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西湖名勝古蹟眾多,樓臺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濃妝淡抹總相宜。而迷人的景色也吸引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爭相賞玩,因此留下了不少墨寶和傳奇故事。
潮州西湖山的摩崖石刻自唐宋以來,世世代代累積,蔚為大觀,共有石刻300餘處,歷經劫難,保存下來的有100多處。這些石刻書體真草篆隸行皆備,內容有風物題詞、科舉題名、重要紀事、名人紀遊等等。
潮州文史學者 陳賢武
西湖的摩崖石刻最早在唐代李宿的觀稼亭,然後歷代官員對西湖的整治,從宋代起到民國時期,都對此歷歷記載,而且這些摩崖石刻非常早就列入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這些摩崖石刻的歷史內涵是非常豐富的。
這幅攝於上世紀20年代的老照片,湖山圖畫幾個鬥大的字就頗有來歷。
潮州文史學者 陳賢武
丁秉賢在道光二十八年曾經做過廣東的信宜知縣,他和一個朋友叫朱慎齋,在信宜做知縣要去省述職的時候,順便遊覽了潮州,發現西湖風光很美,朱慎齋是一個篆刻家,丁秉賢應朱慎齋之請,在摩崖石刻寫了這幾個字,再由朱慎齋刻上去,現在還保存在南巖,單字來說,現在是西湖摩崖石刻最大的石刻。
而這張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西湖公園大門的照片,仔細端詳,石牌坊上潮州西湖四個大字與現在牌坊正面的字體還有所不同。
許永光
這張是篆體,我這張是未換掉之前拍下來的,當時帶華僑來遊玩,這幾個字非常漂亮,現在還留著(在背面)。
牌坊正背面的潮州西湖為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大師,書法家、篆刻家陳大羽所題。牌坊上還刻著一對名聯:湖名合杭潁而三,水木清華,惜不令大蘇學士到此;山勢分村郭之半,樓臺金碧,還須倩小李將軍畫來。
優美的自然和人文風光引人入勝,而在那個條件匱乏的年代,潮州西湖也是群眾活動一處重要的場所。不少上了年紀的市民就對西湖賽龍舟的場面記憶猶新。
市民
在西湖賽龍舟我看過一次,每逢有活動很熱鬧,農村、市郊到處都有人來。
許永光
西湖賽龍舟,各村的人都來西湖看賽龍舟,兩邊的人很熱鬧,有小孩,有戴鬥笠的,到處非常喜悅。
在許永光保存下來的老照片中,西湖公園也曾經是全市運動會的舉辦場地。雙槓、跳高、體操、賽跑、遊泳等項目都留下了運動員奮力拼搏的身影。
許永光
遊泳池也是屬於在西湖舉辦的運動會一個項目,這些運動員在比賽,當時這個遊泳池挺不錯,水都是從「崩堤隙」來的。在北門有兩口池,水流快,水甚至可以喝,譁啦啦,水很清澈。
西湖之美,不僅記錄在了這五十多張珍貴的老照片中,也存留在每一位潮州人的記憶裡。一百多年來,流走的是時光,留下的是美景,鬧市中的寧靜所蘊藏的美好,正等待我們去欣賞、去發現。
回溯潮州西湖百年時光,讓我們看到潮州西湖的巨大變遷,更加明白背後的不易,也唯有好好珍惜當下的人、事、物、景,才能更好地前行。
【來源:鶴八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