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吃,鯨魚在日本還有哪些用途?

2021-02-12 日經中文網

       日本於2019年6月底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時隔31年重啟商業捕鯨。不過,日本鯨魚消費量正在大幅減少。日本的年人均鯨魚消費量在鼎盛期1962年為2.4千克,而近年則不到100克。現在,鯨魚除了食用外,還會被如何加工、消費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為此走訪了靜岡縣、山口縣和佐賀縣等地。

 

捕撈上來的小鬚鯨(9月2日,北海道釧路港)

 

      保健品

 

       從JR東海道本線燒津站駕車行駛約10分鐘,就到達保健食品代工企業「旭合同」位於靜岡縣燒津市的工廠。

    

       剛踏進工廠,就被一陣清爽香甜的氣味圍繞。這天工廠正在生產西柚味的保健品。

 

       包裝線上傳送來約370千克泛黃的顆粒。這些顆粒由鯨肌肽這種不太常聽說的胺基酸製成,外面包裹了一層西柚味的糖。

 

含有鯨肌肽的顆粒

      

       鯨肌肽是什麼?能長時間持續運動的候鳥或洄遊魚類的肌肉中含有一種名為「咪唑二肽」的胺基酸,鯨肌肽就是其中一種,從鯨魚背部的瘦肉中提取,據悉有恢復疲勞的功效。

  

       上述顆粒的主要成分是從鯨魚肉中提取出的。京都市的健康相關產品廠商Phiten從10年前開始銷售使用鯨肌肽製成的保健品。

 

       靜岡工廠就是在生產這些保健品。機器噠噠噠地發出有規律的聲音,自動將顆粒裝入條形包裝,每3克一包。

 

       靜岡工廠以2~3個月4000箱的速度生產該產品。廠長青木正和表示,「7、8年前就開始穩定接單了」。

 

       Phiten的負責人表示,現在是從國外進口的鯨魚肉中提取成分,今後可能會使用日本捕撈的鯨魚。

 

      醃菜

 

       日本佐賀縣有一種名為「玄海漬」的醃菜特產,使用鯨魚的軟骨製作,據說已有120年的歷史。記者走訪了產地。

 

將鯨魚頭部的軟骨切片來製作玄海漬


       玄海漬是把鯨魚頭部軟骨醃在酒糟裡製作而成。先將軟骨切成薄片,然後要用鹽醃漬1年。之後將鹽漬過的軟骨與用佐賀或京都的名牌酒酒糟製成的調味酒糟混合。在佐賀縣,這是擺在超市門口賣的日常食品,口感很有嚼勁。

 

       自1988年日本中斷商業捕鯨後,原材料就變得很難採購。曾擔任製造企業「玄海漬」社長的高田昌泰回顧稱,「當時向銀行借了一大筆資金,從全國收鯨魚的頭軟骨」。

 

       為應對庫存告急而嘗試使用替代品來製作玄海漬,也吃了不少苦頭。用鯊魚的軟骨醃在酒糟裡結果軟骨溶掉了,用鯨魚其他部位試做的成品也「特別硬,下不了口」。

  

       2019年夏季繼任第6代社長的兒子高田莊一朗幹勁十足地表示,「希望以這次重啟商業捕鯨為契機,讓更多的人知道(玄海漬)」、「想讓下一代也繼承傳統風味」。

 

       鯨油製品

 

      日本山口縣下關市作為日本近代捕鯨發源地而聞名。記者最後走訪了當地企業和致力於鯨魚研究的大學研究室。

 

       「保溼成分含量高」,產業機器製造商吉田綜合Techno的負責人拿著一塊用鯨油製作的肥皂說。以前鯨油也被用作機油,但一旦降溫就會凝固,堵住油管。這款肥皂反而利用了鯨油的這一特點。該公司和山口縣產業技術中心共同開發出特殊過濾器,過濾掉鯨油的臭味,精製出了無色肥皂。 

 

以鯨油製成的沐浴液和肥皂


       二戰前也出現過鯨油製成的肥皂,但不知何時就銷聲匿跡了。吉田綜合Techno的吉田幸治高興地表示,「現代技術給曾被淘汰的鯨油帶來了新的生機」。

 

       工藝品等

 

       採訪的最後一站,記者來到了下關市立大學的附屬地區共創中心。這裡展出多件以鯨魚身體部位製作的工藝品,包括用鯨魚須做的鞋拔子和茶託等,手工藝十分精美。這裡還保存有二戰前的手寫捕鯨記錄,由此可見鯨魚曾如何滲透日本人的日常生活。 

   

以鯨鬚雕刻成的工藝品

 

鯨魚胃部製成的鼓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今後將如何發展?記者採訪了委託研究員岸本充弘。岸本認為關鍵在於從商業角度看捕鯨是否能夠盈利,「藉助新技術讓鯨魚物盡其用的方法和銷路十分重要,這也關係到文化的傳承」。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龜田知明、小高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閱讀日經中文網更多內容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明知故問 |日本人為什麼喜歡吃鯨魚
    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創作的捕鯨圖,更是成為日本美術史和捕鯨史的經典。早期,日本捕鯨技術落後而低效。合力包圍鯨魚,用長矛或木塞插入鯨魚氣孔的方式捕得的鯨數量極為有限,因此,吃鯨在日本古代並沒有形成全民範圍的日常飲食習慣。江戶時代,日本出現了名為「鯨組」的漁民組織,開始走上了大規模集體捕鯨的道路。
  • 等那代人離世了,日本人可能就不會吃鯨魚料理了 |食在日本(16)
    鯨魚料理不好吃除了之前有朋友在北海道吃過鯨魚刺身,反饋肉質很柴,味道勉強之外,我們在日本吃過的馬肉、鹿肉等奇奇怪怪的野味刺身,口味體驗也不是很愉快,基本可以得出結論,這種非主流日本餐飲的體驗日本人吃鯨魚肉的傳統,其實和天皇的「禁肉令」關聯度並不大,相比於日本人轉而吃魚肉成為偏好,鯨肉僅僅是個配角。在那個時代,鯨魚身上最寶貴的是油脂,在化石能源尚未量產之前,它是非常好的替代品,熱值穩定,燃燒持久,最宜拿做照明,捕鯨主要是為了這個油脂。不止日本人,更早工業化的歐洲人和美國人,才是捕撈了更多鯨魚的主。
  • 日本「刺身」除了魚,竟然還有這些,有一種你絕對想不到
    後來就知道了日本刺身。日本是個四周環海的島國,很多老百姓靠打漁為生,古代也沒那麼多講究,打上魚來在船上就直接吃了,那時候的日本漁民有些還是很野蠻的。後來慢慢就成了一種文化,魚的品種,刀的種類等等都在慢慢演變。以至於後來,刺身也不見得就是吃生魚片了,開始嘗試不同的食材。
  • 日本重啟商業捕鯨售賣鯨魚肉 民眾質疑:完全不想吃
    這一活動,也招致部分日本網友的牴觸,更有網友表示,很多日本人現在完全不想吃鯨魚肉了。8日,大阪阪急百貨店正式上架了首批鯨魚肉 圖源:《讀賣新聞》據《讀賣新聞》8日報導,來自日本多地共5艘小型捕鯨船1日從北海道釧路出港在臨海作業並捕獲兩頭小鬚鯨。鯨魚運回港口後被切割解體,陸續在各地上市銷售。
  • 日本人怎麼看待吃鯨魚這件事兒?
    然而這是日本鯨魚餐廳的菜餚,如果你知道鯨魚已經是瀕危物種,可能就不會對上邊的佳餚有食慾了。吃鯨魚的國家不只有日本,一些歐洲國家如冰島也有吃鯨魚的習慣,不過沒有一個國家有日本這麼大的需求量,在全球號召停止捕鯨的今天,日本人怎麼看待吃鯨魚這件事呢?
  • 為什麼日本人非要吃鯨魚肉?
    對鯨魚肉的特殊情結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出現糧食危機,同時物流保存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鯨魚肉成為代替短缺的牛肉、豬肉的重要肉類,鯨魚肉排、鯨魚肉咖喱等逐漸走上人們的飯桌。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鯨魚肉」及其他魚類製品被視為價格低廉替代品的代名詞,成為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獲取蛋白質的重要食材之一。
  • 為什麼日本人不放棄吃鯨魚肉?
    古式捕鯨蒔絵,江戶時代,紀州太地鯨魚肉能吃嗎?在日本,鯨魚肉和豬牛羊肉沒有區別,超市就有賣,連肉的做法都大同小異。鯨魚肉好吃麼無可否認,烹飪出來的鯨魚肉美味非常,口感軟軟的,還是帶點咬勁。鯨魚肉的價格等同優質的日本牛肉,每公斤售價約人民幣400元。
  • 【鯨】日本人為什麼非要吃鯨魚
    雖然在歷史上,日本數次由於宗教原因禁止「食肉」,但是鯨魚作為魚類一直位於可食用之列。在《古事記》中就曾記載「公元712年向神武天皇供奉鯨肉」。位於和歌山縣的太地町被視為日本捕鯨產業的發祥地。1606年,人們開始有組織地捕捉遊至熊野灘的鯨魚,同時掀開了日本捕鯨史的第一頁。
  • 鯨魚可以吃嗎?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鯨魚?
    說到吃貨其實大家都知道的這些人啊幾乎就是看到吃的就走不動路了,給人的感覺就是只要能吃的吃貨們都愛吃,最近小編有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日本人吃鯨魚是比較常見的,但是中國人好像不怎麼吃鯨魚,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揭秘看看具體是什麼情況吧!
  • 什麼樣的人吃鯨魚...
    據我了解,世界上只有日本,丹麥,挪威,冰島可以在餐館裡合法售賣鯨魚肉。而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的北極居民,可以在家裡食用鯨魚肉。還有一種爆炒鯨魚肉,就是把純肉,以及帶皮的鯨脂放鍋裡簡單煎一下,或者過一下熱水,烹調後的鯨脂有彈性的膠質口感,滿口肉香,還有彈樣牙感,類似豬蹄,一點也不油膩。
  • 種植芋頭,除了吃莖以外,芋頭的杆子又有哪些用途呢
    有種過或有吃過芋頭的人都知道,芋頭的成分有百分之七十是水。所以說,芋頭所含的水分高了,那芋頭的杆子就更不用說了,所含的水分也是一樣的多。都是從土壤獲取的水分,只不過芋頭杆子的水分是從通過地裡的芋頭獲取的,也是由地裡的芋頭供應而至的。所以,在農村。
  • 萬景路:鯨魚料理與捕鯨
    而真正的鯨魚肉料理就有很多了,最常見的當然是刺身,有點血紅,味道說實在的,感覺一般,不過,鯨魚肉制的香腸,味道倒是很不錯,鹽烤鯨魚肉和炸鯨魚肉塊也很入味,個人感覺最不錯的當屬鯨魚魚排和鯨魚肉塊串燒,既有西式風味又有和式元素,可謂是東西方料理的完美結合,最重要的是色味俱佳。也嘗了燻鯨魚肉,也許是個人口味不同,沒吃出什麼特別味道來。
  • 日本人為什麼非要吃鯨魚肉?
    雖然在歷史上,日本數次由於宗教原因禁止「食肉」,但是鯨魚作為魚類一直位於可食用之列。在《古事記》中就曾記載「公元712年向神武天皇供奉鯨肉」。位於和歌山縣的太地町被視為日本捕鯨產業的發祥地。1606年,人們開始有組織地捕捉遊至熊野灘的鯨魚,同時掀開了日本捕鯨史的第一頁。
  • 日本人吃鯨魚也是迫不得已?
    如果回溯歷史,則日本人吃鯨,並不像許多人想像中那般野蠻。一如日本料理的其他菜式一樣,鯨魚被烹調的細節,被摳得極精準。老式店鋪裡,會備花鯨的肉片,留皮,汆燙到恰到好處吃;也有生魚片吃法,先以柑橘汁配醬油、蘿蔔泥制醬,取鯨肉布滿網狀脂肪的部分,卷蔥,蘸醬吃;有種吃法叫百尋,是用鯨小腸蒸過再燙熟,令其緊縮而後吃,取其脆。
  • 中國吃貨幾乎都不吃鯨魚肉,是因為鯨魚肉不好吃麼?
    在世界各地的一些烹飪文化中,它被認為是一道美味佳餚,但在中國吃貨的眼裡,這根材渣滓沒有區別 日本人對鯨魚肉懷有極大的敬意,並且認為是他們隱藏的烹飪珍寶之一。 除此之外,鯨魚肉是指魚類的某些重要部分,如器官肉、肌肉或脂肪的總稱。 在世界各地的許多飲食文化中,人們吃鯨魚肉的目的各不相同。
  • 鯨魚肉真的好吃嗎?為什麼日本一定要捕殺鯨魚?
    在這些成員國中,除了日本巧立名目,進行「調查捕鯨」以外,冰島和挪威,則乾脆拒絕遵守禁止商業捕鯨的規定。根據IWC的數據,2016年挪威捕捉了591頭小鬚鯨,冰島捕捉了46頭。不過,日本的「調查捕鯨」的數量,要多於挪威和冰島的總數(日本水產廳《捕鯨をめぐる情勢》)。
  • 日本餐桌上的鯨魚肉
    關於日本吃鯨魚肉的文化,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新聞。捕鯨的現場,一片紅海,殘忍不堪。日本一些沿海地區世代捕鯨。比如日本和歌山縣的太地町每年一度都有屠殺海豚節。千葉縣和石卷市也有近海捕鯨。一般在提及鯨魚和海豚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它們是不同的物種體系,然而從學術的觀點來看,鯨魚和海豚都屬於同一個目,也就是鯨目。日本吃的鯨魚肉,指的就是鯨豚類的可食用的鯨魚和海豚。
  • 除了北海道,日本還有哪些浪漫的雪景地?
    從《情書》到《入殮師》似乎美麗的東洋故事似乎總有雪,於是日本的雪景變成了一種浪漫的象徵,到了冬天總勾著遊客的魂魄前去旅遊,但是你知道冬季的日本有哪些獨特的景色麼?除了北海道還有哪些小眾浪漫唯美的欣雪地麼?
  • 日本人痴迷於「鯨魚料理」,商業捕鯨有著嚴密的產業鏈
    那些日本吃鯨的過往 悠久的吃鯨歷史 日本對鯨魚成形的捕殺可能要追尋到500年前的室町時代末期,傳言那時鯨魚肉就是最為珍貴的魚生料理。從江戶時代開始到明治時代,捕鯨活動日漸規範化、規模化。
  • 你吃過鯨魚肉嗎?為什麼我國的吃貨們都不吃鯨魚?這是什麼原因?
    你吃過鯨魚肉嗎?為什麼我國的吃貨們都不吃鯨魚?這是什麼原因?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而這麼多魚類中有一種魚是大家根本都不吃的,它就是鯨魚了。鯨魚在咱們的生活中可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魚類,而在這世界上捕捉鯨魚可是犯法的,可是依然還有會有國家以科研為理由來捕撈鯨魚,說是科研可其實就是拿來食用,不過為什麼咱們中國人一直以來都不吃鯨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