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分類:
歷史背景:
紅珊瑚屬有機寶石,色澤喜人,質地瑩潤,生長於遠離人類的100至2000米的深海中。與珍珠、琥珀並列為三大有機寶石,在東方佛典中亦被列為七寶之一,自古即被視為富貴祥瑞之物。
在中國古代,紅珊瑚就被視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貴權勢,所以又稱為「瑞寶」,是幸福與永恆的象徵。著名珊瑚鑑賞家周末說:「珊瑚,大海的精靈。」印第安人認為:「貴重珊瑚為大地之母。」日本天皇也視紅珊瑚為其國粹。從古今中外的歷史來看,紅珊瑚具有崇高的地位。
清朝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頂及朝珠系由貴重紅珊瑚製成;西藏的喇嘛高僧多持紅珊瑚製成的念珠。現在珍貴的紅珊瑚數量稀少,得之不易,特別是高達二尺以上得珊瑚樹更為罕見。在當前,珊瑚的重要性也被人們漸漸的認識。由於珊瑚的稀有及不可再生性,使它極具收藏價值。天然紅珊瑚飾品更受到人們的喜愛。紅珊瑚石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列入亟需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
產地分布:
紅珊瑚生長環境從地中海-大西洋區和太平洋區,大多都要求硬底,流急,無沉積物(特別是無陸源性沉積物),水質,低光照,低溫(8-20°C)
紅珊瑚生長慢,壽命長,從幼蟲附著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產卵,其浮浪幼蟲是負趨光性,猶豫紅珊瑚較其他無脊椎動物長壽,其生長速度慢,成體死亡率低都是必然的
目前能夠滿足於商業用途的珊瑚都產自於北緯19°,以下是常見紅/粉珊瑚分布圖,
鑑別紅珊瑚:
首先紅珊瑚是有分生死之分的原材料
死亡的紅珊瑚原枝表面,通常覆蓋有一層有機質組織,在加工前一般都會加以去除
去掉了表面有機質組織的紅珊瑚(沙丁)原枝,可見明顯的平行縱紋。
經拋光後(momo)原枝,細密的平行縱紋需要在放大鏡下進行觀察。
紅珊瑚橫截面,放大可見放射狀、同心圓狀結構。
海底老化死去的粉珊瑚,斷面顯示顏色仍為粉色。部分可見鑽孔海綿破壞形成的孔洞。
紅珊瑚主幹表面顯示出非常精細的平行波狀條紋,沿著樹枝縱向延伸,間隔在0.25到0.5毫米之間。珊瑚經過打磨後,條紋線的痕跡依然可以被觀察到。通常這些線條在紅色的標本上很容易看到。然而,在白色或淡粉色的標本上很難看到它們。
紅珊瑚(阿卡珊瑚)不同時期捕撈的品質對比:
左上:存活時捕撈;右上:死亡後未退化時捕撈;
左下:死後沉至海底,部分退化後捕撈;右:死後在海底較嚴重退化後捕撈。
活血珊瑚料顏色鮮豔,質地飽滿,死珊瑚的顏色則偏橘色系
仿品珊瑚:
那麼在紅珊瑚中,除了塑料作假外,還有一種紅色草珊瑚和玻璃製品,但是這類可紋理和正品紅珊瑚紋理截然不同,所以重點介紹的便是用,海竹染色優化以次充好,作為紅珊瑚販賣,這類物品大多出現在景區和地攤
竹珊瑚(Isididae科):具有平行的縱向波狀結構,類似於紅珊瑚科主幹中的狀狀結構。然而,在貿易中常見的竹珊瑚縱紋要粗得多——大約相距1毫米。天然竹珊瑚為灰白色,通常被染成不同的顏色後進入。染料通常可以用丙酮或指甲油等溶劑去除#紅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