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0月17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到克勒門去尋夢,正成為滬上文化人的一種時髦。昨日,已連續推出多場精彩文化活動的克勒門藝術沙龍,再度聚焦「王開照相館與上海老照片的故事」。國際貴都大飯店劇院的大屏幕上,播放著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尤其珍貴的是其中還有阮玲玉、周璇、胡蝶、陳雲裳等電影明星的生活照。這些生動真切的影像,再現了老上海的時尚風情,也打開了上海人塵封的記憶。原王開攝影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孫孟英、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娓娓講述著照片背後的故事,令觀眾讚嘆:「那個年代的上海,曾那麼繁華,那麼摩登,那麼美。」
利用名人效應,「王開」名聲大振
說起王開的歷史,孫孟英可謂如數家珍。大名鼎鼎的王開照相館究竟拍下過哪些珍貴的歷史鏡頭呢?據孫孟英介紹,王開照相館真正出名,是通過兩件事:一件事發生在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王開老闆王熾開派出攝影師前往北京,拍攝了人們為一代偉人送葬的歷史畫面。王熾開將這些照片加上「王開攝影」的落款,洗印多份,分送知名人士,令「王開」一時間聲名大振。另一件事是在1927年,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行,王開派出技術最好的攝影師,使用當時相當高級的「羅勒發來克斯」快鏡,搶拍了許多精彩的比賽場景,趕在當天晚上衝洗出來,發送給各家報館。王熾開不求稿酬,只提出一個要求:報館在使用這些照片時註明「上海王開照相」字樣。為了提供高水平的新聞攝影,王開還不惜動用昂貴器材,甚至還有專用飛機。使得當年的重要報紙,如《申報》、《大公報》等,翻開全是「王開照相」。
除了以新聞照片見長,王開老闆也很善用明星效應。「王開」有這樣一個規矩:凡是上鏡漂亮的,「王開」會送一套照片,同時把樣照放在櫥窗裡展覽。而當時眾多電影導演常通過這些照片來尋找合適演員,這樣的機遇自然吸引了一大批明星和想成為明星的人。周璇、胡蝶、黎莉莉、阮玲玉、張織雲、陳燕燕、陳雲裳、黃柳霜等上海灘光鮮亮麗的影視明星都是在「王開」這家照相館出入的常客。周璇成名前就曾至「王開」拍過許多照片,她有一幀經典半身側面照,拍攝時只有17歲。甚至連阮玲玉葬禮上用的遺照,也是頭天晚上從王開攝影師姚國榮家裡取走的。足見王開與明星的密切關係。
如今這些老照片,都珍藏在王開照相館的檔案室裡。有專家認為,這批老照片中的人物服飾、髮型,精緻而豐富,展現了上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文化習俗,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同時它們也是一部生動的中國電影史。
孫孟英已圍繞這些照片,創作了相關書籍。他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在照片中回味歷史。
[王開緣·名人談]
秦怡深情追憶愛人金焰
90多歲高齡的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秦怡老師,昨日也來到了克勒門綺夢專場,和現場觀眾一起追憶王開照相館那些老照片所記錄的點點滴滴。而王開照相館當年為她的愛人、有「電影皇帝」之稱的金焰所拍攝的一幀照片,更是勾起了她的深情回憶。
2006年年底,一場因自來水龍頭破裂而造成的「水災」,使孫孟英在公司地下倉庫的檔案室裡意外發現一隻塵封40年的舊紙箱,打開紙箱,一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珍貴老照片赫然映入眼帘……其中最為珍貴且燦爛奪目的,是周璇、阮玲玉……等諸多電影明星的玉照。但是由於年代久遠,不少明星照片需要辨認。
有人拿著照片上門找秦怡幫忙辨認。面對一張不知名的演員照片,秦怡只看了一眼,她就非常肯定地認出了照片上那人正是她的愛人:「是金焰,肯定是金焰,我認得出那身衣服。雖然那衣服在家他從沒穿過。」據說王開後來特別複製了一張金焰的照片贈送給秦怡,讓她格外高興。
鄭蘋如侄子講述真實姑姑
當時能進「王開」拍照的除了影視明星,還不乏政界、商界名人,他們的不少照片甚至更具歷史價值。比如鄭蘋如,張愛玲小說《色·戒》的女主人公原型,她在「王開」所拍的照片曾刊登於1937年7月的《良友》畫報封面,當時因她身分特殊,只稱「鄭女士」三個字,而未寫全名。昨天鄭蘋如的侄子鄭國基也來到了克勒門現場,講述鄭家的故事。
2007年,他是在電視新聞中看到了王開這批老照片,其中有一張年輕女子的著色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我一眼就認出了她,她就是我的姑媽鄭蘋如。」
鄭蘋如的故事曾轟動上海灘,1950年被女作家張愛玲寫成小說《色·戒》。後來又被華裔導演李安改拍為電影,影響甚廣。看到小說、電影裡,說王佳芝對漢奸丁默村動了真情,鄭國基反駁道:「這是胡說。我二姑媽有未婚夫的,中央空軍學校的高材生,宋美齡去美國買飛機都經常要帶上他。可惜這對相愛的人,雙雙為事業犧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