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江蘇省會南京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2021-01-10 澎湃新聞

南京市,地處長江下遊地區的中心地段,襟江帶河,地扼南北,物產豐富,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評價: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南京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天下文樞」,代有建樹,朱偰在《金陵古今圖考》中寫道:「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南京有60萬年的人類活動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約450年的建都史,享有「六朝古都」「十代都會」的美譽。

今日的南京,融古都風貌與現代文明於一體,是江蘇省省會,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長江三角洲唯一的特大城市和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重要門戶城市。

南京市

天藍水清南京城

南京自建城起,城市曾用名有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江寧、昇州、白下、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天京等。

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踐滅吳後,在今中華門西南角長幹裡築越城,為南京建城得名之始。周顯王三十六年(楚威王七年,前333),楚威王滅越,在石頭山置金陵邑,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秦設會稽郡,金陵邑屬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東巡,廢金陵邑,設秣陵縣。漢建安十七年(212),孫權移治秣陵,改秣陵為建業。

孫吳都建業圖

吳黃龍元年(229),孫權遷都建業,為南京建都之始。西晉初,改建業為建鄴。晉建興元年(313),為避司馬鄴之諱,改建鄴為建康。晉建武元年(317),晉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即帝位,史稱東晉。宋、齊、梁、陳相繼定都建康,史稱南朝,南京因而有「六朝古都」之稱。楊吳天祚三年(937),南唐建都金陵,改金陵府為江寧府。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改江寧府為建康府。元天曆二年(1329),元改建康為集慶。

《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局部)

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克集慶,改名應天府。1368年1月,朱元璋即帝位,國號大明,建元洪武,同年9月,朱元璋頒布《南北兩京詔》,以金陵為南京。古金陵從此得「南京」之名。清順治二年(1645),清軍佔領南京後,改應天府為江寧府。順治六年清設兩江(江南、江西兩省)總督衙署於江寧府。鹹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南京,改稱天京。同治三年(1864),清軍攻陷天京,南京仍為江寧府治。

清代乾隆初年江寧府城圖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改江寧府為南京府,後稱南京。國民政府1927年建都南京,始置南京市,直隸國民政府行政院。

總統府

1949年南京解放,成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1953年1月1日,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併,成立江蘇省,南京為省會。1958年7月,南京除市區外另轄江寧、江浦、六合三縣。1962年6月,上述三縣又析出南京。1971年至1983年,江寧、江浦、六合、溧水、高淳五縣又先後歸屬南京。自此,南京市逐步形成六城區(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四郊區(雨花臺、棲霞、浦口、大廠)、五縣的區劃格局。

濱江風光帶  (攝影:張健)

1989年,國務院批准南京市實行計劃單列。1994年2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明確南京的行政級別為副省級。2001年2月,江寧縣調整為江寧區。2002年4月,撤銷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浦口區,撤銷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六合區。2013年2月,原秦淮區、白下區撤銷,成立新的秦淮區;原鼓樓區、下關區撤銷,成立新的鼓樓區;溧水、高淳撤縣建區,南京市共有11個區。

因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五代十國的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曾建都於南京,南京又有「十朝都會」之稱。

南京奧體中心  (攝影:方飛)

玄武區

《大美玄武》(攝影:沈旻)

《夕陽下的南京站》(攝影:王立婷)

玄武區以境內玄武湖而得名。南朝宋元嘉二十三年(446)出於都城「四神布局」之需,因湖在城北,故名為玄武湖。

戰國時,區境屬金陵邑。從東漢到民國21年(1932),區境幾經變更。民國22年(1933)3月,區境為南京第一區。1949年6月起,沿用第一區。1955年8月,改稱玄武區。1967年改稱要武區。1973年復稱玄武區至今。

《臺城之冬》(攝影:梁永生)

玄武區是南京市的政治中心,文教發達,商業繁榮,交通便利,為南京市之門戶。六朝時,為宮城所在地。明初,宮城大部亦在區內。太平天國的天朝宮殿、民國時的大總統府和後來的國民政府、總統府,俱在區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等重要機關都在區境。

《兩山之間》(攝影:金洪源)

秦淮區

夫子廟

因秦淮河流經區域全境而得名。春秋時期,區境屬金陵邑,秦改稱秣陵,六朝改稱建業、建康。隋朝,並建康、秣陵等縣入江寧縣。楊吳重置江寧縣後,上元、江寧兩縣同城而治,區境亦在兩縣轄內。

燈影新街口

清代中葉,區境全入江寧縣。民國16年(1927)區境基本在二區、三區、四區範圍內。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區境部分區域稱第二區,1955年改名白下區;1950年6月,區境部分區域稱新三區,1955年改稱秦淮區。2013年2月,原秦淮區、白下區撤銷,成立新的秦淮區。

秦淮夜色

建鄴區

河西CBD

南京眼步行橋

「建鄴」為南京古地名。漢建安十七年(212),東吳孫權為建帝王大業,改秣陵(今南京)為建業。晉太康元年(280),武帝司馬炎復建鄴為秣陵。太康二年(281),於秦淮河以北設建業縣,翌年改建業為建鄴。

莫愁湖一角

民國22年(1933),南京開始設置區級建置,區境為第五區。翌年,秦淮河以西劃歸上新河區。1950年6月南京重新劃區,原第五區改稱第四區。1955年8月定名為建鄴區,1967年3月改為紅衛區,1973年12月恢復現稱。

綠博園

鼓樓區

夜色濱江(攝影:王昆遠)

閱江樓

鼓樓區因區內有明洪武十五年(1382)所建鼓樓而得名。

政區建置的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戰國時期的金陵邑。民國22年(1933),南京市劃設行政區,區境為第六區、第七區,是建區之始。1949年南京解放,1950年第六、第七區調整為新五區、新六區(後習慣稱為第五區、第六區)。1955年第五區改鼓樓區,第六區改為下關區。鼓樓區,1959年改為鼓樓區人民公社,1963年復名鼓樓區,1967年又改延安區,1973年再復名鼓樓區;下關區,1960年改為下關區人民公社,1967年改東方紅區,1973年再復名下關區。2013年2月,原鼓樓區、下關區撤銷,成立新的鼓樓區。

鳳迎紫峰(攝影:王昆遠)

石城夜色美(攝影:鍾平)

棲霞區

棲霞古寺

因境內千年古剎棲霞寺而得名。

今之區境,春秋戰國時期先屬吳,後屬越,再屬楚。秦時,置江乘縣。隋開皇九年(589),廢臨沂等僑縣及江乘縣,均併入江寧縣。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江寧縣更為上元縣,棲霞地區屬之。其後,棲霞地區分屬上元、句容兩縣,至宋、元、明、清大體上歸屬如舊。1913年,重置江寧、句容二縣,區屬隨之而變。1934年,燕子磯和孝陵衛地區劃歸南京市,設南京市第九、十兩個鄉區。1945年,國民政府還都後,恢復第九、十區。1949年1月,燕子磯區析出八卦洲,單設南京市第四區。

古邑江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區境先後成立燕子磯、中山陵園、棲霞三區,鼎足而處。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成立南京市「大郊區」後,三區建置一度撤銷,區境所在復又呈現「朝分夕合,領屬多變,治所無定」的分治局面。其間,江寧縣、六合縣、下關區、玄武區、鼓樓區等均分別管轄過區境部分區域。1963年4月,燕子磯、中山陵園、棲霞區建置恢復。1965年5月,三區合併成立棲霞區。1970年1月,分設棲霞區和鐘山區;1975年4月,鐘山區撤銷併入,棲霞區始延續至今。

棲霞寺舍利塔

棲霞紅葉

雨花臺區

 

蓮花湖景色(板橋新城 供)

區名源於雨花臺。雨花臺系二三百萬年前古長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積物所形成,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相傳梁代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感泣天神,落花如雨,故名雨花臺。

夜色中的花神廟立交橋

夜色中的賽虹橋立交

民國時期分屬南京市第十一、十二區和江寧縣。1949年4月南京解放,建立第十一、十二區。1950年6月,改名第十、十一區。1953年,第十一區大部分劃給江寧縣(1956年又劃歸雨花臺區),其餘併入第四、十區。1955年8月,第十區改稱雨花臺區。1958年10月,撤雨花臺區,成立南京市郊區。1960年撤郊區,原雨花臺區分轄白下、秦淮、建鄴3個城區。1963年4月,分建雨花臺區和江東區。1965年5月,江東區、雨花臺區全部和中山陵園部分調整合併為雨花臺區。1980年10月,全區轄5個鎮、10個公社。後經多次調整,2002年10月,原江心洲鎮、沙洲街道和雙閘街道秦淮新河以北地區劃入建鄴區。

雨花臺

江寧區

江寧百家湖

江寧東山新貌

西晉太康元年(280) 析秣陵縣西南境置臨江縣,二年更名江寧縣,寓「江外無事,寧靜於此」之意。治今江寧街道,屬揚州丹陽郡。隋開皇九年並同夏、建康、湖熟、丹陽諸縣入江寧縣,屬蔣州,移治今南京市區。唐武德三年(620)改江寧為歸化縣,貞觀九年(635)復為江寧。至德二年(757)於縣置江寧郡,乾元元年(758)改為昇州,兼置浙西節度使。

祿口機場航站樓

上元二年(761)州廢,改江寧為上元縣,屬潤州。五代楊吳天祐十四年(917)析上元,再置江寧縣,屬昇州。此二縣同城而治。宋屬江寧,元屬建康路,明屬應天府,清屬江寧府。民國元年改為南京府,旋廢府存縣,並上元縣入江寧縣,為江蘇省省會,仍治今南京市區。民國3年(1914)至民國16年(1927)為金陵道治。民國16年劃城區置南京市。民國23年(1934)移治東山鎮,為江寧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地。新中國成立後江寧縣屬鎮江專區,1958年改屬南京市,1962年復歸鎮江專區,1971年重新劃歸南京市。2000年12月,撤縣設立南京市江寧區。

美山美水黃龍硯

浦口區

魅力濱江(攝影:滕宏飛)

晨韻(城南河)(攝影:滕宏飛)

「浦口」因浦子口舊有地名而得名。據《江浦縣誌》載:「浦口……元為浦子市,亦稱浦子口,故名至今。」浦子口晉時稱宣化鎮,隋時為六合鎮,築有晉王城。元初改稱浦子口。明初為江浦縣治所。

永寧街道滁河灣(攝影:滕宏飛)

春秋時周靈王十三年(前559),區域屬楚。自秦漢始,分屬棠邑縣(隋初改六合縣)、東城縣(西晉初改烏江縣,後又改和州)、建陽縣(南唐時定名來安縣,後改滁州)。明洪武九年(1376),浦口改屬江浦縣。民國16年(1927),浦口商埠區域(今泰山街道中浦、碼頭社區一帶)劃屬南京市,建為南京市第八區。1949年4月,江浦縣浦鎮、東門鎮劃屬南京市,與第八區合併成立南京市兩浦區,1955年8月,定名浦口區。2002年4月,浦口區與江浦縣合併,成立新的浦口區。

老山層巒疊嶂(攝影:刁愛國)

六合區

滁河從六合城中蜿蜒而過(攝影:陳星)

龍池湖畔(攝影:成功)

六合古名棠邑。隋朝時期,因境內的定山(現浦口境內)。有寒山、獅子山、雙雞山、芙蓉山、高妙山、石人山六峰,峰連環合,而稱「六合山」,六合因山得名。

2500年前,古六合即見諸史籍。春秋戰國時期名棠邑。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置棠邑縣,隋開皇四年(584)置六合縣,六合自此定名。六合襟江控淮,歷來為南北爭戰之地。地域隸屬、政區建置頻繁。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揚州、南京、泰州、鎮江、六合專區管轄。1980年設立大廠區。1975年,六合劃歸南京市。2002年,六合縣與大廠區合併成立南京市六合區。

位於六合新城的圖書館、文化化、博物館成為六合區的文化新名片(攝影:陳星)

六合新貌

溧水區

無想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深高速與寧杭高鐵交匯

因溧水(古稱瀨水)得名。民間另說源於溧山,又名慄山,以其形如慄,故名,但未經史料證實。

隋開皇十一年(591),析溧陽西北境及丹陽故地置溧水縣(古稱中山),為建縣之始。大業(605~618)初州廢,改屬丹陽郡。唐武德三年(620)屬揚州,九年改屬宣州,乾元元年(758)又屬昇州,後復屬宣州,光啟三年(88年)再屬昇州。五代因之。北宋屬江寧府,南宋屬建康府。

元元貞元年(1295)升溧水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為縣。民國元年至三年(1912~1914),先後屬南京府、金陵道。民國18~38年(1929~1949),分別屬江寧區、溧陽區、江蘇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9年4月解放後屬鎮江專區,1958年屬常州專區,1959年復屬鎮江專區,1983年1月劃屬南京市。2013年2月,撤銷溧水縣,設立南京市溧水區。

石臼湖邊天鵝等飛禽棲息

高淳區

國際慢城風光

「高淳」因地高民淳而得名,其名最早見諸南宋詩人範成大《高淳道中》詩,原為鎮名,明弘治四年建縣時,「初擬淳化,欽定高淳」,即鎮為縣。

高淳湖濱大道

春秋時周景王四年(前541),吳王餘祭在今境內築固城,置瀨渚邑,曾是古溧陽、溧水的縣治所在地。明弘治四年(1491)割溧水縣西南7鄉置高淳縣,因宋置高淳鎮(後改淳溪鎮,即今治),遂以鎮名縣。明屬應天府,清屬江寧府。民國3年至民國16年(1914~1927)屬金陵道,民國23年至民國25年(1934~1936)屬溧陽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1936)改屬江寧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後改為第一區)。

1949年屬蘇南行署鎮江專區,後屢屬江蘇省鎮江(1953、1959、1970)、常州(1958)專區或地區。1983年鎮江地區撤銷,改屬南京市,2013年2月,高淳撤縣建區。

遊子山坊

高淳老街

組稿:江蘇省地方志辦公室與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編撰。感謝南京市各區地方志辦公室給予的大力支持。

文字來源:《江蘇建置志》《江蘇省市縣概況》《江蘇省志·地名志》《南京市志》

文章來源:方志江蘇微信公眾號

本文系「方志江蘇」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和微信群,媒體及公眾號轉載煩請獲得授權!

(原標題《權威發布!江蘇省會南京及各區縣的來龍去脈》)

相關焦點

  • 如果南京不是江蘇的省會,蘇州也不會成為省會城市,原因很現實
    江蘇省作為我國經濟實力最為強悍的城市,不僅有南京和蘇州這兩座新一線城市,就連無錫的人均GDP也位居全國第二,然而即便是江蘇的經濟發展比起廣東、福建等經濟發展貧富差距較為大的城市相對均衡,但是作為一個有著13座地級市的省,眾多城市的經濟發展也依舊會有不小的差距,而在經濟發達的南京和蘇州的帶領下
  • 江蘇省會南京毗鄰安徽省,那麼安徽人和江蘇人誰更喜歡南京呢
    江蘇省是我國的文化大省,同時也是經濟強省, 有經濟頂尖的蘇州、江南四小龍之一的無錫、徐州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還有迅速發展的黑馬南通, 當然重點是被稱為六朝古都的南京。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中國非常有名的旅遊城市之一,但在省內經濟方面蘇州略差,與無錫也沒有區別,這方面與南方的多元化發展有關,另一方面南京的地理位置也略接近江蘇省的邊緣。南京離安徽幾個城市也非常近,如滁州和鞍山等,許多安徽小夥伴沒有約定就來南京生活和工作,這和省會南京的安徽人都非常多,南京也是多元化的省會。
  • 為什麼南京被稱為徽京,作為省會在江蘇的首位度這麼低?
    由此可見,南京對安徽的輻射有多強, 3、為什麼南京在江蘇省內沒什麼地位?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些話,有人說江蘇是由十二個省會和一個安徽省會構成的,也有人說江蘇是散裝的,這些都是對江蘇內部矛盾的解釋。 但南京對江蘇其他城市沒什麼向心力呢?
  • 江蘇及南京各專科學校排名,必看
    江蘇本科批志願填報即將在8月2日結束,而專科批次的志願填報還有時間可以好好考慮。今天,小瓜就給大家匯總下江蘇及南京的專科學校吧,供大家慢慢查看。文章結尾會給大家推薦一個很好用的志願填報助手哦,一定要收藏。
  • 如果南京成直轄市,江蘇新省會將會是它?但後面3個「虎視眈眈」
    我國各大省份為了能快速發展,都選出了「帶頭」大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省會。每一個省會都是這個省份的「門面擔當」,我國各省的省會選取出來後,就很難再發生改變。但近年來不斷有消息傳出,江蘇省的省會南京有望成為我國繼北京、上海、天津、重慶之後,第五個直轄市。不過這只是傳言,至今官方都還做出回應。
  • 剛剛江蘇100區縣房價出爐!
    (數據來源:大數據房產平臺,僅供大家參考) 從截至3月9日的江蘇各區縣房價排行榜數據來看,榜單前十均為南京市和蘇州市,其中南京市佔 數據不能只看一家,疫情期間江蘇十三太保狠狠火了一把,筆者這次也查看了中國房價行情網站的最新數據,一起來看看十三太保各區縣房價究竟誰更硬氣~ 南京:前十榜單佔7席!
  • 若江蘇更換省會,可能是這兩座城市,其一是江蘇的前省會城市
    區位對一個城市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比如武漢、鄭州這樣的城市,就是因為它的區位優勢,才能成為省會城市,甚至全國中心城市,很多人看到這裡就會說,區位優越就一定會發展得很好,這不是絕對的,區位優勢在一個城市的發展中確實是有優勢的,也不是絕對的,區位優越就可以發展得很好,但不是決定一個城市發展得好壞的唯一因素
  • 江蘇即將打省會牌,GDP總量遠超南京,蘇州長三角第二會被擊敗
    但是經濟發展實力比較均衡的省份卻很少,江蘇是這樣一個省份,它是我國較少的幾個發展實力水平相對平衡,也是各地區差異不是特別大的省份之一,可以說經濟發展程度還是不錯的。江蘇內部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也就是說,蘇北地區的發展水平一直比較差,但近年來江蘇也不經意地將許多重點政策資金和資源傾斜到蘇北地區。正是因為這種重點傾斜。
  • 為何南京只能當江蘇省會?將它劃給安徽會怎樣?江蘇:我不願意
    如果在之前南京城還沒有被劃給江蘇之前,就被確定劃分給安徽做省會城市,那麼現在的南京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發展趨勢?首先,如果安徽的省會是南京,那麼安徽的高校資源可能會位居中國首位。1952年,南京成為江蘇省省會,江蘇省能夠在短時間內很好消化南京所帶來的強大力量。所以看哪一個城市能夠被劃分給哪一個省市,需要從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去考量、去計算未來的發展成績。所以人們之前將南京城劃分給江蘇省,也是在做好充分考量之後,才商量出得出來的最終結果。
  • 鎮江揚州徐州,即使沒有南京,江蘇省會也輪不到蘇州
    鎮江揚州徐州,即使沒有南京,江蘇省會也輪不到蘇州!有些人認為,江蘇江蘇,江即江寧南京,蘇即姑蘇蘇州,如果南京不做江蘇省會,自然是蘇州做了。蘇州其實不是這樣的,許多蘇州人並不真的希望蘇州成為省城,一是無法輻射全省,二是蘇州人的脾氣就是內秀,喜歡精緻的慢生活,沒有領導氣質,把玩小物件倒是很在行,領導這種任務還是要靠南京。
  • 江蘇省內各城市人均GDP排名,無錫第二,省會南京連前三都排不上
    江南是個好地方,江南自古就很富饒,人們都很嚮往的江南,那麼,江南地區的一個省,江蘇,以及這片土地上哪個城市的人均GDP佔全省的前列,這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民所在城市的生活水平,現在我們來看看哪些城市嶄露頭角,那裡的人是否更富有,我們根據上半年江蘇省各市人均GDP排名指出。
  • 江蘇100區縣房價排行榜出爐!快來看看誰才是真正的「蘇大強」?
    (數據來源:中國房價行情網,僅供參考從截至6月18日的江蘇各區縣房價排行數據來看,榜單前十均為南京市和蘇州市,其中南京市佔7個區,蘇州市佔3個區。南京:榜單前十佔7席!老大哥實力就是強近一年平均單價:31491元/㎡今日均價:31083 元/㎡,環比 +1.20%南京作為江蘇省省會城市,同時也是是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房價均價名列「江蘇十三太保」房價榜首
  • 南京這個省會有多「牛」?在江蘇,好多省級單位都用「南京」開頭
    南京,位於我國的華東地區,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長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南京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還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有著「六朝古都」的美譽。南京旅遊資源豐富,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遊客,也成為了我國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
  • 江蘇下一個特大城市,實力超越省會南京,常住人口更是超過千萬
    在中國的很多省份中,江蘇省非常有名,不僅經濟發達,城市美景也數不勝數,13個地級市各有特點,發展均衡,所以江蘇省整體的經濟是名列前茅的,江蘇有南京,蘇州,無錫,都是非常知名的城市。江蘇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發達的城市,自古以來就是許多人嚮往的地方,這裡歷史悠久,不僅有聞名天下的江南水鄉,也有令人稱道的江蘇美女,大家都知道江蘇的省會南京,不是江蘇發展最好的城市,發展最好的是蘇州。江蘇可能會加上一個特大城市,這個城市就是當地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城市——蘇州!
  • 江蘇GDP第一的城市,享有「人間天堂」的美譽,不是省會南京
    與此同時,江蘇也是經濟強省,唯一的下轄地級市都上升到了100大省之一,其經濟水平相當於中等發達國家。眾所周知,江蘇省省會城市是南京,南京是歷史悠久、文化遺產深厚的國家歷史文化城市,有著「六朝古都」的美譽。南京的經濟實力也很強,但不是江蘇省第一,而是GDP排名第一,而是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蘇州」,2019年蘇州GDP領先省會南京5000多億。
  • 江蘇如今開始打省會牌,資源傾斜戰略新轉變,15年內GDP將超蘇州
    眾所周知,今天的中國有很多省份,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歷史,在眾多省份中,有一個省是大家特別關注的,那就是江蘇省,在全國各大省份中,江蘇省的經濟實力也可以算是很不錯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江蘇省可以說是全國少數幾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均衡的城市之一,而不同地區之間的差距並不是較大的省份之一,今天,邊肖將向你介紹江蘇省。
  • 南京:太意外了,最想取代我做江蘇省會的,居然不是蘇州
    南京:太意外了,最想取代我做江蘇省會的,居然不是蘇州!一種觀點認為,連淮揚鎮高鐵從連雲港~淮安~揚州~鎮江,然後向東經過常州無錫蘇州上海。也就是說揚州已經打通了溝通蘇南、上海的高鐵線路。加上省內寧啟動車,此刻已經匯聚在揚州了。
  • 南京直轄後,誰會成為江蘇的新省會,無錫和南通都沒機會
    江蘇省地處長江經濟圈,轄13個地級市,全部進入百強,江蘇人均gdp,中國的最高水平的綜合發展,省經濟的迅速發展,江蘇各城市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更多的城市,一個省的省會城市擁有的位置,特別是現在,南京市直屬的呼聲日益高漲,那麼如果南京的廣域,江蘇省,到底是哪個城市從肩膀江蘇省的省會旗
  • 江蘇「最值得期待」的城市,一旦南京「直轄」,它將有望成為省會
    眾所周知,我國國土遼闊,國土面積達34個省、600個城市,各城市致力於經濟發展,近幾年來,江蘇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在我國這麼多城市裡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真不可思議。在江蘇國內,南京、蘇州、無錫也成為中國許多城市中最優秀的人,江蘇省有最值得期待的城市,如果南京被選為直轄市,也許會成為江蘇省的下一個省會,這個城市是揚州,揚州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從漢朝到清朝幾乎經歷了通史繁榮。
  • 南京直轄後誰會成為江蘇的新省會,你肯定想不到是這個城市
    江蘇省位於長江經濟帶,管轄13個區市,都進入百強,唯一的所有地級市都進入百強省, 江蘇省人均GDP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江蘇省各城市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許多城市中,一個省的省會有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現在南京市應直轄的呼聲越來越高, 如果是南京直轄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