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服飾之美:延續千年,美在過去,活在現在

2020-12-16 禾風碎語

看似迥異,其實趨向一致

唐人服飾紛繁華麗、變化多樣,在紡織印染技術、圖案樣式、服裝種類上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而唐朝女子追求美的熱情與自信,以及獨特的審美,影響了後世的一千多年。

雖然唐朝不同時期有著完全迥異的審美,但融匯、華美、自然,貫穿整個唐朝審美,給人呈現了一個曠世空前的盛世大唐之美。

經過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隋的統一,到了唐朝民族之間的偏見和分歧大大減少。唐朝是一個各民族空前融合交流的時代,反映在服飾審美上同樣融合了異域格調,而後呈現獨有的大唐風流

在大唐長安可以看到來自西域的小袖袍、小口褲,回鶻式的「小腰身」,波斯式的大衫、六合靴,唐人還愛穿胡服,愛胡舞、胡妝。外來服飾文化受到大唐女子的喜愛,而物質富足的唐朝,貴族女子有足夠的時間追求美、研究美。這也使得不管多麼迥異的文化服飾,都被大唐女子們融匯貫通,穿出來的始終是一派大唐風流。

胡妝俑

唐朝服飾審美不僅是融匯的還是華美的,這種華美與唐朝的服飾面料、色彩選擇、造型搭配有關。

唐以前人們衣著的面料以革、棉、麻為主。到了唐朝紡織技術水品極大提高,還設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生產和管理,這就使得影響服飾效果的材料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唐朝服飾面料以絲綢聞名,還有紗、棉、葛、麻等,其中知名的有劍南、河北的綾羅,江南的紗,彭、越的緞,宋、亳的絹……

不僅如此,唐朝的織棉技藝也相當精湛,能織出複雜的花紋和華麗的色彩。唐人的審美不再局限於動物紋路或帶有宗教神話意味的圖案,而鍾情於各色植物花草。所以唐朝織物呈現的是清新、活潑、華美的藝術風格。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唐人在審美上擁有超越現代的自然美。

唐朝女子較我國封建社會的其他朝代,在社會活動和所起作用上更為積極、活躍,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生活自由程度。大唐女子是自信、活躍的,她們樂於展現自己的形體美和自然美,不管是清雅頎長之美,還是豐腴裸露之美,亦或是精緻陰柔之美,都是協調開放、自信又自然的。

唐朝服飾色彩豔麗,即便是在土下埋藏一千多年出土的文物,服飾色彩依舊豔麗、不失色,這與當時精湛的印染技術有莫大的關係。唐代使用天然健康的植物染料,唐人用紅花和茜草作為紅色染料,石榴皮和梔子花的果實用作黃色染料,藍草可以用來染藍色……無論哪種染料,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還原絹衣彩繪木俑的服飾

自然、華麗、追求對人體美的欣賞,同時由於政治上的民族融合造就了服飾審美上對異域文化的包容和融合,這便是延續千年的大唐審美。

延續千年,美在過去,活在現在

時光流逝,那些曾經輝煌的經典華服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

其實不然,著名獨立設計師楚燕近幾年一直在做中國傳統服飾的復原研究和藝術再現。《國家寶藏》中有一期,她帶來了一場唐朝服飾的再現秀,將唐朝開放、包容、華美自信、健康自然的服飾審美意識,原原本本地搬上了舞臺。

當看到身著各式唐服的男男女女一起走向舞臺中央,我們仿佛穿越回到了那個大唐盛世,我想這是美的號召與共鳴。這種盛世之美,不會被時間所拘,不會因歲月流逝而淡去,反而愈加震撼人心。

正如楚燕所說,「一點一點地通過對傳統服飾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去找到那份非常高級的對美的品位,在這個過程中找回屬於我們中國的審美精神。」

《國家寶藏》周邊產品也推出了楚燕設計的絹衣彩繪木俑同款唐服楚和覺色聯珠半臂間裙。這套唐服還原初唐時期女子的穿衣習俗,設有窄袖衫、襦裙、披帛、半臂衫,採用珊瑚朱和青碧色兩大色系。穿著楚和覺色聯珠半臂間裙的女子,儼然一副清新、婉麗的初唐佳人,盡顯古意唐韻。

原來,曾經流連輾轉的娟衣彩繪木俑是會說話的,穿越至今將初唐的美向我們徐徐道來。

原來,1000多年的大唐審美精神是不亞於紐約、巴黎、米蘭的時尚之美。唐人是自信的、開放的、包容的,這種審美精神美在過去,也活在現在。

相關焦點

  • 唐朝服飾之美:延續千年,美在過去,活在現在
    大唐女子是自信、活躍的,她們樂於展現自己的形體美和自然美,不管是清雅頎長之美,還是豐腴裸露之美,亦或是精緻陰柔之美,都是協調開放、自信又自然的。唐朝服飾色彩豔麗,即便是在土下埋藏一千多年出土的文物,服飾色彩依舊豔麗、不失色,這與當時精湛的印染技術有莫大的關係。
  • 品味中國千年歷史之美,華夏傳統服飾,漢服的發展歷史
    漢服才是我們延續了千年的傳統服飾。想起幾年前我們穿著漢服上街的時候,還有人會認為這是和服或者韓服。漢服明明是我們的傳統服飾,但我們對它的了解卻極為的少,甚至把我們自己的文化瑰寶--漢服認為是其他國家的,這點讓人極為心痛。
  • 唐朝女性服飾到底有多時尚與開放?夢回唐朝,看女性服飾文化之美
    導讀:服飾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詩經.碩人》曰:「碩人其頎,衣錦」,《宋豔·叢雜》記載:「 唐代宗朝,令宮人侍左右者,穿紅錦靿鞾。是轉效賤妓服飾也。」這裡所提到的均是一種對服飾穿戴的描寫。自古以來,自從服飾出現之後,人類的生活就已經離不開服飾,且對服飾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
  • 從服飾看唐朝清朝兩代盛世的審美變化及其背景
    比如現如今,我們對各類服飾的接受度和欣賞度不斷地提高,正是因為我們處在開放和包容的社會大環境之中。我們能夠輕易地找到各種風格的衣服或是混搭風,也是因為在現在文化能夠很輕易地相互交流和影響,並在服飾上得到體現。
  • 國畫《簪花仕女圖》:盛世氣象繪就的唐朝女子服飾,美若錦繡
    服裝永遠是一個古老但卻總是年輕的話題,它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與時俱進,是美與實用相結合的生活用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朝的服飾,尤其是婦女的服飾,也是服飾史上最為絢麗的一個時期。無論是在款式還是色彩上,都給予了那個年代女性最好的花容月貌。
  • 雲鬢花顏金步搖丨「性感又嫵媚」,唐朝女子服飾的奢華典雅之美
    自然,歷史上的唐朝服飾與影視劇還是有一些出入的。影視劇更需要符合視覺美感,那麼傳統的唐朝服飾是什麼樣的呢?真的如影視劇裡那般開放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古代女子不是絕對不可以穿著暴露麼?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唐朝女子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 國畫《簪花仕女圖》:盛世氣象繪就的唐朝女子服飾,美若錦繡
    服裝永遠是一個古老但卻總是年輕的話題,它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與時俱進,是美與實用相結合的生活用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朝的服飾,尤其是婦女的服飾,也是服飾史上最為絢麗的一個時期。無論是在款式還是色彩上,都給予了那個年代女性最好的花容月貌。
  • 從服飾看唐朝清朝兩代盛世的審美變化及其背景
    比如現如今,我們對各類服飾的接受度和欣賞度不斷地提高,正是因為我們處在開放和包容的社會大環境之中。我們能夠輕易地找到各種風格的衣服或是混搭風,也是因為在現在文化能夠很輕易地相互交流和影響,並在服飾上得到體現。
  • 國畫《簪花仕女圖》:盛世氣象繪就的唐朝女子服飾,美若錦繡
    服裝永遠是一個古老但卻總是年輕的話題,它隨著時代的更迭而與時俱進,是美與實用相結合的生活用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唐朝的服飾,尤其是婦女的服飾,也是服飾史上最為絢麗的一個時期。無論是在款式還是色彩上,都給予了那個年代女性最好的花容月貌。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原標題:央視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熱播,借服飾文化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
  • 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錦繡山河、錦繡前程、錦心繡口……「錦繡」何以成美的代言?作為絲綢中的精品,錦繡霓裳當然都能標註華彩之美。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
  • 淺談唐朝服飾的特徵與發展
    唐朝的服飾則相對自由,設計更加精緻美觀,服飾圖案更為精巧美觀,花團錦簇,雍容華貴。隋唐時期,服飾出現雙軌制,祭祀場合,著漢族傳統服飾,唐代的白玉雕仕女,經典的唐代傳統服飾,整體風格雍容華貴,玉雕人物的造像也再現了當時唐代仕女的生活原景與服飾的發展特點。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胡服打扮。宋朝服飾純樸淡雅。
  • 中國各個朝代的服飾,唐朝的很美,清朝的嚇到我了
    ,唐朝的很美,清朝的嚇到我了    中國各個朝代的服飾:秦朝,秦始皇規定男子服飾的衣色以黑為最上,又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著綠袍,一般庶人著白袍。    中國各個朝代的服飾:漢朝,漢代服飾主要沿襲秦朝,漢代從皇帝至賤更小吏亦以袍作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
  • 敦煌壁畫服飾:千年霓裳羽衣曲
    可以說,敦煌莫高窟的服飾長廊,就是一部千年中國流行時尚發展史。 史料記載,漢代伊始,敦煌就有大量中原移民至此。在十六國的270多年間,敦煌先後歸屬諸多的少數民族政權統治,加之當地原本就是少數民族依存的遊獵牧場,又是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重鎮,因此這個多民族雜居之地的居民成分更加複雜,文化較為多元化。這一點,從敦煌壁畫的服飾中也可窺出一二。
  • 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以袒露為美
    導語:看長安十二時辰,了解唐朝女子服飾和妝容,為什麼這麼潮,以袒露為美。唐代婦女服飾:唐代是一個開放的年代,受到胡服等影響,婦女服飾款式繁多,其中最主要發服飾有襦裙服,上身穿襦,下身穿裙,所謂的襦相當於現在一種短袖上衣(衫);下身的裙,通常為百褶裙,上身襦一般領口很大,袒露出雪白肌膚,而裙子很長,裙腰很高,一般都束至胸部,有一種線條美。
  • 東方服飾的典雅之美!
    今日小三七來聊聊我們東方的服飾之美!先來看首詩詞: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大唐盛世的氣勢,服飾的華美,撲面而來,有沒有?漢服不是只代表漢朝的服飾哦!)說話講究有理有據,下面科普一下文獻記載:《馬王堆三號墓遣冊》關於「漢服」最早的記載:「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中的「漢服」是指漢朝的服飾禮儀制度,即《周禮》《儀禮》《禮記》裡的冠服體系;而成書於唐朝的《蠻書》的記載:「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中的「漢服」指的則是漢人的服飾禮儀制度。
  • 「冠服之豐美華麗」,敦煌壁畫中唐朝服飾文化的演變
    在敦煌壁畫中的服飾大部分體現的是一種線性的美學,輕巧的長裙搭配上細紗製成的的披肩,呈現出一種視覺上的線性感,這也使得飛天服飾藝術呈現出了一種時間與空間交錯渲染的韻律美和線性美。整體服飾則主要均衡運用色彩進行平衡,以達到色彩的統一和諧,既符合人們的普遍審美要求,又能給人產生色彩的衝擊震撼,很好的呈現出唐代服飾的對比與和諧之美,女子的髮髻、髮飾、花鈿、面靨、妝面都展現出一種極為精緻的美。
  • 《衣尚中國》熱播: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
  • 《衣尚中國》熱播: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讓中國美給你看」
    作為首檔聚焦服飾之「美」的文化類節目,《衣尚中國》藝術化地解讀中華服飾的三生三世,並由表及裡,借服飾勾勒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創新。播出三期以來,節目的相關話題在微博閱讀量超1.6億。年輕的觀眾們在「錦繡之美」中領略到互學互鑑的絲路精神,跟隨「良緣之美」讀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古老誓言,又透過「驍勇之美」感受著「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