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及其博物館

2021-01-16 法蘭西時光

他們說,旅行的意義有很多種,有的為了放鬆休息;有的為了增長知識閱歷;有的為了遺忘;也有的是為了找回初心。。。

那麼,每座城,對於每個人,在不同的時空,是否意義也就不盡相同?

心心念念的想來佛羅倫斯,卻分辨不出這座城在我自己心理上的意義。

或許,是想看看代表著佛羅倫斯城市精神的大衛,希望自己能找回少年時的英氣。

或許,是為了波提切利的維納斯,想看看那個集世間美貌為一身卻不自知,懵懵懂懂睜開眼睛來到塵世間,初生的美。

又或許,就是為了這座城,歐洲文藝復興之城。

抵達當天低低的雲層,寒冷的空氣,讓人只想蜷縮在厚厚的羽絨服裡。又覺得半天的時間對不起雲集了無數傑作的烏菲茲美術館,索性就在聖母百花大教堂附近晃來晃去。

聖母百花大教堂

瞟了一眼資料,這座教堂始建於1296年,1436年才最終完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磚紅色大穹頂部分,但等到外立面的竣工,時間又走到了1887年。

也就是說這棟建築,誕生於藝術史上哥德式的晚期;成長於文藝復興的鼎盛時代;最終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前夕,成為了今天這個樣子。

按照中國的時間來說明的話,那就是這座聖母百花大教堂,興建於元朝中期;磚紅色大穹頂完工於明朝;到了清朝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的年月裡,才終於建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

如果形容羅馬的梵蒂岡大教堂的詞彙是:氣宇軒昂。

那麼佛羅倫斯的這座聖母百花大教堂跳出我腦海的詞彙是:清新,精緻,秀麗。

很喜歡這種淡淡的灰白色的大理石,點綴著石榴紅,再一起襯託出一塊塊幾何圖案的蛇紋巖上,深深淺淺的綠,偶爾再點上幾點金。

順著人流進入教堂,實話實說在教堂內部的第一眼,確實沒有給我太大的驚喜。總覺得內部太過簡單的裝飾,仿佛襯託不起外部牆壁的精緻。

走到教堂最頂端,一抬眼看到大穹頂內部,那個由16世紀佛羅倫斯畫家喬爾喬·瓦薩裡/Giorgio Vasari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才又嗅出了清新。淡淡的藍色的底色,襯託著黃,橙,綠。。。

立刻決定要登頂,要登上這大穹頂的最高處好好的欣賞這淡淡的藍,明亮的黃,還有那熱烈的橙和清新的綠。

一定要登頂,你真的會發現不虛此行!

沒有提前做功課,我不知道這幅喬爾·喬瓦薩裡/Giorgio Vasari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是否有借鑑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繪製的《創世紀》?儘管沒有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對感官效果的強烈衝擊,但人物造型和構圖的確活潑有趣。

特別是最下面一層,大面積使用紅色作為底色,描寫地獄的部分,充分展現了人類對地獄各種場景的想像力。

說來也奇怪,藝術作品裡有關地獄悲慘恐怖生活的描繪,好像要比天堂多的多。有被日夜鞭打的,有被硫磺和熱油滾燙的,有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一個個的形象讓我們觸目驚心。

可,有關天堂裡的人每天都在幹什麼,我們很少被告知。那麼我想,天堂裡的人每天最大的樂趣是否就是端坐著,俯瞰人間和地獄裡,每天發生的種種鬧劇和悲劇?

你看上面畫面這一處,一個人舉著流沙表示時間的流逝。上方位於正中間的神俯視著下面一層的人,從新出生的嬰兒,邁向青年中年,最後變成骷髏,一步步向死亡走去。

我突然想起了前些年看劉若英演唱會時,屏幕上打出的一段話:每個第一次的開始,也是結束的最初。

這些神在天上,俯瞰著這一場場的人間鬧劇。演的好了,是否就是可以進天堂和他們一起並肩,日復一日的看戲。演的出格了,是否就進了地獄?

接著往上走,終於到了大穹頂最頂端,佛羅倫斯城盡收眼底。

如果一座城可以用色彩來形容,如果巴黎的色彩是:優雅的乳白和憂鬱的灰;

那麼佛羅倫斯則是麥穗的金黃和嬌豔欲滴的石榴紅,到處都是濃濃的生活氣息。


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

就在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後面。

一進門,一陣驚喜,原來那扇門的原作在這裡!

1400年,佛羅倫斯爆發了一場瘟疫,恐怖籠罩了整座城市,市民對上帝對領導者產生了質疑。往往人類,在面對這種束手無策的大災難的時候,所求助的對象不一定會是世俗權威,智慧和科技,而是神,讓自己精神有寄託的神。

所以,也就有了佛羅倫斯的市政府在這場瘟疫結束後,於1401年與諸多商會一起共同出資,決定為這座城內最古老的聖約翰洗禮堂,製作一組青銅門,算是向上帝的獻禮。

這座洗禮堂,就坐落在百花聖母大教堂的正對面,有三個門,分別是東南北。因為南面已經有了一扇,由十四世紀中期的雕刻家皮薩諾創作的哥德式風格的銅門。這一次,市政府委員會決定,再給這座洗禮堂的北面,製作一扇精美的銅門。

得知製作新銅門的個消息之後,很多傑出的藝術家都躍躍欲試,希望通過參與製作這樣一件不朽的作品,而使自己留名青史。

經過篩選,市政府最後留下來了七個人,給每人發了一筆津貼,要求這七位在一年的時間內,各自做出一個小樣品,來展示自己能夠製作這扇青銅門的才華和能力。

你有注意到時間了嗎?僅僅是製作一塊相當於試金石的小樣,就給了一年的時間!

給這七位製作小樣的統一命題是,聖經裡面的一段故事《亞伯拉罕獻祭》。這段故事大致的意思是說,上帝耶和華為了考驗亞伯拉罕是否忠誠,假意要求他將自己的兒子以撒當作祭品殺掉,在最後一刻又降下天使解圍的故事。

如何表述這段故事?

是應該按照中世紀時宗教價值觀表現出亞伯拉罕的堅定?還是會有所創新體現更多人性,親情的部分?整個畫面的安排構圖,製作的技術成本等等,這些都在考量這七位選手的天賦與能力。

一年以後,這七件樣品呈現在了由34人組成的評審團面前。其中兩個出生在本城的選手的作品,讓評審員左右為難。

一個是,後來發明了透視法並且擁有高超的建築設計才能的大師,菲利浦·布魯奈雷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另一個是,金銀首飾匠家族出身的年輕人,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

在難分難捨決賽的最後關頭,菲利普·布魯奈雷斯基決定退出比賽,將第一名拱手讓給了吉貝爾蒂。

具體是因為,布魯奈雷斯基被吉貝爾蒂高超的技藝坦率直爽的性格所徵服?還是不想面對,自己的作品萬一最終沒入選後的顏面盡失?我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布魯奈雷斯基退出這場比賽之後,和他的好朋友多納泰羅/Donatello一起去了羅馬,潛心研究古典建築和雕塑,最終成功的轉型成了傑出的建築師。

對的,沒錯,聖母百花大教堂那個數百年都無人能夠解決的,大穹頂怎樣封頂的問題,最後的完成是由布魯奈雷斯基主持設計。

是否,對於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也是。如果不去勇敢的經歷嘗試,怎麼能夠知道換條道路,或許會有更加絢麗的風景在前方等待你?

還記得我剛才說,這七位候選人製作小樣的時間是一年嗎?

那麼你猜,洛倫佐·吉貝爾蒂完成這扇銅門花了多長的時間?答案是21年,從1403年到1424年。也就是說吉貝爾蒂在開始製作這扇門時還是青年,等完成時或許頭髮都已經出現了花白。

這道門有28個嵌板組成,描繪的是新約聖經裡的多個故事。

就在這扇門完工之時,吉貝爾蒂又接到了市政府另一個大單,為這同一座聖施洗約翰洗禮堂的東面,再製作一扇青銅門。

這扇門,吉貝爾蒂製作時,不再使用零部件的組合,每塊嵌板都是整體澆築。並且採用了彰顯華麗的火鍍金工藝。

這扇門,米開朗基羅給他起名為天堂之門。

這扇門,從製作到完工,吉貝爾蒂又用了28年的時間。

一輩子,做了兩扇門。

吉貝爾蒂把自己的形象也鑄在了,花費了他大半生時光的這扇門上(左邊的就是吉貝爾蒂)

這兩扇門上,一塊塊不同時期做出的嵌板,記錄了一個藝術家的技藝,從青澀到成熟的一生。

下面的這塊嵌板,據說是吉貝爾蒂這28年製作這扇門裡,最後完成的一件。

接著往裡走,一轉身便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多納泰羅/Donatello的木雕《懺悔的抹大拉的瑪麗亞》,鼻子一酸,眼淚就想跑出來了。

抹大拉的瑪麗亞,這個在歷史上有著無數爭議的,耶穌基督的女門徒。被指控做過妓女,被傳聞是耶穌基督的妻子。。。

這件木雕表現的就是聖經故事裡描述的,要求抹大拉的瑪麗亞通過懺悔,通過剝奪她一切物質上的生活條件,來讓她的「罪惡」得以淨化。

可,何罪之有啊?

就只是因為有可能做過妓女?就只是因為或許成為了耶穌基督的妻子,打破了人們對耶穌基督神性的理想形象的渴望?這個美麗的女人,就只能被放逐在荒野間食不果腹?

你看這件雕像,骨瘦如柴,身上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用,只能用散亂的頭髮遮住身體。因為缺乏營養,所有的牙齒也都已經過早的脫落了。。。

但我想,多納泰羅在雕刻這件作品的時候,內心也是有不忍吧。所以你再觀察那些雕刻出來的細節,纖細柔軟手指和優美的腳踝。。。是否是在提醒我們,這個女人曾經擁有的健康的身體和美麗的容顏呢?

上了二樓,心情緩和了下來。

一下子就被一件件小浮雕給迷住。這些浮雕不再是大名鼎鼎的作品,只是教堂建築上用於裝飾的配角。

也或許因為是配角,所以雕刻家或許反倒更加隨著自己的性情來。

上面這件浮雕的邊上標註著名字叫做《製作葡萄酒的第一步》。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笑出聲來,你是否也和我一樣發現,原來造酒的第一步是要先把自己灌個暈暈乎乎。

再看這件,是否讓你想起了一句歌詞《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人類對飛行的嚮往》。

還記得嗎? 大約1900年的時代,就有一個人曾經試圖從艾菲爾鐵塔上飛下來。裝扮和這件小浮雕幾乎一摸一樣,那個人給自己綁上了用布料製作的翅膀,從艾菲爾鐵塔跳了下來,希望實現人類對飛行的嚮往吧,可夢想沒有成真,當場摔死,成為了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

這個,是在向我們演示《對虎彈琴》嗎?

還有下面這兩件,一個是《雕刻》,一個叫《繪畫》。可我怎麼看都覺得一個是在刨屍體,另外一個像是在繡花。

再看下面這兩組小雕像《犯錯的亞當和夏娃》,有沒有很萌,你有沒有想走過去,拉拉他們的手說:不要悲傷,我會原諒你的。

言歸正傳,來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怎可錯過米開朗基羅在75歲以後雕刻的那組《哀悼基督》。

這組雕像,讓你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時間,看到了歲月,看到了滄桑。

你看,耶穌基督的腿部線條優美卻是那樣的無力,聖母瑪麗亞和旁邊的兩個人,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支撐耶穌基督要垮下來的身體。

聖母瑪麗亞的面孔,表現的也不再像是梵蒂岡收藏的那件一樣細膩恬靜,少女的純潔。在這組雕像裡,我看到了聖母瑪麗亞的贏弱和無奈,整個的臉龐都像是被淚水模糊了一般。

已經步入晚年的米開朗基羅,是想要告訴我們,從出生一步步走向死亡,生命裡逃脫不了的無力和無奈嗎?

查看 往期作品 

點擊 左下角藍色字體 閱讀原文,進入原文連結

長按圖片二維碼即可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idfrance

選擇 置頂公眾號, 您就不會把我弄丟啦

相關焦點

  • 佛羅倫斯百花聖母大教堂穹頂
    3600平方米的《末日審判》全圖2019年4月中下旬,在義大利自駕旅行過程中曾兩度遊覽託斯卡納大區的核心城市佛羅倫斯,停留了3天,重點參觀了市中心的百花聖母大教堂等景點。名列世界四大教堂之一的佛羅倫斯百花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始建於1296年。教堂穹頂不單建築結構巧妙,內部的超大壁畫《末日審判》更聞名於世。
  • 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也叫佛羅倫斯大教堂、花之聖母大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城中,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座堂
  • 文藝復興的見證者——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
    本期義大利文藝遊學之旅最後一期 帶您走進 聖母百花大教堂和博物館 聖母百花大教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又名 花之聖母大教堂
  • 世界知名教堂---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文字及圖片轉自李辛海的博客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大詩人徐志摩則把佛羅倫斯譯作「翡冷翠」,所以花之聖母大教堂似乎更貼一些。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品有望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展出
    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館長(右三)一行參觀十三行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藏品有望在聖母百花大教堂展出  「如果有機會,可以把佛羅倫斯大教堂博物館的藏品運來十三行博物館展覽!」昨日,被譽為世界上最美教堂的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館長FrancoLucchesi到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參觀時表示,希望以後有機會利用互展的形式把教堂的展品帶到廣州,把十三行博物館的展品帶到佛羅倫斯展出。
  • 花之聖母大教堂——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大詩人徐志摩把它譯作"翡冷翠",這個譯名遠遠比另一個譯名"佛羅倫斯"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歷史中心城區,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花之聖母大教堂也叫:佛羅倫斯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Salvatore Ferragamo Aldo Gucci的老家都在這裡。
  •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大詩人徐志摩把它譯作「翡冷翠」,這個譯名遠遠比另一個譯名「佛羅倫斯」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教堂位於義大利佛羅倫斯歷史中心城區,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 探尋義大利教堂: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而這座城裡,不管你身處哪個方位,抬頭都可以望見城市中央的磚紅色大穹頂,這個穹頂曾讓米開朗琪羅曾感概:「我可以建得比它大,卻不可能比它美」。而穹頂之下,便是聖母百花大教堂。聖母百花大教堂外觀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位於佛羅倫斯歷史中心城區,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喬託鐘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以聖母和代表了耶穌的鮮花為名,其中,盛開於花莖上的百合花代表了聖母瑪利亞,同時「百花」就是城市的市花——百合花,代表了這座城市。
  • 聖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館,建成已有兩百多年,是佛羅倫斯標誌性建築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這個穹頂不光是教堂的標誌,更是整座佛羅倫斯城的標誌,由布魯內萊斯基設計的這個磚紅色圓頂以「魚刺式」,自下而上逐次砌成,突破了中世紀尖頂教堂風格的局限,用時16年。教堂名為「百花」,名字實則沒有這個含義。
  •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哥德式的建築美
    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哥德式的建築美1925年徐志摩暫居佛羅倫斯,寫下翡冷翠的那一夜,大概那才是對這座城市最貼切的音譯翻譯,後來,翡冷翠更多成為文化與文藝的代名詞,開始由佛羅倫斯接替它的位置。
  • 偉大的神跡——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徐志摩將佛羅倫斯翻譯成「翡冷翠」,這個譯名不但發音更接近義大利語原音(Firenze),意義上也更加貼切,佛羅倫斯就是鑲嵌在義大利中部的一顆無比珍貴的翡翠,若沒有佛羅倫斯,就沒有伏爾泰稱之為「世界史上最偉大的紀元之一」的文藝復興。在佛羅倫斯,可以開列出包含米開朗基羅、達·文西、拉斐爾、但丁、喬託、馬薩喬、多納泰羅等偉大名字的無以倫比的清單。
  • 遊義大利:訪聖母百花大教堂及大教堂博物館
    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 但在中國,百花大教堂還多為知識分子所熟知,遠不如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享有盛名。這,多是因為法國大文豪的維克多·雨果的文學巨著影響,和同名電影的緣故。但百花大教堂不論在文化價值、建築格局和規模都遠勝於巴黎聖母院。
  • 聖母百花大教堂穹頂:佛羅倫斯的標誌
    當年遊歷佛羅倫斯,最顯眼的當屬映入眼帘的作品聖母百花大教堂那高聳入雲的穹頂。據說當時作品完成的時候,連羅馬教皇都在驚嘆這如同神話一般,據說後來的大師米開朗基羅模仿它設計了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但總歸還是自嘆不如。他稱:人們可以製造出更多的穹頂,但不可能會比聖母百花大教堂美。它的不可超越,體現在它幾乎摒棄了所有在日耳曼地區流行的飛拱。
  • 大C遊世界 佛羅倫斯地標聖母百花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大詩人徐志摩把它譯作「翡冷翠」,這個譯名遠遠比另一個譯名「佛羅倫斯」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
  • 聖瑪麗百花大教堂,又名花之聖母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
    聖瑪麗百花大教堂代表著兩個奇蹟:修造巨大穹頂而不用梯架,通過一座教堂就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是建築史上偉大的奇蹟,布魯涅內斯基在建造聖瑪麗百花大教堂的時候,沒有畫一張草圖,也沒有寫下一組計算數據,仿佛整座圓頂已經在心裡建好了,這是人的奇蹟。
  • 聖母百花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一般稱為「主教座堂」,顧名思義就是天主教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堂。這也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更是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內。聖母百花大教堂其實和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一樣都是俗稱,確切的叫法還是應該叫佛羅倫斯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
  • 爬上聖母百花大教堂,俯瞰佛羅倫斯
    作者:粉糰子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的地標,外觀以白、紅、綠義大利國旗三色花崗巖砌成,將文藝復興時代所推崇的古典,優雅,自由詮釋得淋漓盡致,被稱為「花之聖母」。與羅馬帝國的萬神殿,文藝復興盛期的聖彼得大教堂,並稱古代歐洲的三大穹頂。
  • 佛羅倫斯——聖百母百花大教堂
    匆匆把行李放在酒店後(酒店就在火車站旁邊)便開始了我的 佛羅倫斯 之行。我的第一站為聖百母百花大教堂,也是世界第四大的教堂。教堂的裝修有另外的一種寧靜與莊嚴,還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聖母百花大教堂大教堂的外觀, 和平 時見到的教堂很不一樣,建築風格很獨特,充滿文藝復興的色彩。
  •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的標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堂,是佛羅倫斯的標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1982年大教堂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喬託鐘樓坐落於佛羅倫斯的大教堂廣場之上,緊挨著聖母百花教堂,毗鄰聖喬萬尼洗禮堂,建築風格與聖母百花教堂極為相似。
  • 聖母百花大教堂(上)
    聖母百花大教堂一般稱為「主教座堂」,顧名思義就是天主教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堂。這也是義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更是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內。聖母百花大教堂其實和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一樣都是俗稱,確切的叫法還是應該叫佛羅倫斯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