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2021-01-14 歷史小愛好者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文字作為一種傳承歷史的載體,本應該給予重視和保護,而不應該選擇輕易地遺忘或丟棄。但是,卻有一些國家為了追求所謂的進步,而選擇丟掉所謂的"歷史包袱"。
在這些國家中就包括與我們隔海相望的近鄰韓國。眾所周知,古代中國在亞洲,以及世界上都是一流的強國。在古代,中國一直是被外國學習和效仿的對象。在東亞地區,基本上所有的國家都或多或少保留著中國的一些文化習俗。尤其是與我們鄰近的一些國家,更是從物質到思想文化全面學習。這其中就包括漢字,漢字憑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和實用性。從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飄洋過海流傳到韓國了,並且在韓國發芽生根,茁壯成長。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為何韓國要花70年的時間來廢除國內的漢字,為何現在廢除漢字了有覺得後悔了?在這背後,究竟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一、漢字和朝鮮半島的關係


中國與朝鮮半島的聯繫,早在商周時期甚至更早以前就開始了,甚至朝鮮半島有一部分曾經長期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因此,漢字和漢語自然而然傳到了朝鮮半島上。漢字和漢語曾經一度是朝鮮半島的官方文字和語言。當時的貴族和官員也基本上講漢語,寫漢字。漢字一直在朝鮮半島廣為流傳,逐漸地由上而下,到了最後逐漸融入到底層的民眾生活中去了。可是,近代以後,由於日本的入侵,朝鮮半島逐漸成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為了強化統治,從思想上實現殖民。日本在朝鮮殖民機構開始大力開展去除漢字行動,想要讓朝鮮民眾忘記他們曾經的歷史,以此強化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可是,儘管日本在朝鮮的殖民機構付出極大的努力,底層民眾還是對漢字情有獨鍾,一直在底下偷偷地用。後來,雖然朝鮮半島光復了,但去除漢字的行動卻依然進行著。

二、堅持不懈地"去漢字"


上次世紀40年代中期的時候,朝鮮半島從日本的殖民統治中得到了解放,韓國也正式建立了,建立初期的韓國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非常深,同時為了爭取美國的支援,於是開始大肆宣揚"字母優越論"、"漢字落後論"。於是開展轟轟烈烈的新一輪去除漢字行動,想要通過去除漢字,實現"脫亞入歐"的目的,藉此趕上西方先進國家。終於經過長達將近70年的努力,韓國"去除漢字"的行動可以說成果斐然。可是,沒想到去除漢字以後,不僅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達到所謂的"先進",甚至因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首先是古文化的傳承,變成了一件棘手的難題。在朝鮮語之中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是漢字詞,而用韓國的諺文來理解文章的意思是很吃力的。同時,韓國的諺文如果用來解釋學術名詞將會變得非常囉嗦甚至會十分容易出現錯誤。

其次還有就是日常的使用上面。因為諺文主要是拼音文字,因此會很容易出現同音詞混淆,因此時常發生人名與地名重複等滑稽可笑的事情。而為了能夠進一步將這些同音詞進行區分,又不得不對詞語進行表意解釋,以至於明明用兩三個漢字可以解釋清楚的事情,卻需要一句話來進行解釋,讓人不知所以。最後,在對待漢字的問題上,政府與民間出現了分化,民間認為應該繼續使用漢字,而政府卻強力推行廢除漢字。以至於時常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事情。兩方時常發生衝突和矛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隨著新一代完全不會漢字的人出生,問題開始變得嚴峻起來,因為這一代人對漢字的完全不熟悉,不僅生活變得舉步維艱,甚至還成為了周圍人眼中的"異類"。因此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越來越高。

迫於無奈下,韓國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韓國總統決定重新恢復漢字。可是,在一些頑固派的抵制下,恢復漢字的行動屢屢受挫。甚至原本將漢字列入義務教育之中以及在民眾日常生活之中應用的計劃也並沒有得以實現。韓國民眾想要學習漢字只能到專門的漢語學習機構中付費學習。面對去漢字後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韓國民眾表示後悔不已,開始反思。三、對"去漢字"的後悔和反思


隨著中國近幾十年來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中國成為了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經濟聯繫最密切的國家。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越來越多韓國工商界人士決定重視漢字。早在本世紀初的時候,韓國國內最重要的幾大經濟集團就將漢字作為公司重要的考核和錄取標準。不僅是工商界開始重視漢字,就連韓國國內一些著名專家學者,也認為恢復漢字不但不會造成對現行教育的衝突,反而可以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因為韓國文化本來就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漢字書寫傳承。

甚至有幾十位韓國總理也表示對曾經一昧追求去漢字而忽略了對本民族文化的保護而感到後悔。去漢字讓韓國的語言文化變得非常的混亂,不僅是在日常生活中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還很不利於保護和傳承韓國的古文化。其實,去漢字不僅韓國做過,日本曾經也做過,只不過日本人還是保留了最常用的一些漢字。廢掉漢字,不僅僅只是廢掉一個字那麼簡單,同時也將漢字背後承載的歷史文化也丟棄掉了。

韓國人現在顯然已經後悔不已了,但悔之晚矣。在自以為先進和實現"獨立"的華麗外表下,顯然已經深深地陷入到了無法保護和傳承好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危機之中。這樣,韓國還能天真地以為自己是"先進"了?我看這不是進步了而是一種嚴重的歷史倒退。或許只有在將來的某一天等韓國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真正對漢字加以重視,才能使自己本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吧!就是不知道這一天會不會來到



相關焦點

  • 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這其中就包括漢字,漢字憑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和實用性。從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飄洋過海流傳到韓國了,並且在韓國發芽生根,茁壯成長。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
  • 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這其中就包括漢字,漢字憑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和實用性。從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飄洋過海流傳到韓國了,並且在韓國發芽生根,茁壯成長。 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
  • 韓國為何廢除漢字?現在的韓國人又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然而,在二戰結束後,民族主義開始在朝鮮半島上興起,韓國人為了獲得更高的認同感,樹立自己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很多人開始提倡廢除漢字,徹底的擺脫中國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這種呼聲在韓國也越發高漲。最終,1970年,當時的總統樸正熙下令,從此以後本國教育徹底廢除漢字,使用他們自己的諺文。
  • 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了,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隨著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韓國人民眾獨立意識越來越高漲,他們渴望擺脫中華文化的控制,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於是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廢除漢字運動。 1988年,漢城奧運會召開時,韓國政府就曾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漢字標記,以強調韓國的民族文化。 但是,廢除漢字容易,繞開漢文化的影響卻難。 歷史上漢字跟韓國文化的聯繫實在太緊密了。如果看不懂漢字,就無法閱讀韓國的歷史書籍和文獻資料,對於文化的理解也會有缺陷。
  • 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文章稱,1970年,韓國當局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和官方文件中徹底抹去。但是,隨著韓國的新一代從一開始就只接受韓文教育,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不認識漢字。不僅韓國的中小學課本越來越少地使用漢字,韓國的報紙、雜誌也從80年代後期逐漸減少漢字採用率。
  • 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後悔了……
    韓國自古以來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漢字在韓國也曾一直是主流文字。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自不必多言,但1970年韓國時任總統樸正熙,為本弘揚韓國固有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全面實行「韓文專用」,下令廢除中小學的漢字教學,中小學的國語教科書一律使用韓文。  這一政令雖然只推行了三五年,但影響很大,這也是時至今日,我們在韓國任何一個城市的街頭都很少見到漢字的主要原因。
  • 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
    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文章稱,1970年,韓國當局下令施行韓文教育,將漢字從教育機構和官方文件中徹底抹去。  但要廢漢字並不容易,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韓國還有以漢字為主的教科書。  一名曾旅居韓國的外國人表示,自己在韓國17年來,眼睜睜地看著韓國人的詞彙量變少,一些真正的好詞不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結果就這麼消失了。  有韓國網友根據親身經歷表示,如果能認識漢字的話,可以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內容。事實上,沒有了漢字的指引,韓國人的詞彙量已經下降了不少,識字率也因此降低了。
  • 視界 | 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
    隨之而來的麻煩也越來越多。雖然漢字看上去在退出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但漢字留下的影響仍沒消退。現在的韓國詞彙中,70%來源於原來的漢字詞。韓文作為表音文字,有許多同音詞,人名與地名更是出現混淆。點擊下方視頻,看看漢字的缺失給韓國人帶來哪些不便↓↓現在韓國人使用的韓文,是一種名為「諺文」的表音文字。這種文字是公元1443年由朝鮮世宗大王發明的,是世界上較為年輕的文字之一,僅能用於表音。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漢字是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對錯的成分,但特殊的歷史環境,人為的因素把它打上落後的標籤,實是好笑至極。作為一種文化工具,漢字的改革可能不會停止,但是請所有的國人尊重它,心存敬畏,才可源遠流長。那些放棄漢字的國家,隨著中國的復興,廢除漢字的後遺症會越來越凸現,在東亞經濟一體化的路上,他們會比日本更吃力,無疑在享受一體化帶來的福利方面也會大打折扣。
  • 第一個廢除漢字的東方發達國家,如今後悔了,民眾吵著要恢復
    到了1945年,韓國人在日常交流中基本上用的都是韓文,漢字被徹底廢除。這個第一個廢除漢字的國家,但是在歷史文獻和法律文書當中,漢字仍然被廣泛使用。其實,韓國廢除漢字的決議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放在任何國家,應該都能預料到。畢竟,一國文字是一國文化的根本,使用他國文字無論怎麼說都特別「彆扭」。但有趣的是,韓國廢除漢字之後又因為各種原因恢復了漢字,而且來來回回進行了兩次。
  • 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你還記得幾年前,韓國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作為世界遺產地而搶佔了中國的先機嗎?"很久以前,韓國也用漢字寫字,但到目前為止,漢字基本上被韓國人廢除了。韓國現在使用自己的文字!那麼,韓國身份證為什麼要用中文寫呢?韓國廢除漢字72年在韓國殖民之後,在他們的強大推動下,韓國掀起了一波"脫漢運動"的浪潮。
  • 為脫離漢文化圈,韓國花72年廢除漢字,為什麼還是廢不掉?
    在上一文,我們剖析了越南廢除漢字的前因後果,也了解到文字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越南之所以咬牙也要廢除漢字,於他們而言意義重大,更關乎自尊、關乎一個族群的文化認同。如果把韓國廢除漢字與越南廢除漢字劃個等號,那絕對是大錯特錯。越南人或許是糾結於自卑和要站起來的決心,而韓國人則是想要擺脫與漢文化有任何瓜葛的痕跡,因為,相對於越南人的自卑而言,韓國人則是在文化層面有著一種夜郎自大式的孤傲狂妄。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曆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曆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原因就是,韓國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要求「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簡單來說,就是要在小學教科書裡也用漢字(韓漢混用)。
  • 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大家還記得在前幾年,韓國搶先中國一步,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祭」為世界上遺產的事情嗎?在我國引起了不同凡響,我國人認為「端午祭」最先起源於中華文化,不應該由韓國來申請!
  • 韓國廢除漢字50年後,把自己當做起源,如今又被迫恢復漢字
    中國的漢字就是很珍貴的文化之一,由於在歷史上韓國曾是中國的附屬國,所以漢字也曾是韓國使用的文字,而後來韓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廢除了漢字72年後,把自己國家當作是漢字的起源地,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韓國廢漢字的惡果已經逐漸顯現。
  •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為什麼他們有此共性
    1945年,朝鮮開始朝漢文混用,正式廢除漢字始於1949年。韓國是在1948年通過了使用諺文的法規,到1970年才正式宣布廢止漢字。朝鮮的漢字廢止工作比較徹底,而韓國則是數次反覆,付出了的慘痛的代價。
  •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有多深,為何總有韓國人提議要恢復漢字教育?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有多深,為何總有韓國人提議要恢復漢字教育?現在世界上的通用語言是英語,這是因為當年大英帝國在世界上神一般的影響力而得來的。然而後來因為民族主義的潮流和上層領導人制定的國策,韓國漸漸地廢棄了漢字的使用,短短幾十年間,韓國的年輕人就已經認不得漢字了。然而隨著漢字在韓國漸漸遠去,韓國的新一代人卻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想要挽留漢字走開的腳步了。近些年,韓國屢次爆出民眾要求恢復漢文教育,讓韓國的年輕人重新學習這種古老的象形文字的聲浪。為什麼韓國人對漢字的態度如此矛盾,先捨棄,後又追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