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至漳州高鐵(沿海350時速新通道)已經被列入今年省重點建設預備項目之一,相信這對於汕頭乃至整個潮汕地區的交通發展來說是一件大喜事。同時這也意味著,沿線的設站方案即將塵埃落定。通過公開渠道可以了解到,經龍湖區外砂、澄海城區以西,沿著汕汾高速向東北走,並在潮州鳳泉湖一帶、澄海與鐵鋪交界處附近設站的北線方案似乎已經確定。
然而,作為一名普通的澄海人,筆者卻感到無比困惑。
根據該方案,該鐵路的走向拆遷量巨大。從最新衛星地圖上看,汕汾高速沿線建築十分密集,根本就沒有對鐵路大通道進行預留。鐵路不僅影響到了汕頭龍湖高新區、外砂地區和外砂機場,更是要大拆澄海新城區西部。拆遷是一回事,更加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澄海要做出巨大的犧牲,還不能得到設站的好處?明明澄海東部已有金鴻公路、風東路和中陽大道等既有的大通道,若鐵路能沿著既有大通道建設,能極大減少拆遷量。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偏偏要拐入建成區?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北線方案拐了一個大彎,拆遷無數後,仍在潮州與澄海的交界處設站,這個站對於潮州市區來說真的很方便嗎?走南線的話,設站的位置不也差不多嗎?對於潮州來說,不就是多走幾公裡路,真的如此不方便嗎?南線方案拆遷少,路線直,設站位置差不多,真的不香嗎?這不是損人不利己,是什麼?
或許,北線方案建成後,澄海北部幾個鎮去潮州東站乘車還是挺方便的。澄海蓮陽河以北群眾去潮州東站坐高鐵,蓮陽河以南的群眾到汕頭站,這看起來合情合理。但是,憑什麼?憑什麼澄海貢獻了大量土地建設鐵路,卻仍要去別人的地盤坐高鐵,給別人做嫁衣?澄海人民不配擁有自己的高鐵站嗎?
或許,有人會說,當時聯絡線拆了潮安區那麼多,這次澄海區拆一下又怎麼了。但是,聯絡線的拆遷換來的是潮安站升級為高鐵站和幾百畝土地,澄海有嗎?再說了,聯絡線的選線是沿著既有通道的,完全合情合理,而這次卻要放著更好的選擇不走,選擇來如此折騰?更何況,交通項目的拆遷賠償標準遠低於商業項目的拆遷,真以為可以通過拆遷一夜暴富?
或許,有人還會說,你們汕頭都那麼多個站了,再要一個不好吧,你們這是在邊緣化兄弟城市。但是,廈深鐵路的時候,是誰在邊緣化兄弟城市?全汕頭的人口是你的兩倍,這次再要一個站不過分吧?兄弟城市擁有好幾個站,人口不多,再要一個不是很好吧?
或許,鐵路以後要通往澄海真的很難了,澄海的機會一再錯失,不斷被邊緣化。回想當年,外砂機場位於原澄海市外砂鎮,澄海是離機場最近的地方,機場極大地促進了澄海經濟的發展,為汕頭全市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可是,2011年以後,澄海卻成為了離機場最遠的地方!後來,廈深鐵路有望經過澄海區並設站,不想整條線路卻往北移動,鐵路徵用了澄海的土地,卻沒有設站!澄海人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鐵路從自己家門口經過,卻要長途跋涉去30公裡外的潮汕站乘車!曾寄希望與潮汕環線的建設能加強澄海與汕頭市區、潮安和潮陽的聯繫,改善澄海的交通區位條件。不想,潮汕環線的方案再次被改動,目前的線路走向已經對澄海已沒有實質意義!潮陽和潮南同樣作為人口密集地區,得到了各自的高鐵站,方便百姓出行,為什麼澄海什麼都得不到?
澄海區作為汕頭市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口多達八十萬。澄海民營經濟發達,在外遊子眾多。澄海還是中國著名的玩具之都,每年都有無數海外客商前來採購玩具,有極大的客運需求。但因歷史原因,澄海一再機遇,造成今日犧牲土地為他人做嫁衣裳、交通被徹底邊緣化的悲慘境地!澄海老百姓外出飽受轉車之苦,浪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交通的持續邊緣化嚴重削弱了澄海作為汕頭重要門戶招商引資的競爭力。作為汕頭市經濟排名第三的區縣,交通不便已成為澄海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掣肘!
為什麼?為什麼不能走拆遷少、線路直的沿海線?鐵路的選線到底是受什麼因素影響?為什麼不能設立一個澄海站,為澄海百姓出行帶來方便,為汕頭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重現特區輝煌貢獻澄海的力量?
輸人莫輸陣啊!同志們!澄海再不能這樣下去,再不能被邊緣化了!
THE END
來源:城視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