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科學號」近日已抵達衝繩海槽開展活動,昨天(13日)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廳兩艘巡邏船阻撓但未予理睬。剛剛服役的「科學號」本月8日開始了它的首航之旅,任務是在衝繩海槽探索生命起源。
4月8日,「科學號」駛出青島港,開始首次科考任務
「科學號」科考活動遭日本阻撓
中國最先進的海洋科考船「科學號」日前抵達衝繩海槽,考察深海海洋環境與生態系統。12號清晨,「科學號」抵達作業區,對衝繩海槽熱液區的熱液噴口、周圍海域物理化學環境,進行現場原位觀測和取樣分析。
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聲稱中方船隻連續兩天進入了日方所謂的專屬經濟區,要求中方停止科考。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12號和13號連續兩天發現「科學號」,在衝繩縣久米島附近、所謂的日本專屬經濟區內開展疑似海洋調查活動,那霸海上保安總部說,日方巡邏船要求「科學號」停止活動,稱未經允許不得在日本專屬經濟區開展調查活動,但中方未作回應。
衝繩海槽是中國主張的中日海上劃界依據
我國最先進海洋科考船首航
4月8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在青島中苑碼頭起航,執行中國科學院「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及其影響」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WPOS專項)科學考察任務。
這是「科學」號首次綜合性工作運行,也是我國首次對西太平洋深海進行大規模系統觀測,將在特定區域布放幾十套浮標。
我國最先進海洋科學考察船「科學」號由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建造,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作為法人單位以「專業運行、開放共享」的管理模式運行。「科學」號在技術和建造方面整合了當前海洋科學考察多學科、多領域的先進裝備和信息技術集成,可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被稱為「海上移動實驗室」。此次海洋科學考察是「科學」號正式交付以來的首個航次,代表著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考察船正式投入運行。
WPOS先導專項以熱帶西太平洋及其鄰近海域海洋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海洋系統」的視角開展綜合性協同調查與研究,在印太暖池對東亞及我國氣候的影響機制、鄰近大洋影響下的近海生態系統演變規律、西太平洋深海環境和資源分布特徵等領域取得突破性、原創性成果,促進我國深海研究探測裝備的研發與應用,顯著提升我國深海大洋理論研究水平,為我國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戰略性資源開發、海洋綜合管理、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科學」號此次搭載了水下纜控潛器(ROV)、深海拖曳探測系統、重力活塞取樣器、電視抓斗和巖石鑽機、萬米溫鹽深儀(CTD)等許多先進的大型深海探測和取樣設備。其中,「發現」號ROV配備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深海高清攝像系統和機械手,具備深海熱液區溫度、壓力、鹽度、濁度、溶解氧、pH、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種物理化學環境參數的原位探測能力,可以對近海底海水、熱液流體、淺表沉積物、巖石和生物樣品進行可視化現場取樣。
按照航次計劃,「科學」號將於4月10日抵達目標海域,並開展地球物理調查、地質和生物取樣等海上調查工作,預計5月2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務。在深圳短暫休整後,「科學」號還將繼續開展與熱液活動研究相關的後續海上科學考察。
「科學」號海洋科學考察船資料:
船舶參數:
「科學」號總長99.80米、型寬17.80米、型深8.90米,總噸位4711,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最大航速15節,定員80人。
大事記:
2007-12-20 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項目建議書獲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
2010-10-28 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項目在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開工建造
2011-11-30 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在武漢下水並命名為「科學」號
2012-09-29 「科學」號交接儀式在青島舉行
2013-04-08 「科學」號在青島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