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2020-12-11 小虎有話說

憑什麼漢字要統治一個外族?一種語言是否適用,只有用的人自己知道,中國人自己的優越感自己感受得了!世界上那麼多國家民族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中文卻不是!要知道英語對很多國家的影響遠遠沒有中國漢字漢語對周邊國家影響的時間更長,為什麼漢字不能被周邊國家接受成為官方語言?所謂民族自尊是你以為的而已。

試想,一個拋棄了自己文化中最重要部分的國家和民族,自然缺乏發展的後勁 ——這個話有點誇張。 設想有一群歐洲人,完全拋棄西方文化,採用漢語漢文化,建立一個新國家,拋開除了文化以外的其它任何影響因素,誰有過硬的道理來說明這個國家就一定會成功或不成功?

釋義精準的是英語。一句話可以寫成16個時態。漢語字意比較方便大腦思考和反映。不過英語也有比較廣義的詞彙,比如mate。源於古希臘文。翻譯過來也很麻煩,中文沒有相應描述詞彙。只有具體看語境翻譯。

韓國會不會恢復漢字,其實取決於中國。如果中國強盛了,那麼周邊國家都會學習甚至拋棄本國語言和文字。如果中國沒落,那麼就相反。

韓國為了防止法律歧義,都用漢字行文或注釋解義。韓國廢除漢字教育進入中小學後,只有私立學校才學到漢語。所以韓國的法官檢察官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女,因為只有他們有錢讀私立學校,從而懂得漢字。

用不用漢字是他自己的事情,現在的韓文確實就是古漢語拼音是中國字的韓國發音,跟中國還是有關係。最好改用英文。這樣就跟中國徹底沒關係了!

他們會恢復漢字的!因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市場在哪,世界性的語言就在哪!看看目前的英語,不就是英國、美國曾是最大的市場嗎?不用擔心,他們有漢字的基因,二十年或五十年後,自然還是講漢語!要有這種自信。歷史上是我們的附屬國,今後一樣!

中國近代的衰落讓過去我們的附屬國紛紛拋棄對中國的崇拜與尊重,以效仿西洋為榮,感覺斷了與中國的聯繫更好,但現在發現他們並不能完全擺脫與中國漢字的聯繫,反而發現了漢字的獨特優勢,故而有用回頭的意思。

近代中國國弱,影響力降到歷史最低。不僅鄰國,中國自身也曾有放棄漢字的激進行為。不幸中的萬幸是中國的文字改革失敗了,才能讓我們還能好好傳承我們寶貴的文化。漢字是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對錯的成分,但特殊的歷史環境,人為的因素把它打上落後的標籤,實是好笑至極。作為一種文化工具,漢字的改革可能不會停止,但是請所有的國人尊重它,心存敬畏,才可源遠流長。那些放棄漢字的國家,隨著中國的復興,廢除漢字的後遺症會越來越凸現,在東亞經濟一體化的路上,他們會比日本更吃力,無疑在享受一體化帶來的福利方面也會大打折扣。時代已經變了,恢復漢字可能是那些廢除漢字國家的一個好的選項,不過以現在的東亞局勢,全面恢復還不是很樂觀。但是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漢字的影響力會更加強大,對比過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我們國家在高中以內都學習英語?很多專業考試英語都必須要過?因為文字的重要性只是體現在適用範圍內,當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達到別國趨之若鶩的時候,相信漢語還會重新站立世界之巔!

韓國的彥文其實是將拼音符號文字化,不通過前後連讀是看不懂含義的。漢字本來就是表意文字,一看就知道含義。醜陋的韓國文怎麼可能取代我們的偉大的漢字?

民族興衰與文化的優劣有直接關係。漢字是唯一存活了幾千年的文字,經過不斷錘鍊改進完善,其優越性無出其右者。今天中華民族之強盛歸來,就是實證。 韓國人用漢字,隨時間流逝,最終融入中國,是最好結局。不用漢字,必是中國眼中盯,肉中刺,因為文化不同必致思想不同,早晚要像匈奴一樣,消失在歷史中。

我留學的時候有幾個韓國朋友,確實他們歷史上都是漢語,為什麼世宗大王威望高,就是因為他創立了韓語,但韓語其實是簡易注音法,不懂的話可以理解成漢語拼音,而且是沒有音調的,那麼就導致大量的韓文單詞不唯一,所以他們身份證上,法律文獻上必須用中文來註解,所以韓語其實是一門未完成的語言。(想想就知道了,公平來說世宗大王挺厲害的,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在聰明也比不上中國幾千年的漢字的繁衍和完善,歐美大多數脫胎於拉丁文,也就法語完善一點,其他也有很多歧義,而中文的歧義大都是方言的口語。

中文對於韓國人就是外語、就像英語對於中國人一樣。你讓中國人只學英語試試。現在國內的精英(古代的貴族)是不是都學英語。專家教授、連國家領導不會英語的有幾個人。現在國內考高考不會英語你就考不上不管是什麼學校。這是不是會說英語就是精英,古代的貴族。不會說英語的基本可以肯定普通平民在底層勞苦大眾一般都不會英語。是不是很像古代朝鮮平民。 就像中國很多學者學會英語後可以看懂英文論文一樣。古代朝鮮用漢字學習中國文化。現在中國學習歐美科學技術。

韓國人學漢字能學到什麼?中國科技文化全面落後西方國家時韓國棄中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你要嘲笑朝鮮前先有能力不學英語後再說吧。 另外。每日語發音只有50個字再加一些組合發音也就頂多80個發音。所以只用日語片假名或者平假名是寫完了看明白很難。但是韓語不同。韓語子音有19個母音21個 另外有託音22個。3個組合後可以產生3192個發音。跟漢語比較現代漢語發音不計聲調是417個加聲調也就1400左右發音。

所以很多人覺得韓文沒有漢字會意思重複的看起來很難受的誤解。韓文的發音量太多很少出現那種情況。韓文可以發所有日語可以直接用韓語紀錄都比用日語紀錄簡單。日文是一個漢字的發音用日語寫變成3個字。但是韓語都是一個字就能表示一個漢字的發音。發音的寫法都是從口型演化來的。我就最容易的拿來比喻吧。 韓語有這個發音有這個的都是發音口型都是圓形的就像寫的一樣。很多中國人笑韓文有圓形的寫法。馬未都就有一次說過圓形在中文書法裡是最難看的、韓文確用o來書寫。語氣嘲笑韓國。但這個o就是按口型書寫的。比如 啊。餓 噢。 吳。 你們用中文發音試一下是不是口型都變成圓形。 太多不知所謂的人。你先不學英語後再嘲笑韓語吧。

韓國廢漢字是對的,因為他們有這個權利!但是應對同音字問題(韓語沒有聲調),僅靠韓式拼音,很難做區分,所以語言要與本民族語言特點和現實情況相適應,韓語語素太少,語言表現力遠不如漢語!

不能直接讀懂古書,其實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都是如此。就算在中國能把文言文像現代白話文一樣看的也是不多的。大家在中學裡學文言文估計都不太輕鬆。文言文還是要花力氣學的。

韓國是一個外表自信內心無比自卑矛盾的民族,一方面廢漢字改首都努力擺脫中華文明傳承鐵的事實,另一面又竭盡心思將中華文明歷史人物,古代科技發明搶奇盜取申遺為自己的名人和發明,他們也不想一下,幾幹年朝代更迭中,漢城一直是蠻荒夷族,一直是宗主國中國餘威保護著他們。所謂的簡化漢字,絕大多數是異體字,要知道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地方中,常常會有不同的寫法。簡化字只是用了很多易寫而又能體現字義的簡化寫法而已,基本都是能在古文書作中找到出處。

漢字或有不便,但是祖宗留下來的,有什麼辦法。猶如你的體質不如非洲人健壯,你要去當非洲人?你的個頭沒有白種人高大,你要引進白種人的基因?我們的身體,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想,我們居往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本,幾千年來,我們的先祖創造的文化,書寫的文字,取得的功績。

經歷的災難,遭受的屈辱。無一不深深地注入我們民族的血液裡。讀了幾天洋書,就想要廢除漢字,看見幾個洋人金髮碧眼,就要把黑髮染成黃髮,我敢斷定,即使有人滿口的外語,滿頭的金髮,滿身的肌肉,不改變思想方式,不發揚中國文代裡諸多優秀的品質。仍然是一個不受人尊敬的人,野蠻的人。落後的人,沒有前途的人。袁隆平可以把水稻改良成高產的水稻,但是他決不能把水稻改造成牛羊。

與我們有異心的小國家,都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文字。交流成本,語言交流成本,思維成本!一套成熟的語言文字後面都有一套的學術知識相支撐的。小語言光建立這樣的支撐要花費多大的精力。中文的數理化詞彙建立,借用了中國古代先賢的思維成果,詞彙,又借用了日本人翻譯的思維成果,才逐漸系統,完善。好的表達對這些知識的表達理解會效率高得多,傳播速度快。所以,小語言向大規模應用的強勢語言靠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違背這個趨勢,看看滿文,看看西夏文,看看契丹文。

堅決支持韓國人廢除漢字,廢除漢字能夠幫助韓國人重塑大韓民族自信心,漢字是中國人的文字,是中國對韓國的文化入侵,每個韓國人都要深刻認識到,只有世代遠離漢字,認真學習諺文,韓國才能正確地走在宇宙大國復興道路上。

相關焦點

  • 韓國為何廢除漢字?現在的韓國人又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自然,朝鮮半島一直都深受中華文化的深遠影響,一直到在幾十年前,韓國所使用的主流文字還是是漢字。然而,在二戰結束後,民族主義開始在朝鮮半島上興起,韓國人為了獲得更高的認同感,樹立自己高大偉岸的大國形象,很多人開始提倡廢除漢字,徹底的擺脫中國文化對於他們的影響,這種呼聲在韓國也越發高漲。
  • 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你還記得幾年前,韓國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作為世界遺產地而搶佔了中國的先機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韓兩國在歷史上確實有一定的淵源。很久以前,韓國也用漢字寫字,但到目前為止,漢字基本上被韓國人廢除了。韓國現在使用自己的文字!那麼,韓國身份證為什麼要用中文寫呢?
  •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有多深,為何總有韓國人提議要恢復漢字教育?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有多深,為何總有韓國人提議要恢復漢字教育?現在世界上的通用語言是英語,這是因為當年大英帝國在世界上神一般的影響力而得來的。諺文這種文字粗鄙不堪,要通過上下文綜合來看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更多的人還是願意用優美豐富的漢語來交流,而諺文,在朝鮮半島長期只作為一種輔助讀音的,類似於拼音之類的東西存在。這種情況又存在了幾百年,一直到封建時代都結束了,二戰之後,剛開始獨立的韓國開始一點一點地想擺脫漢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從戰後開始就逐漸削減漢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出現,並且大力扶持韓語。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韓國過春節與我國不同步,白紙寫春聯,本來的喜慶被他們玩壞了!韓國春節為何選「立春」?他們沒學錯,我國古代春節就這麼過!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
  • 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了,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比如說:日本、越南、韓國都受漢字漢文影響很大。 但是,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落伍了。周邊小國便開始了去漢化運動。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比如說如今的越南基本不再使用漢字了,不少人根本不認識漢字。
  • 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後,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滿滿的心酸大家還記得在前幾年,韓國搶先中國一步,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祭」為世界上遺產的事情嗎?在我國引起了不同凡響,我國人認為「端午祭」最先起源於中華文化,不應該由韓國來申請!
  • 韓國為何沒有知名作家?廢除漢字的後遺症,如今仍被日本嘲笑
    其中,他們文字就是用的漢字,這也是為何現在我們把韓國人的名字和中國人的名字混在一起時,沒人會分辨的出的原因。 可是,到了近代後,西方一些國家迅速崛起,而中國卻由於封閉、不開放逐漸落後,曾經的「學生」朝鮮開始轉向西方國家靠攏。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
    但曾寫下過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 比如說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他們的文字就和漢字有一些關聯。比如大家在看日文的時候,有一些文字幾乎和漢字沒有差異。如果我們單純聽日語,會發現根本聽不懂,但看漢字的話可以看出它大致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正是因為日本在古代學習我國文化,他們在語言方面也有所學習,在日本人東渡唐朝之前,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後來學習了漢字,用以發展出本國的文字。
  • 韓國為何廢掉漢字後又要恢復漢字教育?忘卻漢字後的危害讓人尷尬
    朝鮮半島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受中國影響,古時半島的主要文字都是漢字。但是漢字比較難,半島上會漢字的基本上都是上層人士,普通百姓多為文盲。但是我們現在卻不能在韓文上發現半點漢字的影子,這是為何呢?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自不必多言,但1970年韓國時任總統樸正熙,為本弘揚韓國固有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全面實行「韓文專用」,下令廢除中小學的漢字教學,中小學的國語教科書一律使用韓文。  這一政令雖然只推行了三五年,但影響很大,這也是時至今日,我們在韓國任何一個城市的街頭都很少見到漢字的主要原因。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一漢字
    如今不僅有中國人會用漢字,在一些國家的一部分地區仍然有人使用漢字。但曾寫下過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漢字的影響我國文化對周圍的國家影響深遠,並且周圍的國家也深受漢字的影響。
  • 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為何韓國要花70年的時間來廢除國內的漢字,為何現在廢除漢字了有覺得後悔了?在這背後,究竟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 廢除漢字數十年後,韓國人如今為何後悔了?這些細節讓人發笑
    東南亞各國,歷史上一直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或為中國的固有領土,或為中國的藩屬國,在語言文化上更是以漢語為尊的。如今的日本、韓國等地,到處仍可以看到漢字的影子。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即便現在韓國的文字採用了韓文,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字的具體意義,於是就要加上漢字,用於解釋。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第一個廢除漢字的東方發達國家,如今後悔了,民眾吵著要恢復
    儘管韓國人不相信這樣的辯解,覺得即便中國遊客不認識郵筒上的韓文郵便字樣,但英文POST(郵遞)也應該認識。但很顯然,的確有很多中國遊客確實不認識英文。如果深入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一切都跟韓國這個發達國家曾經掀起的廢除漢字浪潮有著密切的關係。一、廢除漢字秦漢時期,中國文化遠遠領先於世界。
  • 深受美國影響的韓國稱「漢字落後」,如今為何要在身份證上標中文
    韓國人要在身份證上額外寫上中文名字,這是迫不得已的決定,儘管韓國人不太喜歡。為何說是無奈之舉呢?這說起來就不得不提起韓國的歷史了。眾所周知,韓國,是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作為鄰居,兩國之間有許多的相似之處。
  • 日本網民熱議:如果日本真要廢除漢字,能行得通嗎?
    在日本也有人提議廢除漢字,有日本網民提出假設,「如果日本真的廢除漢字,行得通嗎?如果加油的話,應該可以吧?」這個假設引起了日本網民的熱議。連大雄都知道這個道理3、看看做了同樣事情的韓國人吧,你還覺得想廢除漢字嗎?4、日語中有很多同音異義詞和同訓異義詞,行不通的。會變成韓國那樣的哦5、漢字帥氣,所以是有必要的6、現在廢除已經沒有意義了吧。
  • 胡志明廢除漢字,對越南人有什麼影響?
    眾所周知,在東亞5000年的歷史裡,漢字都是這裡的統一使用文字,朝鮮、日本、越南都是漢字文化圈的一部分。而在秦漢時期,越南北部地區就成為秦漢帝國的領土。所以在這之後的2000年裡,越南地區都一直使用漢字,連他們的史書《大越史記全書》也全都是漢字。
  • 為什麼越南朝鮮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是中國和日本沒有廢除漢字?
    當然為了避免混淆,韓國人的姓名在身份證上仍然使用漢字,法律條文依舊保留漢字,其餘容易混淆的地方也繼續加注漢字。同時學生必須學習一定數量的漢字。但是畢竟漢語和日語屬於不同的語系,所以到了唐朝先後發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語採用漢字+假名的方式,延續至今。其實漢字文化圈各國都先後出現過廢除漢字的運動,那麼為何朝鮮韓國和日本廢除了,而中國沒有成功呢?
  • 韓國廢除漢字後,過年的時候,用什麼寫對聯?
    春節時,一定要貼春聯,中國是這樣,韓國也是這樣。但是,韓國已廢除了漢字,他們怎麼寫對聯呢?其實,雖然韓國廢除了漢字,但是依然用漢字書寫!韓國已經廢除了漢字,寫春聯是不是用韓語書寫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依然用漢語書寫。其實,韓國使用漢語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韓國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韓國,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