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過,夜市,一座城市的靈氣,沒有夜市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消費復甦腳步明顯加快,市民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
夜幕降臨,也是這座城市開始一輪新的「復甦」的時候。
西街是步行街,不允許車輛通行,傍晚時分,晚霞映照在西街上空,美不勝收。
西街上有一些特色小店,包括:文玩、非遺、飾品、玉石、手工飾品、創意飾品、木雕擺件、手繪扇子等精品,時常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購買。
店裡面有賣一些惠安石雕、墨寶、文藝產品、石敢當玩偶等具有閩南特色的伴手禮,很適合買回去給親人朋友當伴手禮。
西街的美食也是非常多,兩邊的店鋪整齊排開,各色各式的小吃琳琅滿目,烹炒的火苗、蒸騰的熱氣、金黃的炸物、店主忙碌的身影、不絕於耳的叫賣聲……具有閩南特色的街道上,上重現歡騰的煙火氣。
點一份具有閩南特色的排骨煲仔飯,一碗經典的蘿蔔丸子湯,湯足飯飽後到西街散步。
熙熙攘攘的舊街上,人來人往。每家店鋪前都站滿了想買東西的人,熱鬧不凡。
香酥的雞腿、五彩繽紛的冰淇淋、可口的魷魚炒年糕、吳氏麻餈,美味的小吃應有盡有,數也數不盡。
家住泉州市鯉城區西街附近的洪女士,傍晚時分總會帶著自家的孩子出來鐘樓西街一帶溜達。「白天天氣熱,在家呆了一整天,晚上涼快了,大家都出來,感覺一天的生活從傍晚時分才真正開始。」洪女士一邊打包著麻餈一邊笑著說,一家人都是吃貨。大吃貨小吃貨,西街鐘樓東街中山路有著很多地道的美食。像什麼潤餅菜、手工麻餈、手工香酥板慄餅、奶奶最愛的綠豆餅、泡芙小西點、面線糊花生湯、海蠣煎、遠芳煎包。好吃地道的小美食數都數不盡。談到西街一帶的美食,洪女士滔滔不絕,十分熱情地向記者介紹到。
洪小姐還透漏,住在繁華的西街附近生活十分便利,有時太忙了沒空做飯,就買個小籠包或者海蠣煎配牛肉羹,簡簡單單解決一頓。
家住附近的吳先生,對西街的夜市復甦則有不一樣的看法。吳先生說,疫情期間,西街的人流減少不明顯,西街現在被打造成比較富有文藝文化的一條街,也會吸引全國各地的小年輕來打卡,像小西埕、覓鯉等小型文創園,漸漸變成網紅打卡點。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貴賓,來到泉州,住下來,靜靜感受西街鐘樓的「文藝範」。
酥的雞腿、五彩繽紛的冰淇淋、可口的魷魚炒年糕、吳氏麻餈,美味的小吃應有盡有,數也數不盡。
熱騰騰的生煎包,還未出爐,已經有一波「吃貨」在此等候。只見老闆一手掌鍋一手掌蓋,等待開鍋。
「安海土筍凍,養顏美容,吃了保你美若天仙。」老闆對著行人吆喝起來。
西街除了很多美食小吃,還有一些特色飾品小店,在鐘樓附近的還有很多值得去逛的地方,比如泉州書店、中山公園、小西埕都值得去逛逛。
叫賣聲、討價聲、歡笑聲……人間煙火,夜市重啟,喧鬧復甦,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