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與蜆 | 潮州菜裡的鄉愁

2021-02-23 睇View

四月的南國,悄然有了夏天氣息,穀雨過後,廣州菜市場賣的黃沙蜆已經肥美入時了。金豔的蜆粒一下子便勾起食慾,同時又讓人想起孩提時在家鄉稻田邊的水利溝裡摸蜆的場景,水的清涼,泥的軟爛,仿佛觸手可及。

2019年4月,煙雨籠罩下的廣州塔   圖 / 方迎忠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潮汕鄉村,物質生活還比較貧乏,普遍吃得比較素,白天大人種田、做工繁忙,開葷解饞的任務就落在「奴囝豚」(略微成熟的小孩)身上,夏天放學有空了,便脫剩一條褲衩潛入一米深左右的水溝裡,推著輕鐵面盆浮於水面,摸到了便一粒粒放入面盆裡,一旰可摸半面盆,回家後還需靜養一兩天,待其吐淨泥沙後方能食用。

洗淨備好的黃沙蜆    圖 / 陳斯鑫

潮汕人吃蜆,有著不同尋常的講究,最講究的做法莫過於「含蜆」了。將吐畢泥沙的黃沙蜆撈起,放入闊底的砂鍋或陶缽中鋪平,蓋上蓋子,靜置於陰暗處,片刻後,會間歇聽到一聲聲「啵啵」輕響,那是蜆張開嘴呼吸時的聲響,俗稱「叫蜆」。這時候另一邊油鍋熱好,加入蒜頭、蔥珠、辣椒等配料爆香,再加豉油水煮滾,確認蜆全部叫開後,揭開鍋蓋迅速把滾燙的湯汁淋上,再蓋上蓋子,讓滾湯的熱氣把蜆焗熟,涼卻後,拌上芫荽碎便可食用。含蜆考驗的是耐心,因為蜆殼厚,且受到驚擾時緊閉不開,只有趁其呼吸時張開嘴,露出蜆肉,香濃滾燙的湯汁直接淋在活體蜆肉上將其燙熟,才能吃到最鮮美的蜆味。

含好的蜆,半含著嘴,蘸湯汁吃,鮮香煞嘴,能吃上癮,一人吃一斤不在話下。現代人貪圖方便,含蜆的方法已經簡化了不少,有先用白開水燙熟,再淋豉油水的,又或是未等蜆叫開,湯汁淋後蜆嘴不開,再加熱煮熟的,也勉強湊合,只是皆不如古法含蜆好味。

 潮式古法含蜆    圖 / 陳斯鑫

如果嫌含蜆麻煩,或者沒有工夫精細打理,可用炒蜆取代。黃沙蜆生於河溪,多少有些泥腥味,炒蜆時適合用厚味調料相佐,蒜蓉、辣椒、金不換等熱鍋爆香,加入洗淨撈乾的蜆過油爆炒,加適量魚露或者精鹽,略煮至蜆殼張嘴,撒一包沙茶末,炒勻後放少量味精收汁。鮮香微辣,是個下酒佳餚。

蒜蓉金不換炒黃沙蜆   圖 / 方迎忠

一些內陸地區無海鮮,做湯時喜歡用蜆提鮮。潮汕家常菜也會做蜆湯,做法與海鮮貝類清湯相仿,可和瓜類、葉菜相配,也可以簡單放些鹹菜、菜脯。以鹹菜煮蜆湯為例,開水煮滾後,略放薄油,蜆粒放入煮到開口,鹹菜切片連薑絲放入,煮滾放幾根小芹菜,起鍋撒胡椒粉便可。煮畢湯汁泛白,清鮮開胃。

黃沙蜆也可以用來醃製,所用配料與生醃海鮮並無太大差異,無非魚露、豉油、沙茶、蒜頭、辣椒、芫荽之類,只是蜆殼厚,且蜆嘴緊閉,難以入味,講究些的用磨刀石一粒粒磨破,懶一點的全部連配料倒入帶反牙的擂缽裡反覆擂動,直至破殼,湯汁便趁機侵入,密封靜放一兩天後即可食用,味道鹹香鮮美。

 「蜆米」 圖 / 陳斯鑫

脫殼後的蜆肉稱為「蜆米」,潮汕人多用來炒韭菜花或蔥段。蜆米雖然美味,可是一粒沙就可以讓人興致全無,所以多洗兩遍是沒錯的,油爆後的蜆米韌中帶香又不失鮮味,非常下飯,如果夠鹹的話,還可以撈糜吃。在增城見過一種做法,是將蜆米埋藏在芋泥中,蒸熟後撒上蔥花,也是一道不錯的農家菜。

在渾濁的珠江口捕撈的漁民   圖 / 方迎忠

潮汕人習慣用「耙蜆跳白」來概括捕撈業。小時候臨近的河溪和村口的大型水利溝裡時常可見有人耙蜆,穿著水褲,拿著蜆耙,站在水中央,一耙上來,洗去沙石雜物,撿出來的黃沙蜆便扔進身後漂著的桶橛裡。現如今大型水利溝幾乎變成臭水溝了,河床長期裸露,汙水顏色各異,魚蝦早就不見蹤影,螺蜆估計也已絕跡,即便耙得到,恐怕也沒人敢吃了。

水土汙染日益嚴重,廣州本地農民都說撈出來的黃沙蜆已不再鮮美,煮出來的湯都帶著一股「火水味」(煤油味)  圖 / 方迎忠

—————— END ——————

版權聲明

本文為『潮州菜裡的鄉愁」授權轉載使用

精彩推薦

禽獸專家·猩媽唔易做

香港黑幫昔日大佬陳慎芝:人生七十,黑白兩道齊賀壽

朱婷在伊斯坦堡

李鳳文:長居百年祠堂,獨守毛澤東壁畫

紐約文藝大佬周龍章:悟空歸來

現代舞者簡珮如:帶著東方的光

我的城,我的動物園

尋常巷陌,西關味道

區志航「裸求真相」:900個伏地挺身之後

講波佬丁偉傑:中立是一種智慧

粵式「深夜食堂」:用下酒菜治癒你的寂寞

色彩女王艾敬:路過香港20年

「物性、悟性」郭承輝:身體先行思想在後

理想主義者王石:離開萬科前的現實與堅持

南管音樂女神王心心:她一開口,我們便不知自己在哪裡了

93歲的粵式點心大師陳勳:舊時味道 食色人生

白眉派在香港:師道式微 為江湖人士青睞

「道友」、傑青、「拆彈專家」,香港黑社會昔日大佬陳慎芝的人生轉身

相關焦點

  • 潮汕人的鄉愁,是那一碗碗的厝頭巷尾的草粿
    談起鄉愁,每個地方的人想到的東西都不一樣,西安人會想到那唇齒留香的肉夾饃,川渝人會想到那辣油飄香的麻辣火鍋,長沙人會想到美味的麻辣小龍蝦,而潮汕人則會想到那碗樸實無華卻又口感獨特的草粿。在每個潮汕人的童年裡,一定都有這樣一個阿婆或者阿伯,他踩著老式三輪車,帶著一個大喇叭,在夏天的厝頭巷尾來回騎著車,載著滿滿幾鍋草粿,一邊騎車喇叭一邊廣播到:草粿!豆腐花!而遠遠聽到聲音的小孩就會帶著碗默默在巷頭等著阿伯的到來。拿著碗舀上滿滿一碗黑乎乎的草粿,撒上潔白的白砂糖,心滿意足地端回家。我想這是每個潮汕孩子夏天最大的盼頭了吧!
  • 【汕頭好食客】阮步兵:潮州菜裡的鄉愁——菜脯的前世今生
    潮汕人把蘿蔔的葉子叫菜仔,菜仔不吃,通常是當鵝菜;蘿蔔則叫菜頭,因其是菜仔的根頭,據說諧音好彩頭,多用來做湯;而菜頭醃製成的蘿蔔乾便是菜脯了,菜脯是潮州菜中的常客,與鹹菜、魚露並稱潮菜三寶。每到冬至前後,家家戶戶曝菜脯,不管是地裡收成的還是市場買來的,村裡的大埕幾乎曝滿了菜頭,日出曬一曬,日落時候就用谷笪圍起來,人站到上面踩壓,蘿蔔一層一層鋪上去,邊踩邊撒鹽,踩到後面一人高的谷笪要搬著凳子才能爬上去,小孩子最愛湊熱鬧,腳丫洗淨,讓大人抱著站在菜脯堆上邊踩邊跳,不亦樂乎。黃昏時分,往往大埕上有十幾個谷笪堆同時在踏菜脯,蔚為壯觀。
  • 潮州菜
    粵菜又包含三大菜系——廣州菜、潮州菜和東江菜(客家菜)。粵菜本身就是中國菜系中的高端,而出自潮汕地區的潮州菜又是粵菜中的翹楚。近觀北、上、廣三地,最貴的中餐酒樓、私家菜館大多為潮州菜,其勢頭大有拋開粵菜自立門戶之意。那麼,最貴的中國菜是怎樣煉成的呢?
  • 「淋蜆」,多少揭西人念念不忘的美味!
    圖片 | 秋雨梧桐攝小時候鄉村堤壩旁的河溪,水位較淺、水流不急、清澈見底的溪水蜿蜒流動,經過溪水漂洗的沙子乾淨細軟,赤黃的沙子裡隱藏著巨大的寶藏——沙蜆。端午初夏,正是沙蜆生長最旺的時期,農忙之後約上小夥伴拿著簍箕、笊籬等工具,拎著小竹簍、小水桶去溪河裡撈沙蜆。
  • 【汕頭好食客】阮步兵:潮州菜裡的鄉愁——菜頭批 蓮藕硌
    我們村的菜市場裡就有個奇怪的現象,有兩家賣牛肉的,都是同一個牛屠進的肉,一家門庭若市,一家門可羅雀,原因是一家老闆切肉時細心翻看尋找紋路,刀法精湛、技如庖丁;另一家的老闆則沒有諸多顧忌,不管三七二十一將牛肉切成方塊,再切成四四方方的肉片,結果生意自然也是相差甚遠了。
  • 今晚吃潮州菜,安排了
    之前,用潮州菜這個詞,很多潮汕人就跳起來了,說怎麼可以只提潮州菜,明明還有汕頭揭陽,應該介紹潮汕菜才對!其實,此潮州非彼潮州。潮州是舊時潮汕地區的稱呼,轄區稱為潮州八邑,包括海陽、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除了豐順現在已被歸入梅州外,其他地方跟現在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的區域是基本能對上的。
  • 潮州菜,每一口都帶著遙遠的鄉愁
    繼粵菜四大流派的順德菜、廣府菜以後,緊接著尋味潮州菜。11月26日,D7537 廣州東-汕頭,運行3小時40分鐘,二等座188.5元。在廣州住冰花賓館的最大好處是交通方便,距東站就兩公裡。為了減輕連日暴食暴飲的罪惡感,俺們就步行過去,反正公交出行的話,兩頭也要走幾百上千米。廣州東站不如南站規範,候車廳有些亂糟糟的。
  • 今晚吃潮州菜,安排一下
    之前,用潮州菜這個詞,很多潮汕人就跳起來了,說怎麼可以只提潮州菜,明明還有汕頭揭陽,應該介紹潮汕菜才對!其實,此潮州非彼潮州。潮州是舊時潮汕地區的稱呼,轄區稱為潮州八邑,包括海陽、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除了豐順現在已被歸入梅州外,其他地方跟現在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的區域是基本能對上的。
  • 中國最高端菜系潮州菜
    盛唐之後,受中原烹飪技藝的影響,發展很快,時至今日,潮州菜已經發展成為獨具潮文化特色、馳名海內外的我國名菜之一。潮州菜屬中國八大菜系中的粵菜,以昂貴著稱,其選料考究、刀工精細,且烹調方式多樣,著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國最高端菜系之稱。中國菜享譽全球,潮州菜堪稱中國菜登峰造極之作。勇於創新是潮州菜譽滿全球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 潮州菜:中華飲食文化的瑰寶
    潮州菜的歷史淵源 潮州菜也有稱呼潮汕菜,簡稱潮菜,香港稱「打冷」。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為發源地的中國菜,是中國南方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 潮州菜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可追溯到漢。
  • 香港:尖沙咀的潮州菜,蔡瀾常去食肆150之一,有鵝肝有蠔糜
    據另一香港大文豪x大食家唯靈先生介紹,潮州菜在香港於80年代開始流行,而或許因為那時候香港正步入黃金期,與內地的經濟差距較大,所誕生的港式潮州菜自成一派而偏奢侈,普遍都是主打魚翅、凍蟹等高端菜品。估計也有鵝肝。
  • 什麼叫做"潮州菜",你造嗎?
    潮州菜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潮汕地區,簡稱潮菜。雖與廣府菜同是廣東省,但事實上,潮州菜與廣府菜有不少不同,習慣與閩南接近,同時又受廣州地區的影響,漸漸地匯兩家之所長,風味自成一格。    潮州菜自80年代初,便開始在中國眾多菜系中脫穎而出,潮州菜館、潮州酒樓、潮州小食街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在中國的大江南北;甚至東南亞各國、歐美一帶也紛紛辦起潮州酒樓,人們都以能一嘗潮州菜為自豪。一時間,潮州菜譽滿全球,歷久不衰。    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見,任何一種飲食文化,都必須是以豐富的物質資源作為基礎的。
  • 「食在廣州,味在潮州」,被譽為粵菜之魂的潮州菜,你吃過幾道
    潮州菜本來就非常清淡,講究突出食物發本味,而潮州的火鍋,也和我們印象當中底料味道厚重的川蜀火鍋不同。潮汕人用來涮牛肉的鍋底,其實就只有骨湯和白蘿蔔。骨湯味道清淡而醇厚,將牛肉片得像紙一樣薄,放進鍋中,剛待熟透就立刻撈出來,吃的就是那一口最鮮美的滋味。
  • 河蜆之思
    阿強仔注視著山中的那片東江河蜆貝丘遺址、紅土間鑲嵌著無數白色蜆殼的嶺床,不禁脫口而出:「這蜆殼,勾起小時候吃蜆的情景啊!」阿紅仔插話:「很久沒吃蜆了,真懷念呢!」「想吃蜆?容易,江邊河鮮酒樓老闆跟我是老同學,一個電話過去就有得吃。」強仔接話,大家異口同聲:「好提議!」於是,強仔一個電話就敲定了午飯的吃蜆行程。
  • 今晚,請全澄海人吃頓潮州菜!
    之前,用潮州菜這個詞,很多潮汕人就跳起來了,說怎麼可以只提潮州菜,明明還有汕頭揭陽,應該介紹潮汕菜才對!其實,此潮州非彼潮州。潮州是舊時潮汕地區的稱呼,轄區稱為潮州八邑,包括海陽、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除了豐順現在已被歸入梅州外,其他地方跟現在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的區域是基本能對上的。
  • 史上最全潮州菜詳解
    之前寫文章,用潮州菜這個詞,很多潮汕人就跳起來了,說怎麼可以只提潮州菜,明明還有汕頭揭陽,應該介紹潮汕菜才對!其實,此潮州非彼潮州。潮州是舊時潮汕地區的稱呼,轄區稱為潮州八邑,包括海陽、潮陽、揭陽、澄海、饒平、普寧、惠來、豐順,除了豐順現在已被歸入梅州外,其他地方跟現在潮汕三市(汕頭、潮州、揭陽)的區域是基本能對上的。
  • 習大大為潮州菜打卡點讚!最好的中華料理是怎樣煉成的?
    粵菜又包含三大菜系——廣州菜、潮州菜和東江菜(客家菜)。粵菜本身就是中國菜系中的高端,而出自潮汕地區的潮州菜又是粵菜中的翹楚。潮汕人敢為天下先,和傳統中國人性格相比,很大的差異在於:不畏懼不可知的未來,勇於開時代之風氣,比如下南洋,走世界。潮汕人在世界各地開支散葉,乃有「中國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的說法。愛拼才會贏的潮汕人,是潮汕菜風靡世界的最重要推動力。伴隨著大量的潮汕人移居海外,他們也把自己的家鄉飲食帶到了世界各地。
  • 撈蜆、吃蜆粥,博白人樸實的一天都凝聚在這碗鮮甜的蜆粥裡
    清明前後 正是河蜆肥美的季節 想起那碗鮮香十足的蜆粥 小編就忍不住地饞 撈蜆,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撈蜆人要先找好一塊水流相對平緩,河床石塊較少的區域,然後將撈箕斜插入底,然後另一人不斷把河底的砂石掃進撈箕裡,最後鏟起時藉助流動的河水抖去沙塵,挑出大塊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