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有些地方吃狗肉,外國人覺得匪夷所思,最近豆瓣專欄作家張佳瑋寫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他說,一些國家的美食傳統,其實是被逼出來的。
日本捕鯨、吃鯨,總是被當作野蠻行徑,受到世界各國的批評。
如果回溯歷史,則日本人吃鯨,並不像許多人想像中那般野蠻。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樣,鯨魚被烹調的細節,被摳得極精準。老式店鋪裡,會備花鯨的肉片,留皮,汆燙到恰到好處吃;也有生魚片吃法,先以柑橘汁配醬油、蘿蔔泥制醬,取鯨肉布滿網狀脂肪的部分,卷蔥,蘸醬吃;有種吃法叫百尋,是用鯨小腸蒸過再燙熟,令其緊縮而後吃,取其脆。
吃起來也有講究:鯨味極濃,所以若非全鯨料理,否則鯨肉常在最後一道上來。這些講究,當然不是一拍腦袋想來,而是經年累月,錘鍊而成。
一如日本人自己所承認的:鯨料理於他們而言,是個悠久傳統了。實際上,美國人的捕鯨歷史也不短。麥爾維爾的史詩小說《白鯨》裡,特意列舉了美國浩瀚壯闊的捕鯨史,以及他們如何吃鯨肉排,他們如何從鯨身上提取龍涎香,他們如何用鯨腦點燈。如今看來,這些都極為政治不正確,但你沒法指責——
在過去,在人類還沒有保護環境概念時,鯨就是他們的天然美味。
所以,你也無法責怪日本人吃鯨的傳統。現代文明到臨前,他們必須捕鯨,一如他們必須捕其他魚類才能過活。
一切飲食環境,都是時勢所造。
比如,為什麼日本料理裡幾無羊肉蹤影?因為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本土沒有綿羊養殖業。
八世紀之後,日本天皇曾數度發下「肉食禁令」,日本民間當然免不了偶爾偷吃,但主食還是魚肉、野菜和粟米。江戶時期,日本人吃一種玩意,叫做山鯨——不是日本山裡也產鯨,只是用來指代山豬,又曰牡丹鍋。其他馬肉鍋又叫櫻鍋,鹿肉鍋又叫紅葉鍋,如此不一而足。
甚至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綱吉,布下「生物憐愛令」,非只是牛馬不許動,連吃狗肉都違法。如此這般,才硬生生把日本逼成了一個魚+野菜民族,吃鯨魚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反過來,傳統日本人以為耕牛珍貴,不能殺害,所以 1853 年幕府開國,美國人初到日本,要牛肉吃,日本人都不予理會。當日日本人看美國人吃牛肉,一如今日世界看日本人吃鯨肉似的:
當事人覺得是傳統,理所當然;外人看來,簡直匪夷所思。
說到飲食犯忌,中國和韓國其實也頗有些愛好,跟現代西方文明牴觸。西方人遇見中國或韓國人,免不了問:「你們真吃狗肉嗎?」若答是,免不了被對方圓睜雙目,當怪物打量。
中國人吃狗肉也是因為古代肉食匱乏。但其實19世紀之前,法國人也吃狗肉;德國人把狗肉當羊肉的替代品;瑞士人吃切片狗肉,甚至墨西哥人和羅馬人傳統裡,還有燻狗肉這道菜。
——說到底,在世界尚未解決溫飽問題前,大家來不及餵養寵物,先得滿足自己。
所以,時勢不僅造英雄,時勢也造就了飲食傳統。
本文參考來源:美食傳統,最初都是不得已啊!作者:張佳瑋
圖片來源站酷
註:正念教育編輯轉載,意在傳播價值,如有版權異議,請聯繫正念教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