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牆白瓦、木雕窗欞、簷角微翹,還環繞著西湖的源頭活水……一幢幢江南風情小別墅半圍著靈隱,悄悄地立了起來。杭州西湖街道靈隱村下天竺、白樂橋農居點,這樣一句話在村民間流傳:「汙水橫溢、違章亂搭建的老村,要變成西湖邊的休閒別墅區了。」
美麗的景中村小別墅還帶來新的生財之道,昨天,村民們告訴記者:「我們可和梅家塢、茅家埠、雙峰村不一樣,等5月份整治結束,咱要錯位經營,不光開茶室,還要開青年旅社。」
西湖源頭水盤繞
村子完全變樣了
白樂橋邊的農戶們可以天天享受西湖源頭活水。
「村裡有金沙澗、碧溪、後澗三條溪澗,它們從山上流下來,最後匯集到西湖,是西湖的三大源頭活水之一。」村民周大伯說。
金沙澗、碧溪相連,和靈隱支路平行,在小村南面流淌,後澗則自北高峰下,深而不寬,綿延二三公裡,成了小村的中軸線。如若從空中俯瞰,三澗就是小村中畫的那個大大「T」字,著名女作家,浙江省第一任文聯主席方令孺故居就坐落澗畔。
「整治前,村裡走路都難,別說綠化了。而現在不一樣了,你看,現在我們家旁種了多少樹,桂樹、櫻花、桃、李都有!」村民黃大媽帶著記者繞走村莊,「這是老年活動中心、這是綠化健身地……」村裡原本有的大灌木和胸徑大於6cm的喬木都被保留了下來,還新種了1萬餘棵喬木,綠化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
有了東陽木雕窗
老何竟然得了獎
下天竺、白樂橋農居點總共對近400戶的農家屋院進行了立面整修或翻建,村裡有整體規劃,建屋是村民親自動手,建築間都有些細微差別,村民何老伯家的「小別墅」就尤其漂亮。
三、四十扇老黃色的木雕窗戶,高湖石打磨的露臺圍欄都格外精緻。何老伯得意地告訴記者:「這可是我兒子從東陽定做的木雕窗戶,它們可幫我掙了不少補貼。」
原來,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靈隱景區農居立面整修實施辦法》裡頭有這樣一些有趣的規定:
(1)屋面瓦片為古建小青瓦的可得30分;
(2)釉面磚外牆或砂灰牆處理後塗刷灰白色牆面的可得10分;
(3)根據景觀需要為仿古花格木門窗的可得20分;
(4)根據景觀要求為木欄杆、石欄杆的可得10分;
(5)採用天然石板(料)勒腳的可得10分。
村民可按分數申請整修獎勵金。
「呶!用了小青瓦、仿古花格木門窗、景觀石欄杆……老何家的裝修基本符合規定,所以他拿到的獎勵是1.6萬餘元。」西湖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村民拿的都只有8千元、1萬元左右的獎勵,老何的獎勵拿得算是高的,「老何自家買這些材料,也多花了不少錢的呀。」
走青年旅社路線
盼著新年賺大錢
梅家塢村、龍井村整治後的新面貌為村民們帶來茶客如雲,靈隱村村民們的心裡卻另有一本帳:「我們下天竺、白樂橋位於靈隱景區配套服務區內,距靈隱寺才400米,別村村民都羨慕,說我們住在金山邊上。」
靈隱的人氣會給下天竺、白樂橋裡價廉物美的青年旅社帶來很高的人氣。「每年二三月份,很多老太太到我這裡來住宿,她們一般會提前和我打招呼。」家住白樂橋236號的徐依偉今年60歲,打算開「天友」旅館,「我家的床位有30~40個,現在村裡那麼漂亮,我的生意就更好了。」
「我的小旅館肯定乾淨漂亮,走『青年旅社』路線,」園春旅館的老闆李錫駿說:「一個10多個平方的房間我放3個床位,每個床位1米寬,這樣麼大概有20個床鋪,每個床位收20元左右。」
除此之外,村民的生財之道還有很多。下天竺、白樂橋作為靈隱景區最基層的香客服務中心,在大山門裡吃頓飯和在村裡吃農家菜,同樣的菜式,價格可能要差上一兩倍,因此開餐館也成了很多村民的生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