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過得怎麼樣?今天又會如何?按部就班的生活一定要千篇一律麼?或許儀式感也會給生活加點色彩,讓生活更有趣一點。
2017年的初冬,似乎比以往都寒冷一些。當然,這可能是內心的感受,因為眼下的艱難已經壓得我透不過氣來了。項目的風險超出了能控制的範圍,焦慮和煩躁的標籤,幾乎貼滿了我的全身,而我能做的卻很有限,起碼當時的我是這麼認為的。中年男人下班後坐在車裡淡定一會兒的梗,從未如此真實的反應在我身上。
於是,在一個不算很晚的夜裡,在把車停好後的淡定時刻中,我拿出手機習慣性地打開了音樂APP。一個莫名其妙的推送彈了出來——「尋找生活中的咖啡館」,好奇使然下,點了進去。地庫中的信號不是很好,旋轉的圈圈不停地轉動,似乎在提醒我時間在流淌。1秒,2秒,3、4秒,人生總是很奇妙。
好了,打開了。原來是一段獨立廣播,一個女生探索城市中的獨立咖啡館,進而講述咖啡館背後的故事。對於我這樣經常通過咖啡來提神的人來說,推送還算精準。加入收藏,然後回家吧。
之後的幾天,在工歇之時,習慣性地打開音樂,有意識地選擇了之前那個獨立廣播。因為不算長也不算多,所以很快就全部聽完了。從這個廣播中第一次接觸了手衝咖啡這個事物。誠如這個獨立廣播中說的一樣,生活需要儀式感,手衝咖啡算是其中的一個。
手衝咖啡是什麼樣的儀式感?入門不算複雜,主要是倒水萃取的技巧。對於我這樣嘴並不很叼的人而言,並不需要多麼專業的技巧就能滿足。然而,每次手衝咖啡時的3分鐘,其中的儀式感確實在顯著的改進著我的心態,以及進一步的工作生活。
學生時代最大的儀式感莫過於鈴聲,鈴聲一響,一個專注的時間段必須開始。而當人生逐漸複雜之後,各種事項紛繁複雜的交織侵擾之下,越來越少的提示,容易讓人在被動的慌忙中陷入混亂,由混亂進入煩躁。
手衝咖啡為我提供了一個主動的暫定/播放鍵。從專注於3分鐘的手衝咖啡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到工作疲憊、遇到瓶頸時一杯手衝咖啡的暫停。有儀式感的主動開始,因為積極主動而帶來了更多的活力與激情。有儀式感的主動暫停,帶來了平和的心境,也減緩了壓力帶來的自責。
看著咖啡悶蒸時的膨脹,很多時候我在想這膨脹能有多大,但更多時候我自我放空,完全的沉浸在這主動的「啟停空間」中。
得益於儀式感帶來的積極主動,平和的心境就像槓桿一樣,將平素裡的焦慮縮小,讓專注放大。失散久矣的激情,逐漸替代了按部就班的被動接受。這是咖啡帶來的魔力麼?這不是星巴克或者雀巢的廣告,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如斯積極的變化是來自於儀式感,來自於積極主動的自我控制。而這種自我控制,讓我的人生真正變成了「我的人生」。
關注樹洞郵局,每天都能發現同一時間線下,不一樣的世界在這裡有傾訴、傾聽與平和圖片來源:unsplash轉載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