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敏的工作是事業編制,每天都是家與單位兩點一線,她習慣了穩定的、沒有變數的生活。
雖然享受安逸穩定,但是她的日子卻穩定得渾渾噩噩:
房間裡,到處都是隨意亂丟的衣物;化妝品在桌子上、客廳的茶几上,隨意擺放,冰箱裡有的食物都過期了也沒丟掉。
小敏有一個談了兩年的男朋友,可是當小敏向對方提出結婚時,男友卻總是推遲。我問道:
「你男朋友經常來你家嗎?」
小敏說:
「來過幾次,可是嫌我家髒亂,不來了。」
沒過多久,小敏說男友提出分手了,理由是受不了自己的邋遢,他想要找一個會管理自己和家庭,會過生活的女人。
小敏以前總以為,女孩子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行了,結婚了不就是過過日子麼,男人居然還挑這挑那的。
不是男人挑剔,而是人們都不想和一個除了吃飯、工作、睡覺,沒有儀式感,什麼都不會管理的人過一輩子。
想起《小王子》裡的一個曾場景,小王子問狐狸:
「儀式是什麼?」,
狐狸說:
「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深以為然。無數個平淡無奇的日子構成了生活的大部分,而儀式感可以讓平淡如水的生活,泛起漣漪,讓我們記住那一刻的日子。
正如李思圓曾說:
「生活中那些無趣和委屈,那些一潭死水、灰頭土臉、見不到陽光的日子,其實是因為缺少了儀式感。
世上總有人活得比你更艱難,更不易。
但如果心中有了儀式感,就好似給乾渴的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泉,從此充滿生機和希望。
儀式感不是華麗、不是刻意,相反它是清淡的快樂、是真誠和熱忱。」
02
黃磊曾經在綜藝《奇葩說》裡,說起過一件趣事:他朋友的女兒結婚,他去參加婚禮,朋友傷感地掉了眼淚,「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沒想到這麼快就掛到別人家的衣櫃裡了。」
黃磊也有兩個寶貝女兒,他也感同身受地哭了,他在節目裡說:
「我也經常幻想這個畫面。但是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
在黃磊看來,婚禮,是夫妻最重要的「儀式」。
婚姻生活中,儀式感體現在哪?當你和另一半走過幾十年的風雨,覺得每天的生活,日復一日地重複著,了無新意,回想起自己當初結婚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和一個人平淡的地度過一輩子麼?
但是,當你想起婚禮中,他對你說的誓言、承諾,給你買你喜歡的昂貴的戒指,哪怕當時你們沒有多少積蓄,他願意為你付出,讓你覺得那一刻多麼溫馨,儀式感便定格在那一瞬間。
可是,如今的人們越來越忙碌,已經把儀式感拋之腦後,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
我的朋友妍妍,事業發展很好,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也少,可是她與家庭的關係,卻非常和睦。妍妍說:
「再忙,也要讓家人感受到儀式感的快樂。」
她會記得家裡每個人的生日,並在節日買上一份精美的生日蛋糕和一些卡片與小禮物,給家人慶祝,哪怕自己有工作要忙,也會推遲掉,好好陪家人過生日,老公說:
「生日年年都過,搞得這麼複雜幹嘛。」
妍妍說:
「是年年都過,可是一年365天,才只能過一天,為何不好好過呢?」
儘管老公覺得麻煩,可是,收到妍妍精心準備的驚喜,也會笑容滿面。
儀式,是很多人經常忽略的一個詞。其實,在無聊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一份恰如其分的儀式感,去度過平淡的日子。
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方式不同,有了儀式感,你可以把一團亂麻的日子,從中摸索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03
在電影《喜歡你》中,周冬雨飾演的天馬行空的大廚,總是能帶給美食家金城武源源不斷的驚喜和絕味人間的美食體驗。在每一頓飯少了這些驚喜和用心的靈感創作的美食後,金城武吃什麼都覺得索然無味。
吃飯這件簡單的事,在兩個人之間成為了世界上無可比擬的儀式,也是最重要的事,也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愛人,不可替代的愛人與愛情。
如情感導師塗磊,結婚十幾年,儀式感隨處可見。
塗磊每次出差,妻子都會在行李箱中放一張手寫的便籤,列清衣服搭配、飲食禁忌,同時還提醒他,要記得想她。
收到妻子「心意」的塗磊,則會錄製一段視頻,向妻子表達謝意。在妻子生日、情人節,他也會發微博表白。
中年夫妻婚後多的是雞毛蒜皮的瑣碎,塗磊和妻子卻懂得用藏於細枝末節的儀式感喚醒彼此對愛和幸福的感知。
正如塗磊自己所說:
「婚姻時間越久,越需要拾起儀式感,它是婚姻的保鮮劑。」
作家艾曉章結婚時,和老公有個約定:每天早上出門,分別的時候,一定要擁抱;每天晚上回家時,在家遇見,一定更要擁抱。
為什麼一定要擁抱 ,她是這樣回答的:
「我知道婚姻很多時候,不是死於明晃晃的分裂,而是死於那些潛滋暗長的陰影,走著走著,就分開了;所以我想試試,如果每天出門和回來,都擁抱一次,會不會讓這些輕微的距離,重新彌合。」
世間的儀式感有無數種,無論哪一種,只要你採取行動,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04
生活中因為有儀式感,我們的人生才不會枯燥乏味。
一頓飯,一次聚會,一份禮物,一次擁抱,儀式感在生活中處處可挖掘,只要你用心,也能經營好每一天。
願你我都能在平凡的日子裡,挖掘出生活的光亮,感受生活的美好。
共勉!