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經濟,很多富裕的地方都在沿海,同時要是平原地區會更好,這樣的地理環境很多地區都是富裕地區,可以看到日本的關東平原,中國的東部沿海平原,西歐和美歐也是如此,可在亞洲有一個國家就是這樣的地理環境,卻十分貧窮,這個國家就是南亞的孟加拉國。
我們打開南亞的地圖,一會發現這樣一個地方,恆河三角洲,這是在印度和緬甸中間夾著一大片平原,這裡就是孟加拉國,東南山區一小部分與緬甸為鄰,東、西、北三面與印度毗連,位於孟加拉灣之北,全國總面積為147570平方公裡。這樣的地形,很多人會以為此處經濟發達人民生活的富足,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令人大跌眼鏡。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那麼這樣一個地理條件優越的國家為什麼這麼貧窮呢?接下來我們就來深刻地剖析下。
孟加拉國的看上去地理環境很好, 位於恆河三角洲的孟加拉國並沒有得到這個地理位置帶來的好處,而是面臨嚴重的自然災害,而這個災害的製造者就是自己唯一的鄰國印度造成的,主要是因為恆河的上遊是印度國土。由於印度在上遊把原始森林砍伐了,並鏟土整田,在田上面種植大面積茶葉。
由於上遊的植被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嚴重,下遊的孟加拉國河床逐漸被抬高,變成地上河,一到了訊期,大量雨水從上遊洶湧而下,一到下遊的三角洲,那裡頓時就變成水澤國,年年如此,永不遲到。這也是我們經常能從新聞中看到有關孟加拉發洪水的新聞的原因。
看過一些有關恆河的紀錄片朋友,就會發現尼泊爾和印度境內每天丟入聖河恆河中的大量屍體,骨灰和各種垃圾,最終也都浸染了孟加拉境內密布的河流和土壤。這些危害最終留到孟加拉國。
其次,孟加垃國又是一個沿海國家,面向世界最大海灣——孟加拉灣。它的沿海線就像一個「喇叭口」形狀。正是這種形狀是最能「裝風」,一有颱風從左邊或右邊來,「喇叭口」都能把颱風引向底部的恆河入海處,常常並在那裡上岸。那裡便是孟加拉國國土,也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所以,這個天然「喇叭口」便是孟加拉國的魔咒,無論颱風從左邊還是右邊來,孟加拉國都會被風災波及,避無可避。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孟加拉國面積14.7萬平方公裡,卻有著1.5億的人口,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我們國家的一個省,大家就會有一個概念,孟加拉國的面積比我國浙江省大一點點,人口卻有4個浙江省那麼多! 這個人口密度可謂巨大,幾乎到了人滿為患的地步。
對於經濟來說,人口其實是資源也是負擔,都知道人口紅利,其實那就是人口的優勢,孟加拉國人口非常多,而且大部分人口都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年輕勞動力多,如果把這些人口資源轉化為人口紅利,孟加拉國完全有可能締造一個新的工業化奇蹟。但孟加拉國卻把這個人口優勢浪費掉了,因為孟加拉國年輕的勞動者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使得整個國家缺乏符合發展高科技產業所需的勞動者,沒有數量大、質量高的人才隊伍,國家是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
今天的孟加拉國,其中75%的人口住在農村。在農村地區,婦女的地位較低,主要從事家務勞動,生的孩子可能較多。孟加拉國平均城市人口為800-1600萬之間,孟加拉的擁擠是你無法想像的。首都達卡目前大約有32%的人受糧食緊缺問題嚴重影響。
孟加拉產業單一,經濟不發達,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本身的農業產業結構就非常單一,孟加拉國的黃麻出口量佔全世界的65%以上,幾乎是把大部分土地資源用在生產黃麻上,而大米、蔬菜、家禽、家畜的種植與養殖都非常落後,導致大部分孟加拉人成為了世界上攝入肉食最少的民族之一。
孟加拉國本就規模不大的工業,也是以粗加工和勞動力密集型工業為主,生產服裝、紙張、水泥、化肥為主,技術含量不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隨時都可能面臨被取代的命運。 正是如此的經濟,才造成孟加拉國卻非常貧窮,人均GDP僅1316美元(2015年)。
最不幸的階層包括小農戶、農村無地勞工以及城市非正式部門的工人。醫療衛生、營養和教育水平極低,尤其是婦女和兒童。絕大多數窮人因缺少技術、財產和不能獲取信貸,其收入來源嚴重受制。由於有限的自然資源、高人口密度和頻繁的自然災害,孟加拉國減少貧窮的努力面臨著巨大挑戰。
國家經濟不行,帶來的發展資金不足,基礎建設落後,時至今日,無論是公路、鐵路、自來水、電力、網絡的建設水平,孟加拉國都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甚至還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很多網友認為火車外掛是印度的專利,那你是沒有去孟加拉國,在孟加拉國經常可以看到火車超負荷載客,那場景簡直比鄰居印度還要厲害。 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沒有暢通的交通物流基礎,自然不利於經濟的增長。這也制約孟加拉國經濟的增長。
為什麼孟加拉國自然條件這麼好,經濟卻反而那麼差呢?相信經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心中已經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