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農林旅三產融合 長寧做好「竹」文章「名利」雙豐收

2020-09-16 宜賓新聞網

「2019年,長寧成功創建成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當年共吸引遊客超過 12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42.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6%、14.78%。」9月7日至8日,記者走進宜賓市長寧縣,縣長賈利華亮出去年的成績單。

經歷了6級地震的長寧,在文旅產業的發展帶動下,縣域經濟迅速回升。去年,長寧GDP在宜賓全市的排名從第七躍升至第四,在全省183個縣(市、區)中的排名也大幅躍升。

「名利雙收」的長寧,藏著怎樣的發展秘籍?答案之旅從竹海鎮一個名叫「永江新村」的地方開始。

做靚鄉村竹林風景線 小村子變身樣板村

永江新村位於蜀南竹海景區南線,9月8日,記者來到這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棟造型獨特的建築——遊客中心:它的樣子像兩把撐起的傘,靈感來源於長寧特有竹林物產——竹蓀。這棟建築是由日本建築設計大師本間貴史設計建造,他充分考慮了當地的環境因素,將建築與竹林環境有機融合,呈現出古典與現代融合的獨特美感。

走進其中,政務服務、旅遊諮詢、失物招領、物品租賃、導遊講解等基礎服務一應俱全,竹桌椅、竹扇、竹杯、竹筍等產品分區陳列。而遊客中心一個出口處,竹產業研究院、半步餐廳、浮生閒酒店、竹枝書院也全部落成,等待迎接第一批遊客。

難以想像,這個前有池塘、花海,後有溫泉、書院,竹林掩映下的美麗村莊,在2年前還是一個只有雜亂竹林、農作物和少數居民的小村子。

改變從2019年春天開始。長寧縣爭創天府旅遊名縣工作啟動,地理位置、自然生態較好的永江村被列為促進農林旅三產融合、重點打造的樣板村。

整合集體經濟建設項目,流轉200餘畝土地,建設水旱輪作高產示範區、稻漁共生示範區、綠色果蔬採摘區……1.5億元資本投入下,永江村的面貌一點點發生改變。曾參與策劃、打造成都崇州道明竹藝村的陳莉成為永江村項目負責人之一,閒置住宅翻新做民宿、引入新村民,圍繞竹特色開展文創活動等不少成功經驗被她複製到永江村。

從外觀到發展理念再到產業模式,一年來,永江村變為媲美道明竹藝村的「網紅」新村。「新村將於今年10月正式開村,儘管部分室內裝修還未完工,不少遊客已經提前預訂。」陳莉說。

在「竹」資源上下功夫 縣域經濟節節高

事實上,像永江新村一樣,擁有豐富的竹林資源,但缺乏景觀打造、環境有待升級的鄉鎮、村落在長寧還有很多。長寧將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工作作為全縣上下「一盤棋」工作,一年來,圍繞「竹」文旅資源,堅持項目帶動,引領全域旅遊和縣域經濟發展,不論鄉村、城區或者景區等旅遊場所,還是交通、餐飲、住宿等旅遊鏈條,一系列改變在悄然發生。

從長寧高速公路出口到竹海西大門,新建的竹海連接線不僅將行程縮短至十幾分鐘,沿途打造的竹景觀更是讓遊客初入長寧,便感受到「竹鄉」的魅力。而從長寧縣城到竹海景區,另一條風景靚麗的快速通道——竹景觀大道也已經於今年5月通車。

蜀南竹海景區內,觀雲臺等17個提質項目加速推進。從觀雲臺向下望去,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像一幅巨大的百龜拜壽圖。

來到竹海酒莊,這裡已經從一個釀酒工廠「搖身一變」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遊客不僅能夠參觀窖池,體驗種酒,還能在「實驗室」裡用竹根水調製一款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竹海酒,再品嘗一席獨具特色的全竹宴。

圍繞蜀南竹海景區,整個竹海鎮都被打造成為竹文旅小鎮。以竹文創產品展示、交易,集休閒、觀光、餐飲為一體的特色街區——萬嶺小鎮項目即將開業。以川東特色木製建築為主體、以竹文化為主題的山間民宿竹安隱所成為網紅民宿。

這些新景觀、新項目讓長寧的竹資源延伸出新引力。今年1至7月,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全縣仍接待遊客658.15萬人次、旅遊收入69.72億元,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長寧小標籤

生態更好:長寧擁竹而生、因竹而名,全縣生長竹類485種、竹林71.2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4.88%,堪稱「竹王國」。

名片更靚:這裡擁有中國唯一以竹類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同時也是世界上竹種類最多的天然竹林。

產業更強:長寧大力推進文旅產業與農業、工業、體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以竹文化為IP,竹文化+紅色文化、洪謨文化、研學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鹽文化等「1+6」互融發展體系。

相關焦點

  • 四川長寧:做好「竹」文章「名利」雙豐收
    做靚鄉村竹林風景線小村子變身樣板村永江新村位於蜀南竹海景區南線,9月8日,記者來到這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棟造型獨特的建築——遊客中心:它的樣子像兩把撐起的傘,靈感來源於長寧特有竹林物產——竹蓀。這棟建築是由日本建築設計大師本間貴史設計建造,他充分考慮了當地的環境因素,將建築與竹林環境有機融合,呈現出古典與現代融合的獨特美感。
  • 做好「竹」文章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長寧縣永江竹藝新村,以鄉村振興為統領,依託當地豐富的竹資源,以竹文化為靈魂、文創產業為抓手、社區參與為基礎,大力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鄧小剛對此予以肯定,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抓住推進鄉村建設行動等重大機遇,結合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進一步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大力探索竹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建設好竹景觀
  • 江南大學"尋安竹跡"實踐團赴安吉開展"三產融合"實踐活動
    7月20日至7月23日,江南大學商學院「尋安竹跡」國情社情實踐團一行5人來到浙江省安吉縣進行實地調研,探究新常態下新農村建設三產融合創新機制。
  • 江南大學"尋安竹跡"實踐團赴安吉開展"三產融合"實踐活動
    7月20日至7月23日,江南大學商學院「尋安竹跡」國情社情實踐團一行5人來到浙江省安吉縣進行實地調研,探究新常態下新農村建設三產融合創新機制。
  • 納溪統一戰線做好「竹」文章助力「美麗鄉村風景線」打造
    的指示精神,做好「竹」文章,在助力「美麗鄉村風景線」打造中貢獻力量。一、以竹為媒,搭建招引平臺。依託納溪區90多萬畝林竹,發揮統一戰線聯繫廣泛的優勢,成立竹產業招引組,成功引進以竹酒人才朱天虎和四川大學教授李濤為核心的12人竹酒科研團體,建成四川活之釀釀酒公社,專項研究鮮竹釀酒、活竹長酒、竹體液調酒等工藝,建成全國唯一以「竹酒起源」為主題的活之釀竹酒博物館,實現年產值2000多萬元。
  • 福建日報:三產融合,永安竹子節節高
    過去只能賣竹、賣筍,如今竹林賣風景。上石村的變化,是永安多年來深耕竹產業,加速竹產業三產融合的結果,如今,永安的竹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範圍不斷拓展,功能不斷增多。
  • 長寧:乘勢而上,跑出文旅融合發展加速度
    得益於全域旅遊的布局,今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長寧文旅產業的回暖和上升趨勢仍十分明顯。「旅遊+」融合發展 催生文旅新業態「旅遊與竹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相融共生,與農業、工業、體育、康養、研學等產業加快融合發展,催生培育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新業態。」在長寧縣委主要負責人看來,「旅遊+」是長寧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大突破。
  • 福建日報:三產融合,永安竹子節節高
    過去只能賣竹、賣筍,如今竹林賣風景。上石村的變化,是永安多年來深耕竹產業,加速竹產業三產融合的結果,如今,永安的竹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範圍不斷拓展,功能不斷增多。
  • 境外首秀,長寧竹「豔」澳門!
    化身「推銷員」,走進四川觀察直播間向全國乃至國際觀眾介紹竹都長寧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文旅產品四川觀察等媒體大咖紛紛聚焦長寧為長寧的特色文旅產品瘋狂打Call~分分鐘吸睛無數!Delicacies 長寧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長裙竹蓀之鄉」,長寧苦筍、長裙竹蓀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每天都產新鮮竹筍,竹食品銷往全球。
  • 「竹"豔澳門!長寧向世界推介竹生態文化旅遊產品
    」—— Hello,Travel ——長寧是「中國竹子之鄉」「中國長裙竹蓀之鄉」,長寧苦筍、長裙竹蓀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每天都產新鮮竹筍,竹食品銷往全球採天地之靈氣,取竹根之泉水,釀五糧之精華,長寧竹酒獨具特色。
  • 崇義三產融合步入快車道-贛州頻道-中國江西網首頁
    5月27日,筆者獲悉,崇義縣圍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和「兩山論」發展思想,以成功獲評第二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縣為契機,立足生態資源稟賦,大力推動竹木、刺葡萄、南酸棗、茶葉、生態魚等特色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 一年看變化|專訪長寧縣委書記董茂成:「備考」30餘年終「成名」長寧要建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四川在線記者 郭靜雯長寧,擁竹而生、因竹而名,全縣生長竹類485種、竹林71.2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4.88%,堪稱「竹王國」。這裡擁有中國唯一以竹類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同時也是世界上竹種類最多的天然竹林。
  • 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原標題】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強根基 顯特色 樹品牌  每逢節假日、休息日,國內外的遊客會來到賓陽縣體驗別樣的「風光」,這裡不僅有古辣鎮大陸村的巨型稻田藝術畫作、武陵鎮綠留村的百畝香水蓮等景點,還有露圩鎮壯族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陳平鎮名山村的旅遊登山梅花節等特色活動,為遊客奉上農文旅融合的全新體驗。
  • 示範區創建巡禮|文旅深度融合的長寧模式
    歷史人文薈萃,文化機構雲集,在高質量打造國際精品城區的過程中,長寧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探索文旅融合的「長寧模式」初具成效,更助力營造美好生活氛圍。如今,圍繞「文旅深度融合」升級的特色旅遊,已然成為長寧「公共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成為上海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縣委書記做客「鄉村會客廳」,談了長寧這件大事…
    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旅融合長寧鄉村振興工作中的新經驗、新亮點喜獲省級媒體大咖聚焦!長寧擁竹而生、因竹而名竹子是最鮮明的特色,最獨特的符號近年來全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做強二產、做靚三產、做優一產」的總體思路發展綠色工業、全域旅遊、特色農業
  • 陝西安康:打通三產做足「富硒+」文章
    從2011年起,陝西安康富硒產業保持年均30%以上增速 打通三產做足「富硒+」文章圖為陝西安康富硒茶生產車間。趙方 攝 位於秦巴山區的陝西省安康市全域54.2%的土壤含硒量達中硒以上水平,被譽為「中國硒谷」。
  • 長寧縣堅持「交通旅遊」融合 助推天府旅遊名縣建設
    近年來,宜賓市長寧縣踐行「路景一體」理念,推進「交通+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建設農村四好公路,實現100%鎮通油路、100%行政村通水泥路、100%的社通公路、100%建制村通客運,建成了外通內聯、鎮村暢通、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網,構建形成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 他讓「宜賓竹」從深山走向全國大賣場
    2018年4月,宜賓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與浙江農林大學對接交流。他們認為,這所大學有全國竹產業研究頂尖的團隊,雙方合作能夠促進宜賓竹產業更好地發展。經過反覆考察和論證,宜賓與浙江農林大學籤訂了校地合作協議,由該校派出3名應用技術專家到宜賓掛職,帶領團隊服務宜賓竹產業發展。  3名專家分別是竹林經營專家方偉、竹資源利用專家餘學軍、竹林培育專家桂仁意。
  • 四川長寧:載譽前行 建設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為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的金字招牌,一年來,長寧縣載譽前行、砥礪奮進,以建設世界竹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引領,狠抓「天府旅遊名縣」鞏固、提升,著力提升長寧竹生態文化旅遊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 正定縣三產融合 激發現代農業新活力
    三產融合 激發現代農業新活力——正定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時(下)每天早上8時,一輛輛滿載著淨菜及肉食半成品的物流車,都會從位於正定縣的河北漁筷生活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發,石門製造涉足農業,是正定縣大力推進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途徑。」正定縣委農工委副書記王銀廣說,三產融合提高了價值鏈,兼顧了利益鏈,延長了供應鏈,有力推動了農業生產向優質高效轉變。該縣圍繞特色產業,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有力推動三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