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長寧成功創建成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當年共吸引遊客超過 12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42.1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16%、14.78%。」9月7日至8日,記者走進宜賓市長寧縣,縣長賈利華亮出去年的成績單。
經歷了6級地震的長寧,在文旅產業的發展帶動下,縣域經濟迅速回升。去年,長寧GDP在宜賓全市的排名從第七躍升至第四,在全省183個縣(市、區)中的排名也大幅躍升。
「名利雙收」的長寧,藏著怎樣的發展秘籍?答案之旅從竹海鎮一個名叫「永江新村」的地方開始。
做靚鄉村竹林風景線 小村子變身樣板村
永江新村位於蜀南竹海景區南線,9月8日,記者來到這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棟造型獨特的建築——遊客中心:它的樣子像兩把撐起的傘,靈感來源於長寧特有竹林物產——竹蓀。這棟建築是由日本建築設計大師本間貴史設計建造,他充分考慮了當地的環境因素,將建築與竹林環境有機融合,呈現出古典與現代融合的獨特美感。
走進其中,政務服務、旅遊諮詢、失物招領、物品租賃、導遊講解等基礎服務一應俱全,竹桌椅、竹扇、竹杯、竹筍等產品分區陳列。而遊客中心一個出口處,竹產業研究院、半步餐廳、浮生閒酒店、竹枝書院也全部落成,等待迎接第一批遊客。
難以想像,這個前有池塘、花海,後有溫泉、書院,竹林掩映下的美麗村莊,在2年前還是一個只有雜亂竹林、農作物和少數居民的小村子。
改變從2019年春天開始。長寧縣爭創天府旅遊名縣工作啟動,地理位置、自然生態較好的永江村被列為促進農林旅三產融合、重點打造的樣板村。
整合集體經濟建設項目,流轉200餘畝土地,建設水旱輪作高產示範區、稻漁共生示範區、綠色果蔬採摘區……1.5億元資本投入下,永江村的面貌一點點發生改變。曾參與策劃、打造成都崇州道明竹藝村的陳莉成為永江村項目負責人之一,閒置住宅翻新做民宿、引入新村民,圍繞竹特色開展文創活動等不少成功經驗被她複製到永江村。
從外觀到發展理念再到產業模式,一年來,永江村變為媲美道明竹藝村的「網紅」新村。「新村將於今年10月正式開村,儘管部分室內裝修還未完工,不少遊客已經提前預訂。」陳莉說。
在「竹」資源上下功夫 縣域經濟節節高
事實上,像永江新村一樣,擁有豐富的竹林資源,但缺乏景觀打造、環境有待升級的鄉鎮、村落在長寧還有很多。長寧將天府旅遊名縣創建工作作為全縣上下「一盤棋」工作,一年來,圍繞「竹」文旅資源,堅持項目帶動,引領全域旅遊和縣域經濟發展,不論鄉村、城區或者景區等旅遊場所,還是交通、餐飲、住宿等旅遊鏈條,一系列改變在悄然發生。
從長寧高速公路出口到竹海西大門,新建的竹海連接線不僅將行程縮短至十幾分鐘,沿途打造的竹景觀更是讓遊客初入長寧,便感受到「竹鄉」的魅力。而從長寧縣城到竹海景區,另一條風景靚麗的快速通道——竹景觀大道也已經於今年5月通車。
蜀南竹海景區內,觀雲臺等17個提質項目加速推進。從觀雲臺向下望去,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像一幅巨大的百龜拜壽圖。
來到竹海酒莊,這裡已經從一個釀酒工廠「搖身一變」成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遊客不僅能夠參觀窖池,體驗種酒,還能在「實驗室」裡用竹根水調製一款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竹海酒,再品嘗一席獨具特色的全竹宴。
圍繞蜀南竹海景區,整個竹海鎮都被打造成為竹文旅小鎮。以竹文創產品展示、交易,集休閒、觀光、餐飲為一體的特色街區——萬嶺小鎮項目即將開業。以川東特色木製建築為主體、以竹文化為主題的山間民宿竹安隱所成為網紅民宿。
這些新景觀、新項目讓長寧的竹資源延伸出新引力。今年1至7月,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全縣仍接待遊客658.15萬人次、旅遊收入69.72億元,達到去年同期水平。
長寧小標籤
生態更好:長寧擁竹而生、因竹而名,全縣生長竹類485種、竹林71.2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4.88%,堪稱「竹王國」。
名片更靚:這裡擁有中國唯一以竹類生態系統為主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同時也是世界上竹種類最多的天然竹林。
產業更強:長寧大力推進文旅產業與農業、工業、體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以竹文化為IP,竹文化+紅色文化、洪謨文化、研學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鹽文化等「1+6」互融發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