魚肉咖喱」等各式各樣。利用鯨魚不同的部位做成的加工品也是很常見的。另外由於鯨魚肉低脂肪的特點,還被用於醫院的配餐,作為食療的重要食材。為了促進消費,一些學校配餐也會採用鯨魚肉。在日本,從捕鯨延伸出的餐飲、加工等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鏈。

◆捕與反捕的持久戰
焦點:「科研捕鯨」還是「商業捕捉」

近年來,日本捕鯨之所以引起人們高度關注,主要是在南太平洋反捕鯨非官方組織曾多次與日本捕鯨船發生衝突。2010年5月31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向海牙國際法庭起訴日本,以求阻止後者在南極海的捕鯨行為。今年3月31日聯合國海牙國際法院就日本捕鯨案作出判決,認定日本每年在南極海域捕鯨並非出於「科學研究」目的,要求日本停止這一活動。

捕鯨案焦點是日本在南極海域捕鯨是否屬於1946年《國際捕鯨管制公約》第八條允許的科研行為。澳方認為,日本捕鯨活動是打著科學旗號的商業捕鯨,違反公約規定;日方則辯稱捕鯨是「合法的科學研究」。國際法院斯洛伐克籍首席法官彼得·託姆卡說,日本在南極海域的科研捕鯨項目沒能證明日方需要每年捕獵850頭小鬚鯨、50頭長鬚鯨和50頭座頭鯨,即便實際捕殺數目沒有那麼多。而且,日方沒有考慮規模小或使用非致命方式的替代項目。

對於這一裁決,日本雖然表示接受,但是判決並不適用於其他海域的捕鯨活動。4月3日日本漁業部門一名官員表示日本方面已經決定取消本財年在南極海洋的「科研捕鯨」活動,但計劃在其他區域繼續這一活動。

實質:以「科研」之名 謀公海捕撈之實

有分析認為,一旦捕鯨活動停止,意味著整個捕鯨產業鏈上的大量工人面臨失業的可能,相關水產公司有可能面臨倒閉危險,從而減少日本的財政稅收。同時日本一直以所謂「科研」捕鯨為藉口,實際上在掩蓋其捕撈公海漁業資源的真相。

◆與日本和食精神的背離

太地町是日本獵殺海豚最集中的地區,每年9月到次年4月,這裡就會成為血腥的屠宰場。

對鯨魚的保護重要原因是源自鯨魚頻臨滅絕的現狀。據報導,南極的藍鯨數量已不足原來的1%,西太平洋灰鯨僅剩100頭,徘徊在滅絕的邊緣,而在南極海域每年都有近1200頭鯨魚被捕殺。

除了被捕殺之外,水質汙染會使鯨魚中毒,船隻的噪音也會對其產生嚴重影響,這些都威脅到鯨魚的生存。

2012年3月,日本官方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和食」申遺時,重點闡述「和食」不僅是日本料理本身,而且是基於日本人「尊崇自然」的氣質,以及與「食」有關的「風俗習慣」。

而大肆捕殺鯨類這樣「與人類社會種群關係」極強的動物,顯然與所謂的「尊崇自然」向背離。今年1月18日,美國駐日本大使卡羅琳·甘迺迪曾用英日文發表文章稱:「美國政府反對(日本)圍追捕殺海豚(鯨類)的捕魚方式。」她還表示對這種做法的「非人道性」感到非常擔憂。

【在日華人圈】是以生活在日本的新一代華人為主體的公眾平臺。我們的宗旨在於提供一個友好的互助平臺,幫助大家相互交流國外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心全意為大家提供、工作介紹、房屋諮詢、籤證諮詢等一系列 免費服務。
聯繫我們:
☞小編微信:zairihuarenquan
☞大翔微信:yijia789
只要您有一顆愛心,或者您喜歡玩喜歡嗨喜歡瘋,要麼您不想平平淡淡的浪費掉您的青春,那就加入我們吧!

>>關注小技巧

☞掃描上面二維碼關注

☞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關注

☞點擊文章標題下「在日華人圈」關注

☞添加微信號:yijiao363 關注

☞小編微信號:zairihuarenquan

☞大翔微信號:yijia789

☞QQ群:303075004一群(交流群)

175480292二群(廣告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人非要吃鯨魚肉?
    對鯨魚肉的特殊情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出現糧食危機,同時物流保存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鯨魚肉成為代替短缺的牛肉、豬肉的重要肉類,鯨魚肉排、鯨魚肉咖喱等逐漸走上人們的飯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鯨魚肉」及其他魚類製品被視為價格低廉替代品的代名詞,成為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食材之一。
  • 日本人為什麼非要吃鯨魚肉?
    半年前日本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此舉自然遭到各類環保組織的譴責。而且,即便只從商業角度分析,在鯨肉逐步淡出餐桌的背景下,商業捕鯨的前景難以預料,反捕鯨國也可能加大批評力度,甚至令國際社會對日本的印象惡化,衝擊旅遊業。更有反對者稱,重啟商業捕鯨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行動」。
  • 為什麼日本人非吃鯨魚肉?相當漲知識!
    為什麼日本人非吃鯨魚肉?相當漲知識關於吃,想必大家可是一定要有什麼說的了,因為我們畢竟是一個吃貨民族。不管有多麼稀奇古怪的東西,不管是海裡遊的,還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上跑的,好像就沒有什麼是我們沒吃過的。因為一如日本人自己所承認的:鯨料理於他們而言,是個悠久傳統了。實際上,美國人的捕鯨歷史也不短。魚腥味的牛肉有什麼好吃!為什麼日本人非吃鯨魚肉?相當漲知識。
  • 明知故問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鯨魚
    前瞻經濟學人本期明知故問欄目,將從文化、歷史、商業、人文等多個角度,考證「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鯨魚?」這一話題,剝繭抽絲分析日本政府執著於「捕鯨」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和日本民族文化中的秘密。日本捕鯨歷史考證——資源匱乏下的蛋白質補充日本捕鯨歷史的起源之一,最初來自於飲食習慣和對蛋白質食物的補充需求。
  • 日本捕鯨船捕獲1430噸鯨肉,日本人為什麼要捕殺鯨魚?
    日本在近年6月30日退出了禁止商業捕鯨的「國際捕鯨委員會」,並公布了捕撈配額,捕撈範圍僅限於本國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我們都知道,此前日本就經常打著科研的幌子進行鯨魚捕撈,雖然受到了國際組織的譴責,但是毫無收斂的意思,像這樣大肆捕撈鯨魚也不是第一次了。
  • 鯨魚可以吃嗎?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鯨魚?
    說到吃貨其實大家都知道的這些人啊幾乎就是看到吃的就走不動路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能吃的吃貨們都愛吃,最近小編有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日本人吃鯨魚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中國人好像不怎麼吃鯨魚,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具體是什麼情況吧!
  • 為什麼日本人不放棄吃鯨魚肉?
    一個鯨魚肉飯盒套餐一般包括燻鯨魚和鯨魚排。到專門的鯨魚飯館翻開菜譜,上面菜式繁多,諸如炸鯨魚排、清蒸魚肉、煙燻鯨魚肉、鯨魚刺身、壽喜燒鯨魚肉、咖喱烤鯨魚、鯨魚味噌湯、芝士焗鯨魚、鯨魚湯麵、醃製鯨魚皮、鯨舌片等等,無論傳統日式做法,還是西餐做法,都一應俱全。
  • 鯨魚肉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日本一定要捕殺鯨魚?
    在國際問題上一貫不敢有什麼大動作的日本,在捕鯨這件事上,卻有一點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感覺。日本人為什麼如此重視捕鯨,說什麼也不肯罷手呢?這還要從日本二戰戰敗後的歷史說起。 雖然日本喜歡說自己從8世紀的奈良時代就開始在捕鯨,不過當代的日本人關於吃鯨魚肉的記憶,多是源自日本二戰戰敗後的二三十年。當時,二戰給日本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戰後的日本經濟蕭條,物資匱乏。
  • 日本人吃鯨魚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回溯歷史,則日本人吃鯨,並不像許多人想像中那般野蠻。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樣,鯨魚被烹調的細節,被摳得極精準。老式店鋪裡,會備花鯨的肉片,留皮,汆燙到恰到好處吃;也有生魚片吃法,先以柑橘汁配醬油、蘿蔔泥制醬,取鯨肉布滿網狀脂肪的部分,卷蔥,蘸醬吃;有種吃法叫百尋,是用鯨小腸蒸過再燙熟,令其緊縮而後吃,取其脆。
  • 不怎麼吃鯨肉的日本人,為何要堅持捕鯨?
    「捕鯨倡議者的看法是,禁止特定的人吃特定的動物同樣是冒犯。他們承認今天的日本人不需要真的吃很多鯨肉,但要保留吃鯨肉的權利。」
  • 冰島人不吃鯨魚肉,為什麼還要捕鯨?
    冰島人之所以被吐槽是「歐洲的廣東人」,不僅是因為吃發酵鯊魚肉、水煮羊睪丸和煙燻海鸚肉,更重要的是鯨魚肉這種引來跨國口水戰的爭議食物。
  • 等那代人離世了,日本人可能就不會吃鯨魚料理了 |食在日本(16)
    話說之前從「江戶前」寫到「懷石」,涵蓋的內容皆是主流的日本餐食,看到日本要重啟商業捕鯨了,忽然覺得,像日本鯨魚料理這種,再或者是什麼馬肉、鹿肉什麼的非主流餐食,也不妨大概了解下。先申明一下立場,我們不建議去品嘗鯨魚料理,本文僅限於了解而已。
  • 非吃不可?日本恢復捕鯨,大批鯨肉積壓卻無人問津
    進入7月,日本正式重啟商業捕鯨。1日,來自日本多地共5艘小型捕鯨船從北海道釧路出港在臨海作業並捕獲兩頭小鬚鯨。這是日本時隔31年恢復商業捕鯨的首次收穫。鯨魚運回港口後被切割解體,上市銷售。日本執意捕鯨,稱捕鯨魚、吃鯨肉是日本的傳統文化。但如今的日本人還熱衷吃鯨肉嗎?有調查顯示,鯨肉已淡出日本人的餐桌。
  • 公然售賣科研用鯨魚 日本推出鯨肉漢堡
    據新華社電 雖因計劃擴大捕鯨而遭抨擊,但日本快餐業23日開始推出鯨肉漢堡。  每個售價380日元  這種油炸小鬚鯨漢堡定價380日元(3.5美元)一塊,23日開始在日本北海道港口城市函館快餐連鎖店銷售。  「味道和外表介於牛肉和魚肉之間,」餐館經理伍三苦說,「函館人吃鯨肉歷史長,因此顧客期待嘗一嘗。」
  • 為什麼日本人無法放棄鯨肉?
    在缺乏畜牧用地的日本,鯨肉一度是日本人最容易獲取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只是今時今日,豬牛肉已經豐沛了,為什麼還要吃鯨?
  • 日本組織小學生觀看殺鯨,一起吃鯨魚料理,校長的回答令人震驚!
    對於為什麼這樣做,該小學校長表示,這是當地的傳統,每年都會邀請小學生過來,就是要以此教育孩子們為家鄉傳統感到自豪……為家鄉傳統感到自豪?日本商業捕鯨始於17世紀,那時候牛肉等蛋白質來源不足,鯨肉只能作為是日本人重要的食物來源。
  • 全世界都在聲討日本捕鯨,為什麼日本人還是無法放棄「吃鯨」?
    ,鯨肉一度是日本人最容易獲取的蛋白質來源之一,只是今時今日,豬牛肉已經豐沛了,為什麼還要吃鯨?好吃,但並不讓人覺得出奇。「我小時候並不知道牛肉和豬肉的味道,如果說吃肉指的就是吃鯨肉,如果說吃培根,那指的就是吃鯨培根。」 在佐藤看來,鯨作為一種介於牛與魚類中間的肉類並沒什麼特殊,烹飪方法也多數和其他肉類無異。不過和佐藤的淡定自若相比,店裡的很多年輕食客還是在把鯨當作一種稀罕物來品嘗。日本人對鯨的接受度如何,或許要到魚市場去找找答案。
  • 你以為日本人捕鯨只是為了吃鯨肉?
    不過這天,同事松原說中午要帶我去吃點不一樣的,並擔保能讓我這個外國人感到新鮮。對此,我表示充滿期待。「喏,就是這啦!」元祖鯨屋——松原指著不遠處一塊偌大的看板對我說。原來是鯨魚料理,雖然我在日本已待了四年,但由於不常見,還從未吃過鯨魚肉。走進去,餐館內飾也大都與鯨魚相關,鯨魚圖案的牆紙,鯨魚花紋的茶杯,海藍色的坐墊,牆上甚至還貼了些店家年輕時候參加捕鯨活動的照片。
  • 什麼樣的人吃鯨魚...
    據我了解,世界上只有日本,丹麥,挪威,冰島可以在餐館裡合法售賣鯨魚肉。而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的北極居民,可以在家裡食用鯨魚肉。鯨魚肉不油不腥,但熱量很高,特別適合零下30度的寒冬。在丹麥的法羅群島,也允許捕鯨,吃鯨:彪悍維京海盜的中國式憂傷:法羅群島草皮屋2挪威 Hval
  • 日本餐桌上的鯨魚肉
    關於日本吃鯨魚肉的文化,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新聞。捕鯨的現場,一片紅海,殘忍不堪。日本一些沿海地區世代捕鯨。比如日本和歌山縣的太地町每年一度都有屠殺海豚節。千葉縣和石卷市也有近海捕鯨。日本人為何有捕鯨情節?為什麼要吃鯨魚肉?鯨魚肉料理究竟是怎樣的?忘了剛才那張血腥的照片,我們來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