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街鐘樓,來自東亞文化之都泉州

2020-12-12 白子然日記

我是鐘樓,來自東亞文化之都泉州

1

在這裡有一條街,是泉州市區內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街,讓我們走進西街

西街適合傍晚的適合去,夜景特別的美,如果是泉州人對西街肯定是不陌生的,西街有特別多的小吃。

孟氏食品老店:坐落於西街349號,營業時間早上7點至晚上19點,店內的特色招牌菜蒜蓉枝,濃鬱的蒜香味,吃起來酥脆的口感非常的好吃。

康莊滿煎糕:坐落於西街14號店,營業時間早上6點半至中午12點,滿煎糕是閩南的特色小吃,古早味美食,紅糖+芝麻+冬瓜糖+花生碎,香甜軟糯口感鬆軟。

阿姨雞架:坐落於西街81號店,營業時間下午15點半至晚上23點,阿姨家的雞骨架特別好吃,而且啊還是每天限量供應,店裡幾乎天天爆滿,非常值得去打卡。

老金鐘潤餅皮:坐落於西街163號店,營業時間早上8點至晚上22點,這家店同樣也是老字號了,特別好吃去西街的一定不要錯過。

吳氏手工麻餈:坐落於西街的117號店,營業時間早上9點至晚上21點,Q彈得皮包著芝麻和脆脆的東西,口感特別好而且是現做的,很便宜一個才2塊錢。

候阿姨肉粽:位於東街59號,營業時間早上9點至晚上22點,這家店做肉粽很好吃也很地道,如果是來旅遊的話可以去試試。

泉州西街還冒出了首家:半仙豆夫,坐落在西街53號的對面,推薦點單白玉厚製漿撞奶,店裡的招牌很多人都是被圖片騙過去的哈哈哈

當然在西街的小巷子裡,還藏著一個小地方,小西埕

白巖松說過,泉州是你這一生至少要來一次的城市,大部分去小西埕的人都是奔著去拍照的

小西埕到處都可以看到許多的文化創意,不僅精緻而且還溫馨,許多有趣的語錄隨處可見,粉紅教堂,許願牆,文創周邊等等都是值得一看的

其實我所知道的也就冰山一角,如此美食美景你不羨慕嗎,想多了解泉州何不自己親身體驗呢,泉州歡迎你們呢。

相關焦點

  •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活動年今晚開啟
    時隔千年,泉州古城重又沸騰,所有人卻忙碌起來。因為,就在今夜,借著鬧元宵的契機,東亞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動年開幕式暨三國城市文化節目展演交流將舉行,就此拉啟為期四天的三城文化交流序幕。開幕式由文化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泉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今晚,開幕式文藝演出《春暖刺桐紅》就正式和觀眾見面,總時長約100分鐘。
  • 泉州西街:深藏歷史文化 見證古城千年傳奇(圖)
    劉益清 攝復興古城重現往日繁華  憑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泉州在2013年底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次年,泉州以此為契機,啟動了古城文化復興計劃。  作為泉州古城肌理保存最完整的區域,西街片區改造成為首期工程,其中,東段自中山路至新華路,主打原汁原味;西段從新華路到城西環路,發展高端商業。
  • 一個人逛福建泉州西街,吃小吃,看鐘樓,體驗逛吃逛吃
    福建泉州西街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作為一個純正的北方人,又是純正的「吃貨」,我把到泉州的第一站設在開元寺,其實目的單純就是為了從開元寺出來就能在西街上吃到各種美食,然後買到喜歡的東西。為了能多吃一點東西,我早上出門時沒有吃早餐,留著肚子可以儘可能的多吃一點(())。
  • 泉州三大鐘樓中,最古老的是西街鐘樓,至今已有86年歷史
    北面有鼓樓,南面有鐘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許多舊物件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越是這樣,那些舊物件就越像「夾縫中生存」一樣珍貴,如今,人們追求回歸自然的心理越來越強烈,人們試圖從舊事中重溫慢節奏的生活,比如積累了一座城市記憶的廈門老倉庫,那些經歷過風雨的舊事勾勒出一代人專屬的記憶,在泉州,也有這樣一個地方
  • 泉州三座鐘樓,最古老的是西街鐘樓,距今已有86年
    北方有鼓樓,南方有鐘樓。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許多舊物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越是這樣,那些遺存下來的老古董像是「夾縫求生」,才更加彌足珍貴。在泉州,也有這樣一個地方,保留了泉州的歷史風情和那個年代對工藝的執著和熱愛,它就是泉州鐘樓。提起泉州,大家都不陌生,近些年的泉州人氣如日中天,屢屢獲得城市榮譽稱號,名氣甚至力壓廈門,被網友評為福建省最宜居的城市,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泉州鐘樓,一座見證了泉州近百年歷史的建築,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重拾年代記憶。
  • 泉州西街鐘樓最美夜市 夜市重啟喧鬧復甦
    西街是步行街,不允許車輛通行,傍晚時分,晚霞映照在西街上空,美不勝收。西街上有一些特色小店,包括:文玩、非遺、飾品、玉石、手工飾品、創意飾品、木雕擺件、手繪扇子等精品,時常吸引大量年輕人前來購買。每家店鋪前都站滿了想買東西的人,熱鬧不凡。香酥的雞腿、五彩繽紛的冰淇淋、可口的魷魚炒年糕、吳氏麻餈,美味的小吃應有盡有,數也數不盡。家住泉州市鯉城區西街附近的洪女士,傍晚時分總會帶著自家的孩子出來鐘樓西街一帶溜達。「白天天氣熱,在家呆了一整天,晚上涼快了,大家都出來,感覺一天的生活從傍晚時分才真正開始。」
  • 美麗的泉州鐘樓
    昨天我在前面文章當中有講到(我和我美麗的家鄉泉州),有興趣朋友可以去看下。下面是昨天分享連結https://www.toutiao.com/i6883399959295721988/今天再繼續分享!鐘樓,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的中心地標,始建於民國23年(1934年),本體以西洋風格建造又融合閩南風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那些在這座城市打卡過的痕跡#泉州西街
    泉州西街圖集白巖松曾經說過:「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它是海上絲綢文化的發源地,也是東亞文化之舟沒有太多的言語來形容去讚美,只消花點時光去慢慢去探索街頭小巷的故事,城市的煙火。對於我來說消磨一個下午慵懶時光,那麼可以選擇去到西街,因為那裡有著這個城市最集中的故事或是自己或是朋友,都可以慢慢的在這裡去發現,探索雖然居住在郊區,但是好在交通還是方便搭乘公交大概40分鐘,因為在市區所以有些路段比較擁堵。所以不要選擇上下班時間段。一般我都是選擇周末的午後出發。
  • 泉州人氣最旺的夜市,目之所及,都是電瓶車!
    由於初中地理太好的緣故,我對泉州一直頗有好感。泉州的標籤有很多,如」世界第一大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首屆東亞文化之都等等。不過,我覺得泉州的夜市也不錯。對於一個外地人而言,尋找泉州的夜市是比較難的。我在大街上逛了許久,然後碰巧問了個路人,才知道泉州夜晚最繁華的地方在西街。福建最負盛名的千年古寺——開元寺就在那裡。但由於我是從中山路一直向北而去的,所以一路上看到的是正在施工的場面,一度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了。
  • 福建泉州1986年,記憶中的西街鐘樓風景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市,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泉州府文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築規模宏大,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歷史悠久,規制完整,氣勢宏大,文化內涵豐厚,是東南地區名聞遐邇的最大的文廟建築群。府文廟位於市區繁華的商業區中心地段,鯉城區中山中路泮宮內。始建於唐開元末年,北宋太平興國初年移建孔廟於此,七年建為州學,後又遷他處,大觀三年遷回,南宋紹興七年重建。
  • 泉州西街鐘樓長樹牆面開裂 回應:將儘快處理修復
    閩南網6月1日訊 昨日,細心的市民王女士經過泉州市區西街鐘樓時發現,鐘樓面向南側的樓面上竟然長了一棵小樹,小樹周邊的牆面裂開了縫。王女士不知該向哪個部門反映,便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向本報反映。
  • 泉州西街,如果你來到泉州古城,請一定要走過這條泉州西街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一直以來都是東南沿海開放包容的城市。現在的泉州西街與建成初期的西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開元寺前,那是西街的石板路,那裡牌坊裡的高高的,人來人往人聲鼎沸。這就是最早的西街的模樣。泉州西街有著數千年的歷史。開元年間便在泉州修建了唐城,在這期間西街慢慢地形成了一種「列屋成街」的局面,東面是雙門前,西面是西門素景門。
  • 你可能不知道的海濱鄒魯-低調的東亞文化之都泉州
    外地朋友們每次一提到福建就只知道廈門,作為一個福建人我很捉急,每次都不遺餘力地安利他們抽點時間去泉州看看,那裡才是不可錯過的千年文化古都。距離廈門只需乘搭半個小時高鐵,無論是風景名勝,還是街頭小吃,再到傳統文化,都不會令你失望。
  • 泉州文化宮「東街鐘樓肉粽」端午文化節28日開幕
    文都端午食粽思賢  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閩南,特別是在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的泉州,每到端午時節,大街小巷都飄散著粽香味,家家戶戶都有食粽子的習俗。主辦方介紹,此次「愛心端午文化節」大型公益文化活動的主題是「文都端午食粽思賢」,活動旨在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文化建設的大繁榮、大發展」,宣傳泉州的傳統習俗,為文都添彩,不斷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引導教育學生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從而增強愛國愛鄉情感。
  • 泉州西街東段,蛇皮走位,了解一下(北面)
    ,西街泉州東街和西街的分界點是鐘樓。而早在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梯航萬國、商旅雲集,與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通商貿易,呈現「漲潮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在歷史的長河中,西街就像一串神奇的鏈子,把唐宋以來各種珍貴元素串聯起來,是中原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交流集聚,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西街的建築物。
  •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一個宗教的聖地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聖人」這是宋代先聖朱熹,對泉州宗教的評價。說到閩南的傳統文化,不能不提的就是泉州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是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泉州在宋元時期就是中國世界級的通商港口,世界各地商客往來絡繹不絕,甚至許多人都在泉州定居。形成了泉州宗教信仰的豐富性,現今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婆羅門教、基督教、摩尼教、拜物教、猶太教等諸多宗教信仰。
  •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 泉州非遺瑰寶驚豔亮相
    日前,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城市非遺作品展在揚州開幕,泉州、寧波、青島、長沙、揚州等9個城市的30多個非遺項目集中展示,各地非遺傳承人現場演示,全方位展示「東亞文化之都」城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絢爛多彩的地域文化。
  • 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
    (新春見聞)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中新社泉州2月7日電 題: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中新社記者 曾福志 孫虹古城泉州老街多,聚寶街、青龍巷、中山街、西街……這兩三年,西街突然火了起來,有人說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也有人說是由於文創項目多。
  •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除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佛教聖地、茶葉和陶瓷之鄉等相同的定位與特點,兩座城市都擁有深厚的國際文化交流精神,保持著崇尚傳統文化的習性泉州與京都,兩座遙遙相望的千年古城擁有眾多相似、相通點。
  • 泉州西街:煙火中的璀璨明珠
    西街之於泉州,就像南鑼鼓巷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平江路之於蘇州,八廓街之於拉薩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西街就是泉州千年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是泉州人民璀璨的歷史明珠。據悉,西街「列屋成街」始於唐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