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好食客】阮步兵:潮州菜裡的鄉愁——菜頭批 蓮藕硌

2021-02-14 汕頭e京網


  今年四月去重慶,吃火鍋時見到店門口貼著一張招聘廣告,上書「招墩子一名」,不禁捧腹大笑,為什麼要招一名「墩子」呢?我們特意請教了老闆,老闆眯著眼說,「墩子嘛就是專職切菜的廚師撒」,這才恍然大悟。蓋因火鍋店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大廚,只需把菜切好交由食客自助,所以才有專職切菜的墩子吧,否則無論如何我們也聯想不到墩子跟廚師有什麼關係。

  前幾天做了個醋溜土豆絲,一個土豆切絲就切到手軟,當時我就想,做一個墩子多不容易啊!

  的確,一道菜的好壞,廚師的刀工十分關鍵,要不然三文魚、北京烤鴨等名貴菜品的切法就不會那麼講究了。同樣的材質,不同的切法,吃起來是完全不一樣的味道。

  比如炒大白菜,必須豎著切,炒出來才有白菜的清甜脆爽,如果橫著切,吃起來如同嚼草、味同鵝菜。

  再如牛肉,切的時候必須就著紋理,吃起來柔嫩爽滑,否則再新鮮的肉吃起來也呆死如柴。我們村的菜市場裡就有個奇怪的現象,有兩家賣牛肉的,都是同一個牛屠進的肉,一家門庭若市,一家門可羅雀,原因是一家老闆切肉時細心翻看尋找紋路,刀法精湛、技如庖丁;另一家的老闆則沒有諸多顧忌,不管三七二十一將牛肉切成方塊,再切成四四方方的肉片,結果生意自然也是相差甚遠了。

  潮州菜裡還有一種秋瓜,切法也特別。菜市場上賣的諸多瓜類,唯獨秋瓜帶著長長的瓜柄,因為秋瓜煮的時候要先削好皮,留著瓜柄,等到水開的時候,再一手握著瓜柄,一首握刀,像削刀削麵一樣一刀一刀斜著削進鍋裡。秋瓜綿軟清甜,適合煮湯,配肉丸、肉醬、蝦及諸多貝殼類海鮮均可,下鍋後淋上蒜頭朥,撒上鹽和雞精,便是一道香甜的清湯。

  除了材質,不同煮法的切法也不盡相同,大凡燉的、煲的、煮得久的就切得厚、切得大塊,炒的、蒸的煮得快就切得薄、切得細。同時無論大小,都要講究切得均勻,厚薄一致,因為火候是一樣的,如果厚此薄彼,做出來的菜就可能半生不熟,口感不一了。

  關於菜的切法,潮菜州有「菜頭批蓮藕硌」的說法。菜頭是潮汕人對蘿蔔的叫法,因為它是菜的根頭的緣故,也表示「好彩頭」,批是削的意思,硌是撬或拗之意,整句話的意思是切蘿蔔的時候要用刀削,乾淨利落、一刀兩斷,切蓮藕的時候則要藕斷絲連,先切開個口再用力拗斷,為的是儘量保持植物原有的組織結構,讓蓮藕吃起來更粉松。只是而今的人不見得會遵循這個古老的說法,比如菜頭湯吧,從前是真的大塊大塊批下來放鍋裡燉,魷魚乾也好、乾貝也好、翅脯也好,燉上一個小時,撒點小芹菜上去,便覺香甜鮮美。而今店鋪為了熟得快賣得快,經常把菜頭切成骰子大小的方粒,結果菜頭是好熟了,海鮮乾貨的味卻沒有完全出來,到頭來食客便吃不到完美的菜頭湯。蓮藕的切法也然,而今更多的是一塊塊切斷,煮出來的湯倒影響不大,只是蓮藕吃起來口感就稍遜了,不過蓮藕更重要的還是取決於材質,所以切得粉不粉也不會有太容易辨識。

   「菜頭批蓮藕硌」指的是煮湯時候的切法,如果是炒菜自當不同,蓮藕可以切片,菜頭可以切絲。但切片容易,切絲就麻煩了。切一盤菜頭絲,每每要花上半個小時,炒出來的菜鮮美脆甜,白菜頭撒點蔥花,紅菜頭撒點芫荽,清清淡淡卻秀色可餐。也有偷懶用菜頭獺(刨絲器)的,但炒出來的菜頭絲卻口感呆滯,味同豬食。因為除了豬食,潮汕人做菜一般不用菜頭獺。

  好的潮菜廚師,能把蒜頭切得細如白糖又稜角分明;苦瓜切畢,整條瓜的外形完整無缺,仿佛未曾動過,用手捏起卻是一片一片薄如蟬翼;更有甚至,將本來就薄如樹葉的狗舌魚橫剖成兩片,佐以同樣切得薄得透明的菜脯片煮湯,喝起來鮮美甘甜,回味無窮。

  菜要做得好,得用心、得講究切法,做事亦然。找到恰當的方法便能事半功倍,找不到方法可能就事倍功半了。這裡就不講大道理了,只是當你吃到一道好菜的時候,別忘了感恩一下那個默默無聞、汗流滿面卻又不能偷吃的墩子。

來自:e京達人 阮步兵


料姐溫馨提示: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汕頭好食客】阮步兵:潮州菜裡的鄉愁——菜脯的前世今生
    潮汕人把蘿蔔的葉子叫菜仔,菜仔不吃,通常是當鵝菜;蘿蔔則叫菜頭,因其是菜仔的根頭,據說諧音好彩頭,多用來做湯;而菜頭醃製成的蘿蔔乾便是菜脯了,菜脯是潮州菜中的常客,與鹹菜、魚露並稱潮菜三寶。每到冬至前後,家家戶戶曝菜脯,不管是地裡收成的還是市場買來的,村裡的大埕幾乎曝滿了菜頭,日出曬一曬,日落時候就用谷笪圍起來,人站到上面踩壓,蘿蔔一層一層鋪上去,邊踩邊撒鹽,踩到後面一人高的谷笪要搬著凳子才能爬上去,小孩子最愛湊熱鬧,腳丫洗淨,讓大人抱著站在菜脯堆上邊踩邊跳,不亦樂乎。黃昏時分,往往大埕上有十幾個谷笪堆同時在踏菜脯,蔚為壯觀。
  • 為什麼說「潮州菜是最好的中華料理」?
    這個故事證實了北宋期間潮汕人民已經有了較高的烹飪水平和飲食理念。南宋楊萬裡在潮州期間寫有《食蛤蜊米脯羹》一詩,描述用蛤蜊米脯煮米羹的過程:傾來百顆恰盈奩,剝作杯羹未屬厭。莫遣下鹽傷正味,不曾著蜜若為甜。雪揩玉質全身瑩,金緣冰鈿半縷纖。更淅香粳輕糝卻,發揮風韻十分添。
  • 世界讀書日,喜歡潮州菜可以讀哪些書?
    近年來隨著潮州菜知名度的提升,跟潮菜相關的圖書也越來越多,這些圖書良莠不齊,就我讀過且認為比較好的給大家推薦幾本。全書收錄200餘篇潮汕美食散文,既有文藝性,又有一定的學術性,深入淺出,非常有親和力,是目前科普潮州菜知識的最佳入門作品,很能激發普通人對潮州菜的興趣,讓人學習潮州菜知識之餘,也常常會勾起食慾和鄉愁。既是文學作品,也是潮州菜的百科全書,我在反覆讀過多次之後,仍經常當工具書使用。林自然的菜譜、郭莽園的插畫也為本書增色不少。
  • 汕頭記錄|汕頭之行見識了更多的潮州菜
    董克平飲饌筆記 亞青會明年要在汕頭舉行,現在整個汕頭都在大興土木,修路建館,為亞青會做準備。 亞青會雖然不是什麼特大型活動,但對於汕頭這樣城市來講,一定會帶來很大的變化。當年的四個特區,汕頭發展相對落後了,這次亞青會可以說是一個機會,至少汕頭的市容市貌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這次來汕頭,有三天行程。 第一天的晚餐,在張新民老師的煮海餐廳。
  • 潮州菜為什麼會成為「最好的中華料理」
    從潮語、潮劇到工夫茶,都可以憑藉這一脈絡溯源,潮州菜也是如此。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認為潮汕是中國美食的一座孤島,各個朝代的飲食文化在這裡保存下來,「誰要是沒有到過潮汕,就不能稱是美食家。」  晚上9點40分,官塘鱻鱻魚生的老闆吳東濤掛出剖好的魚,「魚雅雅白白,夜宵安排」,對於潮州的食客,夜晚是另一場盛宴的開始。
  • 品味潮州菜,喝潮汕蝦蟹粥,感受潮州文化!
    昨天下午我們專門去品嘗「老牌潮州菜」和它最著名的招牌蝦蟹粥。潮州歷史悠久。隋朝開皇十一年(519年)置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命名。潮州菜,也稱潮汕菜,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是中國四大菜系之粵菜的主幹與代表,已有千年的歷史。近現代,潮州菜享譽海內外。
  • 潮汕人與蜆 | 潮州菜裡的鄉愁
    金豔的蜆粒一下子便勾起食慾,同時又讓人想起孩提時在家鄉稻田邊的水利溝裡摸蜆的場景,水的清涼,泥的軟爛,仿佛觸手可及。推著輕鐵面盆浮於水面,摸到了便一粒粒放入面盆裡,一旰可摸半面盆,回家後還需靜養一兩天,待其吐淨泥沙後方能食用。
  • 潮州菜,每一口都帶著遙遠的鄉愁
    繼粵菜四大流派的順德菜、廣府菜以後,緊接著尋味潮州菜。11月26日,D7537 廣州東-汕頭,運行3小時40分鐘,二等座188.5元。在廣州住冰花賓館的最大好處是交通方便,距東站就兩公裡。為了減輕連日暴食暴飲的罪惡感,俺們就步行過去,反正公交出行的話,兩頭也要走幾百上千米。廣州東站不如南站規範,候車廳有些亂糟糟的。
  • 【風味潮州】真香預警,潮州菜實在太好吃了!
    相信許多人未識「潮州」,都先知「潮州菜」,從而開始認識「潮州」這個文化名城的名字的。各地的潮州菜館門口都會豎著「正宗潮州菜」的牌子,潮州菜館也幾近成為各地高檔餐廳的代名詞。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有潮州人的地方必有潮州菜館。
  • 竹林七賢中的阮籍為了不當官做了件事,大賺一筆後別人叫他阮步兵
    文/歷史人物趣事竹林七賢中的阮籍為了不當官做了件事,大賺一筆後別人叫他阮步兵不知道觀眾老爺們之前有沒有聽說過「阮步兵」這個名字,在司馬白羽在《名士的烏託邦》中寫道:亙古可愛數第一,至今猶思阮步兵。那麼這幾句中所說的阮步兵究竟是指的誰呢?小趣也不在這裡賣關子了,「阮步兵」其實就是魏晉時期風靡一時的竹林七賢之一,阮籍。阮籍,又名阮嗣宗,陳留尉氏縣人,其父是同樣聞名於世的「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阮籍少時好學,年少成名,一時間為天下人所知。在魏、晉爭鋒的時期,曹氏、司馬氏都希望能收攏到當時的名人志士歸到自己旗下,並非為取得計謀,而是為了隨之可得的聲望。
  • 史上最全潮州菜詳解
    之前寫文章,用潮州菜這個詞,很多潮汕人就跳起來了,說怎麼可以只提潮州菜,明明還有汕頭揭陽,應該介紹潮汕菜才對!其實,此潮州非彼潮州。潮州是舊時潮汕地區的稱呼,轄區稱為潮州八邑,包括海陽、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除了豐順現在已被歸入梅州外,其他地方跟現在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的區域是基本能對上的。
  • 新加坡福建籍廚師:堅持做好傳統潮州菜
    新加坡福建籍廚師:堅持做好傳統潮州菜 2020-06-15 10:15:35 在新加坡老字號潮州菜館相續結業的這些年,他堅持做好精緻講究的傳統潮州菜。  19歲從馬來西亞檳城來到新加坡的廚房工作時,王振國對烹飪一竅不通。當雜工兩年後,朋友介紹他到國大畢業生協會俱樂部內的潮州酒樓,遇上引領他走入潮州菜世界的恩師陳金髮。  學徒時期工作辛苦,但王振國還是咬緊牙關繼續做,一待就是七八年。
  • 蘇軾曾到古嘯臺,賦詩懷想阮步兵
    1060年,初春時節,蘇軾來到河南開封尉氏縣,參觀阮籍嘯臺,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詩:阮生古狂達,遁世默無言。猶餘胸中氣,長嘯獨軒軒。高情遺萬物,不與世俗論。登臨偶自寫,激越蕩乾坤。醒為嘯所發,飲為醉所昏。誰能與之較,亂世足自存。
  • 吃生蠔被綠豆大小珍珠硌了牙 食客準備拿它做戒指
    當他挑出其中一塊生蠔,剛咬一口,牙齒就被硌了一下,取出一看,生蠔的肉裡出現了一顆珍珠,跟綠豆一般大小。燒烤店的店長得知此事後表示,之前還從未遇到這種事情,公司將展開調查。四川農業大學水產養殖專家嚴太明告訴記者,只要是貝類,都有可能產生珍珠,所以生蠔裡有珍珠並不稀奇,不過,這種事情被食客碰上,概率還是比較小。而珍珠的材質主要是碳酸鈣這種礦物質,沒有毒,如果不慎吞下去,人體可以正常排出。
  • 汕頭居民區的「牛肉火鍋」小吃,人均70元現切現賣,食客慕名來吃
    汕頭居民區的「牛肉火鍋」小吃,人均70元現切現賣,食客慕名來吃。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的提升,尤其是現在的美食,各式各樣。雖然新興的美食越來越多,但都只是「曇花一現」,要說最火熱的美食,火鍋自然是最受歡迎的。
  • 潮州菜
    粵菜又包含三大菜系——廣州菜、潮州菜和東江菜(客家菜)。粵菜本身就是中國菜系中的高端,而出自潮汕地區的潮州菜又是粵菜中的翹楚。近觀北、上、廣三地,最貴的中餐酒樓、私家菜館大多為潮州菜,其勢頭大有拋開粵菜自立門戶之意。那麼,最貴的中國菜是怎樣煉成的呢?
  • 今晚吃潮州菜,安排了
    之前,用潮州菜這個詞,很多潮汕人就跳起來了,說怎麼可以只提潮州菜,明明還有汕頭揭陽,應該介紹潮汕菜才對!其實,此潮州非彼潮州。潮州是舊時潮汕地區的稱呼,轄區稱為潮州八邑,包括海陽、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除了豐順現在已被歸入梅州外,其他地方跟現在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的區域是基本能對上的。
  • 潮州菜為什麼會成為「最好的中華料理」
    從潮語、潮劇到工夫茶,都可以憑藉這一脈絡溯源,潮州菜也是如此。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認為潮汕是中國美食的一座孤島,各個朝代的飲食文化在這裡保存下來,「誰要是沒有到過潮汕,就不能稱是美食家。」  晚上9點40分,官塘鱻鱻魚生的老闆吳東濤掛出剖好的魚,「魚雅雅白白,夜宵安排」,對於潮州的食客,夜晚是另一場盛宴的開始。
  • 今晚吃潮州菜,安排一下
    之前,用潮州菜這個詞,很多潮汕人就跳起來了,說怎麼可以只提潮州菜,明明還有汕頭揭陽,應該介紹潮汕菜才對!其實,此潮州非彼潮州。潮州是舊時潮汕地區的稱呼,轄區稱為潮州八邑,包括海陽、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除了豐順現在已被歸入梅州外,其他地方跟現在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的區域是基本能對上的。
  • 潮州菜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以烹調海鮮見長
    潮州菜歷史悠久,風味獨特,以烹調海鮮見長大家好,歡迎大家在新的一天閱讀小編的文章,我們今天來說說潮州菜。潮州菜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包括潮州、汕頭、潮陽、饒平、普寧、惠來、海豐、陸豐等地區的菜餚,這些縣市自古屬於「潮州府」所以統稱為潮州菜。潮州、汕頭在古代屬閩地,食風與閩南近似,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融會兩省之長,風味自成一格。盛唐時代,被貶至潮州為刺史的韓愈曾寫過《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一詩,是古代介紹潮汕飲食風味的代表作:「鱟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