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後藤俊夫
在以東京為主要代表的日本各大城市裡,新冠病毒疫情仍在持續惡化。4月7日,根據《新型流感等對策特別措施法》,日本政府向當時疫情急劇擴散的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大阪、兵庫、福岡等七個地區頒布了緊急事態宣言,實施期限最初預定為一個月左右;但4月16日,宣言的對象更是擴大到全國範圍。但是究其內容,卻幾乎只能看到呼籲人們「外出自律」,這與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採取的封鎖城市、禁止人員外出活動的強制措施截然不同,因此其政策能否成功則備受國內外的矚目。
筆者擔任代表理事的100年經營研究機構(以下簡稱「機構」)就「新冠病毒疫情下的現狀與應對」問題對日本長壽企業進行了初期問卷調查,共有95家企業回應調查,其中一些企業已經延續千年以上。這些企業的回答,闡述了曾經克服過種種困難的日本長壽企業代表性的應對措施。或許日本百年企業的經驗有助於中國的家族企業應對危機並向百年企業成長,在此筆者概括介紹本次調查。
疫情下的日本長壽企業
日本的長壽企業大多經歷過地震、戰爭等天災人禍,也曾經克服過社會經濟動蕩帶來的各種困難,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集合他們的智慧和決心,相信長壽企業一定能夠走出這前所未有的困境。其實應該說這正是日本長壽企業最強的地方。而機構此時的使命則是在為長壽企業吶喊助威的同時,儘可能地為大家分享和傳遞更多有用的信息。
因此,針對疫情下日本長壽企業的思考和應對,機構決定啟動正式的緊急問卷調查,以掌握包括各項定量數據在內的企業實際動態情況。在長壽企業數量世界第一的日本,這些長壽企業將如何應對此次的危機,又是如何認識困難、直面困難,作為以「百年經營科學化」為旗幟、以「視長壽企業為日本的國寶」為準則的機構需要正確掌握信息並與眾分享。但是此時眾多企業正處於存亡之境,無不在辛苦奮戰,在此非常時期是否有必要實施問卷調查?經過慎重考慮,機構認為,如果能夠收集整理長壽企業的現狀和應對措施,將它們克服難關的豐富經驗與眾分享,會對日本乃至世界中小規模企業擺脫困境起到重要的參考作用,具有極大的社會意義。
機構自2015年創立以來,已對25000多家創業百年並保持持續經營的長壽企業做過調查研究,並將調查研究結果向國內外公布,期間機構也與眾多長壽企業建立起親密關係。此次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之際,長壽企業遭受極大打擊之時,機構於4月9日向各個企業發送郵件表示問候,在「衷心希望被感染的人們能夠早日康復」的同時,尋找可能的企業救助方法。郵件得到了眾多企業的回應,他們表示雖然疫情帶來巨大的影響,但是企業正在努力地適應環境變化、迅速調整經營方針並付之於行動,化不利為機遇。這些顯示了長壽企業在疫情下殫精竭慮、奮勇前進的決心。
問卷調查由100年經營研究機構主導,100年經營研究機構是專門調查研究長壽企業的機構,總部位於日本東京。本次調查以創業百年以上的長壽企業為對象,調查從5月8日持續到15日,為期7天,旨在調查新冠病毒疫情給長壽企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企業的應對措施。
一般社團法人100年經營研究機構創立於2015年,主要通過對日本3萬多家超過百年的企業的動態進行數據化管理和分析,將其持續化經營上升為理論,並將有助於企業經營或可實踐利用的研究結果傳播給社會。機構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數據的運營、圍繞百年經營舉行研究會、實地參觀學習以及向社會發表研究結果等。自創立以來,5年內共舉辦70次大型活動,共計有1200名企業家、實業家參加。
機構將以此次問卷調查為開端,積極與志同道合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繼續圍繞長壽企業在此次疫情中的靈活應對收集信息,並與創業未滿百年的企業做對比研究。實際上,機構已於5月29日和6月5日分別舉辦了第一次、第二次研究會。今後機構將繼續進行企業可持續經營的研究,並將有助於企業經營的信息向社會廣泛公布。
問卷調查結果概要
此次問卷調查得到了日本全國95家長壽企業的回答,其中不乏一些頂尖企業。按照地域劃分來看,東京(23家)和京都(22家)的企業約佔整體的半數;按照創業年數來看,創業在200年以上的企業約佔35%,其中也有創業超過千年的企業;從行業劃分來看,製造業約佔42%,是比例最高的,其次是零售業(19%)和服務業(17%)。以下是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概要:
● 超過8成的企業改變銷售方式,有3成的企業致力於開拓新事業。
在第9個問題「新冠病毒疫情下,貴公司的應對措施有哪些?」的回答中,選擇「改變銷售方式」的企業超過了8成(81.1%),其他的依次為「改變生產方式」(35.6%),「開拓新事業」(30.0%),「改變企業組織結構」(26.7%)和「改變供應鏈結構」(12.7%)。
從整體上來看,有8成的企業把自己的應對集中在其中的某一項或兩項。另外雖然數量不多,但是也有對五項措施均有涉及的企業,而且這些企業在創業200年以上的企業中所佔比例很高。
● 約6成企業的周轉資金可以維持企業持續運營1年以上。
關於第7個問題「如果現在的狀況一直持續,貴公司的周轉資金預計能夠維持多長時間?」,回答「1年」(33.7%)和「2年以上」(27.2%)的企業加起來佔據總體的6成,如果再加上回答「6個月」(20.7%)的企業,我們可以看到約有8成的企業對現在的資金周轉抱有一定的把握。特別是創業200年以上的企業中回答「2年以上」的比例最高,佔據了37.5%。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日本代表性的經濟商業類雜誌《日經商業》就此情況做過如下報導:
「東京工商調查社於4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間實施的網絡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對『如果現在的狀況一直持續,貴公司將會對多長時間之後的決算感到不安』這一提問,有41.5%的中小型企業回答的是『3個月之內』。
「但是與一般中小型企業相比,長壽企業的穩健經營卻在此次調查結果中顯得異常突出。許多長壽企業在長時期內積累了大量的儲備資金,並且和金融機關建立了堅實的信賴關係。在嚴酷的經營環境下,陷入資金困境的長壽企業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關於這一點,擔任機構顧問的靜岡縣立大學落合康裕教授指出:「長壽企業最強的地方,是當遇到危機時,長期培養起來的信賴關係就會發生作用。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資金的周轉方面。」實際上,回應調查的一家位於日本關東地區、至今已有170年歷史的經營日式料理的長壽企業早在2月末就已經完成了資金周轉的準備,他們回答說:「即使發生企業預測中最差的情況,我們還可以保證現有職工1年的僱傭」。
● 約7成企業業績下滑10%以上,超過3成企業業績下滑幅度超過50%。
關於第6個問題「新冠病毒疫情對貴公司的業績造成怎樣的影響?」,回答「下滑10%~50%」 (38.9%)和「下滑50%以上」 (34.7%)的企業共佔整體的7成以上。這表明即使是長壽企業也深受疫情影響,業績下滑。長壽企業雖然一般紮根地方、擁有較為穩定的客源,但是受到「外出自律」的影響,無論哪個地區或哪個行業的企業都受到打擊。同時,回答「在10%範圍內上下浮動」 (16.8%)和「上浮10%~50% 」 (9.5%)的則是以零售業為主。
● 超過9成企業認為「新冠病毒疫情將是造成社會經濟變化的誘因」,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
關於第4個問題「您認為新冠病毒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將會持續多長時間」,回答「2年」(34.7%)的企業最多,與回答「3年」(15.8%)、「5年以上」 (13.7%)的企業加在一起,共有超過6成的企業認為疫情帶來的影響將持續兩年以上。
另外,在第5個問題「您將如何定義新冠病毒疫情危機的性質」的回答中, 9成以上的企業認為「新冠病毒疫情將是造成社會經濟變化的誘因」 (91.6% ),只有極少數企業認為是「短期性問題」 (8.4%)。
結合這兩個問題的回答結果,可以看出,日本長壽企業已經普遍認為新冠病毒疫情過後,社會環境將會發生巨大變化,為此企業需要做長期性變革的準備和決心。回復調查的企業之一是位於宮城縣白石市的一家旅館,它創業於1428年,至今已經傳了20代。曾經克服東日本大地震災害影響的一家旅館借鑑了2011年的經驗,早在2月中旬就已經開始和數家金融機構接洽,確保了大量的必要資金。「新冠病毒是一個強大的敵人。我們不能急躁,要從世界的角度出發,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同時,在創立於1805年、專營日式糕點製造販賣的船橋屋(位於東京都江東區),第七代會長向公司呼籲:「此類危機每10年必然會經歷1次。望同仁能齊心合力共渡難關。」在面臨危機之際,擁有凝聚力的實業家們走上第一線指揮經營。
● 半數企業利用政府的融資優惠政策
關於第8個問題「是否利用日本政府或各地方政府的企業融資優惠政策」,回答「利用」的企業佔半數(52.7%),與回答「不用」的企業(44.1%)各佔半壁,只有極少數企業回答「不知道」(3.2%)。因為問卷中沒有設「不利用」理由的問題,他們沒有明確回答,但是除了「條件不吻合」之外,相信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沒有利用的必要」。
● 在經營上下決斷時多方商議
關於第11問「在經營上下決斷時,主要參考什麼人的意見」,回答最多的是「經營層幹部」 (52.6%),佔了半數以上,之後的分別是「金融機構」 (44.1%)、「專業人士」 (32.6%)、「朋友」 (26.3%)。選擇「親屬」 (23.2%)和「前任經營者」 (13.7%)的合計佔有36.9%。
從商談對象的單位數量上看,回答有「3個以上」的數量最多,佔44.7%,其次是回答有「2個」的佔33.7%和回答「1個」的佔31.6%。由此可以推斷,長壽企業經過長期合作已經與利害關係者建立起牢固的信賴關係,在非常時期可以聽取多方意見、共享情報從而作出經營上的判斷。
後疫情時代的經營
在問卷調查中的展開說明項中,對於第12個問題「可否展開說明」,選擇「同意」的企業數量(53.7%)要高於選擇「不同意」的企業(46.3%)。儘管是非常時期,企業仍然採取較為合作的姿態。同時,可以理解為本次問卷調查對企業來說具有情報共享的價值。
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企業人士在考慮當下對策的同時,也已經開始認真地思考「後疫情時代的經營」。在第5個問題中,回答「新冠病毒疫情將是造成社會經濟變化的誘因」的企業佔據9成以上(91.6%),但是很遺憾的是,此次問卷調查沒有設置涉及後疫情時代的經營導致社會經濟變革的問題。
筆者以前一直倡導「企業主權從股東手中還給企業的利益相關方」。21世紀的經營,將會愈來愈重視員工、顧客、貿易夥伴、社區等各個利益相關方。這項進程又會因為新冠病毒疫情而加快步伐。正如筆者在以前的文章中所指出的,日本長壽企業一直重視「各個利益相關方」和「社會貢獻」,換而言之就是「利他經營」。只有通過長期施行此類經營方針,方能實現企業百年以上的生存與發展,這其實就是後疫情時代經營的雛形。
此次調查表明,在新冠病毒疫情下,和一般企業一樣,長壽企業同樣遭受極大的衝擊,被逼陷入困境之中。但是在面對危機時,他們能夠活用長期積累的經營經驗,在堅持經營理念的同時採用靈活的應對措施;在順風順水時,能夠未雨綢繆、提高危機意識、尋找企業不足。長壽企業這種推進事業的姿態,也在此次疫情中凸顯出來。
不久前日本《朝日新聞》記者箱谷真司曾經對筆者進行獨家專訪,並發表一篇題為「後疫情時代的經營——通過長壽企業的研究獲得的模本」的報導,在此筆者摘錄箱谷真司採訪報導的相關內容。
後疫情時代的經營,通過長壽企業的研究獲得的模本
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國內經濟萎靡。此次疫情已經直接導致200多家企業破產倒閉。為了防止這最壞的情況發生,今天的企業是否能從那些曾經渡過各種難關的「老鋪」身上學到些什麼呢?為此我們採訪了致力於研究長壽企業的一般社團法人「100年經營研究機構」代表理事後藤俊夫先生。
Q:請介紹貴機構具體的工作。
A:我們主要是收集國內外長壽企業的各種信息,並對其特點進行研究,以研究結果的形式發表企業可持續發展經驗等一些對企業有幫助的信息。在日本,超過百年的企業數量是世界第一,有25000多家(根據2014年統計數字),其中約9成的企業至今仍有代代相承創業時期經營理念的傳統。而另一方面,經營的具體內容卻在迎合時代變化,不斷創新。這一特徵受到了國內乃至世界的關注。
Q:新冠病毒疫情對長壽企業來說是不是一次重大的危機?
A:當然,新冠病毒疫情給長壽企業帶來沉重的打擊。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能夠徹底讓企業改頭換面的重大危機在這100年裡總共發生了15次,也就是說,平均每7年就會有一次重大危機發生。明治維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地震,再加上企業的代際傳承和技術革新。這次的疫情也不無相同,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長壽企業需要再次克服的一次危機。5月份我們對日本全國創業超過百年的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有95家企業參與了調查。受到疫情影響,超過3成的企業業績下滑50%以上,但是同時也有3成的企業著手開拓新事業,有8成的企業改變銷售方式。有6成的企業確保了能夠延續1年以上的周轉資金。
Q:從長壽企業的應對上我們得到什麼啟示?
A:第一就是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新開拓的事業在短期內好像無法應對眼前的危機,但是之後卻成長為支撐企業的支柱型產業,這種例子舉不勝舉。另外,穩固資金方面的陣腳也是非常重要。長壽企業即使是遵循祖上的教導、在手邊匯集大量儲備資金,但也在利用長期與金融機構建立的信賴關係,早早著手申請融資。日本東北地區的一家旅館在今年2月份就已經從三家金融機構調集了數以億計的資金。短時間內能夠調集如此金額的資金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第二點就是「紮根地區」。長壽企業認為,如果地區能夠振興,那麼企業也能夠復興。當遭遇危機時,長壽企業會擔起地區「盟主」的重擔,走到第一線。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時,某位酒廠社長將企業經營託付給專務,自己在酒店裡設立大本營,堅持在第一線指揮復興工作。不僅僅是這些長壽企業,其他企業如果也能有和地區綁在一起的連帶意識,那麼整個地區就有可能整體戰勝危機,生存下來。
Q:經過疫情,企業經營的思考方式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A:經歷過這次世界性的危機後,應該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經營企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人們的幸福。而日本企業的經營一直重視員工、顧客、地區社會甚至地球有限的資源,這個優點將令世人刮目相看。此次疫情,將成為企業從考慮盈利的「利己主義」向考慮他人幸福的「利他主義」轉變的轉折點。股東第一的「股東資本主義」將被動搖。長壽企業正因為能夠重視「利他」,才能夠延續百年。現在許多企業都在為明天的經營而苦惱,我要對他們說,「答案不就在你的身邊嗎?」長壽企業是後疫情時代企業經營管理和思考方式的模本。
Q:在企業的發展中,有人說企業的新陳代謝是必要的。
A:有人說所謂經濟,就是以最有效的輸入(資金和資源)獲得最大化的輸出(生產),我認為這是極其短視的想法。單純追求效率,極可能導致單純追求利益,從而將員工、顧客、資源等置之不顧。長壽企業一般會在經營上量力而行,重視資源。最近整個世界都在高喊著「可持續發展社會」,想要實現這個目標,讓更多擁有正確觀念和經驗的長壽企業生存下來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翻譯/陳龍
* 除《中國經營報》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中國經營網立場。
* 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經營網」 或「來源:中國經營報-中國經營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經營網(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
*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繫:010-88890046 郵箱:banquan@cbne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